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世界五千年智慧故事总集1中国部分 >

第3章

世界五千年智慧故事总集1中国部分-第3章

小说: 世界五千年智慧故事总集1中国部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盯着项橐露出微笑。 

     项橐想了想说:“您听着——土山上没有石头,井水中没有鱼儿,无门 

扇的门没有门闩,用人抬的轿子没有轮子,泥牛不生犊儿,木马不产驹儿, 

砍刀上没有环,萤火虫的火没有烟,神仙没有妻子,仙女没有丈夫,冬天白 

日里短,夏天白日里长,枯死的树木没有树枝,空城里没有官员,小孩子没 

有别名。” 

     孔子大惊,这孩子竟智慧过人! 

     项橐这时不容孔子多想,反问他说:“现在轮到我考您了——鹅和鸭为 

什么能浮在水面上?鸿雁和仙鹤为什么善于鸣叫?松柏为什么冬夏常青?” 

     孔子答道:“鹅和鸭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脚是方的;鸿雁和仙鹤善于 


… Page 10…

鸣叫,是因为它们的脖子长;松柏冬夏常青,是因为它们的树心坚实。” 

      “不对!”项橐大声说,“龟鳖能浮在水面上,难道是因为它们的脚方 

吗?青蛙善于鸣叫,难道是因为它们的脖子长吗?胡竹冬夏常青,难道是因 

为它们的茎心坚实吗?” 

     孔子觉得这孩子知识渊博,连自己也辩不过他,只得拱拱手连声道:“后 

生可畏,后生可畏!”驾着车绕道走了。 



                             子产哭声中辨奸 

     俗话说:喜怒哀乐,现形于色。意思是说人的精神状态能够通过面部表 

达出来。最能表达人的心理的,当然是哭和笑。然而哭和笑的种类很多,各 

类哭笑,表达了各种不同的感情。对此,古人早已有很深的体会和理解,春 

秋时期的名相子产 (?—前522年)还根据哭声审理过一个案件呢。 

     有一天,子产带着随从在街上漫步,忽听得一户人家中传出了一个女人 

恐惧的哭声,待他走到近处时,哭声越来越显得胆战心惊,声声都击着子产 

的心扉。他便对随从说:“这妇人一定有亲人快要死了,你们快去看看。” 

     随从奉命前往那户人家察看,见一男子直僵僵地躺在床板上,一个女子 

正在痛哭。询问之后,知道那女人是死者的妻子。 

     子产听了随从的报告后似乎不信,问道:“果真是那女人的丈夫死了?” 

     随从回答:“已死了有一个时辰的光景。” 

     子产立即面露怒色:“这就不近情理了。” 

     随从不解子产为何发怒。丈夫死了,妻子当然要哭,有何不合情理之处? 

     子产对随从说:“快去叫仵作来验尸,那男子死得蹊跷!” 

     随从虽然不解子产之意,然而还是按照子产的意思办了。不一会,仵作 

就去那户人家验尸。 

     在回归的路上,子产对随从解释说:“按人的常情,亲人有病则忧,临 

死则惧,既死则哀。我听了那妇人恐惧的哭声,以为她的亲人即将死亡,谁 

知她丈夫已死了一个多时辰,那她为何要发出恐惧的哭声呢?” 

     随从若有所悟地聆听着子产的话。 

     子产继续说道:“她听到我们的脚步声,恐惧的哭声更甚了,这又说明 

什么呢?” 

     随从这才恍然大悟:“我明白了,那男子是她害死的。她既要杀死丈夫, 

又怕外人议论,为了遮盖其杀人真相,又不得不哭。但哭声中不免流露出恐 

惧来,听到我们的脚步声,恐惧越加深重了。” 

     子产点头称是。 

     不一会,那女子就被押来了。验尸结果,她丈夫果然在熟睡时被她用刀 

子捅死,有她行凶的刀子和血染的衣服作证。 

     那女子不得不在事实面前服罪,但她还不知是她的哭声泄露了“天机”。 

当然若非遇到子产这样机敏干练的人,她或许是能够蒙混过去的。 



                             子产不拆毁乡校 

     郑国首都有一所乡校,人们喜欢到那里聚会和游玩,每天热热闹闹的。 

     一天,有位叫然明的朝廷大夫走过这里,看见有几个人围在一起争论得 

面红耳赤,留神一听,原来他们正在议论朝政的得失,抨击官员的优劣,因 

为出现了不同意见,所以声音越说越大,围观的人也越来越多。 


… Page 11…

     然明虎着脸转身就走,找到了当时担任执政卿的子产,忿忿不平地说: 

 “老百姓到乡校去,并不是为了学点有益的东西,倒是兴致勃勃地说长道短, 

虽然也有人对朝廷说一些好话,可是抨击政事、指责国君、批评大臣的为数 

不少,如果流传开去,对国家有什么好处呢?干脆把乡校拆了,看老百姓还 

到哪里去嚼舌根?” 

     子产摆摆手说:“既然老百姓喜欢到乡校去,为什么要把乡校拆掉呢?” 

     然明连忙说:“你自己去听听吧,老百姓的这些话,对朝廷不利,对你 

我也绝没有好处呀!” 

      “我们先不谈乡校的事,”子产依然平静地说,“我有一事请教你,当 

河水暴涨,即将崩堤时,是因势利导放掉一些水,还是加高堤岸把水堵起来 

呢?” 

      “应该放掉一些水好。”然明想了想说。 

      “还有,当一个人有了难言之病,是痛痛快快告诉医生让他医治呢,还 

是遮遮瞒瞒不让医生知道呢?”子产又问道。 

      “当然应该把病情告诉医生。”然明这次回答得很干脆。 

      “这就对了,”子产朗声大笑起来,“朝廷在治理国家大事过程中,官 

员在处理大大小小的政务时,都免不了要出些差错,或者干出不利于老百姓 

的事来,老百姓对朝廷、对官员有意见,说出来了,我们可以及时予以纠正。 

现在首都的那所乡校,正是老百姓说话的地方。如果我们拆了它,老百姓自 

然也就不再聚集起来批评政事了,把他们的不满情绪全部憋到肚子里去。那 

样,就像暴涨的河水一样,堵塞得越厉害,冲决堤岸时的力量就越大,造成 

的危害也就更加严重。这同向医生隐瞒病情造成贻误也是一样的道理。” 

     然明听到这里,心服口服,赞同地说:“你说得对,这乡校不去拆了, 

留在那里,对国君有利,对朝廷有利,对你我都有利!” 



                             晏婴谏景公罢宴 

     大夫弦章走进王宫,就被浓烈的酒气呛得透不过气来,稳了稳神,才看 

见齐景公正在一边喝酒,一边观看宫女们跳舞,就大踏步地向景公走去。 

      “弦章来得正是时候,寡人喝得高兴,你陪我痛饮三杯!”景公喷着酒 

腥气,一把拉住弦章,就命一位宫女向他满满地倒了一杯酒。 

     弦章哪里是来喝酒的?他听说景公沉迷酒色,在宫中一连喝了七天七 

夜,把厨师、宫女们都累得东倒西歪了,这样下去齐国不是要毁于景公之手 

吗?他既不去接酒杯,也不答谢,却直愣愣地站在景公面前,心情沉重地说: 

 “国君,酒能伤人,也会废政,为了齐国大业,国君应该停止宴舞,从此把 

酒戒掉吧!” 

     景公碰了个软钉子,很不高兴,冷冷地说:“眼下国泰民安,喝几杯酒 

又会怎么样呢?” 

     弦章是个直性子人,听了景公的话忍不住怒火冲天,大叫大嚷起来:“国 

君如果不听劝告继续沉溺酒杯,那么,你就下道命令杀死我吧!” 

     景公正要斥责弦章放肆,晏子走进宫来。景公要他出出主意如何惩治这 

个敢于当面顶撞国君的人。 

      “恭喜恭喜,”晏子笑容满面地对弦章说道,把景公和弦章两人都弄糊 

涂了,“你遇上国君这样贤明的人,能够倾听臣子的意见。如果遇上了夏桀 

和殷纣那样的昏君,恐怕早就身首异处了。所以今天我要恭贺你呀!” 


… Page 12…

     这一席话,表面上是说给弦章听的,可是景公听了却坐不住了,为了掩 

饰自己的窘态,哈哈大笑起来:“晏相国说得对!我应该听取你和弦章大夫 

的劝告,下决心戒酒。” 

     晏子感到现在是到了直截了当说话的时候了,于是诚恳地说道:“国君 

这样做正符合我的心意。古人说过,饮酒只是为了沟通感情,贪杯就要误事, 

因此,不论男女,饮酒不能超过五巡,否则就要受惩罚。那时实行这样的礼 

法,在外就没有聚众闹事的,在内就没有胡作非为的,国家就太平了。如今 

国君喝酒没有节制,竟然一口气喝了七天七夜,这样,在你身边的大臣跟着 

你狂欢滥饮,在外面的大臣心灰意懒不问国家大事,如此下去,我们齐国怎 

么会强大起来呢?” 

     晏子的一番话,打动了景公的心,景公立即传下命令,撤掉宴席,让妃 

子和宫女们各自回去休息,并向弦章道歉。自此以后,景公节制了饮酒,每 

日兢兢业业地处理朝政,大臣们看到景公又振作起来,一个个都尽心为国家 

出力,老百姓也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晏婴出使挫楚王 

     公元前531年,晏子奉齐王之命出使楚国。骄横的楚灵王对大臣们说: 

 “晏婴生得很矮,但在诸侯中的声誉却很高。这次来,我要取笑他一番,来 

显显我们楚国的威风。”接着对大臣如此这般地布置起来。 

     几天后,晏子乘着驷马大车来到楚国国都郢城东门。只见楚国的官员稀 

稀拉拉地分立城门两旁,大门却紧紧闭着。晏子正觉得奇怪的时候,守城的 

军士却打开城门旁一道新开的小门,请他从这洞似的小门里进去,并说:“这 

是我国的规矩:大个子从大门里进出,小个子从小门里进出。” 

     晏子明白了:楚王想侮辱他。就走到小洞前边,打量了一番,说:“这 

是狗洞,不是城门呀!我国也有个规矩,只有出使到狗国的人,才从狗洞里 

钻进钻出。” 

     守门人赶快把晏子的话报告楚王。楚王说:“我本想取笑他,反倒被他 

取笑了。”不得不命令打开大门,请晏子进城。 

     晏子进宫拜见楚王,楚王突然问:“齐国没有人了吗?” 

     晏子说:“我们齐国人多得很!每个人呵一口气,就能变成云;每个人 

甩下一滴汗,就像是下场雨。我们国都的大道上,人挤得肩膀挨着肩膀,脚 

尖碰着脚跟,怎能说齐国没有人呢?” 

     楚王笑道:“既然如此,为什么派你这么一个矮小的人来出使呢?” 

     晏子答道:“我们齐国任命使者有个规矩:访问上等国,就派上等人去; 

访问下等国,就派下等人去。我最没有出息,就派到这儿来了。” 

     楚王反被讽刺一顿,却还只能陪着笑。 

     一会儿,武士们拉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楚王故意问:“那囚犯是哪 

儿的人?犯了什么罪?” 

     武士们说:“是齐国人,犯了盗窃罪。” 

     楚王对晏子嘲笑道:“齐国人怎么那样没出息,干这等事?” 

     晏子站起身,严肃地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橘树长在淮河以南,就 

能生长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北,就长成了枳树。仅仅枝叶相像,而它们的果 

实滋味很不相同。这是因为南北的水土不一样。齐国人在齐国能好好地干活, 

一到了楚国,就当了盗贼,莫非是楚国的水土,使人民善于偷盗啊?” 


… Page 13…

     楚国的君臣觉得不是晏子的对手,对他反倒尊敬起来了。 



                             晏婴一日三谏君 

     有一天,齐景公和群臣来到公阜这块地方游玩。早上,宽阔的大地一片 

生机,绿的庄稼,红的鲜花,相映生辉。鸟儿唱着歌,蜂蝶跳着舞。景公感 

叹地说:“如果我能长生不老,天天荡漾在这山水之中,那该多好啊!” 

     齐景公身边的晏子听到这话,觉得国君如果去追求长生之术,必然淡于 

治国之道而不求进取,于是接过景公的话头说:“生和死是不能改变的自然 

规律。再说人人都长生的话,那也未必是好事。” 

      “那又为什么呢?”景公不解地追问。 

      “这道理很简单,如果齐国的开国君主太公和丁公活到现在,他们一定 

还是一国之主。那么,桓公、文公、武公就只能当他们的助手,而你也只能 

头戴竹笠,手拿锄头终日在田里劳动,怎么还能率领群臣到处玩乐呢?” 

     晏子的话扫了景公的游兴,别过脸去不理睬他。 

     到了中午,远处出现了一辆六匹马拉的大车,烟尘滚滚而来。景公得意 

地对晏子说:“这是梁丘据接我来了,你看他驾驶的马车奔得多快!朝中文 

武只有他最了解我的脾气了。” 

     晏子却不满地说:“梁丘据称不上好的臣子。古人说过,作为一个忠实 

的臣子,不应该事事附和国君,因为国君认为是对的,并不一定都对。国君 

认为不对的,也不一定都不对。这个梁丘据对国君最会察颜观色,拍马奉承, 

不论对错,一味迎合,你听了也许心顺气平,可是对国家长远利益,又有什 

么好处呢?” 

     景公很不高兴,转身拂袖而去。 

     夜色降临,星光灿烂。这时一颗流星在头顶疾驰而过。景公面如土色, 

以为这是不祥之兆,忙请主管祀祷的官员设香案祷告,保佑齐国君臣的平安。 

     晏子赶去劝阻,对景公说:“流星有什么可怕呢?它只扫除邪恶的事情, 

国君如果没有做这种丑事,何必提心吊胆的呢?要是做了这类事,让流星扫 

掉,不是很好吗?” 

     景公气得脸色铁青,说不出一句话来。 

     可是晏子言犹未尽,批评的份量也越来越重:“现在我担忧的倒不是流 

星的出现,而是国君贪恋酒色,亲近小人,喜听谗言,疏远贤臣,长期下去, 

灾难必然降临到我们齐国。国君的这些过失,靠祈祷是帮不了忙的。” 

     齐景公再也没有游览的兴致了,立即下令驾车回宫。这天夜里,这位齐 

国至高无上的人,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准备寻找机会整整这位相国的气焰。 

然而当他细细品味晏子三次批评自己的话时,觉得每句话都有道理,终于钦 

佩起这位相国对自己的忠心来。 

     晏子去世后,景公在吊唁时痛哭流涕地说:“那天相国在公阜三次给我 

指出过错,这样忠心耿耿的贤臣我现在到哪里去找啊?” 



                             婧女巧言救父亲 

     齐景公平时十分喜爱一棵大槐树,常常在树下吟诗观赏,留连徘徊。 

     一天,他指令下属派人日夜守护大槐树,还在树旁竖立了一块木牌,上 

面写着告示:“碰撞槐树的受刑,损坏槐树的处死。” 

     从此,齐国京城的人都只敢远远地朝大槐树观望,生怕不小心触犯了景 


… Page 14…

公颁布的刑法,遭受刑罚。 

     一次,有个叫衍的人喝醉了酒,摇摇晃晃走过大槐树,恰巧看树人坐在 

树下打瞌睡,一时疏忽了,衍蹒跚地撞到树干上,碰伤了一小块树皮。 

     齐景公听说此事后,大发雷霆,立即传令将衍逮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