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中医名着书系205-金匮翼 >

第17章

中医名着书系205-金匮翼-第17章

小说: 中医名着书系205-金匮翼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 大枣(二十枚) 
水一斗,煮三升,去滓,分三服,治虚冷腹痛佳。 
x《外台》建中汤x 治气血虚寒,不能荣养心脾,其痛连绵不已,而亦无急暴之势 
。按 
之则痛反缓,或按之便痛,重按却不甚痛,此正是虚证。经所谓虚者聂辟气不足,按之则气 
足以温之,故快然而不痛是也。 
黄 白芍(各三两) 甘草(炙) 桂心(各二两) 生姜(六两) 半夏(五两) 大枣(十 
二枚) 饴糖(十两) 
上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x治当脐痛,便溺不利,怯寒脉虚者方x 
熟地(三钱) 肉桂(五分) 白芍(一钱半) 桂枝(五分) 当归 茯苓(各一钱) 
水煎服。 
x治脐下冷撮痛,阴内冷如冰,延胡苦楝汤方x 
熟地(二钱) 川楝 延胡(各五分) 附子 肉桂(各七分) 炙甘草(一钱) 
上都作一服,水四盏,煎至一盏,去滓稍热服,空心食前。 
x温中汤x 治戊土已衰,不能运化,又加客寒,聚为满痛,散以辛热,佐以苦甘, 
以淡泄之。气温胃和,痛自止矣。 
浓朴(姜制,一两) 橘皮(去白,一两) 干姜(七钱) 甘草(炙) 草豆蔻 茯苓(去皮) 
木香(各五钱) 
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姜三片,煎一盏,去粗温服食前。 
x《局方》神保丸x 
全蝎 巴豆(各十个,取霜) 木香 胡椒(各二钱五分) 
上为末,入巴豆研匀,汤化蒸饼丸如麻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五七丸。此药大能宣通脏 
腑,治诸积气为痛。 

卷六腹痛
热痛
属性:热痛者,二便闭赤,喜冷恶热。经云∶热留于小肠,肠中痛,瘅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 
,故痛而闭不通也。宜寒宜下,勿遽补也。 
x《肘后》疗卒腹痛方x 
掘土作小坑,以水满中,搅取汁饮之瘥。 
x《统旨》清中汤x 
黄连 山栀(炒,各二钱) 陈皮 茯苓(各一钱半) 半夏(一钱,姜汤炮七次) 草豆蔻 
仁(捶、研) 甘草(炙,各七分) 
水二盅,姜三片,煎八分,食前服。 

卷六腹痛
冷热痛
属性:冷热痛者,经所谓寒气客于经脉之中,与炅气相搏则脉满,满则痛而不可按也。寒气稽 
留,热气从上,则脉充大而血气乱,故痛甚不可按也。治之宜兼寒热而调之。 
x一方x 
草豆蔻(七分) 炒山栀(二钱) 
上二味为末,以姜汁调粥丸服之。 
x苦楝丸x 治奔豚小腹痛。 
上三味,酒二升,煮尽为度,焙干细末之。每药末一两,入延胡索半两,全蝎一十八个 
炒,丁香一十八粒,别为末和匀,酒糊丸梧子大。温酒下五十丸,空心服。 

卷六腹痛
风痛
属性:风痛者,邪风内淫肠胃,与正气相搏而痛也。其症恶风脉弦,腹中奔响急痛。仲景所谓 
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瘥者,与小柴胡汤是也。 
x小柴胡汤x 
柴胡 黄芩 半夏 甘草(炙) 人参 干姜 大枣 
水煎服。 
按∶此方宜照仲景加减法,腹痛者去黄芩,加芍药。 
x《和剂》抽刀散x 
川白姜(五两,锉,入巴豆肉一钱一字同炒至豆黑去豆) 良姜(五两,入斑蝥二十五个 
,同炒至蝥黑去蝥) 石菖蒲(五两半,不炒) 糯米(六两一钱,炒黄) 
上为末,每服二钱,空心温酒调下。 
《仁斋直指》云∶有一田夫醉饱之余,露星取快,一枕天明。自此脾疼攻刺,百药罔 
效。 
淹淹数载。后遇至人授以抽刀散,数服顿愈。则知风露之根,入在脾胃,良姜、菖蒲为能散 
其邪,巴、蝥借气为能伐其根,观此可以通一毕万矣。然而痛不复作,养脾之剂,独不可继 
是而调理之乎?疗病如濯衣,必去其垢污,而后可以加浆 。医者意也,请借是以为喻。 

卷六腹痛
食积痛
属性:食积痛者,经所谓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也。其症恶心恶食,吞酸嗳腐,其脉多沉实,当 
分三焦而治,在上吐之,在中消之,在下下之。 
x吐之方x 
烧盐半升,温汤五六升,和服探吐。 
吴鹤皋云∶凡腹痛连胁膈,手足冷,脉沉伏者,多是饮食痰饮,填塞至阴,抑遏少阳上 
升之 
气,不得敷畅。两实相搏,令人自痛,肢冷脉伏,皆阳气闭藏之象也。经曰∶木郁达之。故 
用吐法,咸能软坚,故用烧盐。 
x消之方x 
取其余类烧作末,酒服方寸匕。(如食肉即以肉烧作末,然必得如所食者烧作末乃效。 
鹤年) 
x又治杂食瘀实不消,心腹坚痛方x 
白盐一升,以水三升,煎服吐下即定。 
x下之方x 
川大黄 干姜 巴豆(去皮心,研压去油,等分) 
蜜丸如小豆大,温水下一丸,实者加一丸,未知服三丸,腹中鸣转下行便愈。此治寒饮 
食过 
伤,心腹卒痛,如锥刺之状。若伤湿热之物,不得化而闷乱便闭者,宜浓朴三物汤,或枳实 
导滞丸良。 
x浓朴三物汤x 
浓朴(二两,炙去皮) 枳实(二枚,大者,炙) 大黄(四两) 
水二斗,煮枳实、浓朴二味,至五升,下大黄煮取二升,温服一升,以利为度。 

卷六腹痛
死血痛
属性:死血痛者,多从郁怒及饱食后急走得之,其痛必有定处,其脉必芤涩,微则和之,甚则 
下之。 
x桃仁承气汤x 
桃仁(五十粒,去皮尖) 桂枝(二两,去皮) 大黄(四两) 芒硝(二两) 甘草(炙,二 
两)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温服五合, 
日三服,当微利。虚者加地黄蜜丸,以缓除之。 
x一方x 
妇人油头发,烧如灰,细研筛过,温酒调下二钱。元丰中,丞相王郇公,小腹痛,国医 
治之,百药不止,服此即愈。 

卷六腰痛
风虚腰痛
属性:风虚腰痛者,肾虚而风冷乘之也,其尺脉虚浮而痛多抽掣,或拘急且酸,而上连脊背, 
不时速治,喜流入脚膝,为偏枯冷痹缓弱之疾。 
x独活寄生汤x 
独活(三两) 细辛 牛膝 桑寄生 秦艽 茯苓 白芍 人参 熟地黄 防风 杜仲 
川芎 当归(各二两) 桂心 甘草 
每服五钱,水煎空心服。 
x甘豆汤x(《直指》) 治肾虚内蓄风热,腰痛,或大小便不通。 
生甘草(二钱) 黑大豆(二合) 
加生姜七片,水煎服。 
x治肾脏风,攻注脚膝痛。x 
连珠甘遂(一两) 木鳖子(一个雄,一个雌,去壳) 
上为末, 猪腰子二个,破开,药末一钱掺匀,湿纸裹数重,慢火煨熟放温,五更初细 
米饮下。如积多则利多,少则少也。宜软饭将息。若患一脚,却看左右。如左脚用左边腰子 
,右用右边者,药末止一钱。壬子年在毗陵,有马姓人鬻酒,久不见,因询其亲,云∶宿患 
肾脏风,今一足发肿如瓠,自腰以下,巨细通为一律,痛不可忍,卧欲转侧,必两人挟持方 
可动,或者欲以铍刀决之。予曰∶未可,予有药当合以赠,如上法服之,辰巳间下脓如水晶 
者数升,实时痛止肿退,一月拄拐而行。予再以赤乌散,充涂贴其膝方愈。后十年过毗陵, 
率其子列拜以谢云∶向年脚疾,至今不复作,虽积年肾脏风,并已失去,今健步自若矣。 
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留而不去,其病则实。若不决而去之,而欲以补药攻疾, 
非徒无效而已也。余读《本事方》,有取乎此,故备录如上。 

卷六腰痛
湿冷腰痛
属性:湿冷腰痛者,坐卧湿冷,久久得之。《金匮》所谓肾着是也。其症痛而冷重,遇阴或久 
坐则甚,肾着汤主之。 
x肾着汤x 
x生附汤x 
附子(生,一分) 苍术(炒) 杜仲(姜汁炒,各半两) 生干姜 白术 茯苓 牛膝(酒 
浸,焙) 浓朴(制) 甘草(炙,各二两) 
上锉,每三钱,姜四片,枣二枚,食前服。 
x牵牛丸x 治冷湿流注,腰疼不可屈伸。 
黑牵牛 延胡索(微炒) 补骨脂(三味另研,另捣,另炒,取末,各二两) 
上煨蒜研膏,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葱酒盐汤任下。(《杨氏家藏方》) 
x子和禹功散x 治水气流注腰痛。 
黑牵牛(四两) 茴香(炒,一两) 
上为末,姜汁调一二钱服。 

卷六腰痛
湿热腰痛
属性:脾有湿热,传之于肾,得之醇酒浓味,内伤中气,湿热蕴积,流注肾经,令人沉重疼痛 
,遇天阴或久坐而发,其脉缓者是也。 
x东垣苍术汤x 
苍术(五钱,去湿止痛) 柴胡(三钱,行经) 防风(一钱半,去风胜湿) 黄柏(一钱半 
,除热止痛) 
水二盅,煎至一盅,空心食前。 
x丹溪治湿热腰腿痛方x 
龟板(酒炙,二两) 苍术 黄柏(酒炒) 苍耳 威灵仙(酒浸,一两) 侧柏(半两) 
上为末,酒糊为丸,每用黑豆汁,煎四物汤,加陈皮、甘草、生姜,煎汤下。一方有白 
芍、知母。 

卷六腰痛
肾虚腰痛
属性:肾虚腰痛者,精气不足,足少阴气衰也。足少阴者,肾之精也。其脉贯脊属肾,抵腰中 
,精 
气不足,则经脉虚而痛。其症形羸气少,行立不支,而卧息少可,无甚大痛,而悠悠戚戚, 
屡发不已。经云∶腰者肾之腑,转摇不能,肾将惫矣,此之谓也。丹溪云∶肾虚者,其脉大 
。 
x《本事》麋茸丸x 
麋茸(鹿茸亦可) 菟丝子(制,各一两) 舶茴香(五钱) 
上为末,以羊肾二对,陈酒煮烂去膜,研如泥,和丸桐子大,阴干。如羊肾少太干,以 
酒糊佐之,每服三五十丸,温酒或盐汤下。 
x青娥丸x 
破故纸(四两,炒香) 杜仲(净,八两,姜汁炒) 胡桃肉(十两) 
上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三五十丸,空心温酒送下,蜜丸亦可。《百一》补髓丹有 
鹿茸二两,没药一两。 
x无比山药丸x 
赤石脂( ) 茯苓(去皮木) 山茱萸(去核) 巴戟(去心) 牛膝(酒浸) 熟干地黄(酒 
浸) 
泽泻(各三两) 菟丝(酒浸) 杜仲(去皮,切,姜汁炒) 山药(各三两) 五味子(六两) 肉 
苁蓉(酒浸,四两) 
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温酒,或盐汤下。 
余治一姓顾妇女,患肾虚腰痛,用猪腰二枚,破开纲盐水炒杜仲末缝好,煮熟去药,任 
意服之而愈。 

卷六腰痛
食积腰痛
属性:食积腰痛者,食滞于脾而气滞于肾也。夫肾受脾之精而藏焉者也。若食不消,则所输于 
肾者 
,非精微之气,为陈腐之气矣。而肾受之,乱气伤精,能无痛乎。亦有醉饱入房太甚,酒食 
之积,乘虚流入少阴,腰痛难以俯仰者,疏瀹其源,澄清其流,此大法也。或云四物合二陈 
,加麦芽、神曲、杜仲、黄柏、官桂、砂仁、葛花、桔梗之类。 
x神曲酒x 
陈久神曲一块,烧通红 老酒,去神曲,通口吞青娥丸,两服顿愈。 
x青娥丸x(见前。) 

卷六腰痛
瘀血腰痛
属性:瘀血腰痛者,闪挫及强立举重得之。盖腰者一身之要,屈伸俯仰,无不由之。若一有损 
伤,则血脉凝涩,经络壅滞,令人卒痛,不能转侧,其脉涩,日轻夜重者是也。 
x茴香酒x 
破故纸(炒香) 茴香(炒) 辣桂(等分) 
上为末,每服二钱,热酒调,食前。故纸主腰痛,主行血。(《仁斋》) 
x《和剂》复元通气散x 治闪挫腰胁痛。 
舶上茴香(炒) 穿山甲(蛤粉炒,各二两) 延胡索(醋炒) 白牵牛(炒) 甘草(炙) 陈 
皮(去白,各一两) 楠木香(一两半) 
上为末,每服一钱,热酒调下,食前。 

卷六
胁痛总论
属性:经云∶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又云∶肝生于左,肺藏于右,所以左属肝,肝藏血,肝 
也,血,阴也,乃外阳而内阴也。右属肺,肺主气,气,阳也,肺,阴也,乃外阴而内阳也 
。由阴阳五脏气血分属,是以左胁之痛,多因留血,右胁之痛,悉是痰积,岂可一概而言乎 
。虽痰气固亦有流注于左者,然必与血相搏而痛,不似右胁之痛,无关于血也。 

卷六胁痛总论
肝郁胁痛
属性:肝郁胁痛者,悲哀恼怒,郁伤肝气,两胁骨疼痛,筋脉拘急,腰脚重滞者是也。 
x枳壳煮散x 
枳壳(四两,先煮) 细辛 桔梗 防风 川芎(各二两) 葛根(一两半) 甘草(一两) 
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枣同煎至七分,去滓,空心食前温服。 
悲哀烦恼,肝气致郁,枳壳能通三焦之气,故以为君;肝欲散,故细辛、川芎、桔梗之 
辛以散之;肝苦急,故用甘草之甘以缓之。其用防、葛者,悲则气敛,借风药以张之也。 
戴云∶胁痛,身体带微热者,《本事》枳壳煮散良。若只是胁痛,别无他症,其痛在左 
,为 
肝经受邪,宜川芎、枳壳、甘草;其痛在右,为肝移病于肺,宜片姜黄、枳壳、桂心、甘草 
。此二方出严氏《济生续集》。 
x柴胡疏肝散x 
柴胡 陈皮(醋炒,各二钱) 川芎 芍药 枳壳 香附(各一钱半) 炙草(五分) 
水煎食前服。 
x调肝散x 治郁怒伤肝,发为腰痛。 
半夏(制,三分) 辣桂 宣木瓜 当归 川芎 牛膝 北细辛(各二分) 石菖蒲 酸枣 
仁(去皮,炒) 甘草(炙,各一分) 
上锉细,每服三钱,姜五片,枣二枚,煎服。(《仁斋直指》) 
x《良方》香橘汤x 治七情所伤,中脘不快,腹胁胀满。 
香附 橘红 半夏(姜制,各三钱) 炙草(一钱)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五片,红枣二枚,煎至一盅,食远服。 

卷六胁痛总论
肝虚胁痛
属性:肝虚者,肝阴虚也。阴虚则脉绌急,肝之脉贯隔布胁肋,阴虚血燥,则经脉失养而痛, 
其症胁下筋急,不得太息,目昏不明,爪枯色青,遇劳则甚,或忍饥即发者是也。 
x滑氏补肝散x 
酸枣仁(炒,四钱) 熟地(一钱) 白术(炒,一钱) 当归 山茱萸 山药 川芎 木瓜 
(各一钱半) 独活 五味(各三分) 
上为末,每服五钱,水煎服。 
肝体阴而用阳,此以甘酸补肝体,以辛味补肝用,加独活者,假风药以张其气也。一方 
有人参、黄 、牛膝、石斛、柏子仁、桃仁,无山药、独活、五味。 
x补肝汤x 
干地黄(三钱) 白芍(一钱半) 当归 陈皮(各一钱) 川芎(七分) 甘草(五分) 
上六味都作一服,水煎。此亦甘酸辛兼补体用之法。 
x一方x 阿胶为丸,梧子大,每服二钱,空心白滚汤下。 
x一方x 鸡子黄一枚,调吞日二服。 
以上二方,皆甘酸补肝体之法。 

卷六胁痛总论
肾虚胸胁痛
属性:房劳过度,肾气虚弱,羸怯之人,胸胁之间,多有隐隐微痛,此肾虚不能纳气,气虚不 
能生 
血之故,气与血犹水也。盛则流畅,少则壅滞,故气血不虚则不滞,既虚则鲜有不滞者,所 
以作痛。宜用熟地、破故纸之类补肾,阿胶、芎、归之类和血,若作寻常胁痛治即殆矣。 
戴云∶曾有一人胁痛连膈,进诸药味并大便导之,其痛殊甚,后用辛热补剂,下黑锡丹 
方愈。此乃肾肝虚冷作痛,愈疏而愈虚耳。 

卷六胁痛总论
肝火胁痛
属性:肝火盛而胁痛者,肝气实也。其人气收善怒。经云∶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善怒, 
又云 
∶肝气实则怒是也,其脉当弦急数实,其口当苦酸,其痛必甚,或烦热,或渴,或二便热涩 
不通。 
x龙荟丸方x 丹溪云∶治肝火胁痛要药。 
龙胆草 当归(并酒洗) 栀子 黄连 黄柏 黄芩(各一两) 大黄(酒浸) 青黛 芦荟 
(各五钱) 木香(二钱半) 麝香(五分) 
蜜丸小豆大,姜汤下二三十丸。 
《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