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中医名着书系205-金匮翼 >

第21章

中医名着书系205-金匮翼-第21章

小说: 中医名着书系205-金匮翼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服之。此方宜入行气项下。 
x(新定)清中止呕方x 
半夏(一钱) 茯苓(二钱) 陈皮(一钱) 竹茹(一钱) 干葛(五分) 生姜(五分) 芦根 
(五钱) 枇杷叶(三片) 麦冬(一钱) 白风米(百粒) 

卷七呕吐统论
消痰逐水之剂
属性:x大半夏汤x 治痰症呕吐。 
半夏(制,二升) 人参(三两,切) 
上每四钱,姜七片,蜜少许,熟煎服。 
x小半夏茯苓汤x 《金匮》云∶呕家用半夏以去其水,水去呕止。 
半夏(一升) 生姜(半斤) 茯苓(四两) 
上三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x《局方》二陈汤x 治痰饮呕恶,头眩心悸。 
陈皮 半夏(制,各三钱) 茯苓(二钱) 炙甘草(一钱) 
水二盅,姜三片,食远服。 
东垣云∶辛药生姜之类治呕吐,但治上焦气壅表实之病。若胃虚谷气不行,胸中痞塞而 
呕吐 
者,惟宜益胃,推扬谷气而已。故服小半夏汤不愈者,服大半夏汤立愈,此仲景心法也。 
x《本事》神术丸x 治呕吐清水,亦治呕酸。(方见痰饮门。) 
经云∶太阴之复,呕而密默,唾吐清液,治以苦热,是呕水属湿也。或一味苍术制炒为 
丸服之。 
丹溪云∶或问吞酸,《素问》明以为热,东垣又以为寒,何也?曰∶吐酸与酸不同,吐 
酸是 
吐出酸水如醋。平时津液随上升之气,郁而成积,成积既久,湿中生热,故从木化,遂作酸 
味,非热而何?其有郁积之久,不能自涌而出,伏于肺胃之间,咯不得上,咽不得下。肌表 
得风寒,则内热愈郁,而酸味刺心;肌表温暖,腠理开发,或得香热汤丸,津液得行,亦可 
暂解 
,非寒而何?《素问》言热者,言其本也,东垣言寒者,言其末也。但东垣不言外得风寒, 
而作收气立说,欲泻肺金之实,又谓寒药不可治酸,而用安胃汤加二陈汤,俱犯丁香,且无 
治热湿积郁之法,为未合经意。予尝论治吞酸,用黄连、茱萸各制炒,随时令迭为佐使,苍 
术、茯苓为辅,汤浸蒸饼为小丸吞之,仍教以 食蔬果自养,则病自愈。 

卷七呕吐统论
消食去积之剂
属性:x治中汤x 治食症呕吐。 
人参 白术 干姜(炮) 甘草(炙) 青皮 橘皮(等分) 
上锉,每服三钱,枣一枚,煎服。积聚大便多者,加大黄二棋子许。 
二陈汤如缩砂、丁香,亦治宿食呕吐。 
x洁古紫沉丸x 治中焦吐食,由食积与寒气相格,故吐而疼。 
砂仁 半夏曲(各三钱) 乌梅(去核) 丁香 槟榔(各二钱) 沉香 杏仁 白术 木香 
(各一钱) 陈皮(五钱) 白豆蔻 巴霜(各五分) 
上除巴霜另炒外,为细末和匀,醋糊为丸,如黍米大,每服五十丸,食后姜汤下,愈则 
止。 
x温中法曲丸x 治食已心下痛,阴阴然不可忍,吐出乃已,病名食痹。 
法曲(炒) 麦芽(炒) 白茯苓 陈皮(去白) 浓朴 枳实(麸炒,各一两) 人参 附子 
(制) 炮姜 炙草 桔梗(各五钱) 吴茱萸(汤泡,三钱) 
上为细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食前热水送下。一方有当归、细辛。 

卷七呕吐统论
行气之剂
属性:x加减七气丸x 治气郁呕吐。 
半夏(制,二两半) 人参 辣桂 浓朴(制,各一两) 茯苓(一两半) 甘草(炙,半两) 
上锉散,每三钱半,姜七片,枣一枚,煎服。加木香亦得。 

卷七呕吐统论
去风和胃之剂
属性:x藿香正气散x 治风邪入胃呕吐。 
半夏曲 川浓朴(制,各三两) 藿香叶 橘红(各一两) 甘草(炙,七钱) 
上锉散,每三钱,姜三片,枣一枚,食前煎服。 
x清胃丸x 治呕吐,脉弦头痛。 
柴胡(一两) 黄芩(七钱半) 甘草(炙) 人参(各五钱) 半夏(三钱) 青黛(二钱半) 
上细末,每姜汁浸蒸饼丸桐子大,每五十丸,姜汤下。 

卷七呕吐统论
理中安蛔之剂
属性:x安蛔丸x 人参 白术 干姜 甘草 川椒 乌梅 

卷七呕吐统论
导利之剂
属性:x《金匮》大黄甘草汤x 治食已即吐。 
大黄(四两) 甘草(一两) 
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此上病疗下之法。夫阳明之气,顺而下行者也,若下焦不通,其气必反而上行,是以食 
已即吐。用大黄以通大便,则气复顺而下行矣。所谓浊气自归浊道也。 
x东垣通幽汤x 治幽门不通,上冲吸门,呕吐噎塞,气不得上下,治在幽门。 
熟地 生地(各二钱) 红花(五分) 桃仁泥(七粒) 当归 甘草 升麻(各五分) 大黄 
(一钱) 
上 咀,都作一服,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滓热服。 
《准绳》云∶阴虚邪气逆上,窒塞呕哕,不足之病,此地道不通也。当用生地黄、当归 
、桃 
仁、红花之类,和血、凉血、润血,兼用甘草以补其气,微加大黄、芒硝以通其闭,大便利 
,邪气去,则气逆呕吐自愈矣。 

卷七呕吐统论
益胃之剂
属性:x《广济》豆蔻子汤x 治反胃呕吐,不下食,腹中气逆。 
人参(一两) 白豆蔻(七粒) 甘草(炒,一两) 生姜(五两) 
水四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三服,相去如人行五六里。 
x丁香煮散x 
丁香 石莲肉(各十四枚) 北枣(七枚) 生姜(七片) 黄秫米(半合) 
上以水一碗半,煮稀粥,去药,取粥食之。 

卷七呕吐统论
咳嗽呕吐痰血饮食
属性:咳而呕吐,痰食俱出者,伤于胃气。昔人所谓肺病连胃是也。呕血带痰而出者,伤于肺 
之络,《金匮》所谓热伤血脉是也。吐食者二陈汤加减治之,吐血者补肺汤主之。 
x加减二陈汤x 半夏(一钱) 杏仁(一钱五分) 茯苓(一钱五分) 炙草(五分) 橘 
红(一钱) 竹茹(八分) 生姜(一片) 粳米(一百粒) 
上药用清水煎服,加枇杷叶、芦根佳。 
x补肺阿胶汤x 
阿胶(一钱五分) 兜铃(五分) 炙草(五分) 牛蒡(一钱) 杏仁(七粒) 糯米(一百粒) 
都作一服,甚者加生地黄、藕汁。 

卷七
泄泻诸症统论
属性:戴复庵云∶泻水腹不痛者,湿也。饮食入胃,辄泻之,完谷不化者,气虚也。腹痛泻水 
,肠 
鸣,痛一阵泻一阵者,火也。或泻或不泻,或多或少者,痰也。腹痛甚而泻,泻后痛减者, 
积也。飧泄者,水谷不化而完出,湿兼风也。溏泄者,渐下污积粘垢,湿兼热也。 泄者, 
所下澄彻清冷,小便清白,湿兼寒也。濡泄者,体重软弱,泄下多水,湿自甚也。滑泄者, 
久下不能禁固,湿胜气脱也。故曰湿多成五泄。 

卷七泄泻诸症统论
湿泻
属性:湿泻,一名濡泄,其脉濡细,其症泄水,虚滑,肠鸣,身重,腹不痛。由脾胃有湿,则 
水谷 
不化,清浊不分。久雨潮溢,或运气湿土司令之时,多有此疾。《内经》所谓湿胜则濡泄。 
《左传》所谓雨淫腹疾是也。又水寒之气,入客肠间,亦令人濡泻,经云∶太阳之胜,寒客 
下焦,传为濡泄是也。 
x《本事》芎 丸x 治风湿滑泄。 
芎 神曲 白术 附子(泡,各等分) 
上为细末,面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五丸,米饮送下。 
许叔微云∶左氏述楚子围萧,萧将溃,无社告叔展曰,有麦面乎,有山鞠 乎,意欲令 
逃水 
中以避,是知芎 能除湿,予常加术、附以制方,治脾湿而泻者,万无不中,此药亦治飧泄 
。 
x刘草窗泻湿汤x 
生白术(三钱) 白芍(二钱) 陈皮(炒,一钱五分) 防风(一钱) 升麻(五分) 
上锉作帖,水煎服。 
此用风药以举其气,抑胜其湿也。河间云∶有肠胃燥郁,水液不能宣行于外,反以停湿 
而泄 
,或燥湿往来而时结时泄者,此又湿泻之变。余见有老人久泄,饮牛乳而泄反止者,此类是 
耳。 
x胃苓汤x 治脾湿太过,泄泻不止。 
平胃散 五苓散(各等分) 
上锉,水煎服。 
平胃散治酒泄不已,饮后尤甚,加丁香、缩砂、麦芽、神曲各五钱为末,米饮调二钱, 
立愈。 
x升阳除湿汤x(方见飧泄。) 
东垣云∶予病脾胃久衰,视听半失,气短精神不足,此由阳气衰弱,不得舒伸,伏匿于 
阴中 
耳。癸卯岁六七月间,淫雨阴寒,逾月不止,时人多病泄利。一日予体重肢节疼痛,大便泄 
下,而小便闭塞。治法诸泄利,小便不利,先分利之。又云∶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噫 
!圣人之法,布在方策,其不尽者,可以意求耳。今客邪寒湿之淫,从外而入里,若用淡渗 
之剂以除之,是降之又降,复益其阴,而重竭其阳,则阳气愈削而精神愈短矣。故必用升阳 
风药,羌活、独活、柴胡、升麻各一钱,防风、葛根半钱,炙甘草半钱,同 咀,水二盅, 
煎至一盏,去滓稍热服。大法云∶湿寒之胜,助风以平之。又曰∶下者举之,得阳气升腾而 
去矣。又云∶客者除之,是因曲而为之直也。医不达升降浮沉之理,而一概施治,其愈者幸 
也。 

卷七泄泻诸症统论
寒泻
属性:(一名 溏) 
溏者,水粪并趋大肠也。夫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脾气衰弱,不能分布,则津液糟 
粕并 
趋一窍而下。《金匮》所谓脾气衰则 溏也。又寒气在下,亦令人水粪杂下,而色多青黑, 
所谓大肠有寒则 溏也。 
罗谦甫云∶ 溏者,大便如水,其中有少结粪是也。 
x补本丸x 
苍术 川椒(去目,炒,名一两) 
末之,醋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温水下。一法∶恶痢久不效者弥佳,小儿丸 
如米大。 
x桂枝汤x 治太阳经伤动传太阴,下利为 溏。大肠不能禁固,卒然而又下,中有 
硬 
物,欲起而下,欲了而又不了。小便多清,此寒也,宜温之。春夏桂枝汤,秋冬白术散。 
川桂枝 白芍药 白术(各半两) 炙草(二钱) 
每服半两,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 
x白术散x 
白术 白芍药(各三钱) 干姜(炮,半两) 炙草(二钱) 
上为细末,如前服之。甚则除去干姜,加附子三钱,谓辛能发散也。 
x附子温中汤x 治寒泻腹痛,或水谷不化。 
附子(泡) 干姜(炮,各一钱半) 人参 白术 白茯苓 白芍 炙草(各一钱) 浓朴 
豆蔻 陈皮 
上作一帖,水煎空心服。 

卷七泄泻诸症统论
热泻
属性:热泻者,夏月热气乍乘太阴,与湿相合,一时倾泻如水之注,亦名暴泄。《内经》所谓 
暴注 
下迫,皆属于热是也。其症腹痛自汗,烦渴面垢,脉洪数或虚,肛门热痛,粪出如汤,或兼 
呕吐,心腹绞痛者,即霍乱之候也。 
x香薷饮x 
香薷(去土,一斤) 白扁豆(半斤,微炒) 浓朴(半斤,去皮,姜汁炙熟) 
上 咀,每服三钱,水一盏,煎七分,沉冷,不拘时服。一方加黄连四两,姜汁炒令黄 
。 
x六和汤x 
香薷(二钱) 砂仁 半夏 杏仁 人参 甘草(炙,各五分) 赤苓 藿香 白扁豆(姜 
汁略炒) 浓朴 木瓜(各一钱) 
水二盅,姜五片,红枣一枚,煎一盅,不拘时服。 

卷七泄泻诸症统论
久泄
属性:久泄不止,百药不效,或暂止而复来,此必有陈积在肠胃之间。积一日不去,则泻一日 
不愈 
,必先逐陈积而后补之,庶几获益。如果系脏虚滑泄,审无腹痛,脉微虚不沉滞者,可以温 
涩之药固之。 
x《本事》温脾汤x 治痼冷在肠胃间,连年腹痛泄泻,休作无时,服诸热药不效, 
宜先取去,然后调治易瘥。不可畏虚以养病也。 
浓朴 干姜 甘草 桂心 附子(生,各二两) 大黄(生,四钱,碎切,汤一盏浸半日 
滤去渣,煎汤时和渣下) 
上细锉,水二升半,煎八合,后下大黄汁,再煎六合,去滓澄去脚,分三服,自夜至晓 
,令尽,不受,食前更以干姜丸佐之。 
x干姜丸x 
干姜 巴豆(去心,炒黄) 人参 大黄(各一两) 
上除巴豆,余为末同研,炼蜜丸如桐子大,服前汤时,用汤下一丸。 
x震灵丹x(一名紫金丹) 治一切沉寒痼冷,久泻久痢,脐腹冷痛,呕吐不食,及妇 
人血气虚损,崩漏带下。 
禹余粮(火 醋淬不计遍数,手捻得碎为度) 紫石英 赤石脂 丁头代赭石(如禹余粮 
制法,各四两) 
以上四味,并作小块,入瓦锅内盐泥固济,候干,用炭十斤 通红,火尽为度,入地埋 
出火毒二宿。 
滴乳香(另研) 五灵脂(去沙石,筛) 没药(去砂石,各二两) 朱砂(水飞,一两) 
上八味并为细末,以糯米粉煮糊为丸,如芡实大,晒干出光,每一丸,空心温酒下或冷 
水下。忌猪羊血,恐减药力。妇人醋汤下。 
x乳豆丸x 治滑泄不止,诸药无效。 
肉豆蔻(生为末) 
上用通明乳香,以酒浸过,研成膏,丸如桐子大,每五十丸,空心米饮送下。 
x《和剂》桃花丸x 寒泻腹中痛,服诸热药以温中,并不见效,登圊不迭,秽物随 
出。此属下焦,宜桃花丸以温涩之。 
赤石脂 干姜(炮,等分) 
上为末,面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食前米饮下。日三。 
x河间诃子散x 治泄久腹痛渐已,泻下渐少,宜此药止之。 
诃子(一两,半生半熟) 黄连(三钱) 木香(半两) 甘草(二钱)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以白术芍药汤调下。如止之未已,宜因其归而送之。于诃子散内 
加浓 
朴一两,竭其邪气也。按∶收涩之剂,固肠丸、诃子散皆治热滑,扶脾丸、桃花丸皆治寒滑 
,盖滑泄虽同,而有阴阳之分也。(以下食泄。) 
x加味平胃散x 治食积泻,噫气作酸,泄而腹痛甚,泻后痛减,臭如抱坏鸡子。《 
得效》云∶伤食积而泻者,粪白可验,且腹必耕痛方泄是也。 
苍术 浓朴 陈皮 甘草 缩砂 草果 山楂子 麦芽 
水煎服。有停饮食数日乃泻,后屡作屡止,饮食稍多即发,名曰 泻,宜枳术曲 丸。 
x治饮酒过多,遂成酒泄,骨立不能食,但饮一二杯即发,经年不愈方。x 
苍术 浓朴 陈皮 甘草 丁香 缩砂 干葛 麦芽 神曲 
上为末,空心米饮调下二钱。 
x治伤酒晨起必泻方x 
人参 白术 干姜 炙甘草 茯苓 干葛 陈皮 川黄连(酒浸,炒) 
上锉,姜水煎服。 

卷七泄泻诸症统论
肾泄
属性:肾泄者,五更溏泄也。肾虽水脏,而中有元阳,为脾土之母。又肾者主蛰,封藏之本, 
而开 
窍于二阴,肾阳既虚,即不能温养于脾,又不能禁固于下,故遇子后阳生之时,其气不振, 
阴寒反胜,则腹鸣奔响作胀,泻去一二行乃安,积月不愈,或至累年。此病藏于肾,宜治下 
而不宜治中者也。 
x五味子散x 
五味子(一两) 吴茱萸(半两,细粒绿色者) 
上二味,同炒香熟为度,细末每二钱,陈米饮下。 
许氏云∶顷年有一亲识,每五更初欲晓时,必溏泄一次,如是数月。有人云∶此名肾泄 
,感阴气而然,得此顿愈。 
x四神丸x 
肉豆蔻 五味子(各二两) 补骨脂(四两) 吴茱萸(浸炒,一两) 
上为末,生姜八两,红枣一百枚,煮熟取枣肉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或食 
前白 
汤下。一云∶夜食前更进一服。盖暖药虽平旦服之,至夜力已尽,无以敌一夜阴气之故也。 
《澹寮》无五味、吴萸,有茴香一两,木香半两。一方去五味、吴萸、入神曲、麦芽。 
按∶五更溏泄,不独肾虚一端,酒积、食积、寒积,皆作此病。概与温肾,非其治矣。 
食积 
、酒积,治法详久泄,吞红丸子,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