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3-古今医鉴-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除;内伤恶寒,得就温暖即解。外感恶风,乃不禁一切风寒,内伤恶风,惟恶夫些少贼
风。外感症显在鼻,故鼻气不利,而拥盛有力。内伤者不然,内伤症显在口,故口不知味,而腹中不和。
外感者无此,外感则邪气有余,发言壮厉,且先轻而后重,内伤则元气不足,出言懒怯,且先
重而后轻。外感手背热而手心不热,内伤则手心热而手背不热。外感头痛,常常有之,直须传里方罢;内伤
头痛,有时而作,有时而止。内外辨法,大要如斯。然有内伤而无外感,有外感而无内伤者。苟或内伤外感
兼病而相挟者,则从乎轻重以治之。若显内症多者,则是内伤重而外感轻,宜先补益而后散邪,以补中益气
汤为主,加散邪药。当以六经脉症参究,各加本经药治之。若显外症多者,则是外感重而内伤轻,宜先发散而
后补益,以辛凉等剂解散为君,而以参、术、茯苓、芎、归等为臣、使。以此辨之,则判然明矣。
x治x
王安常曰∶夫饮食劳倦伤而内热者,乃阴火乘其坤土之位,故内热以及于胸中也。《内经》有云∶劳者温
之,损者温之。惟以温药以补元气而泻火邪。盖温能除大热耳。故东垣立补中益气汤加减以治之,其惠也不
其大哉。然饮食所伤,又当分别。夫劳倦伤,饮食伤,虽与外感风寒暑湿有余之症不同,然饮食伤又与劳倦
伤不同。劳倦伤诚不足也,饮食伤尤当于不足之中,分其有余不足也。何
也?盖饥饿不饮食,与食太过,虽皆是失节,然必明其有两者之
分,方尽其理。节也者何无不及、无太过之中道也。夫饥饿不饮食者,胃气空虚,此为不足,以停滞言则有
余矣。惟其不足故补益,惟其有余故消导。亦有物滞气伤,必补益消导兼行者,亦有物暂滞
而气不甚伤,宜消导独行,不须补益者,亦有既停滞不复自化,不须消导,但当补气,或亦不须补益者。洁
古枳术丸,东垣橘皮枳术丸之类,虽曰消导,固有补益之意存乎其间耳。其他如木香分气
丸,枳实导气丸,大枳实丸之类,虽无补益,然施之于物暂滞,气不甚伤者,岂不可哉。但不宜视为通行
之药耳。且所滞之物,非枳实之力所能去者,亦安可泥于消导而不知变乎?故备急丸、煮黄
丸,感应丸,瓜蒂散等之推逐者,洁古、东垣亦未尝委之而费用也。故善将兵者,攻亦当,守亦当;不善者,
则宜攻而守,宜守而攻,其败也非兵之罪,用兵者之罪耳。观乎此,则知消导补益推逐之理矣。若夫劳倦伤
则纯乎补益,固不待议。虽东垣丁宁告诫,然世人犹往往以苦寒之剂,望除劳倦伤之热。及其不愈而反甚,自
甚而至危,但曰病势已极,药不能胜耳。医者、病者,主病者,一委之天命,皆懵然不悟其为妄治之失也。
呜呼!仁人君子,能不痛心也哉!
x方x
x补中益气汤x〔批〕(按此方补元气,养脾胃,升提下陷之气,治内伤之要药也)
治中气不足,肢体倦怠,口干发热,饮食无味;或饮食失节,劳倦身热,脉大而虚;或头痛恶寒自汗;
或气高而喘,身热而烦;或脉微细软弱,自汗体倦少食;或中气虚弱而不能摄血;或饮食劳
倦而患疟痢;或疟痢因脾胃虚而不能愈;或元气虚弱,感冒风寒,不胜发表,宜用此代之;或入房而
后感冒;或感冒而后入房,亦用此汤,急加附子;或泻利腹痛,急用附子理中汤。
嫩黄 (蜜水煎炒一钱半,脾胃虚,肺气先绝用之以益皮毛而闭腠理,止自汗)
人参(去芦、一钱,上喘气短,元气大虚,用以补之)
甘草(炙,一钱,甘温以泻火热而补脾胃中元气,若脾胃急痛,腹中急缩者多用之)
以上三味,除渴热、烦热之圣药也。
白术(土炒,一钱,苦甘温,除胃中热,利腰脐间血)
柴胡(五分,能使胃中之清气左旋而上达)
升麻(五分,能使胃中之满气从右而上迁)
橘红(一钱,理胸中之气,又能助阳气上升,以散滞气肋诸脾胃为用)
当归身(酒洗,一钱,用之以和血脉)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水煎温服。或少加黄柏以救肾水,而泻阴中之伏火也。红花三分,入心养血。内
伤挟外感者,以本方为主,从六经所见之证,加减用之。如见太阳证,头项痛,腰脊强,加羌活、 本、桂
枝。如阳明,则身热,目痛,鼻干,不得眠,倍升麻、加干葛。如少阳,则胸胁痛而耳聋,加黄芩、半
夏、川芎,倍柴胡。如太阴,则腹满而嗌干,加枳实、浓朴。如少阴,则口燥舌干而渴,加生甘草、桔梗。
如厥阴,则烦满,多加川芎。如变证发斑,加葛根、玄参,倍升麻。如挟痰,加半夏、竹沥、姜汁。若头
痛,加蔓荆子,或加川芎。顶痛脑痛,加 本、细辛。诸头痛,此四味足矣。若耳鸣目黄,颊颌肿颈肩
肘臂后廉痛,面赤脉洪者,加羌活一钱,防风七分,甘草、 本各五分,通其经血。加黄芩、黄连各
三分,消肿。嗌痛颔肿,面赤,脉洪大,加桔梗七分,黄芩、甘草三分。口干嗌干,或渴
者,加葛根五分,升胃气,上行润之。心下痞闷,加芍药、黄连一钱。腹中痞闷,加枳实三分,浓朴七分,
木香、砂仁各三分。如天寒,加干姜。腹中痛者,加炒白芍药、炙甘草各三分。如
恶寒觉冷痛,加桂五分。夏月腹中痛,不恶寒反恶热者,加黄芩
五分,芍药一钱,甘草五分,以治时热。脐下痛者,加熟地一钱。如胸中滞气,加青皮五分。壅滞可用,短促
少气,去之。如身体重疼,乃风湿相搏,加羌活、防风各五分,升麻一钱,柴胡五分, 本、苍术各一钱,
中病即止。大便闭涩,加归梢一钱。病久痰嗽者,去人参,初病勿去之。冬月、春寒或秋凉,各宜加不
去节麻黄。若春温热,加沸耳草三分,款冬花一分。长夏湿土,客邪大旺,加苍术、白术、泽泻,上下
分消其湿热之气。湿热之气大胜,主食不消,故食减不知谷味。加神曲以消之,加五味子、麦
门冬,助人参泻火益肺金,助秋损也。在三伏中为圣药。胁下急或痛,俱加柴胡、甘草、人参。多唾或
唾白沫,胃口上停寒也,加益智仁。若胃脘当心痛,加草豆蔻仁三分。若食不下,乃胸中有寒,或气涩滞,加
青皮、陈皮、木香。寒月加益智仁、草豆蔻,夏月加黄芩、黄连;秋加槟榔、砂仁。若脚软乏力或痛,加
酒炒黄柏。不已,加汉防己。心烦躁,加生地黄。若气浮心乱,以朱砂安神丸镇固之,则愈。
x白术散x〔批〕(按此方治胃虚之剂) 治胃虚不能食,而大渴不止,不
可用淡渗药,恐胃中元气虚少故也。并治伤寒杂病,一切吐泻烦渴,霍乱,虚损气弱,及治酒积呕哕。
人参(一钱) 白术(一钱,土炒) 茯苓(一钱) 藿香(八分) 木香(五分) 葛根
(一钱) 甘草(七分)
上锉一剂,水煎温服。如饮水者,多煎与之时时服。如能食而渴者,人参白虎汤。
x补气汤x〔批〕(按此方治气虚之剂) 凡遇劳倦辛苦,用力过多,即服此
三、四剂,免致内伤发热之病,宜预防之。
黄 (一钱半) 人参(一钱) 白术(一钱) 麦门冬(一钱) 陈皮(一钱) 五味
子(十粒) 甘草(炙,七分)
上锉一剂,姜三片,枣二枚,水煎食前服。劳倦甚,加熟附子五分。
x补血汤x〔批〕(按此方治血虚之剂) 凡遇劳心思虑,损伤精神,头眩目
昏,心虚气短,惊悸烦热等症,并宜服之。
生地黄(一钱) 人参(一钱) 当归(一钱) 白芍药(炒,一钱) 茯神(一钱) 陈
皮(五分) 栀子(炒黑,五分) 酸枣仁(炒,一钱) 麦门冬(一钱) 五味子(十粒) 甘草(炙,七分)
上锉一剂,加圆眼十枚,水煎,空心服。
x参苓白术散x 治脾胃虚弱,饮食不进,或致呕吐泄泻,及大病后,调脾助胃,此方最宜。
白术(土炒,一钱) 人参(八分) 甘草(八分) 干山药(一钱) 白茯苓(八分)
白扁豆(一钱) 莲子肉(十个) 薏苡仁(八分) 砂仁(炒,五分) 桔梗(八分) 陈皮(一钱)
上为末,每服二钱,黑枣泡汤,空心调下。
x参苓白术丸x(云林制) 治病后元气虚弱,此药进美饮食,壮健身
体,充实四肢,清火化痰,解郁固本。
人参(一两) 白术(二两,土炒) 白茯苓(一两) 干山药(炒,一两) 莲肉(去
皮,二两) 陈皮(一两) 半夏(制,一两) 白扁豆(炒,一两) 薏苡仁(炒,二两) 桔
梗(二两) 黄连(姜炒,一两) 神曲(炒,一两) 香附(一两) 砂仁(五钱) 甘草(一两)
当归(一两) 远志(一两) 石菖蒲(五钱)
上为末,姜、枣煎汤,打神曲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白汤送下,忌食生冷、油腻之物。
x白术八宝丹x(胡云阁传) 治一切虚损之症。
白术(半斤,二两朝阳土炒,六两熬膏) 人参(五钱,如有嗽,去之) 白茯神(去
皮木,一两半) 远志(去骨,两半) 陈皮(去白,两半) 白芍药(酒炒,两半) 神曲
(炒,一两) 麦芽(五钱)
上为末,用白术膏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钱,或加至一钱五分,白沸汤空心送下。
x白术膏x 治脾胃大虚,自汗乏力,四肢怠倦,饮食不思;或食而不化,呕吐泻痢,泻下完谷白沫。
白术(一斤,去芦,火上炙一块,锉一块成片)
上用水十碗,熬汁二碗,去渣。再入水再熬,又滤出,将渣捣烂,入水再熬。如是五次,共得药汁十
碗,合一处,入白蜜半斤,再熬至稠粘,滴水成珠为度。日服二、三次,白沸汤调下。
x白云膏x(单孟齐传)〔批〕(按此方养元气,健脾胃,王道之剂) 调脾健胃,固本还元。
大米(一升) 糯米(一升) 山药(四两) 芡实(四两) 莲肉(去皮、心,四两)
上为细末,入白砂糖一斤半,搅和令匀,入笼蒸糕,任意食之。
卷之四
伤食
属性:x脉x
气口脉紧盛为伤食。食不消化,浮滑而疾。经曰∶上部有脉,下部无脉,其人当吐,不吐者死。又曰∶气
口脉大于人迎三倍,食伤太阴。盖饮食填塞胸中,太阳之分野,肝木之气,郁而不伸,故
必吐以达之,然伤有轻重,必甚而至于两手尺脉绝无者,乃用瓜蒂散吐之。不则或以指,或以鹅翎蘸桐
油胆矾探吐之,免致夭枉之患也。
x证x
病源曰∶宿食不消,由脏腑虚弱,寒气在于脾胃之间,故使谷不化也。宿谷未消,新谷又入,脾气
既弱,故不能磨之,则经宿而不消也。令人腹胀气急,胸膈痞塞,咽酸噫气,如败卵臭。时复憎
寒壮热,或头痛如疟状,皆其症也。凡伤食必恶食,胸中有物,宜
用消导之剂。若伤食挟外感者,不可专攻其食,用行气香苏散,兼而治之。
x治x
饮者,无形之气。伤之,则宜发汗、利小便,使上下分消其湿也。五苓散、葛花解酲汤、生姜、半夏、
枳实、白术之类是也。食者,有形之物。伤之则宜损其谷,其次莫如消导。重者,宜吐。宜
下,枳术丸、保和丸、备急丹之类,量轻重择用。
x方x
x行气香苏散x(三山陈氏方)〔批〕(按此方治内伤、外感、七情、四气,和解表里之剂)
治内伤生冷浓味、坚硬之物,胸腹胀满疼痛,及外感风寒湿气,发热恶寒,遍身酸痛,七情气逆,呕吐
泄泻,饮食不下等症。
紫苏(一钱) 柴胡(八分) 陈皮(八分) 香附(醋炒,一钱) 乌药(八分) 川芎
(八分) 羌活(八分) 枳壳(八分) 苍术(八分) 麻黄(一钱) 甘草(三分)
上锉生姜三片,水煎温服。外感风寒,加葱白三根;内伤饮食,加神曲、山楂各一钱。
x消滞丸x 消酒消食,消痰消气,消痞消胀,消肿消痛,消积
聚,消 瘕。此药消而不见,响而不动,药本寻常,功效甚妙。
黑牵牛(头末,二两) 香附(炒,一两) 五灵脂(一两)
上共末,醋糊丸如豆大,每服二十丸,生姜汤下。
x宽中丸x 治一切饮食不消,腹胀发热之症。
山楂(蒸过,去核,曝干)
上为末,每服五钱,米汤调下。
x利气丸x(方见气门)〔批〕(按此方消导积热之剂)
x备急丸x 治胃中停滞寒冷之物,及诸心腹卒痛。
大黄 干姜 巴豆(去油,各等分)
上为末,炼蜜丸如绿豆大。每服三丸,温水送下,量虚实加减丸数。若中恶客忤,心腹胀满,痛
如刀刺,气急口噤,尸厥卒死者,以热酒灌下。或口噤,以木棒撑起牙关,令下咽,须臾瘥,未瘥,更
与三丸,以腹中鸣转,即吐下便愈。若口噤,须折齿灌之,令人为
妙。忌猪肉、冷水、肥腻之物。
x化滞丸x〔批〕(按此方通利冷积之剂) 理一切气,化一切积。夺造化有
通塞之功,调阴阳有补泻之妙。久坚沉涸,磨之自消;暴积乍留,导之自去。
木香(二钱) 丁香(二钱) 青皮(二钱) 陈皮(二钱) 黄连(二钱) 半夏(为末,
姜汁和饼,阴干,二钱) 三棱(五钱,火煨) 蓬术(五钱,火煨)
以上八味俱为末。
巴豆(六钱,去心膜,以瓦器盛醋,浸一宿,熬至醋干,研)
乌梅(五钱,取肉焙干为末,用水醋熬膏,调前药为丸)
乌梅膏和丸黍大,每服五丸,或七丸至十丸,量虚实用。欲通则用热汤。欲止则用冷水。常服磨积,
不欲通泄,津液咽下,或空心陈皮汤下。停食饱闷,枳壳汤下。但有所积之物,取本汁饮下。因食吐不止,
津液下。小肠气痛,茴香酒下。食泻不休,及霍乱吐泻,新汲水下。赤痢,冷甘草汤下。白痢,
冷干姜汤下。心痛,菖蒲汤下。诸气痛,生姜陈皮汤下。若欲宣通,滚姜汤下,仍加丸子。未利再服,利
多饮冷水一口即止。
妇人血气痛,当归酒下,有孕不宜服。小儿量岁数加减用。疳积常服,不拘时候,米饮下三、五丸。
x保和丸x 消痰利气,扶脾胃,进饮食。一切饮食所伤,胸膈满
闷不安;或腹中有食不化;或积聚痞块,多服日渐消散,大有效验。
白术(五两) 陈皮(洗,三两) 半夏(泡,三两) 茯苓(三两) 神曲(三两,炒)
山楂肉(三两) 连翘(二两) 香附(醋炒,二两) 浓朴(姜炒,二两) 萝卜子(二两)
枳实(炒,一两) 麦芽(炒,一两) 黄连(姜炒,一两) 黄芩(酒炒,二两)
上为末,姜汁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加至七、八十丸,食后茶清送下。
x理气健脾丸x(高硕尹传)
白术(土炒,六两) 归身(酒洗,六两) 陈皮(洗,三两) 白茯苓(三两) 黄连
姜炒,二两) 香附(醋炒,二两) 枳实(麸炒,二两) 桔梗(一两五钱) 山楂(去核,
二两) 半夏(姜炒,二两) 神曲(炒,二两) 木香(五钱)
上末,荷叶煮饭为丸,梧子大。每用百丸,白汤下。
x三补枳术丸x〔批〕(按此方半消半补,平和之剂) 化痰清热。健胃补脾,消食顺气。
白术(土炒,二两) 陈皮(去白,一两) 枳实(麸炒,一两) 黄连(姜炒,五钱)
黄芩(酒炒,五钱) 黄柏(盐炒,一两) 贝母(去心,八钱) 白茯苓(五钱) 神曲
(炒,五钱) 山楂(去核,五钱) 麦芽(炒,三钱) 香附(醋炒,五钱) 砂仁(一钱) 桔
梗(二钱) 连翘(二钱) 甘草(炙,三钱)
上末,荷叶煮饭为丸,如桐子大。每百丸,姜汤下。
卷之四
伤酒
属性:夫酒者,大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