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中华历史演义全书yyj01 >

第26章

中华历史演义全书yyj01-第26章

小说: 中华历史演义全书yyj01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力不从心,东西南北,尽请自便。”这也太觉迂拘。鄯善王 
得此复谕,乃与车师等国,悉附匈奴。匈奴在前汉时代,呼韩 
邪单于入朝归命,与汉和亲,娶得汉宫美人王昭君,产下一男, 
叫做伊屠知牙师。惟呼韩邪已有二妻,生了数子,故伊屠知牙 
师不得继立,至呼韩邪死后,长子雕陶莫皋嗣为单于,号称复 
株累若鞮单于。雕陶莫皋奉母遗训,传国与弟,弟且麋胥,得 
嗣立为搜谐若鞮单于。且麋胥再传弟且莫车,为车牙若鞮单于。 
且莫车又传弟囊智牙斯,为乌珠留单于。囊智牙斯在位时,正 
值王莽篡汉买嘱匈奴,改授新匈奴单于章。至囊智牙斯病殁, 
弟咸入嗣,名乌累若鞮单于。咸复传弟呼都而尸道皋若鞮单于, 
名叫作舆。舆弟就是伊屠知牙师,应由右谷蠡王进为左贤王, 
左贤王即匈奴储君,累世单于,往往经过此职。偏舆心想传子, 
诬杀伊屠知牙师。当时恼动了一个贵官,系是日逐王比,为乌 
珠留单于长子,私下怨恨道 :“依兄终弟及的制度,右谷蠡王 
应该序立,否则我为前单于长子,应该由我继承,怎得诬杀右 
谷蠡王,妄思立子呢?”差不多似吴公子光。自是与舆有嫌, 
庭会稀疏。舆竟立子乌达鞮侯为左贤王,且派遣心腹,监领比 
部下士卒。既而舆死,乌达鞮侯立为单于。未及一年,又复病 
逝,弟蒲奴进承兄位。适值旱蝗为灾,赤地数千里,人马死亡 
大半,蒲奴恐中国出师,乘隙进击,乃遣使入塞,至渔阳乞求 

… Page 192…

后汉演义                                                            ·186· 

和亲,复敦旧好。光武帝亦遣中郎将李茂,传达复命。独日逐 
王比,满怀怨望,无从发泄,也密遣汉人郭衡,赍奉匈奴地图, 
南诣西河,恳请内属。前时由舆所派的心腹将士,监领比众, 
至此忙报知蒲奴,请即诛比。比弟斩将王亦一官名。在蒲奴帐 
下,得悉风声,慌忙驰报乃兄,比且惧且愤,遂召集八部兵四 
五万人,说明蒲奴兄弟,不当为主;并为伊屠知牙师伸冤。八 
部酋长,相率赞成,遂即联同一气,共抗蒲奴。蒲奴遣兵讨比, 
见比护众自固,不敢进攻,靡然退去。于是八部共推比为主, 
仍袭先祖遗名,叫做呼韩邪单于,一面款塞通诚,愿为藩蔽。 
光武帝闻报,询问公卿,众谓天下初定,中国空虚,不应受此 
降虏。惟五官中郎将耿国,援据孝宣帝故事,力请受降。光武 
帝依耿国言,许令归附。比遂自称呼韩邪单于,向汉称臣,作 
为外藩。匈奴从此分为南北了。小子有诗咏道: 

            招携怀远本仁声,况复胡人自款诚; 
            夷狄濅衰中国利,朔方从此少兵争。 

      南匈奴奉藩称臣,汉廷上下,共相庆贺。忽由南方传来急 
报,乃是武威将军刘尚,战殁蛮中。究竟如何战殁,待至下回 
叙明。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人情大都如此,而抚有国家者,尤 
不可不三复斯言。试观光武帝为中兴令主,犹以女兄一言,几 
欲置董宣于死地。曾亦思皇亲犯法,庶民同罪?公主纵奴杀人, 
罪应连坐,乃反欲因董宣之守法,加以不测之诛,可乎不可乎? 
微董宣之直言无隐,拚死撞柱,则光武且为公主所蒙,而宣且 
枉死矣!此偏听之所以最易生憎也。尤可怪者,西域内附,一 

… Page 193…

后汉演义                                                            ·187· 

再却还,至日逐王比,款塞通诚,议者犹以拒绝为得计,夫不 
能自强,即闭关坚守,亦难免外侮之内侵。幸耿国排除众议, 
独伸己见,而光武帝亦恍然知悟,慨允投诚,可见西域之谢绝, 
实由无人为之谏诤耳。兼听则明,斯事亦其一证乎? 

… Page 194…

后汉演义                                                            ·188· 

    第二十二回 马援病殁壶头山 单于徙居美稷县 

      却说洞庭湖西南一带,地名武陵,四面多山,山下有五溪 
分流,就是雄溪樠溪酉溪潕溪辰溪。这五溪附近,统为蛮人所 
居,叫作五溪蛮。相传蛮人是槃瓠种,槃瓠乃是犬名。古时高 
辛氏帝喾,屡征犬戎,犬戎中有个吴将军,勇敢绝伦,无人可 
敌。帝喾乃悬赏购募,谓有人能得吴首,当配以少女。部下尚 
无人敢去,独有一犬,为宫中所蓄,毛具五采,取名槃瓠,牠 
虽然不能人言,却是能通人性,竟潜至犬戎寨下,啮死吴将军, 
衔首来归。帝喾以犬虽有功,究竟人畜两途,不便践约,还是 
少女为父守信,自愿下就槃瓠。槃瓠负女入南山,作为夫妇, 
生了六男六女,互相配偶,辗转滋生,日益繁盛。这是无稽之 
谈,不足尽信。历代多视为化外,听他自生自养,只有他出来 
骚扰,不得不用兵征剿,稍平即止。建武二十三年,蛮酋单程 
等,又出掠郡县,由武威将军刘尚,奉诏往征,沿途遇着蛮众, 
一击便走,势如破竹。安知非诱敌计?尚以为蛮众无能,乐得 
长驱深入,好乘此捣穴平巢,谁知越走越险,越险越艰,满眼 
是深山穷箐,愁雾浓烟。此时正是建武二十四年春季,点明年 
月。天方暑湿,瘴气熏人,军士不堪疲乏,尚亦自觉难支,正 
拟回马退归,忽蛮峒中钻出许多蛮人,持刀执械,蜂拥前来。 
那时尚不及奔回,只好舍命与争。怎奈蛮众四至,数不胜计, 
霎时间把尚军围住,尚冲突不出,力竭身亡;手下都被杀尽, 
无一生还。未始非平蜀时候,屠戮蜀人之报。蛮众得了胜仗, 

… Page 195…

后汉演义                                                            ·189· 

愈无忌惮,便出寇临沅。临沅县令飞章告急,并陈明刘尚败没 
情形。光武帝又遣谒者李嵩,及中山太守马成,引兵前往,虽 
得保住临沅一城,终究是惩尚覆辙,未敢轻进。光武帝待了数 
月,不见捷音,免不得与公卿谈及,面有忧容。伏波将军马援, 
已自襄国还朝,闻得蛮众不平,复向光武帝前,自请出征。兵 
乃凶事,何苦常行。光武帝沈吟半晌,方与语道 :“卿年已太 
老了 !”援不待说毕,便答说道 :“臣年虽六十有二,尚能披 
甲上马,不足言老。”光武帝仍然沈吟,援急欲一试,便走至 
殿外,取得甲胄,穿戴起来,再令卫士牵过战马,一跃登鞍, 
顾盼自豪,示明可用。光武帝在殿内瞧着,不禁赞叹道 :“矍 
铄哉是翁 !”乃命援出征。带同中郎将马武耿舒刘匡孙永等人, 
并军士四万余人,经秋出发,故友多送援出都,援顾语谒者杜 
愔道 :“我受国厚恩,年老日暮,常恐不得死所,今得受命南 
征,万一不利,死亦瞑目;但恐权豪子弟,在帝左右,或有蜚 
言,耿耿此心,尚不能无遗恨呢 !”实是谶语。杜愔闻言,也 
觉得援语不祥,惟不便出口,只好劝慰数语,珍重而别。 
      看官阅过前回,应知援前次北征,曾规诫梁松窦固二人, 
二人不能无嫌,其实援与二人,积有嫌隙,尚不止为此一事。 
从前援尝有疾,梁松往援家问候,直至援榻前下拜,援高卧如 
故,不与答礼。及松去后,诸子并就榻问援道 :“梁伯孙松字 
伯孙。系是帝婿,贵重朝廷,公卿以下,无不惮松,大人奈何 
不为答礼?”援慨然道 :“我为松父友,彼虽贵,难道可不识 
尊卑么?”诸子才不敢再言。但松即从此恨援。援有兄子严敦, 
并喜讥议廷臣,援引为己忧,当出军交阯时,亦尝致书诫勉, 
教他谨言慎行,勉效龙伯高,毋效枉季良。伯高名述,当时为 
山都长,季良名保,为越骑司马。会保有仇人上书,劾保蔽群 
惑众,并连及梁松窦固,说他与保交游,共为不法;一面觅得 

… Page 196…

后汉演义                                                            ·190· 

马援诫兄子书,作为证据。光武帝览奏后,召责松固,且示及 
援书,松固叩头流血,方得免罪,但将保褫职,擢述为零陵太 
守。自经此两番情事,松与固并皆嫉援,松且尤甚。援亦知两 
人挟嫌,恐他从中谗构,故与杜愔谈及后患。既知两人为患, 
何必定要出征。不过因皇命在身,未遑他顾,所以引军南下, 
冒险直前,途中饱历风霜,到了下隽,已是腊尽春来的时候。 
援在下隽县城中,度过残年,即使人探明武陵路径,计有两道 
可入,一从壶头山进去,路近水险;一从充县进去,路远地平。 
中郎将耿舒,谓不如就充县进行,较为妥当。援却拟舍远就近, 
免得旷日费粮。将帅各持一议,再由援上书奏明,无非说是急 
进壶头,扼贼咽喉,成功较速等语。光武帝当然从援,复诏依 
议。援遂由下隽出发,行至临乡,距壶头山约数十里,蛮众已 
闻援将至,出来堵截,被援驱杀一阵,斩获至二千余人,蛮众 
四散,尽向竹林中逃去。援命军士四处追寻,不见一贼,乃即 
进诣壶头山。壶头山高一百里,广袤至三百里,是第一著名的 
天险;再加急湍深滩,千回百折,几乎没有一片坦途,费了若 
干时日,才寻出一块平原,扎下营寨。举头相望,见蛮众已在 
高冈守着,堵住隘口,虽有千军万马,一时也杀不上去,援只 
得耐心静守,俟机再动。怎奈一住数日,并无机会,天气忽尔 
暴热,瘴疠交侵,士卒多染疫身亡,援亦不免困惫,乃穿壁为 
屋,入避炎气。有时闻蛮众鼓噪,不得不力疾出来,防备不测, 
甚至喘息频频,还要三令五申,亲厉将士。左右见他尽瘁王事, 
无不叹惜,有几个且为涕下。中郎将耿舒,系建威大将军耿弇 
胞弟,因见前议不用,终致顿兵壶头,饱尝艰苦,心中很觉不 
平,遂寄书与弇,大略说是: 
      前舒上书当先击充,粮虽难运,而兵马可用,军人数万, 
争欲先奋,今壶头竟不得进,大众怫郁,行且坐死,诚可痛惜! 

… Page 197…

后汉演义                                                            ·191· 

前到临乡,贼无故自至,若夜击之,即可殄灭。伏波类西域贾 
胡,到一处辄止,以是失利,今果疾疫,皆如舒言。 
      耿弇得书,恐舒困顿蛮中,连忙将原书入奏。光武帝乃授 
梁松为虎贲中郎将,使他赍诏责援,且代监军。这个差事,想 
是由梁松运动得来。及松行抵壶头,援已病殁,松正好借端报 
怨,飞书上闻,不但劾援贻误军机,并诬援在交阯时,曾取得 
无数珍宝,满载而归,甚至与援同行的马武,及于陵侯侯昱等, 
昱系前大司徒侯霸子。亦交章毁援,俱云援载宝还朝,确有此 
事。光武帝信以为真,立遣使收还新息侯印绶,还想追论援罪。 
至援柩运归,妻子不敢报丧,惟在城西买田数亩,草草槁葬, 
宾客故人,莫敢往吊。援妻子尚恐被谴,与援兄子严草索相连, 
诣阙请罪。光武帝方颁出松书,令他自阅。妻子才知为松所诬, 
连忙上书诉冤,书上至第六次,辞甚哀切,方得从宽。原来援 
在交阯时,尝饵薏苡仁,俗呼米仁。得祛风湿,轻身益气,后 
来功成将归,特因南方薏苡,颗粒较大,因收买数斛,载回家 
中。那知松等诬为珠宝,几遭奇祸,僚友不为一言,还是前云 
阳令朱勃,与援同郡,独诣阙上书,为援讼冤。书云: 
      臣闻王德圣政,不忘人之功;采其一善,不求备于众。故 
高祖赦蒯通,即蒯彻,避汉武讳,改彻为通。而以王礼葬田横, 
大臣旷然,咸不自疑。夫大将在外,谗言在内,微过辄记,大 
功不计,诚为国之所慎也!昔章邯畏口而奔楚,燕将据聊而不 
下,岂其甘心末规哉!末规犹言下计。悼巧言之伤类也!窃见 
故伏波将军新息侯马援,拔自西州,钦慕圣义,间关险难,触 
冒万死,孤立群贵之间,旁无一言之佐;驰深渊,入虎口,宁 
 自知得邀七郡之使,膺封侯之福耶?建武八年,车驾西讨隗嚣, 
国计狐疑,众营未集,援建宜进之策,卒破西州。及吴汉下陇, 
冀路断隔,唯狄道为国坚守,士民饥困,寄命漏刻;援奉诏西 

… Page 198…

后汉演义                                                            ·192· 

使,镇慰边众,乃招集豪杰,晓谕羌戎,卒救倒悬之急,存几 
亡之城,兵全师进,因粮敌人。陇冀略平,而独守空郡,兵动 
有功,师进辄克,诛锄先零,缘入山谷,猛怒力战,飞矢贯胫。 
又出征交阯,土多瘴气,援与妻子生诀,无悔吝之心,遂斩灭 
征侧,克平一州。间复南讨,立拔临乡,师已有功,未竟而死, 
吏士虽疫,援不独存。夫战或以久而立功,或以速而致败,深 
入未必为得,不进未必为非,人情岂乐久屯绝地,不思生归哉 
?惟援得事朝廷二十二年,北出塞漠,南渡江海,触冒蛮瘴, 
为国捐躯,乃名灭爵绝,国士不传,海内不知其过,众庶未闻 
其毁,卒遇三夫之言,横被诬罔之谗,三夫见《韩子 》,即三 
人,言市中有虎之讹。家属杜门,葬不归墓,怨隙并兴,宗亲 
怖栗,死者不能自讼,生者莫为伸冤,臣窃伤之! 
      臣闻《春秋》之义,罪以功除,圣王之亲臣有五义,若援 
所谓以死勤事者也。愿下公卿平援功罪,宜绝宜续,以厌海内 
之望!臣年已六十,常伏田里,窃感栾布哭彭越之义,冒陈悲 
愤。战栗阙庭,伏乞明鉴。 
      这书呈入,光武帝始许援归葬旧茔。好在武陵蛮亦已乞降, 
由监军宋均奏报,于是援事更不追问了。看官阅此,应疑前次 
征蛮,何等艰难,后来收降蛮众,为何又这般容易?说将起来, 
仍不得不归功马援。援在壶头数月,军士原劳顿不堪,蛮众登 
高拒守,不得下山,也是饥困得很。谒者宋均,本在援营监军, 
探得蛮众疲敝,意欲矫制归降,得休便休。惟援已病殁,军中 
无主,何人敢赞同均议?均却毅然说道 :“忠臣出境,有计议 
可安国家,何妨专命西行 !”乃矫制调伏波司马吕种,赍着伪 
诏,驰入蛮营,晓示恩信;一面鸣鼓扬旗,作进攻状。蛮酋单 
程,不免惶惧,因与吕种定约,情愿投降。种返报宋均,均复 
邀单程出见,好言宣抚,特为设置长吏,事毕班师。途次先遣 

… Page 199…

后汉演义                                                            ·193· 

使上书,自言矫制有罪,听受处分。光武帝略罪论功,待均还 
朝,敕赐金帛。惟马援四子,不得嗣封,援葬后亦无赠恤明文, 
但置诸不论罪罢了。未免寡恩。是时大司空朱浮免官,进光禄 
勋杜林为大司空,林受任数月,又复去世,大司徒蔡茂亦殁。 
乃更擢陈留太守玉况为大司徒,太仆张纯为大司空。既而玉况 
又卒,光武帝又记起前议,要想变易旧章。原来故建义大将军 
朱祐,曾奏称唐虞时代,契作司徒,禹作司空,并无大字名号, 
圣贤且未敢称大,后人岂易当此?应令三公并去大名,以法经 
典,奏入不报。此时朱祐已殁,遗疏尚存,又值蔡杜等人,接 
连病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