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历史演义全书yyj01-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故称鸠杖,亦号玉杖。五更衣冠,与三老相同,惟玉杖不扶。
明帝先至辟雍礼殿,就坐东厢,遣使用蒲轮安车,往迎三老五
更。待他到来,由宾阶升堂,明帝亦起座相迎,作揖如仪。三
老就东面,五更就南面,三公设几,九卿正履,明帝亲袒割牲,
执酱而馈,执爵而酳,祝哽在前,祝噎在后,实行那夏商周的
遗制。及养老礼成,始引太学弟子升堂,由明帝自讲经义,徐
为引伸,诸儒执经问难,冠带缙绅,都来观听,环列桥门,以
亿万计。于是赐荣爵关内侯,三老五更,皆以二千石禄养终身。
李躬事不见列传,且未得侯封,不知何故令为三老?荣年已逾
八十,屡因衰老乞归。明帝但加赏赐,不令告退,且始终以师
礼相待,未尝失敬。荣由少傅调任太常,明帝犹随时存问,往
往亲临太常府中,使荣就东面坐着,特设几杖,召集公卿百官,
及荣门生数百人,向荣问业。诸生或向帝请益,帝辄谦让道:
“太师在是,不必问我!”至罢讲散归,尽把太官供具,移赐
与荣。荣有疾病,太官太医奉诏往视,陆续不绝。既而疾笃,
由荣上疏谢恩,让还爵土。明帝又亲往问候,入街下车,拥经
而前,抚荣垂涕,面赐床茵帷帐、刀剑衣被,好多时方才别归。
自是公卿问疾,不敢复乘车到门,步至荣室,悉拜床下。及荣
寿终,明帝亦亲自变服,临丧举哀,赐葬首阳山。荣长子雍早
殁,少子郁应当袭爵,郁愿让封与兄子汛,明帝不许,郁乃受
… Page 216…
后汉演义 ·210·
封,所得租赋,仍畀兄子,明帝甚以为贤,召为侍中。郁之贤,
实过乃父。惟明帝既尊礼师傅,复追忆功臣,特就南宫云台中,
图绘遗像,共得二十八将,再加王常李通窦融卓茂四侯,合成
三十二人。当时诸人多已物故,赖有云台遗迹,表著千秋,特
将官爵姓名,照录如下:
太傅高密侯邓禹
中山太守全椒侯马成
大司马广平侯吴汉 河南尹阜成侯王梁
左将军胶东侯贾复 琅琊太守祝阿侯陈俊
建威大将军好畤侯耿弇 骠骑大将军参蘧侯杜茂
执金吾雍奴侯寇恂 积弩将军昆阳侯傅俊
征南大将军舞阳侯岑彭 左曹合肥侯坚镡
征西大将军阳夏侯冯异 上谷太守淮阳侯王霸
建义大将军鬲侯朱祐 信都太守阿陵侯任光
征虏将军颍阳侯祭遵 豫章太守中水侯李忠
骠骑大将军栎阳侯景丹 右将军槐里侯万修
虎牙大将军安平侯盖延 太常灵寿侯邳彤
卫尉安成侯铫期 骁骑将军昌成侯刘植
东郡太守东光侯耿纯 城门校尉朗陵侯臧宫
捕虏将军扬虚侯马武 骠骑将军慎侯刘隆
横野大将军山桑侯王常 大司空固始侯李通
大司空安丰侯窦融 太傅褒德侯卓茂
这三十二人的籍贯,小子在前文中,俱已叙明,故不赘述。
惟自邓禹至刘隆,共二十八将,并佐光武帝中兴,相传为上应
二十八宿,或竟说他是星君下凡,这未免穿凿附会,不值一辩,
… Page 217…
后汉演义 ·211·
所以小子亦不敢妄录。但将云台所纪,史官所采,依次列入罢
了。尚有伏波将军马援,也是个中兴功臣,光武帝误听梁松,
把他薄待,难道明帝也将他失记么?说来又有原因,还请看官
听着:马援元配贾氏,早殁无子,继娶蔺氏,生有四子三女,
少子客卿,幼即岐嶷,六岁能应接诸公,专对宾客,援甚加锺
爱,因名为客卿。自援家遭谗失势,客卿亦哭父病亡,蔺夫人
不胜悲悼,尝患怔忡,外事由援子廖防等主持,内事由援女料
理。少女年仅十岁,才逾二姊,独能整办家事,驾驭僮仆,且
勤且俭,事若成人;惟因生性好劳,常患疾苦。蔺夫人令卜人
占验,卜人说道:“此女虽有小恙,将来必当大贵,卜兆实美
不胜言 。”旋又召相士审视诸女,相士又言少女极贵,他日当
为国母,不过子嗣稍艰,若养他人子为子,比亲生还要加胜哩!
蔺夫人虽然心喜,但因遭际多艰,也未敢信为真言。援兄子严,
见叔父被谗,祸由梁松窦固,不胜悲愤,本来与窦家结婚,为
此将她离绝。且闻从妹生有贵相,特为求进掖庭,是时光武帝
尚未崩逝,严即上书吁请道:
臣叔父援辜恩不报,而妻子特获恩全,戴仰陛下,为天为
父。人情既得不死,便欲求福。窃闻太子诸王妃匹未备,援有
三女,大者十五,次者十四,小者十三,仪状发肤,上中以上;
皆孝顺小心,婉静有礼,愿下相工,简其可否?如有万一,援
不朽于黄泉矣。又援姑姊妹,并为成帝婕妤,葬于延陵,臣严
幸得蒙恩更生,冀因缘先姑,当充后宫。谨冒死以闻。
这书呈入,总算蒙旨恩准,派遣宫监,至援家选女,仔细
端详,第三女最为韶秀,乃将她选入东宫。女年尚只十三,却
能奉承阴后,旁接同列,礼仪修备,人无间言。后来年渐长成,
越加颀晰,又生成一头美发,光润细长,常笼发四起,梳成大
髻,尚觉有余,再将发梢绕髻三匝,方无余发。眉不施黛,惟
… Page 218…
后汉演义 ·212·
左眉角稍有小缺,略加点染。身长七尺二寸,亭亭玉立,袅袅
花姿,又能不妒不悍,上下咸安。看官试想如此淑媛,能不令
人怜爱么?明帝未即位时,已是宠爱异常,至嗣承大统,便册
为贵人。永平二年,竟立贵人马氏为后。可巧云台绘象,与立
后同时,东平王苍至云台观图,独不见有马援遗容,便转问明
帝道 :“何故不画伏波将军遗像?”明帝但微笑不答。揣明帝
的用意,无非因援为后父,不便列入,省得他人滋议,其实是
举不避亲,何妨列入?明帝意欲示公,反觉得不免怀私呢!小
子有诗咏道:
薏苡冤深已掩忠,云台又复未铭功;
伏波若有遗灵在,地下应悲主不公。
马援不列云台,马后却传名千古,欲知马后懿行,待至下
回续叙。
储君被废,往往不得其死,独东海王强,随遇而安,乃得
令终。强固贤者,明帝亦未尝非贤,观其不信蜚言,亲爱如故;
及闻强病殁,奉母后至津门亭,哭泣尽哀,宁非情义兼至者耶?
然强年方逾壮,即致病殁,亦何莫非由几经忧虑,乃促天年,
追溯厉阶,吾犹不能无咎于光武也!惟明帝嗣位以后,功臣多
已凋谢,邓禹马武,岿然仅存,一则进为太傅,半载即终;一
则出平叛羌,未几亦殁。明帝追念功臣,绘象云台,共得三十
二人,垂为纪念,此亦未始非扬激之方。但以马伏波之关系后
戚,特为避贤,未免为一偏之见,彰善瘅恶,当示大公,若必
以亲疏别之,则陋矣。
… Page 219…
后汉演义 ·213·
第二十五回 抗北庭郑众折强威 赴西竺蔡愔求佛典
却说马皇后正位中宫,尚无子嗣,惟后前母姊女贾氏,亦
得选列嫔嫱,产下一男,取名为炟,后爱炟如己出,抚养甚勤,
尝语左右道 :“人未必定自生子,但患爱养不至呢!”嗣又因
皇子不多,每加忧叹,见有后宫淑女,辄为荐引,既得进御,
待遇尤优。阴太后尝称她德冠后宫, 故命立为后。平居能诵
《周易》,好读《春秋》《楚辞》,尤喜阅周官董仲舒书,持躬
节俭,但用大练为裙,不加缘饰。每月朔望,诸姬入朝,见后
袍衣粗疏,反疑是绮縠制成,就近注视,方知是寻常粗帛,禁
不住微笑起来。后已知众意,随口解嘲道 :“这缯特宜染色,
所以取用,幸勿多疑 。”后宫莫不叹息。明帝尝欲试后才识,
故意将群臣奏牍,令后裁阅,后随事判断,并有条理,独未敢
以私事相干。幸遇贤后,不妨相试,否则启后宫干政之渐。有
时明帝出游,后辄谓恐冒风寒,婉言规谏。一日车驾往游濯龙
园,六宫妃嫔,多半相随,独皇后不往,妃嫔等素蒙后爱,俱
请明帝召后同行,明帝笑说道 :“皇后不喜逸乐,来亦不欢,
不如由她自便罢 !”后来后闻帝言,也不以为愠,但遇帝游览,
往往称疾不从。是时国家全盛,海内承平,明帝政躬有暇,屡
至濯龙园消遣。园近北宫,因欲增筑宫室,与园相连,当下传
谕有司,召集工匠,大加兴筑。适值天气亢旱,盛夏不雨,尚
书仆射钟离意,特诣阙免冠,上疏切谏道:
伏见陛下以天时小旱,忧念元元,降避正殿,躬自克责。
… Page 220…
后汉演义 ·214·
而比日密云,终无大润,岂政有未得天心者耶?昔成汤遭旱,
以六事自责曰:“政不节耶?使民疾耶?宫室荣耶?女谒盛耶?
苞苴行耶?谗夫昌耶?”窃见北宫大作,人失农时,此所谓宫
室荣也。自古非苦宫室小狭,但患人不安宁,宜且罢止,以应
天心。臣意以匹夫之才,得叨重禄,擢备近臣,不胜愚款,昧
死上闻。
明帝览疏,当即答谕道:“汤引六事,咎在一人,其冠履,
勿谢 。”意乃整冠而退。是日即下诏停止工作,减省不急,果
然天心默应,即沛甘霖。会明帝赐降胡十缣,尚书郎误十为百,
转交大司农。大司农登入计簿,复奏上去,被明帝察破过误,
顿时大怒,立召尚书郎入责,将加笞杖。钟离意慌忙入谒,叩
头代请道 :“过误乃是小失,不足重惩;若以疏慢为罪,臣当
首坐。臣位大罪重,郎官位小罪轻,请先赐臣谴便了 !”说罢
即解衣待缚。明帝闻言,怒始渐平,仍令衣冠如故,并贷免尚
书郎。意乃拜谢趋出。惟明帝素好讥察,发人隐私,每遇大臣
有过,辄加面斥,近侍尚书以下,且亲手提曳,不肯少恕。尝
因事怒斥郎官药崧,甚至自执大杖,欲加敲扑;崧惧走床下,
明帝怒甚,连声疾呼道:“郎出郎出!”崧答说道:“天子穆
穆,诸侯煌煌,未闻人君,自起撞郎?”紧急时,尚能韵语,
却是绝好口才。明帝听着,倒也转怒为笑,掷杖赦崧。崧才出
床下,谢恩乃去。但朝臣唯恐忤旨,莫不惴栗,独钟离意犯颜
敢谏,屡次封还诏书,同僚有过被谴,辄为救解。明帝亦知他
忠诚,终因直道难容,出为鲁相。意本会稽郡山阴人,以督邮
起家,至鲁相终身。药崧河内人,性亦廉直,官终南阳太守。
虎贲中郎将梁松,永平初已迁官太仆,松恃势益骄,屡作私书,
请托郡县,致被明帝发觉,饬令免官。松尚不知改省,反阴怀
怨望,捏造飞书,讪谤朝廷,结果仍事发坐罪,下狱论死。终
… Page 221…
后汉演义 ·215·
为马伏波所料。先是明帝为太子时,常与山阳王荆,令梁松持
取缣帛,往聘郑众。众即前大中大夫郑兴子,有通经名,见二
十三回。性独持正,既与梁松晤谈,便慨然答道 :“太子储君,
无外交义,就是藩王,亦不宜私交宾客。旧防具在,还请为我
婉辞 !”松复劝驾道 :“长者有意,不宜故违。”众正色道:
“犯禁触罪,何如守正致死?”遂将缣帛却还,不肯就聘。及
松罹死罪,松友连坐多人。众虽与松相识,终因却聘一事,得
免干连,明帝且召众为明经给事中,再迁众为越骑司马,仍兼
给事如故。会北匈奴又乞请和亲,明帝特遣众北行,持节报命。
南匈奴须卜骨都侯,闻知汉与北庭修和,内怀嫌怨,意欲叛汉。
因通使北匈奴,请他发兵相迎。众出塞后,探悉情形,遂缮好
奏牍,嘱从吏驰递阙廷,大致谓宜速置大将,防遏二虏交通。
明帝乃命就塞外置度辽营,使中郎将吴棠行度辽将军事,出驻
五原;再遣骑都尉秦彭,出屯美稷,监制南北两匈奴。惟郑众
径诣北庭,见了北单于,长揖不拜,北单于面有愠色,左右喧
呼道 :“汉使何不下拜!”众勃然答道:“众为汉臣,只拜天
子,不拜单于 。”北单于益怒,令左右曳众出帐,派兵围守,
不与饮食。众语虏众道 :“单于不欲与大汉和亲,倒也罢了;
既欲和亲,应该优待汉使。须知和亲以后,谊关甥舅,不啻君
臣,奈何与使人为难呢?如必迫众下拜,众宁可自杀,不愿屈
膝 。”说着,拔出佩刀,意欲自刎。虏众不禁慌张,一面劝众
息怒,一面转报单于。单于恐众或自尽,有碍和议,乃改颜相
待,更遣使人随众还都。朝议又拟遣众往报,众不愿再行,因
上书陈请道:
臣伏闻北单于所以要致汉使者,欲以离南单于之众,坚西
域三十六国之心也。又当扬汉和亲,夸示邻敌,令西域欲归化
者,局促狐疑,怀土之人,绝望中国耳!汉使既到,便偃蹇自
… Page 222…
后汉演义 ·216·
骄;若复遣之,虏必自谓得谋,其群臣之劝虏归汉者,亦不敢
复言。如是则南庭动摇,乌桓亦有离心矣。南单于久居汉地,
具知形势,万一离析,必为边害,今幸有度辽之众,扬威北陲,
虽勿报答,不敢为患。惟陛下裁察!
明帝览书,不肯照准,仍令众即日北往。众复上言道 :
“臣前奉使北庭,不为匈奴下拜,单于尝遣兵围臣,幸得脱免,
今衔命再往,必见陵折。臣诚不忍持大汉节,屈膝毡裘,如令
臣为匈奴所屈,实损大汉威灵,故请陛下俯察愚忠,收回成命!”
云云。明帝依然不听,一味专制。众不得已出发,途中尚再四
上书,固争不已,惹得明帝性起,竟饬使召还,系众下狱。后
因匈奴使至,面问众与单于争礼情形,匈奴使臣据实对答,且
言众意气壮勇,不亚苏武,明帝乃赦免众罪,遣归田里。
东平王苍,以至亲辅政,声望日隆,不免有位高震主的嫌
疑,乃连上数疏,奉还骠骑将军印绶,情愿退守屏藩。
明帝不忍拂意,许他归国,仍将骠骑将军印发还,使得兼
职。此外三公却改易数人,永平三年,太尉赵熹,司徒李欣,
皆免官,另任南阳太守虞延为太尉,左冯翊郭丹为司徒。越年
丹复免职,连司空冯鲂,一并罢去,改用河南尹范迁为司徒,
太仆伏恭为司空。又越二年,皇太后阴氏寿终,年已六十,尊
谥光烈,合葬原陵。九江太守宋均,即前伏波监军,矫制平蛮。
自莅任后,政宽刑简,百姓又安。向来郡中多虎,随处安设槛
阱,终难免患,均命将槛阱撤去,虎患反息。有人谓虎已渡江
东行,故得弭患。后来邻郡多蝗,独飞至九江境,辄东西散去,
不害禾稼,因此名传远近。明帝闻均贤名,征拜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