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502-金匮玉函要略述义 >

第10章

502-金匮玉函要略述义-第10章

小说: 502-金匮玉函要略述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渴篇曰。渴欲饮水不止者。文蛤散主之。可以互征矣。但兼主微风脉紧头痛一句。即汤方所主也。 
x半夏干姜散方x 
按半夏散。不能散服者。水煮。此方浆水服。俱是取于不戟咽乎。后世有煮散法。其理自异。 
圣惠。治冷痰饮。胸膈气满。吐逆不思饮食方。 
于本方。加丁香。以生姜粥饮。调下一钱。(半夏二两。余并一两。) 
又治痰逆。暖胃口。恶饮食方。 
于本方。(各半两) 加白矾。(一两烧灰)为末。以生姜汁煮面糊和。圆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姜枣汤下 
二十丸。 
x生姜半夏汤方x 
按此汤一升分四服。殊与常例不同。伤寒蕴要曰。凡呕而不止者。服药宜徐徐呷下。不可急也。盖其义也。 
干呕哕。若手足厥者。 
按干呕与哕。自是二证。盖言干呕若哕也。魏氏曰。为病之浅者言之也。若夫病之深。阳气微弱之甚者。则非四逆 
不足以取效也。或者先用此。以顺行其气。而后与以四逆。亦次第浅深之治也。此说失当。 
x橘皮汤方x 
十便良方。指迷。橘皮甘草汤。治若身大热。背微恶寒。心中烦闷。时时欲呕。渴不能饮。头目昏痛。恶见日光。 
遇凉稍清。起居如故。此由饮食失宜。胃中空虚。热留胃口。其脉虚大而数。谓之中暑。 
于本方。加甘草。 
x橘皮竹茹汤方x 
千金翼。竹茹汤。主哕方。 
于本方。去人参。大枣。加半夏。紫苏。 
三因。橘皮竹茹汤。治胃热多渴。呕哕不食。 
于本方。去大枣。加茯苓。枇杷叶。麦门冬。半夏。 
卫生家宝。人参竹茹汤。治一切呃逆。及治伤寒中暑等吐。 
于本方。去大枣。加半夏。 
活人事证方后集。橘皮汤。治中暑痰逆恶寒。(即本方) 
伤寒蕴要。橘皮竹茹汤。治胃中壅热。而哕呕者。 
于本方。去参。姜。枣。加半夏。茯苓。黄连。葛根。 
伤寒大白。人参橘皮竹茹汤。治胃虚呃逆。 
于本方。去大枣。加浓朴。半夏。藿香。 
〔余述〕呕吐之证。其因不一。今细检经方。吴茱萸汤之呕与干呕。因阴逆。四逆汤之呕。因阳败。大黄甘草汤之 
吐。因食壅。除此之外。凡十一方。虽其兼凉兼温之殊。大要皆不出于驱饮逐水。则知其系于水饮所致者为多。盖胃喜 
燥而恶湿。故水饮停潴。其气易逆也。蛔之为物。最能使呕。叙在次篇。哕。啻举气逆证。然黄胆篇。 
有小半夏汤之法。则亦有自停饮者。可以推知。而其更有数因。前人辨之尽矣。 
夫六腑气绝于外者。 
按金鉴曰。气绝。非谓脱绝。乃谓虚绝也。朱氏曰。按气绝两字。当作病气隔绝论。若真阴阳气绝。岂止手足寒与 
不仁哉。二说并存考。程氏又曰。不禁则上无胀闷。中无痛楚。下无奔迫。但孔如竹筒。漫无约束。直流不休。诃子粟 
壳。咸无功矣。虽有卢扁。将安施乎。此说信然。 
下利。脉数而渴者。今自愈。 
按邪热逼血。血渗入于肠。故清脓血。魏氏曰。热且蓄停肠脱。酿为污积。脓血随利而下。此亦理之所有也。 
下利清谷。不可攻其表。(脉经。胀满下。有其脏寒者当下之七字。) 
下利。脉迟而滑者。实也。 
成氏曰。经曰。脉迟者。食干物得之。(按此语。未详所出。当考。)金匮要略曰。滑则谷气实。下利脉迟而滑者。 
胃有宿食也。 
脾胃伤食。不消水谷。是致下利者。为内实。若但以温中浓肠之药。利必不止。可与大承气汤下去宿食。利自止矣。 
下利已瘥。至其年月日时复发者。 
按朱氏曰。因初病利时。漫用药止住。而病根不拔。旧于此时受邪者。脏气即应时相感。而复病焉。此说不必。又 
按伤寒缵论曰。此条。世本尚有宜大承气汤五字。衍文也。故去之。详未尽之邪。可以留伏经年而发。必系寒邪。寒邪 
惟可备急丸温下。不应大承气寒下也。设属热邪。必无经年久伏之理。此说拘执。不可从。又按脉经下利篇所载诸条。 
出于本经之外者。今录于左。曰。脉滑按之虚绝者。其人必下利。曰。下利而腹痛满者。为寒实。当下之。曰。下利腹 
中坚者。当下之。曰。下利脉浮大者。虚也。以强下之故也。设脉浮革。因尔肠鸣。 
当温之。(病可温证中。亦有此条。有宜当归四逆。汤字。又伤寒论不可下编。有此条。)曰。夫风寒下(疑脱利字。) 
者。不可下之。下之后。心下坚痛。脉迟者。为寒。当温之。脉沉紧。下之亦然。脉大浮弦。下之当已。又病可温证曰。 
下利欲食者。就温之。又曰。下利脉迟紧。为痛未欲止。当温之。得冷者。满而便肠垢。(此条。千金。载在下利中。) 
千金痢门。稍与脉经同。更有一条。曰。下利大孔痛者。当温暖之。 
x紫参汤方x(本草。图经引。甘草二两。一升半。作半升。) 
气利。诃黎勒散主之。 
〔赵〕治病有轻重。前言气利惟通小便。此乃通大便。盖气结处。阴阳不同。举此二者为例。六经皆得结。而为利 
各有阴阳也。诃黎。勒。有通有涩。通以下涎消宿食。破结气。涩以固肠脱。佐以粥饮引肠胃。更补虚也。 
圣惠方曰。夫气痢者。由表里不足。肠胃虚弱。积冷之气。客于肠间。脏腑不和。因虚则泄。故为气痢也。 
x诃黎勒散方x 
本草。图经云。诃黎勒主痢。本经不载。张仲景治气痢。以诃黎勒十枚。面裹焙。灰火中煨之。令面黄熟。去核。 
细研为末。和粥饮顿服。(云云)唐刘禹锡传信方云。予曾苦赤白下。诸药服遍。久不瘥。转为白脓。令狐将军传此法。 
用诃黎勒三枚上好者。两枚炮取皮。一枚生取皮。同末之。以沸浆水一两合服之。淡水亦得。若空水痢。加 
而又泄气。盖其味苦涩。(按程氏所引。文不同。又程氏引杜壬方。本出本草黄连条。云。杜壬治气痢泻。里急后重。 
云云用黄连甘姜二味。又引刘禹锡传信方。亦是本草所引。) 
〔余述〕朱丹溪曰。仲景治痢。可温者温。可下者下。或解表。或利小便。或待其自已。区别易治难治不治之证。 
至为详密。然犹与滞下衮同。立方命论。(出局方发挥。)盖肠 滞下。与濡泻滑泄。其证与治。本自不同。仲景一以下 
利命之。并而为篇。然逐条寻究。判然而明矣。抑更有一义。盖濡泻滑泄。固宜温固。然有内有宿积。而治宜疏刷者。 
肠滞下。固宜疏刷。然有阳虚气陷。而治宜温固者。然则学人宜审其脉证。而处其方剂。不须特以肠 泄泻为分别。 
仲景之合为一篇者。意或在于此欤。(五十七难。大瘕泄者。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茎中痛。亦即滞下。而居五 
泄之一。其意与仲景一也。) 
x附方x 
千金翼。小承气汤。 
〔沈〕此燥屎内结。大便不通壅逆。胃邪上行。而哕数谵语。所以亦宜轻利和中。而涤热开结也。 
外台。黄芩汤。 
按此黄连汤类方。亦治上热下寒。以为干呕下利也。 
医心方。范汪方。治伤寒五六日。呕而利者。黄芩汤。(即本方)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脉经。题曰痈肿肠痈金疮浸淫脉证。似是。) 
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本草。图经引云。张仲景治腹痈腹有脓者。薏苡仁附子败酱汤。) 
按次条。其痈未至脓溃。故少腹肿痞。此条既经脓溃。故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次条。血犹瘀结。营郁而卫阻。 
故时时发热。复恶寒。病犹属实。故其脉迟紧。此条。营分既无所郁。故身无热。脓成则血燥。故脉数。要之此二条。 
其别在脓已成与未成之分。而不拘其部位。如前注家。以大小肠为辨者。殆失之迂矣。 
又按三因方。举此条云。久积阴冷所成也。故金匮用附子温之。举次条云。此以内结热所成也。故金匮用大黄利之。 
亦不可从。 
x大黄牡丹汤方x(儿琰曰。上条。宜从巢源。删去小便自调四字。而如淋上。补小便数三字。于理始顺。) 
按痈肿之病。不论外内诸证。其初起也。乘其未溃。而夺之。其既成也。扶正气以外托。故葶苈大枣泻肺汤。肺痈 
逐毒之治也。桔梗汤。肺痈排脓之治也。大黄牡丹汤。肠痈逐毒之治也。薏苡附子败酱散。肠痈排脓之治也。盖疡医之 
方。皆莫不自此二端变化。亦即仲景之法则也。 
又按方后所谓有脓者。其脓稍萌之义。与前条之全就腐溃者不同矣。 
圣济。梅仁汤。治肠痈里急隐痛。大便秘涩。 
于本方。以梅核仁。代桃仁。用冬瓜仁。加犀角。(按奇效梅仁散原方。) 
问曰。寸口脉浮微而涩。 
〔鉴〕脉微。气夺也。脉涩。血夺也。故曰。法当亡血汗出也。设无亡血汗出等病。则必身有疮。被刀斧所伤亡血 
也。按不汗者一句。宜云设不亡血若汗出者。今特举不汗。而不云不亡血者。盖省文也。金鉴为是。又疮。古作创。即 
金疮之义也。其从 者。系于六朝俗字。 
浸淫疮。黄连粉主之。 
医心方。极要方。疗身上疮。疮汁所着处即成疮。名曰浸淫。痒不止方。 
黄连(一两) 黄柏(一两) 芦茹(一两) 矾石(一两) 甘草(一两) 生胡(一两) 
上捣甘草以上为散。胡粉于枪子中着。熬令黄。和之为散。欲传药。先以苦参汁以洗。故帛拭干。即着药。不过三 
四度即瘥。 

卷中
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治第十九
属性:魏氏曰。仲景叙男子杂症。因收罗细碎。诸篇未及者。历言之。 
x鸡屎白散方x(本草。图经引。方寸匕上。有量字。) 
阴狐疝气者。(本草。图经引。者字。在上下字下。) 
四时刺逆从论曰。厥阴滑。则病狐疝风。杨上善云。狐夜不得尿。日出方得。人之所病与狐同。故曰狐疝。一曰孤 
疝。谓三焦孤府为疝。故曰孤疝。五色篇曰。狐疝。 疝之属也。 
x蜘蛛散方x(图经引。作二物为散。每服八分二匕。日再。蜜丸亦通。政和本。一字不复。) 
小岛尚质曰。八分一匕。谓十分方寸匕之八。 
幼幼新书。婴孺。治少小偏 方。 
上以蜘蛛一个。烧灰作末。饮服之愈。 
按本草无食子条。引海药云。张仲景使治阴汗。取烧灰。先以微温浴了。即以帛微KT 。然传灰囊之甚良。(政和 
本。之。作上。) 
此方可疑。然以 名仲景。姑附于斯。 
问曰。病腹痛有虫(巢源。若。作弱。盖讹。) 
x甘草粉蜜汤方x 
伊芳泽信恬曰。外台天行。备急。疗劳复方。以粉三升。以暖饮和服。又以水和胡粉少许。服之亦佳。据此。则粉与 
胡粉。自别可知。 

卷下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属性:x证三条x(按当作二条。)x方九首x 
妇人宿有 病(脉经。首五句。作妇人妊娠。经断三月。而得漏下。下血四十日不止。胎欲动。在于脐上。此而妊 
娠三十字。血不止。作下血不止。) 
按瘀血 痼。必在脐下。妊娠二三月堕者。多其所害。此云在脐上者。窃不无疑。或者讹字。敢俟有识论定。(脉 
经胎在脐上。更疑。) 
x桂枝茯苓丸方x 
〔朱〕服法甚缓。以深固之邪。止堪渐以磨之也。 
按此方茯苓。亦是引药下导者。(说见于虚劳肾气丸下。)芍药取之通壅。(宜参伤寒论述义太阴病下。)此五味之所 
以相配也。 
又按玄珠经。通真丸。妇人通经。男子破血。用大黄。桃仁。天水末。(一名益元散。)干漆。杜牛膝(医学纲目四 
卷中引。)正得此方之意。 
妇人怀娠六七月。脉弦发热。 
按恶寒。尤氏为腹恶寒。然犹似身恶寒。存考。 
师曰。妇人有漏下者。 
〔朱〕妇人下血。大概由于冲任二经为病。或无端漏下。或半产后下血。或妊娠下血。下血虽异。而源头则一。 
按此条漏下。与半产后下血。是客。妊娠下血腹中痛。是主。三证并列。以备参对也。鉴程剖析不了。朱氏为是。 
但芎归胶艾汤。则足以兼三证而治之矣。(程氏引脉经。考原书。作今阳不足。故令激经也。) 
又按魏氏曰。假令妊娠而下血腹中痛。此胞气阻滞之故也。胎气何以阻。以气虚寒也。气虚寒。则血必不足而凝。 
凝则气愈阻而作痛。气阻血凝。则又内生虚热。血之凝者尚凝。而余血遂漏不止。甚则伤胎而动。动而竟坠。此胞中气 
血。因虚而寒。因寒而阻。因阻而凝。因阻凝而热。因热而下血。因下血而伤胎坠孕。递及之道也。此说太巧。姑存之。 
x芎归胶艾汤方x 
医心方。产经云。治妊身七八月。腰腹痛。胎不安。汗出逆冷。饮食不下。气上烦满。四肢痹强。当归汤方。 
于本方。去芎 。加生姜。橘皮。 
千金翼。当归汤。治产后血留下焦不去。 
于本方。去阿胶。艾叶。加桂枝。 
圣惠。治产后下痢。腹中 痛。当归散方。 
于本方。去阿胶。加干姜。 
圣济。治妊娠因惊胎动不安。当归汤方。 
于本方。加人参。不用清酒。 
又治妊娠卒下血。致胎不安。少腹疼痛。人参汤方。 
于本方。去芍药。加人参。黄芩。吴茱萸。生姜。不用清酒。 
又治妊娠胎动有所下血。腹胁疼痛。宜服阿胶散方。 
于本方。去芍药。加赤石脂。龙骨。黄 。干姜。不用酒。 
卫生家宝。丁香胶艾汤。治崩漏走下不止。 
于本方。加丁香末四分。 
兰室秘藏。丁香胶艾汤。治崩漏不止。盖心气不足。劳役。及饮食不节。所谓经漏少时。其脉二尺俱弦紧洪。按之 
无力。其证自觉脐下如冰。求浓衣被。以御其寒。白带白滑之物多。间有如屋漏水下。时有鲜血。右尺脉时微洪也。 
于本方。去甘草。加丁香。 
妇人怀娠。腹中 痛。 
先兄曰。说文。有HT 无 。云。HT 。腹中急也。从 声。 
x当归芍药散方x 
〔朱〕芎归芍药。足以和血舒肝。苓术泽泻。足以运脾胜湿。此即后人逍遥散之蓝本也。 
按妊娠之常。饮水动易停潴。是以内寒腹痛。此方利水散寒。以使胎气盛实。芎归二味。不特养血。亦能散寒止痛。 
古方往往见之。此方所用。或此意也。(抱朴子至理篇曰。当归芍药之止绞痛。)先兄亦曰。此方芍药多用。取之缓其痛。 
与小建中之芍药同趣。赵说似迂曲。 
妊娠呕吐不止。 
按张氏医通。全取赵氏。 
x干姜人参半夏丸方x 
医心方。僧深方。治妇人妊身。恶阻酢心。胸中冷腹痛。不能饮食。辄吐青黄汁方。用人参干姜半夏凡三物等。 
分治下。以地黄汁和。丸如梧子。一服三丸。日三。今案极要方云。各分稍加至十丸。产经云。人参丸神良。 
幼幼新书。婴孺。治小儿。调中止痢。去冷进食。人参丸方。 
于本方。加茯苓。蜜丸。 
x当归贝母苦参丸方x 
按张氏医通。本于赵氏。 
本草序例。雷公炮炙论。云如小豆许者。取重八两鲤鱼目比之。 
x葵子茯苓散方x 
〔朱〕葵子通利诸窍。称能滑胎。其疏泄血分可知。而得茯苓之淡渗。功专气分者。为之佐。使水从气分而去。则 
胎自无虞。 
按冬葵子。本草白字曰。主五癃。利小便。黑字曰。疗妇人乳难内闭。 
x白术散方x 
先兄曰。千金半夏汤。治香港脚上入腹。方中用细辛。与此治心烦吐痛者同趣。又范汪旋覆花汤。治胸膈痰结。亦用 
细辛。俱取其辛温通气。散膈上寒饮也。 
按千金。治咳嗽胸胁支满。多唾上气方。酒一升半。浸肥皂荚两挺。经宿。煮取半升。分三服。七日忌如药法。若 
吐多。以酢饭三四口止之。此方。呕用醋浆。其义一也。 

卷下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属性:x论一首x x证六条x(按当五条。) x方八首x 
问曰。新产妇人有三病。 
按产后痉病。其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