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内幕-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布斯》的排名,上市时牛根生身价135亿美元),再到捐出全部股份,从个人角度看,牛根生挥写的是一部“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财富轮回故事,借用数学符号表示,就是“010”;从团体角度看,牛根生挥写的是一部“从无产到有产,从有产到共产”的社会大同故事,借用数学符号表示,就是“01∞”(∞,数学符号,代表无穷大)。与一度在企业界非常热闹的MBO(管理层收购)相比,牛根生的“无私”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您这样无私是不是与潮流不符?”《中国青年报》的记者问道。
“潮流有浅层的,也有深层的。这就像海流一样。当我们看到表层海流向西涌去的时候,深层海流往往是向东涌动的。”老牛的回答像个哲学家。
“那么,两者究竟谁才算主流?”
“对于政治问题,我不想深谈。但有个问题大家不妨都来问一问:到底贫富分化更接近于时代潮流,还是共同富裕更接近于时代潮流?”
对于捐股义举,牛根生宁愿大家把它视作一次“一本万利”的精明投资,而不愿人们单纯把它视为“道德牺牲”。
《中国企业家》杂志对牛根生的“捐股”评价是“一次共产实验”。牛根生说,“散”的甜头,“散”完之后才知道。人们不敢散财,是因为害怕散出之后就再也回不来了。其实,“大有”和“大无”是相通的,他用自己的“小有”、“少有”、“短有”,换来了蒙牛公司和广大奶农的“大有”、“多有”、“长有”。因此,他的结论是:财富越散越多,而不是越散越少。这样,我们可以说,牛氏定理的实质是:“0…1…∞”。这里的“0”,代表“无”;这里的“1”,代表“一己之有”;这里的“∞”,代表“可持续发展的共有”。
数学符号“∞”,本意是“无穷大”,在牛氏定理中同样也是“无穷大”——可持续发展即是“无穷”,可持续发展即可实现“无穷大”。
【先红点评】
老牛一贯强调“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有的人为了争抢一物,可以不顾名节;有的人为了保持名节,可以奉献所有。据说在动物界,当斑马群遭到狮子围攻时,总会有一只斑马主动跳出来舍己保群。老牛绝对拥有这种“斑马精神”,尽管他领导的团队此时更像狮子而不是斑马。老牛把“一己之有”奉献出来,当做一粒“种子”种了下去,期待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五、飞船定律
宇宙飞船一旦发射出去,就只有两种命运:一种是摆不脱地心引力,半途掉下来;一种是挣脱地心引力,飞出去。掉下来,还是飞出去,取决于是否达到或超过“环绕速度”。不能高速成长,就只能高速灭亡,没有静止在半空的“第三种状态”,这就是“飞船定律”。
要做非常之事,必靠非常之人;若得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论。
早在2002年,超高速发展的蒙牛便提出了一个关于企业生死的“飞船定律”。
蒙牛解释说:一个初生的企业也和宇宙飞船一样,要是达不到“环绕速度”,下刀总是慢半拍,到头来每一块市场蛋糕都可能没它的份,盘中的奶酪也会被别人“动一刀”。拿破仑说:“我的军队之所以常胜不败,就因为在与敌人抢占制高点时,我们总是早到5分钟。”为什么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三五年?就是因为多数民营企业实力薄弱,总是晚到“5分钟”。
我们知道,飞船上天,分两个阶段,一是发射阶段,二是绕星环行阶段。“飞船定律”主要着眼于“发射阶段”:此时,作用于飞船的有两个相反的力,一是使飞船坠毁的“引力”,二是使飞船前进的“动力”;前进还是坠毁,取决于“发射速度”。这与新兴企业的境遇非常类似:往下掉是“死亡谷”,往上走是“风光顶”——在市场竞争国际化白热化、产品生命周期缩短、产业集中度加速提高的今天,初生者如果不能迅速做大做强,往往就意味着迅速被挤出市场。具体说: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都必须达到立足市场的“环绕速度”,否则就会面临困境、险境、绝境乃至死境。
至于发射成功后,飞船以什么速度旋转,取决于它克服引力的需求,甚至无需加力也能保持匀速运动;企业也是如此,发展到一定水平后,抗风险能力增强,相当于“发射成功”,此后在发展速度上就会有比较从容的选择。
有位语言大师说过:“任何比喻都是蹩脚的”。飞船定律也不例外,但它所提出的警示,对于“520家国家重点企业的销售收入之和仅与世界500强前两名相当”(出自2000年12月《新世纪青年企业家的使命和素质——孙金龙同志在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七届三次理事会上的讲话》)的华夏企业界来说,足够形象、足够刺激,足以形成一个时不我待的“高压爆发态”。
历史往往有惊人的巧合。
似乎“说曹操曹操就到”。2003年,“神舟”五号的发射地在内蒙古,回收地也在内蒙古,于是,在“时空双河”的交叉点上,历史真的将蒙牛与飞船连接到了一起:蒙牛,“中国航天员专用牛奶”!蒙牛,“为中国喝彩”!蒙牛,“强壮中国人”!
正如媒体所言:中国首次载人航天的成功让人们记住了“神舟”五号,记住了“杨利伟”,同时也记住了“蒙牛”。
虚拟飞船与现实飞船一起历练了飞天之梦,飞天之路,飞天之舞。
现在,就让我们循着蒙牛的足迹,重访“长征路”,探寻那2000多个日日夜夜里做过的梦,走过的路,跳过的舞……
第一编 蒙牛现象
《易经》“三易”——变易,不易,简易。现象最多“变易”,规律往往“不易”,真理最为“简易”。最高级的最简单。古语云:功夫在诗外。跳出自己,也许更能认识自己;跳出工具,也许更能发明工具。每个人的既有知识都已自成“圆圈”,要得更高智慧,先得跳出来,来到“圈”外!
一些社会名流对“和谐”二字作过这样的解释:“和”字是由“禾”和“口”组成,表示人人都要穿衣、个个都须吃饭,这是“科学”;“谐”字是由“皆”和“言”组成,表示人人都应发言、个个都能说话,这是“民主”。
反过来,没饭吃就会打仗,于是无“和”可言;没言发就会反抗,于是无“谐”可言。
研究蒙牛现象,肯定不能“就蒙牛谈蒙牛”,因为它身边有一个同样伟大的伊利。通览全国、全球,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几乎所有成长迅速的企业都不是孤军奋战,而是组成一个类似“双子星座”的共同体——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是这样,麦当劳与肯德基是这样,奔驰与宝马是这样,海尔与海信是这样,柯达与富士是这样,宝洁与联合利华是这样,蒙牛与伊利还是这样——它们之间既“竞争”又“合作”,既“战斗”又“和谐”,竞而不僵,合而不密,战而不死,和而不同。
当然,所谓“和谐”与“合作”,完全是在宏观意义、整体意义上讲的,如果深入微观领域、局部领域,就会发现它们之间有时形同冰炭、势如水火,不乏惊心动魄的生死较量。但总体规律是:把精力集中于“遏制对手”的企业,通常都会落后于把精力集中于“发展自我”的企业。道理很简单,勇往直前的企业是主动的、积极的、专注的、先发的,盯着对手作出反应的企业是被动的、消极的、分心的、后发的。
一位企业家曾说:“大策略看市场,小策略看对手。”他的话大致是对的。
任何一个企业,必须牢记自己的目标:是消费者,而不是竞争对手。
任何一个企业,必须牢记成功的路径:是满足消费者的结果,而不是消灭竞争对手的结果。
因此,过分把精力放到对手身上,等于舍本逐末。
本书从“序幕”到“第六章”,所展示的是一个中国版的“从零到亿”的创业故事,或者说是一个东方版的“灰姑娘变白天鹅”的故事。这里有“两条线”:一条是蒙牛与消费者的互动曲线,反映的是“如何让奶香从敕勒川飘遍全中国”的诀窍;另一条是蒙牛与伊利的竞合曲线,揭示的是“羚羊如何在狮子脚下生存”的秘密。
序幕 牛根生VS郑俊怀——两位巨人鲜为人知的内战
中国乳业的两位巨人,在打打杀杀的最初三年里,居然住在同一栋楼的同一单元!今天尘埃落定,一个身陷囹圄,一个散尽家财,一个泪祭百年,一个德征后世。老郑抚颊沉吟,不知是否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浩叹;老牛托颏深思,定有“逝者如斯”的感喟……
一、狮子与羚羊的故事
清晨,非洲草原上的羚羊从睡梦中醒来,它知道新的比赛就要开始,对手仍然是跑得最快的狮子,要想活命,就必须在赛跑中获胜。另一方面,狮子思想负担也不轻,假如跑不过最慢的羚羊,就只能饿死。
多么奇妙的事情,强如狮子之强,弱似羚羊之弱,差别不可谓不大,然而在物竞天择的广阔天地里,两者面临的源自求生欲望的压力却是同等的。
可见,在动物世界里,动物的对手说到底就是它自己,它要逃避死亡的追逐,首先就要战胜它自己,它必须越跑越快。因为稍一松懈,便会成为他人的战利品,决无重赛的机会。
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对人来说何尝不是这样?不管你是总裁还是小职员,为了保住自己的职位,不是都要尽心尽责,全力以赴吗?要知道总有人盯着你的职位,跃跃欲试,总裁的高位自然热门,不必多说,小职员也不例外,因为公司门外总有不少新人等着进来。这样看来,大家的选择都一样,要么做得更好,要么被淘汰。
在新的一天来临时,可不要再拿闹钟出气了,还是对自己说一声“加油吧”。
在伊利,这个故事被奉为经典。
在蒙牛,这个故事也被奉为经典。
很多人在问,这到底是老郑的故事,还是老牛的故事?
其实它既不是老郑的,也不是老牛的。无论在伊利,还是在蒙牛,“狮羚文化”都是“拿来主义”的产物——它的原始出处是非洲大草原。
但第一个把它拿进伊利的,是老牛,确切地说,是“在伊利工作时的老牛”。
从此,它就在“阴山下”的敕勒川扎了根,成为老牛与老郑的“同仁故事”,最后又成为蒙牛和伊利的“同城故事”。
《狮子与羚羊》就像一部缩微胶卷,叠映了伊利与蒙牛长达6年、老郑与老牛长达16年的恩怨情仇。
二、从洗瓶工到副总裁
1983年,郑俊怀与牛根生几乎是前后脚进入伊利的前身——呼和浩特市回民奶食品总厂。不过,老郑是作为企业最高领导人坐在主席台上,而牛根生是作为一名洗瓶子工人站在车间里。
牛根生有两句经典的话。
一句说给失意者:“别人从零起步,而我是从负数起步。”
一句说给得意者:“小胜凭智,大胜靠德。”
我们无法猜想20多岁的牛根生乍进伊利时到底在想什么。但他在伊利的历程既是“从士兵到将军”的典范,也是“由大起到大落”的标本。“洗甁工…副总裁…流放者”,三点一线代表了他从“土伦城”到“滑铁卢”的跌宕际遇。然而,他所说的“负数”到底指什么?“智”和“德”怎样推动他跨越了不期而遇的“人生大裂谷”?
发展心理学讲人生,频繁运用的手段是“追溯”。特别是对人物早年的追溯,因为据说人的智慧、性格,在七岁之前就已基本定型。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共和国建设者档案》一书追溯的“童年牛根生”:
牛根生总裁的新闻助理张治国,提供了一个简单明了的线索,他把牛先生过去47年的经历概括为八个字,并且以1999年为界分作前后两段,简称“八字人生”:卖贫干免,创联负捐。
卖,使他与牛结缘。牛根生是个苦孩子,1958年,出生不到一个月的时候,因为家里特别穷,兄弟姐妹又多,父母便以50元的价格,把他卖给了一个牛姓人家。牛姓父亲的职业是养牛,从此,他便与牛结下了不解之缘。
贫,令他参透人生。牛根生的童年,生在穷家,养在穷家,挨过饿,受过冻,遭过打。在边远的内蒙古,形容孩子苦命,投东家,靠西家,有“七娘子八老子”之说。而牛根生恰恰就有“三个爹四个妈”:生父生母,养父养母,养母去世后,养父又续继母,再加上岳父岳母。
“牛根生”这个名字是养父取的。由于自家未生孩子,期望通过抱养来栽根立后,所以给他取名“根生”。据知情者透露,这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家庭:养父解放前被抓过壮丁,有过一段从警的经历,且在国民党逃离大陆前,阴差阳错,文档上给了他一个虚拟的头衔——警长;养母当过国民党高官的姨太太,在旧社会里就飞机上飞机下。这样两个特殊的人,处在那样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自然没有好果子吃。解放战争期间,身为官太太的养母曾把自己的财产广为散发,一部分送了人,一部分是寄存的,东寄存一点,西寄存一点。60年代生活困难,养母领着他试图找回那些寄存的东西,人家不仅不认,还把母子俩给轰了出去。过去的朋友,最终都反目成仇。没钱反而不会有这么多的仇人。你的我的,有钱没钱,河东河西,人情冷暖,对牛根生的财富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有记者向牛根生询问,一生中谁对他影响最大时,他说,论私,自然是养父养母影响最大,“我的父亲养牛送奶38年,我是子承父业;我的母亲给了我教育,她嘱咐我的两句话让我终生难忘,一句是‘要想知道,打个颠倒’,另一句是‘吃亏是福,占便宜是祸’。”论公,他觉得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对他影响最大。他说:“要是没有党的好政策,哪有蒙牛,哪有我们的今天。我十几岁的时候,父母(指养父母——编者注)离开了我,我差点饿死、冻死,是共产党救了我。我对党的认识是体会的,不是背会的。”
从牛根生的复杂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出,与许多同龄人相比,他受的是全面教育,既有来自理论的,也有来自生活的,而且正反两方面都有。他性格中的种种特质,诸如刚强、独立、宽容、奉献、洞察入微、逆向思维、打破常规、不屈不挠、敢于冒险等,无不与这种成长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说:“我作为做企业的人,一方面信奉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也结合一部分凯恩斯观点,让我的员工尽快变成中产阶级。凯恩斯比马克思生活的时代晚,因此凯恩斯观念应该可以对马克思主义形成一定的补充。”
他还说:毛泽东,让我们站起来了;邓小平,让我们富起来了;江泽民,让我们牛起来了;新一代领导人,必定会让我们强起来的。
由于出身不是很好,牛根生自幼受尽歧视,但他奋力反抗;自己斗不过,就团结和发动别人。牛根生似乎在那个时期就朦朦胧胧地形成了“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的观念。小时候,妈妈给他几毛钱,他都乐意分给小朋友们花,结果大家都听他的话,跟着他干这干那,甚至可以一起教训欺负过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