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蒙牛内幕 >

第38章

蒙牛内幕-第38章

小说: 蒙牛内幕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问小兔子,你拖着受伤的腿,是怎么逃过猎狗追捕的呢?兔子回答:“我全力以赴地跑,猎狗尽力而为地追,所以我赢了。” 

 

 
 

 

第十五章 大牌靠创:牛根生的“共产实验”
 
  舆论界说,181年前罗伯特·欧文在资本主义环境下做了一次“共产实验”,2005年牛根生在社会主义环境下也做了一次“共产实验”……恩格斯说,“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牛根生无疑是一位试图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创新,以推动中华民族站上这个最高峰的身体力行者……

  一、全球捐股第一人

  2004年末~2005年初,一个爆炸性消息在会上、报上、网上以惊人的速度传播:作为蒙牛最大的自然人股东,牛根生将自己接近10%的股份全部捐出,创立了保障蒙牛百年发展的“老牛专项基金”,成为全球捐股第一人!

  具体操作分两步走:第一步,在老牛有生之年,将股份红利的51%赠予“老牛专项基金”,49%留作个人支配,股份话语权不变,但当牛根生卸任董事长后,表决权将授予继任者;第二步,在老牛天年之后,股份全部捐给“老牛专项基金”,家人不能继承,妻子、一儿、一女每人只可领取不低于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平均工资的月生活费。

  我国古人称颂墨子时说过一句话:“摩顶放踵利天下。”

  呆在牛根生身边,让你时不时想到这句话。别看他几十万、几百万地给别人,最后连市值数亿的股份(按照《福布斯》的排名,上市时牛根生身价135亿美元)也捐了,但他对自己、对家庭绝对“抠门儿”。

  在蒙牛餐厅,牛根生常常淹没在浩浩荡荡的员工大潮中,一样地端着不锈钢饭盆,一样地排队,一样地刷卡,一样地找位子……一碟咸菜一碗面,是他在这个餐厅里最经常的“盛宴”。

  连那些接受过他几十万赠与的人,也未必知道,他的妻子儿女花钱时执行的是严格的“预算制”,而且从俭从紧,一“钱”不茍。他给牛嫂维持家庭用度的预算是3000元/月。如果超过“预算”,就要一项项“对账”,只有确属合理,才会报销3000元以外的支出。

  说他心中没有自己,也不对,打乒乓球赢了,他高兴;打台球输了,他心里也不爽。说他心中没有家人,更不对,百里千里地开着车到学校看儿望女……

  儒家讲入世,道家讲出世,佛家讲遁世……老牛到底属于哪一家?

  慢慢地观察,细细地琢磨,笔者似乎终于悟到了:填满老牛“生命地图”的实际就是一个字——赢!不是一个人的小赢,也不是一个队的中赢,而是一个“生态圈”的大赢!

  这个“生态圈”,就是他所说的“蒙牛企业生态圈”。以前,副手挣的钱可以比他多,坐的车可以比他好,住的房可以比他阔,吃的饭可以比他香;现在,经营者、劳动者、经销商、供应商、农牧民、消费者,都可以从他所捐的股份中受益。为了这个“生态圈”,对自己可以放弃一切,对企业一切都不放弃!

  老牛是个企业家,也绝对是个心理学家。做乳业是他的最大本领,经营人心是他的第二本领。一般人想着自己怎么赢;他除了想自己怎么赢,还费神想着怎么让你赢!这实际上正是一个卓越企业的“思维范式”:没有胜利的消费者,就没有胜利的生产者。所以,受老牛启发,化用臧老的诗句,笔者对企业家有一个新的界定:“他活着别人就能活得更好的人。”臧老原句着眼“意愿”,本处化句着眼“存在”。

  1。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牛根生到底散过多少财?

  笔者本来试图给世人列一张完整的“牛根生散财清单”。但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原因有三:

  第一,好多财他是悄悄散的,我们不便去问。

  第二,有些财是在小范围散的,不便在大范围讲。有次治国和牛总谈话,说起散财的事,老牛苦恼地说:“散财聚人,可是,散不好反而离人。”

  别人以为老牛散财只要有“大度”二字就够了,其实这只是“八字第一撇”,还有至关重要的一“捺”,叫“艺术”——散财也要讲艺术。如果连“艺术”也解决不了问题,那就只好采用“技术”了:有些财老牛散了,但是你知我知他不知。为什么?因为“受财”也有攀比心,要是这个受了50万,那个受了20万,受20万的就有可能心里犯“嘀咕”:我的贡献和他差不多啊!另一些没“受万”的人可能心里更犯“嘀咕”:都让他干去,我不干了!

  其实,贡献和贡献很难横比,贡献之外还得结合形势,形势之外还得研究人心,人心之外还得考虑隐情……要把这么多因素考虑得八面平衡,神仙来了也办不到。好在蒙牛企业文化的一大理念是“与自己较劲”,在“受财”问题上,果真计较老牛“薄厚”的人大概还没有,但老牛自己却不能不“计较”在先。

  第三,有些财,散了,却30年20年不能讲。它们是为保护企业而散的。

  所以,笔者这里只能列一个“我已知,大家也能知”的“残单”。

  牛根生自掏腰包散财聚人(部分)

  伊利时代:略。

  蒙牛时代: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礼品部分,面向一个层面,在这个层面内人人有份;第二部分为奖金、奖品部分,面向有贡献的个人;第三部分为出资部分。(注:这个单据的不完整性,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时间上不完整,由于先红和治国是2002年正式成为蒙牛员工的——之前是股东身份或者合作者身份,所以,只从2002年列起;二是内容上不完整,我们只列我们已知的、清楚的,大量未知的、模糊的,不在此单之列。)

  1。牛总个人出资(来源于他的股红和年薪,下同)面向团队的礼品部分:

  (1)2002年6月1日,向员工子女赠与“六一儿童节”礼物:毛巾被、足球、书包等任选其一。规模:数百人。

  (2)2002年,向部长以上干部每人赠送:衬衫一件,领带一条。规模:数百人。

  (3)2003年春节,向例会人员及董事、监事、驻外分公司负责人、销售前五名经销商等每人赠送:花盆2个,奶票2套(含8箱产品)。规模:89人。

  (4)2003年,向干部赠书:《谁动了我的奶酪》《自动自发》。规模:各约1000本。

  (5)2004年春节,向例会人员等每人赠送:电视剧《大染坊》光碟一套,奶票1套。规模:约100人。

  (6)2005年春节,向蒙牛缘园小区的住户及例会人员每人(户)赠送:电视剧光碟《汉武大帝》1套、培训光碟《领导商数》1套,DVD影碟机一台。规模:约400人(户)。

  (7)2005年春节,向例会人员、董事、监事等每人赠送:奶票1套(5张)。规模:约70人。

  (8)2005年5、6月,向缘园小区的全体员工家属送培训:学习传统文化,创建和谐家庭。方式:成立和谐家庭特训营。老师:名校博导,学界泰斗,培训师等。规模:30天。

  2。牛总个人出资面向有贡献者的奖金、奖品部分:

  2002年:

  (1)将政府奖他个人的凌志车转赠副董事长。

  (2)奖励上海经销商江红40万元,用于买车。

  (3)奖励另一地的经销商20万元,用于买车。

  (4)郑债牛还。

  (5)其余不详,但这一年发放的奖金额不低于80万元(如果将转赠的车辆也计算在内,合计180万元以上)。

  2003年:

  (6)向部分高管人员补贴买房款、买车款,数量不详。

  (7)奖励孙先红10万元。

  (8)奖励身边一助手10万元。

  (9)奖励张治国2万元(注:当时治国属于部长级,不在牛总所说的“关心下三层”之列)。

  (10)其余不详。

  2004年:

  (11)奖励副手100万元,用于买奔驰车(注:牛根生至今坐奥迪)。

  (12)奖励另一副手50万元。

  (13)奖励孙先红50万元。

  (14)奖励张治国3万元(此时仍不在“关心下三层”之列)。

  (15)奖励一名提出合理化建议的员工1万元。

  (16)奖励缘园小区模范遵守各项制度的一位老奶奶1万元。

  (17)其余不详。

  2005年:

  (18)奖励张治国10万元。

  (19)其余不详,但规模估计与往年平均水平接近。

  3。牛总个人出资面向“其他用途”的部分:

  (1)2002年,给大连经销商10万元。背景:大连经销商以蒙牛公司的名义向希望工程捐款10万元。牛总知道后,说“以蒙牛公司名义花的钱,不能让经销商出”,但如果让蒙牛出,从制度上来说,对其他经销商不公平,因此,他个人出资向大连经销商补了这笔钱。

  (2)2003年,补贴司机买房款10万元。

  (3)每年补贴奶农与奶站发生的款项,每年对发生特殊事件人员的补助,以及其余多项支出,只知屡有其事,细目不详。

  需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2003年和2004年牛总所散的财,都是成立“老牛专项基金”后,应属他个人支配的49%的红利部分,其余51%已经如数进入“老牛专项基金”,另作分配。为什么他2003年51%的红利提前一年进入“老牛专项基金”?后文将述及细节。

  牛根生将自己的财产广散天下,那他自己一家人又是如何花钱的呢?

  2002年夏,《现代家庭》的两位记者想采写牛根生的家庭生活。在赶赴呼和浩特采访后,又回上海拦截采访牛根生的家人——这时候,牛嫂申淑香正带着一对儿女在上海旅游。当耳闻目睹,得知母子三人每天住廉价的旅馆,下便宜的饭馆,出行都要算计怎样省钱的时候,两位记者困惑了:牛根生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在呼和浩特,他们满耳听到的都是牛根生的大方、豪放:在伊利、在蒙牛……

  而在上海,两位记者在“一城之中”透视到了这个人的“两面性”:那一边,牛根生挥金如土,动用自己的红利颁给上海经销商江红40万元的重奖;这一边,牛根生与家人锱铢必较——妻子、孩子每月花多少钱,都有定额,如有超额,自己从各月中平衡。

  副董事长刚接回“凌志”的时候,牛根生的女儿开着兜了一圈,感觉“真爽”,爱不释手,于是,有点不死心地问:“爸,这么好的车,你真的就送给邓伯伯啦?”牛根生答:“当然是真的。这还能是过家家吗?”女儿怅然若失——要知道,她已经有3年驾龄了。

  有一次治国与副总裁孙玉斌聊天,孙说:“这么多年,牛总这样的领导,不要说遇过,就连听也没听说过。牛总要是不成功,老天爷就不公平。”

  2。牛根生的捐股时间表

  (1)发轫:2002年底

  哲学上讲,量变引起质变。在无数次的散财之后,牛根生试图把这种散财制度化、流程化、永久化,即便在他百年之后,也能为蒙牛的发展保驾护航。

  2002年底,牛根生开始考虑捐出自己的全部股份,成立一个保障蒙牛百年发展的基金。一边是家人,一边是企业;一边是家财万贯,一边是基业长青……那是一个很难的过程,几经反复。

  《第一财经日报》:作出建立(老牛专项)基金的决定的过程容易吗?

  牛根生:2002年底,我就在考虑这件事情,那是一个很难的过程,几经反复。在那个时候,我还静下心来看了一段时间的书,看得最多的是老子的《道德经》。(《牛根生:“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财富轮回》)

  (2)提上议程:2003年圣诞节

  2003年圣诞节,牛根生正式向负责上市法律事务的律师表示,等公司上市后,他就捐出股份,成立“老牛专项基金”。

  2003年圣诞节,牛根生正在和一干人等讨论蒙牛上市的事情,会后他突然把律师叫到一边,告诉律师自己要把蒙牛的股份捐献出来,原则是“不能继承,下代人不能享用”,让律师去做一个方案出来。律师听后非常激动,说:“这哪能,怎么能做这种事情?是在开玩笑吧。”

  出于可以理解的原因,牛根生的妻子申淑香知道这个消息后,也和律师一样感到不可理解:“当时挺震惊的。以前穷,什么也没有,好不容易到现在了,却什么都不给孩子留,全捐出来了。”这个消息也很快在牛根生的周围扩散开来,儿女、同事、亲友、政府官员……(《中国企业家》杂志:《牛根生的“共产实验”》)

  (3)实质操作:2004年6月上市后

  2004年6月,蒙牛在香港上市。“老牛专项基金”的建立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其间,中外律师往来返稿数次。

  牛根生家人分别签署认可文书。

  牛根生签署捐赠协议。

  2004年8、9月,蒙牛生产经营例会两次通报“老牛专项基金”的推进情况。

  2004年11月2日,在蒙牛缘园小区中心会馆,牛根生向1200多名员工作了企业文化辅导。辅导结束时,牛根生向广大员工系统通报了自己的捐股进程。

  (4)传播:2004年11月5日首度向媒体披露,但中途叫停

  2004年11月5日,《环球时报》记者李玉霞来访。由于牛总捐出全部股份已成定局,并在员工大会上作了宣布,治国觉得可以报道了,就向她透露了这一“爆炸性”消息——这是首次允许媒体就这一事件进行报道。当天,参观了全球样板工厂、国际示范牧场、缘园住宅小区。第二天上午,安排李玉霞在缘园小区摩根馆采访了牛总。

  11月8日,李玉霞通过电子邮箱发来题为《民营企业也能发展百年》的文稿,请求核对。文稿的第一个小标题就是“独家披露爆炸性新闻,牛根生放弃全部股份”。她在附言中说:

  张先生您好!

  照片收到,谢谢!

  我回来后,向我们总编汇报了蒙牛之行。听说牛总对《环球时报》有这么高的评价,他非常高兴。我在会上也向大家作了汇报。我们总编对牛总造福一方百姓,创造企业奇迹以及达观的人生态度非常欣赏。他在内部大会上说:这个牛总不简单!

  稿子大致好了,发给您,若有不确之处请改正,标识出来就行。报纸明晚付印。

  由于版面上临时加了广告,限于版面,很多东西都舍弃了。可惜。以后可以择机再体现。关于奶业的问题,我会在《生命周刊》的文章里涉及。

  那天与牛总谈到哲学,同时,又拜读了牛总的评论,非常精彩,很有理论色彩。我买了两本周国平的书;明天寄出;一本送给您,一本送给牛总。

  那天您让小郭送我,但为赶时间,司机没去接他;他最后去不了还得向您请示,你们做事真是严谨!

  李玉霞11月8日

  但是,征询公司董事会办公室及法务中心后,得到的反馈是:蒙牛作为海外上市公司,这一消息在未经公告之前不宜披露。这样,这一报道当时就被搁置了。后来,李玉霞就此写过一篇文章,发表在“人民网”上:

  “散尽家财的达观之举”——牛根生的哲学

  李玉霞

  据牛根生讲,笔者是第一个被允许报道他捐股一事的记者——当然,最后因为受制于上市公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