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听老板的就错了 >

第6章

听老板的就错了-第6章

小说: 听老板的就错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生2 不怕犯错才能创新 

 

  早几年达一广告的徐一鸣替安泰制作一系列“世事难料”的电视广告,不论是楼上的浴缸掉下来砸死人,还是魔鬼在你家门口觊觎,颠覆传统的手法,虽然引发一些争议,却令人印象深刻。相形之下,同业间“老大十几年来守棵大树,老二撑把大伞”的诉求虽然温馨,但不像安泰有一种强烈的企图,想传达给观众知道,“我这家寿险公司,就是不一样,创意十足!”而在公司内部,员工们也都知道,“鼓励创新,不怕犯错!”的企业文化,一直是ING安泰最可贵的资产。
  从既有概念,生出新创意
  经常有人向我请教,如何激发员工的创意?如何推动公司不断地创新?答案很简单,就是将我那句口头禅“Make a difference”,反复灌输到员工的脑袋里,不停地提醒他们:“只有与众不同,才可以做第一名!”比如公司开会提案讨论时,我总是问提案人下面几个问题:“这样的做法,别家尝试过吗?”“我们究竟跟人家有什么不一样?”“谁还有更创新的想法?”而且光是解决问题还不够,还要逼他们去思考,如何在解决问题中,创造出新的商机?
  我从安泰创立的第三年起,就要求每个部门,每一年必须提出两个创新的提议。这要求看似简单,一开始大家有好多新想法,但越到后面越难,同仁们开始叫苦连天,逼得每个人在绞尽脑汁之后,必须以更高标准的思维再去省思:“行政流程是否可以再缩短?”“客户服务品质是否可以再提升?”结果,以往保险同业一个月才能下来的理赔,安泰一再改善,缩短为七天,甚至有过二十分钟内就将支票开出的紧急个案。安泰并且开风气之先,推出“医疗预付”,就是客户还住在医院里,我们已经将医疗理赔先付给他了。其他如“失能保险”、“保户权益确认书”和“自动影像发单系统”等等,都是那段期间同仁们想破头的创意。 





人生3 24小时服务不打烊

  
  常有媒体朋友跟我说,走进ING安泰位于基隆路上的客户服务中心,高雅的装潢、柔和的灯光,伴随着柜台小姐甜美的笑容,真会以为自己置身在一家五星级饭店的接待室。
  我多半会反问他们,有没有坐一坐柜台前那张依照人体工程学设计、造价两万元的进口座椅?据说前来申诉的客户,只要坐上这张椅子,心中的怒气都会先消了一半。
  我还会建议前来的访客,坐进“一对一”的贵宾室内,听听客服人员的殷勤解说够不够专业。然后再上另一层楼参观近百坪的“24小时电话服务中心”,那儿有八十多位接线生三班制轮值。头顶上的电子布告栏“跑马灯”,显示电话的接通服务率平均维持在96%,总计每个月有将近十万通电话拨进这个客户服务中心。服务员被要求的不只是以亲切的态度回答客户的“咨询”,还必须有“解决”客户各种难题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0800像一本保险大全
  我也很开心,常听到有业务员反映说,0800免付费电话服务,就像是一本保险大全外加客户数据库,非常受用。“当我们在前线打仗时,知道有一个0800在后方帮忙解决客户的各种疑难杂症,心理感觉是很舒服的!”他们自己也常打电话到客服中心查资料或提问题,每天有将近一半的电话,是在服务业务员的需求。
  早在1990年安泰成立刚满两年时,就设立服务中心,落实“以客户为导向”的理念。随后逐步延长服务时间,推出7~11小时乃至全天候24小时的电话服务。如今多家寿险公司纷纷跟进设立客服中心,因为客户已有概念,会开始询问:“你们家有没有设服务中心?”这令我十分感慨,难以想像当年我提出“24小时服务不打烊”的构想时,几乎所有人都持反对意见。
  长久以来的刻板印象,都认为银行只有在上班时间才对客户提供服务,不觉得寿险业有必要在办公时间以外提供服务。万一真有理赔发生时,晚个一两天将支票送给客户,也不会让人觉得保险公司服务很差。而且等业务员下了班,再亲自去服务客户,不是更周到,时间也没有耽搁吗?但我总认为:“当其他人都不做的时候,就是我们最好的机会!”而且我们不仅要做,做完之后还要大力去宣传,在消费者心中建立起一个概念:“无论什么时候,安泰都有专员为您服务,而且是在第一时间内提供服务。”
  创意和心血的付出
  能够把上述这种无形的感受,变成是可以说出来的、被感染的、具有说服力的,可以说相当不容易。经年累月下来,一句“安泰服务好像不错”的背后,不知是多少创意和心血的付出。
  例如,服务中心成立的第一年,我就规定科级以上的主管每个月要到服务中心轮值一天,包括我自己在内,都要到第一线,亲自接听客户打进来询问的电话。当时我的广东国语常常让我出丑,但也令客户很惊讶信服,真的是安泰的总经理亲自在接听电话,因为全公司只有我是香港人。印象中,有一位只买了一千多元意外险的客户还幽我一默,在电话中很开心地说道:“真划算,我只花一千多元,就能和安泰的总经理通上电话,谢谢喽!”我当年亲自坐镇服务台的动机有两点:第一,大家当时对客服中心该怎么运作都没有经验,不如直接面对客户,吸取经验。第二,我做领袖的自己也下去学,有带头和重视这个部门的意味。
  这项传统沿袭至今,尽管公司大了,产品也比从前复杂许多,科级以上的主管每个月仍然要到服务中心的主管轮值室值半天班,从过去的“接听电话”改为“监听对话”。我始终相信:“直接面对客户,最能了解他们的需求,也最能有效地改善服务。”这点心得和从客户互动中学到的经验,真是千金难买,不是同业在短期内能够模仿或是跟上的服务水准。而我也从亲自接电话的经验中体会到,客户打电话来,百分之九十九都不是来找麻烦的,反而是给我们改进的机会。





奇招1 中层主管是创意杀手 

 

  为了避免创意被扼杀,我经常采取“走动式”管理,跨越中阶主管的层级,听取第一线工作同仁的建议。
  因为中层干部虽然是公司最重要的中坚分子,但往往也是最封建、最怕改变的一群。他们好不容易爬上中层主管的位置,要再高升还要等个十来年,万一中途有个年轻人提了个创意,是很容易把他取代的。因此他们普遍的心态是:“创意我有就好,其他人不需要,这样就只有我一个人容易成功。”常常看到新进的年轻人充满热情,却碰到这些中层干部跟他说:“公司有很多政策限制!”“没有预算支持你的想法!”“上头不会批准的”,其实是他们不批,不是我不批。我觉得中国人大都有一个特性,就是不敢挑战老板。就像我从小念书到大,不曾举手问过老师一个问题,个性内向是原因之一,同时也很怕自己问的是个笨问题。因此,当员工有胆量提出新构想时,他一定是充满热情,为公司好,此时做主管的千万不能回答说:“不要再问,不要再讲,听话就好了!”我反而希望有不听话的员工,才会激发出不同的观点和意见,如果年轻人都乖乖听话,这家公司就很难有创新的能力了。
  基层是创意的泉源
  所以我喜欢主动跟基层人员接触,常常听他们的意见,就算发牢骚也好,听完之后帮他们去推动创意。很多时候创意都不是我想的,但是我听了以后,会在开会时跟中层主管提出来,他们以为是我的创意,就会积极去推动。
  尤其很多创意需要跨部门合作才能推动,说是我的点子,大家才不会有各扫门前雪的心态,而能全力配合。我事后也会给出点子的员工奖励,但我不会公开说,以免伤害他的主管。所以我在安泰这十几年,常有同仁觉得很奇怪,为什么有人升级特别快,其实是他们私下很有贡献,提供了很多创意给我。
  至于高阶主管如何激发他们的创意呢?我的做法是经常调动他们到不同的部门去做主管,而且是调去“非专业领域”的部门。一方面借重他原来的专长,可以为新部门带来新的
  创意;一方面他自己要去学习新部门的新专业。我总认为“人只要有成长和学习,就一定会有新创意”。 





奇招2 计划跟不上变化 

 
在外商公司待久的人都会发现,西方人做事很讲究计划。但是我的经验却告诉我:“所有不合理的事情,都有合理的解释。”反过来想就是:“合理的逻辑或计划,在执行当中一定会产生意外。”因此我常提醒同仁:“计划跟不上变化!”当我们依着逻辑做计划时,常理所当然认为其他人也会配合事情发展,但是这世界充满变量,1+1不一定等于2,有可能比2多。所以虽然是合乎逻辑的计划,但执行之后,同业见风转舵,马上应变,而这些出招和应变,可能都不在你原来的谋算之内。计划常引用一些数据,许多人都以为数字说的话一 定是客观的,其实任何数字都有一体两面的解释。 所以很多计划看似有逻辑和数据支持,实际上,里面有很多先入为主的假设和主观的成分。所以我常说:“数字都是做给老板看的,让老板觉得你不是在乱搞,如此而已。”在我认为,做什么事情就是要乱搞,才会成功,否则其他同业都想得出来嘛!因此我会提出“计划跟不上变化”这样的认知。确立目标之后,我比较相信有“热情”比有“计划”更重要,支撑一个计划的部门领袖,以及所有参与计划的人,都要有不达目的不善罢甘休的热情,才有希望成功。 





奇招3 最高招的服务:认错! 

 

  每个人都会赞同这句话:“客户永远是对的。”但未必明了“客户导向”的真谛。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是否任何人都可以假‘客户导向’之名,提出不合理的要求?”
  在ING安泰只有一个标准答案:“是的!任何人都可以假‘客户导向’之名,向我们提出不合理的要求。”
  我常开导员工,不管客户有理没理,只要他来投诉或抱怨,一概接受。然后很有技巧地让客户知道自己是不合理的,但是最终还是要满足对方,让他有种愉悦的先说出这句:“对不起,我们安泰错了!”会让客户觉得我们是一家很有担当的公司,员工也不必觉得错误是针对他个人而来,才有进步的空间。
  “惊喜,这才是最高段的“客户服务”。有些员工觉得自己没有错,为什么要向客户认错?
  这的确是蛮困难而且需要高度容忍的。因此我建议员工说:“对不起,我们安泰错了!”这样比较容易些。
  遇上客户投诉时,员工的直接反应其实都是人之常情:第一,真倒霉,为什么是我碰到这样的事情,而不是其他人;第二,不关我的事,这个事情又不是我做错的;第三,找出错误的人,由他去负责。就像从前我们和银行或是邮局打交道,他们永远不会承认自己有错。真有错误,就推说是计算机当机,反正计算机也不会说NO!因为如果谁承认自己犯错,追究起责任来,可能会被调职或丢官。即使急着帮客户找出究竟是哪个部门的错误,也是
  不对的。因为找出元凶于事无补,客户此刻最需要的是有人为他解决问题。当然最终还是要找出犯错的人,帮助他改进,但不必急在这一时,因为任何公司的作业流程都很复杂,如果花很多时间找谁犯错,岂不耽误了更正错误的宝贵时间。 





奇招4 客户说不买反而是机会 

 

  我称这一招叫做“起死回生”,专门帮业务员克服客户的拒绝。业务员出去推销保单,最普遍的现象是,客户立即反应:“我不买。”业务员就追问:“这张保单很好,为什么不买呢?”任凭怎么强调保单的好处,客户还是不买。其实客户不买这张保单,并不表示他拒绝买保险。我们都很清楚,“心口不一”是人性的特色,无论中国人或是老外,常常嘴巴上说一套,心里想的是另一套。当然很多人否认这一点,说:“不是这样子的,我绝对心口如一。”其实不然,百分之九十的人都心口不一,再怎么诚实的人也一样,只是自己没有意识到。
  这个阶段应该换个角度切入:
  1。拉拢客户的心。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同意他的话,因为当他说“不买”时,当下的气氛不免有点对立,我们当然不希望彼此存有这种负面的感觉,因此要想办法将对立气氛降到最低。
  2。让客户心情放轻松。接下来就向客户提议:“你不买没关系,我们可以做个朋友啊!”这个很重要!先让客户的心整个松懈,再做要求。中国人对于“做个朋友”这样的提议是不会拒绝的。根据我的观察,百分之百都会响应说:“做朋友当然可以!”简短几句话,一开始的对立情势,已经转为朋友之间的和缓气氛了。
  3。攻破客户心理防线。做了朋友之后,再进一步询问:“既然我们是朋友,你可以帮我做件事吗?”当然客户第一个反应是:“糟糕!他要我做事了!”一般人都会说:“要看是什么事情啊?如果你要我借钱给你的话,当然不行。”“不是这样麻烦的事。因为很多客户都不愿意买保单,所以公司要我们做个调查。可不可以请你告诉我,你不买保单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实际上,客户不会马上给一个真正的答案,可能会随口说说:“因为保单设计不好”、“暂时没钱”、“好像不需要”等很多不同的理由。这些都是客户当下的一些借口而已,并非真正的原因。
  绝地大反攻
  4。针对理由,各个击破。最后绝招出现了:每当客户说出一个理由,我们当场马上响应:“是不是解决掉这个原因,你就愿意买保险?是不是排除这问题,你就会买这个保单?”这是个过滤手法,客户很可能心生惶恐,连忙说:“不是这样,还有别的原因……”之所以惶恐,是因为他知道自己已经被你的话套住了。例如,客户可能会说:“保单设计不好。”“那将保单设计改过来,你是不是就会买?”“不是,不是这样,我是因为……”这样抽丝剥茧,把不相干的理由一一滤除掉,就可以探知客户心里真正的想法。比如:“我其实没有钱,如果有钱,我一定买这份保单,这是真正的原因。”
  客户一说出这句话,就表示他已经说好,但是没钱。安泰对于这样的情境仿真,乃至于到最后该怎么临场应变,有一本小手册,专门教业务员面对各种“被拒理由”,如何反客为主、反败为赢。例如客户说自己真正的理由是“没钱”时,怎么办?客户当然有足够的钱来买保险,这时我们应该说:“这个保单这么重要,你就是借钱都要来买……”以前,客户说第一个理由,业务员就出招,客户说第二个理由,业务员再出招……来来回回折腾了一个月,一百个理由都说完了,大部分的交易还是没办法搞定,甚至还没说完一百个理由,客户就流失掉了。然而用这个“起死回生”的绝招,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决定案子的成败。这种“诱导默认法”(Implied Consent),利用快速紧密的攻防战略,让客户从防卫拒绝的心态,瞬间变成“只要解决一个问题,我就买了”。业务员从被动的、被客户兜在表面问题上苦无出路,转为主动出招,将借口各个击破,过程可以说是峰回路转。这一招也可以用在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