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青少年必读-外国文学名著提要 >

第7章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青少年必读-外国文学名著提要-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造成的魅力。这一时期的名篇有 《丑小鸭》、《皇帝的新装》、《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等。1846—1852年,是安徒生童话创作的转变时期。边时期,童话大师面对现实,正视丹麦人民的贫困、悲惨的生活,开始感到用博爱的胸膛温暖不了那个冰冷的世界,同情的目光不能使劳苦大众摆脱贫困。他开始描写孤独、痛苦和死亡,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母亲的故事》、《影子》等。1852年以后的安待生童话,情绪更加忧郁低沉,主人公的遭遇也更带现实生活的凄惨色调,代表作品有《她是一个废物》、《园丁和主人》、《老单身汉的睡帽》、《柳树下的梦》等。

  安徒生对于童话的一大首创是勇敢地把现实生活引进了童话创作。安徒生创造的童话世界和现实内容水乳交融、浑然一体。除了生动有趣、内容丰富、夸张奇特等童话应具有的一般特点外,安徒生童话突出的特点是创作思想和内容上的人道主义,表现上特别富于诗情和安徒生式的幽默。在安徒生的童话中非常迷人的故事情节与高尚的道德题旨相统一,天真烂漫与深邃的生活相交织,真切的现实性与充荡灵感的诗的构思相渗透、宽柔的幽默与含蓄的揶揄,尖刻的嘲讽相融和,充分显示出童话大师的天才。

  《钦差大臣》〔俄〕果戈理

  尼古拉·瓦西里耶绮·果戈理(1809—1852)生于乌克兰一个地主家庭。他在涅仁高级中学读书时,曾受到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1828年中学毕业以后,到彼得堡当了一名小职员,生活穷困。1831年,他曾结识普希金。1836年,果戈理的《钦差大臣》上演,遭到反动贵族的诽谤被迫出国,长期居住在罗马。果戈里第一部成名作《狄康卡近乡夜话》是一本乌克兰民间故事集,充满了乐观和幽默的气氛。中篇小说集《密尔格拉得》和《彼得堡故事》奠定了他在文坛的地位。在写小说的同时,果戈理还写了一些喜剧,其中最著名的是《钦差大臣》。1842年,果戈理在国外完成的他的代表作小说

  《死魂灵》第一部。果戈理的主要作品深刻地揭露并批判了专制农奴制社会,对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确立起了巨大的作品。

  《钦差大臣》的故事发生在俄国一个偏僻的小城里,官僚们得翻钦差大臣要来私行察访的消息,惊慌失措,把一个偶然路过的彼得堡小官员赫列斯达可夫误认为钦差,争先恐后地巴结他,向他行贿,市长甚至把女儿许配给他。赫列斯达可夫起初莫名其妙,后来就乐得以假作真,捞了一大笔财,扬长而去。官吏们知道真相后,懊悔不及,哭笑不得。接着,传来了真钦差到达的消息,喜剧以哑场告终。《钦差大臣》的剧情表面看来是偶然发生的,实际上却反映了当时官场的典型现象。贪污成性的市长、阴险残忍的慈善院长、受贿的法官、胆小的督学、偷看别人信件的邮政局长,都是鲜明生动的形象。赫列斯达可夫是作者着重刻划的对象。他是彼得堡的花花公子,被当作钦差大臣,一方面是由于小城官吏的惊慌失措,另一方面也由于他的气质具有彼得堡官僚的特征。

  《钦差大臣》深刻地反映了俄国专制制度的腐朽,具有很强的讽刺力量,全剧没有一个正面人物,作者认为剧中正面人物就是“笑”。喜剧从第一句台词起立即展开,步步深入,直达高潮,显示出果戈理出色的戏剧技巧。果戈里对彼得堡的剧院专门上演法国等外国通俗笑剧和传奇剧的情况不满,希望继承俄国民族戏剧的传统。他在《钦差大臣》中进一步确立了讽刺批判的倾向,对后来俄国戏剧的发展影响很大。

  《死魂灵》〔俄〕果戈理

  《死魂灵》是俄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第一部代表性的长篇小说,对俄国近代长篇小说艺术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小说的中心人物是八等文官乞乞科夫。当时俄国每十年进行一次人口登记,根据登记征收人头税。在两次登记之间,有些农奴死后,地主没有报清注销,这些死了农奴在法律上仍被认为是活人。乞乞科夫企图利用这一情况,收买一批死农奴,作为抵押品,骗取钱财。他来到某省省会,结交了许多官僚地主,接着遍访各地庄园,向形形色色的坟收购死农奴 (死魂灵)。结果乞乞科夫一下子变成了名义上拥有四百农奴的大地主。最后因一个卖主揭露内幕,乞乞科夫才狼狈地离去。

  果戈理在《死魂灵》中通过对各个庄园的外貌、内容陈设和地主本人的外表以及生活嗜好的描写,特别是通过有关买卖死魂灵的对话和过程,刻画了苦干具有鲜明个性的地主典型。玛尼罗夫懒懒散散,从不过问家务,成天沉醉在不着边际的空想里,这是一个披着高雅绅士外衣的寄生虫。女地主科罗播契加是个寡妇,善于经营贪婪而吝啬。诺士特莱夫是浪氓恶棍式的地主,蛮横无礼,造谣诽谤,吹牛撒谎。梭巴开维支粗壮笨重,喜欢大吃大喝,他善于经营庄园,把自己的家具和住宅造得很牢固,在钱财问题上极为精明,是贪婪顽固的地主富农典型。大地主泼留希金是个猥琐而贪得无厌、吝啬到近乎病态的守财奴、吸血鬼,他衣著褴褛,家里象一个堆满破烂的旧货店,仓库里的面粉因收藏过久,硬得象石头一样,要用斧头来砍才行,呢绒衣料腐烂到一碰就成灰。他的庞大的庄园一片荒芜,农奴大批地死去或逃亡,但他却不惜耗费全部精力,到路上去拾鞋底、铁钉、破瓦等废物。以上这些形象揭示了地主阶级的寄生性、卑劣、鄙俗和腐朽,他们实际上正是真正的“死魂灵”。果戈理通过这些形象,雄辩地指出俄国农奴制社会日益瓦解的趋势。

  乞乞科夫是从地主贵族过渡到资产者的新的社会典型,通过死魂灵的交易过程,读者可看出他既精通地主官僚社会的“人情世故”,又擅长投机钻营,又擅长投机钻营的发财之道,用体面的外表和甜言蜜语来掩盖卑鄙的灵魂。大批农奴的死亡引起他的快乐,这就充分暴露了新兴资产者的贪婪本性。

  在《死魂灵》中,果戈理对农奴的悲惨遭遇奇寓了深切的同情。作者在抒情描叙中把俄国比作一驾奔驰的三套马车,朦胧地相信俄国会有一个光明未来。这些都深切地反映出果戈理的人道主义精神和乐观主义倾向。

  《汤姆叔叔的小屋》〔美〕斯托夫人

  比彻·斯托夫人(1811—1896)生于美国北部一个牧师家庭,早年曾当过教师。在美国反对奴隶制运动正在兴起的年代里,她的家迁往北部自由洲和南部蓄奴州的边界线上的城市辛辛那提,大批的奴隶经由这座城市被偷运到自由的加拿大。斯托夫人成了废奴运动的参加者,她的家成为奴隶通向自由的地下转运站。斯托夫人曾与许多逃亡的奴隶谈,获得了大量的有关奴隶制内幕的第一手材料。在辛辛那提,她本人是反奴隶制暴动的目击者。她的朋友和亲属都是废奴运动的战士,所有这一切为她写成《汤姆叔叔的小屋》提供了素材。1852年,这部小说出版,对美国南北战争的爆发和北方的胜利,起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斯托夫人的作品还有 《汤姆叔叔的销钥》、《德莱特·阴暗的大沼地的故事》等。

  《汤姆叔叔的小屋》描绘出一幅幅奴隶残暴虐待黑人的、令人怵木惊心的画面。奴隶主竭其所能来损毁奴隶的人格尊严。奴隶的妻子儿女被得七零入落,妇女被看成是能增加主人收入的雌畜,等等。作者用悲天悯人的笔触表达了对奴隶的同情和对奴隶主的暴露和谴责。更重要的是,这篇小说描写了在丧尽天良的奴隶制面前,沦为奴隶的黑人的群像。作者笔下的奴隶分为三类:一类如汤姆叔叔,他在基督教父的麻醉下,从小侍奉主子,当了总管后对主了忠心耿耿,俯首阽耳,即使因主子投机失败,把他卖去抵债,他也没有反抗的表示,最后因放跑两名女奴被活活打死。小说出版后,由此形成了“汤姆叔叔主义”,即奴才气十足的人生态度。一类如申波和克维姆波,他们是残暴成性的监工,他们是能投合主子所好的走狗。而最大多数属于第三类,如普鲁老太太、卡西、艾莉札、乔治,他们敢于愤怒,具有反抗精神。小说中写主子要卖掉女奴艾莉札的儿子,她就带上儿子连夜逃走,后来与丈夫相逢后,通过自己的艰辛斗争,终于到达加拿大,获得了自由。乔治,哈利斯更是自觉的奴隶制反抗者,他不接受宗教麻醉,他甚至敢拿枪向追捕他的奴隶贩子开枪,这是废奴文学中最鲜明的反抗者形象。

  此外,小说还描绘了形形色色的奴隶主形象,如温文尔雅的谢尔比麦、沉于享受的辛克莱、凶神恶煞的勒格里。

  《汤姆叔叔的小屋》的出版取得巨大的成功,使斯托夫人成为文学界和整个美国社会的著名人物,他的作品也在短期内被译成十九种文字、风靡全欧。

  《大卫·科波菲尔》〔英〕狄更斯

  查理·狄更斯 (1812—1870)是英国十九世纪最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出生于小官吏家庭,少时家贫,其父曾因负债入狱,12岁时被迫独立生活,从事过各种职业,曾任新闻记者,目睹了资产阶级政党政治斗争的肮脏内幕而引起极端厌恶。1837年他出版成名作《匹克威克外传》,揭露和批判了建筑在议会基础上的英国国家制度。早斯作品有《奥利佛·退斯特》、《尼古拉斯·尼可贝》、《老古玩店》等。四十年代,狄更斯的创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逐渐打破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所抱的幻想和乐观情绪,从而加深了对社会的批判,五、六十年代进入了创作的高峰期。狄更斯一生共写作品二十余部,主要作品有《董贝父子》、《大卫·科波菲尔》、《荒凉之屋》、《小杜丽》、《我们共同的朋友》,完成于1854年至1859年的《艰难时世》和《双城记》是他的代表作。

  《大卫科波菲尔》是一部自传性质的长篇小说。主人公大卫是一个遗腹子,父亲在他出世之前就亡故了,性格软弱、一筹莫展的母亲只得再嫁摩法斯通,而后者看中的仅是她那份徽薄的财产。摩法斯通很快露出凶狠贪婪的本性,他讨厌大卫,不许妻子给他母爱,并且不久就把他送进了一所窒息儿童的寄宿学校。由于继父无情的折磨,可怜的母亲不久离开人世。大卫得知母亲的死讯。奔丧回家却被继父送到伦敦做童工。在伦敦期间,大卫认识了心地善良,穷困潦倒的密考伯先生,并寄住在他家中,度过了一段愉快的时光。可是好景不常,不幸的密考伯先生由于负债累累、全家被投进监狱。大卫被迫投奔姨婆贝西小姐。贝西小姐是一个性格怪癖但心肠慈善的老人,她送大卫进了伦敦一所好学校。大卫寄居于律师威尔菲尔家,与威尔菲尔的女儿艾妮斯结成深厚的友谊。经过个人奋斗,大卫终于成为著名作家,并且几经周折,和艾妮斯结婚。过上幸福的生活。

  小说通过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的悲惨经历,揭露了英国资产阶级专制教育和残酷的劳动剥削对儿童的摧残,抨击了司法机构的黑暗腐败,表现作家对困苦无靠的弱者的同情,并以主人公的最后成功,企图鼓舞人们保持对生活的信心和热爱。《大卫·科波菲尔》一书溶进了作家幼时自身痛苦的经历,写得真切感人。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的优秀作品。

  《奥勃罗摩夫》〔俄〕冈察洛夫

  伊凡·亚历山大罗维奇·冈察洛夫于1812年6月6日(新历18日)生于俄国西姆比尔斯克的商人家庭,是俄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代表人物之一。他曾在莫斯科商校读书,1831年进入莫斯科大学攻读文科。大学毕业后他先是回到故乡西姆比尔斯克,在当地省长属下做过短时期官员,不久迁居彼得堡。在彼得堡,冈察洛夫一边担任公职,一边从事文学活动。他的小说多以贵族青年的生活为题材,表现作者温和的自由主义和改良主义思想。1844至1846年他出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平凡的故事》,在涅克拉索夫主编的《同时代人》杂志上发表,受到别林斯基的赞扬,取得很大成功。

  《奥勃罗摩夫》是同察诺夫的第二部长篇小说,是一部以腐朽没落的俄国农奴制社会为背景,描写以奥勃罗摩夫为典型代表的一批地主贵族从懒散、无所事事终于走向灭亡的小说。奥勃罗摩夫从小由人服侍,吃饭穿衣从不自己动手,甚至连袜子也没有亲手穿过。他性格善良而懒惰成性,只是醉心于空想,一生大部分时间躺在床上度过,精神极度空虚,连做梦也梦见睡觉。他颇有教养而又极端无能,害怕任务变动,不能思考任何实际问题,连贵族少女奥尔迦的爱情也无法让他振作起来。他最后和她的女房东结了婚,在这个女房东无微不至的照顾中逐渐发了胖,终于中心风,毫无疼痛,毫无苦恼地死去,“就象一只忘了上发条的时钟停摆不走。”奥勃罗摩夫这一剥削阶级的寄生虫的典型,客观上反映了俄国贵族阶级革命性的丧失;是俄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多余人”形象之一。

  冈察洛夫对于奥勃罗摩夫是抱着怜悯、同情的态度来描写的。作者在书末曾借书中的人物的口这样概括说:“他并不比别人愚蠢,他的心象玻璃一样明亮、洁净,而且高尚、亲切。”但是,作者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冷静地,不厌其烦地从各个不同的场合来揭示奥勃罗摩夫的性格,他一层层剥下了奥勃罗摩夫身上的皮,深刻暴露了这种人物如何无可救药地变成一堆废物的过程。作者指出象奥勃罗摩夫这种典型人物的性格的形成、发展和终局,是和俄国农奴制社会血肉相连的。奥勃罗摩夫的故乡奥勃罗摩夫卡就是农奴制,宗法制俄国的一个缩影。冈察洛夫把农奴制俄国社会生活这个典型栩栩如生地塑造出来,揭露了农奴制度的腐朽,显示其必然崩溃的趋势。

  小说《奥勃罗摩夫》构思严密,情节单纯、笔触细腻,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性。但作者在批判奥勃罗摩夫的同时,又将资产阶级企业主希托尔兹当作正面人物进行颂扬,表现了作者自由主义思想的局限性。

  《当代英雄》 〔俄〕莱蒙托夫

  米哈依尔·尤利耶维奇·蒙蒙托夫(1814—1841)出生于贵族家庭,先后在莫斯科大学和彼德堡禁卫军军官学校学习,1834年,入骠骑兵团服役。莱蒙托夫在中学时代就开始写诗,受到普希金和拜伦的影响。1837年普希金遇害,莱蒙托夫写了 《诗人之死》一诗,激怒了沙皇,被流放到高加索,但诗人也以此诗一举成名,成为普希金之后,俄罗斯最大的诗人。莱蒙托夫的青年时期,正是十二月党人失败后,俄国保守势力猖獗的时候,这对他有极大的影响,他的诗歌渗透着对社会的强烈不满,同时又流露出一种孤独,伤感和绝望的情绪,其诗歌代表作除《诗人之死》外,还有《鲍罗金诺》、《商人卡拉希尼科夫之歌》、《恶魔》、《童僧》等,是俄国文学中积极浪漫主义的代表作。

  小说《当代英雄》是莱蒙托夫最著名的作品,写于1840年,包括五篇独立的故事,由主人公毕巧林把它们贯串起来。小说保中塑造了毕巧林这一具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小说中的毕巧林是彼得堡一个富有的青年军官,他对贵族社会生活的空虚庸俗感到厌倦,但又无力摆脱这种寄生生活。因此他感到苦闷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