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长江文艺 2003年第11期 >

第22章

长江文艺 2003年第11期-第22章

小说: 长江文艺 2003年第11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73年和1976年,戴宗晴与当时的主任医师刘开评密切合作,携手攻坚,采用显微外科的方法,为两位病人施行断肢移位再植手术两战告捷。
  断肢再植术的成功,从此填写了鄂西北地区医学史上多年的空白。
  转眼间,三十多年已成过去。今天的张湾医院已在1995年更名为东风公司中心医院。在这里,你已经寻找不到她当年的影子。
  现在东风公司中心医院,总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近4亿元,现代化国际标准的手术住院大楼堪称国内一流。
  具有现代风格的医院办公大楼,别致典雅的医院门诊部,院内的花园式广场、长廊、凉亭,绿树成荫,草坪幽青,繁花似锦,春夏秋冬都鸟语花香,宛若一座绿色庄园。
  人员、设备也是鸟枪换炮了。医院的1200多名职工中,有副高职称以上专家、教授170余人,中级技术职称医务人员370人,博士、硕士研究生50余人。
  东风公司中心医院下设三所“二甲”分院,建有肝脏外科、器官移植、心血管疾病三个研究所。
  医院现开设病床1000张,共有临床医疗,医技)科室56个,年门诊量达70万人次,出院病人1.6万人次。
  医院拥有国际先进西门子核磁共振、全身CT系列、三舱七门大型高压氧舱、1250mA数字减影机、彩色超声系列、钴60放疗机、直线加速器、全自动分析仪以及各类腔镜等现代化高精尖设备600台,套),总值1.5亿元。其中该院自行研制的“全方位冷冻冶疗中晚期肝癌机”和“能记录肌肉收缩反应电诊疗仪”获国家专利,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到目前为止,东风中心医院在已开展冷冻治疗中晚期肝癌200余例,存活时间最长达12年之久;1979年就在本地成功地开展了首例肾移植,迄今已开展肾移植300余例;还先后成功开展了肝移植、骨髓移植、甲状旁腺移植和角膜移植等器官移植手术100余例;断肢、断指再植已成为常规手术;采用放、化疗手段治疗各种肿瘤均取得良好效果。
  在国际上,东风公司中心医院与加拿大温哥华大学医院、德国汉堡·圣乔治医院结成友好医院。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在国内,东风公司中心医院与上百所大专院校及科研单位建立了业务交流和协作关系。并与同济大学、西安大学、湖北大学、湖北中医学院的临床教学医院联合办学,建有4个硕士研究生和1个博士研究生培养点。
  医德的培养,知识的熏陶,使东风公司中心医院人才辈出,业绩超凡……
  在东风公司中心医院院庆三十周年的文章中,有这样一组文字里程碑似的摆在我们面前:
  1972年,自体断肢再植首获成功;1974年,为两例被火车轧断双腿的患者施行了断肢移位再植手术,受到湖北省科技大会的表彰。
  1978年,首次在鄂西北地区发现肺吸虫,并探索出一套检查和治疗的方法;1979年“肠菌群失调的诊断与强力霉素的临床应用”的研究获十堰市科技成果一等奖。
  1986年7月5日,40名重庆大学实习师生在武当山恶性翻车事故中遇险,医护人员接到呼救信号,迅速赶到出事地点,连夜抢救伤员,转入医院的23名受伤学生,做到了一个不死,一个不残,创造了奇迹。
  1987年7月19日车架厂某车间浸漆槽起火,24名消防人员和两名工人在救火中受伤,经医护人员抢救全部脱离危险,医院荣获集体一等功。
  1988年10月,烧伤面积达90%,其中三度烧伤占55%的大面积烧伤患者在这里摆脱了死神的折磨,康复出院。
  1990年,外科主任戴宗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98年,湖北省卫生厅授予他“全省医务工作者的典范”称号。
  1991年,湖北省卫生厅授予东风公司中心医院“文明医院”称号。
  1993年,国家卫生部授予东风公司中心医院国家“三级甲等”医院,在湖北省厂矿企业中仅此一家。1995年,东风公司中心医院以综合总成绩居全省厂矿企业医院第一的优异成绩通过“三级甲等”医院复审。
  1999年,东风公司中心医院跨入“全国百佳”医院行列。
  一个企业的职工医院,从建设工地的芦席棚里起家,发展到现在如此宏大的规模,创造了如此辉煌的业绩,正如李岚清所说的那样,确实不容易。
  90年代初,东风公司中心医院又一次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考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运行,国内汽车市场出现了空前萧条的局面,东风公司也毫不例外地受到了这股浪潮的巨大冲击。汽车材料涨价,新车积压没有销路,公司出现严重亏损。而长期依赖于母体东风公司、并与其同兴同荣的东风公司中心医院,直接面临公司资金投入减少,自寻市场求发展的严峻考验。
  面对重重困难,医院领导班子不仅没有退却,而是更加坚定了创“三甲”医院,力争上等达标的必胜信心。在院领导的带动下,全院职工夜以继日,奋力拼搏,完善整改,终于在年底以绝对优势摘取了十堰地区首家三级甲等医院的桂冠。
  在成绩面前,医院决策者们不敢有丝毫松懈,更不敢放慢前进的步伐。
  按照东风公司领导提出的“留住病人,方便病人,医好病人,温暖病人”的十六字方针,医院紧紧围绕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不断深化内部改革,以丰富内涵建设,扩大外部延伸为落脚点,最终实现“早诊断、快治疗、低费用、重奉献”为奋斗目标,推出并实施了三大工程建设:
  一是一切围绕病人的要求,抓硬件建设的基础工程。
  医院采取了“借鸡生蛋,卖蛋还鸡”的发展战略,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2000万元,建造了面积近2万平方米的现代化、设施精良、功能齐全、环境优雅的宾馆式手术住院大楼。新大楼按照跨世纪的现代设计水准,实行中心供氧、中心吸引、中央空调和中心传呼,重要部位设置电视监控,确保了“绿色生命通道”的畅通无阻。
  医院挤出有限的资金,有计划地逐步购进了更加先进的新式CT、磁共振仪、彩超、电视腹腔镜、高压氧群等用于检测和治疗的现代化大型医疗设备,进一步提高了检测能力和医疗手段。
  二是一切有利于事业的发展,抓科教兴院的人才工程。
  东风公司中心医院的历届领导都十分重视人才,特别是近年来,行业之间竞争越来越激烈,医院对人才更是到了求贤若渴的程度。在医院出台的所有政策中,人才政策就占有很大比重。各种改革总是以人事制度改革为先导,并制定出台了高标准培训和引进人才制度,重奖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激励医院青年技术人才脱颖而出。
  医院领导每年都要亲赴全国重点医科院校,挑选优秀毕业生,以谋求长远发展,为医院补“血”供“氧”;为培养中坚力量,医院先后选派了200多名业务技术骨干外出培训、攻读研究生、到国外进行学术访问和交流;另外,还有一大批中、青年技术骨干被选拔到院、科两级领导岗位。同时,医院还筑巢引凤,吸引全国各地专业技术人员来院发展,为他们解决住房、配偶分居等困难,为其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工作、生活环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使东风公司中心医院形成了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三是一切围绕病人满意,抓优质服务的形象工程。
  人们常说,医院是精神文明的窗口,也是传播精神文明的“前沿阵地”。东风公司中心医院领导班子与职工已达成这样一个共识:以一流的服务,做文明的使者;以一流的技术,奉献给病人。
  这是医院的理想愿望,也是病人的真切希望。为达到理想的境界,医院多次组织职工学习李素丽、吴登云、戴宗晴等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学习医德规范,不断增强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形成了一个学先进、赶先进、比技术、比奉献的高潮。
  为了合理减轻病人的医疗负担,在医药收费上取信于民,医院实行了公开收费项目及标准,做到明码实价,提高了医药收费的透明度。
  在医德医风问题上,医院一改过去自我评价的做法,常年聘请医德医风监督员,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对收费、收红包、请吃等问题进行有效的社会监督。另外,医生坚持同病人签订医患道德责任书,把评价的权利交给病人。为消除病人不必要的顾虑,“医德医风调查表”在病人办理出院手续后发放,好让病人实话实说。
  医院还注意发挥文明行业的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利用自身的优势,走出医院,面向社会,用专业流动手术车,开进工厂,深入贫困山区,全方位开展医疗扶贫。足迹遍布东风公司各专业厂、子公司及十堰周边地区的房县、竹山、竹溪、郧县、郧西、丹江口,陕西的白河、旬阳,河南的淅川等县市,每年义务接诊群众近2万余人次。
  
  医德医风建设,树立了为医清廉的整体形象。医院涌现出一大批默默奉献、敬业爱岗的好医生、好护士。据不完全统计,医院每年收到各类感谢信、表扬信200多封,有近140人先后被上级有关部门、院党委授予各类先进称号。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大外科主任戴宗晴是最杰出的代表,2002年被湖北省卫生厅命名为“新时期医务工作者的典范”。
  戴宗晴这个名字大家一定不会陌生,他是东风公司中心医院最早的创业者,从当初的芦席棚医院开始,他在东风公司中心医院已经工作了三十多年,三十几年如一日,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医疗事业。如今,他的头上有许多耀眼的光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白求恩式的好医生”、“全国优秀医务工作者”、“新时期医务工作者的典范”。这些荣誉是他多年努力的结果,同时也是东风公司中心医院的光荣。
  戴宗晴是我国外科泰斗裘法祖的第一个研究生,他在肝胆胰外科、微血管、神经修复等方面造诣颇深,是鄂西北一带的外科权威,被誉为车城第一刀。70年代初,他和同事们一道成功地完成了第一例断肢再植手术。80年代,他带领大家先是用冷冻枪攻克了冷冻治疗直肠癌的难关,随后研制国内首台肝癌冷冻机,采用全方位冷冻治疗中晚期肝癌,取得重大突破,给绝症患者带来了生存希望。之后,他又和同事们研究出一台多向双重水流手术刀,解决了外科手术切割实质性脏器发生大出血的难题。近来,他钻研于瘤菌免疫和基因治疗肿癌临床研究,给癌症患者带来了生存的希望。
  1987年7月,戴宗晴与同事吴文飞、张柏等人出访德国汉堡市圣·乔治医院。当时该院有一次直肠癌手术,他们特地邀请中国客人作为助手参加。手术中出血严重,戴宗晴发现主刀的莫尔教授术中撕裂病人大片直肠膜,便提醒他不能这样做。不料莫尔教授斜睨了他一眼,仿佛说,你懂什么?
  病人的血,依然在汩汩地涌向腹腔,他再一次提醒莫尔教授,教授恼怒地敲了一下戴宗晴的手术钳,这是手术台上禁止别人说话的一种激烈表示,便又埋头手术。
  血越出越多,病人的血压也出现大幅度波动。按照这种状况,病人非在手术台上丧命不可。
  莫尔教授有点慌了,额头上滚着豆大的汗珠,一双蓝眼睛闪着求助的光:“戴,你说该怎么办?”
  “停止手术,盐水压迫,控制血管。”戴宗晴胸有成竹地说。
  出血少了一些。可是,被切断的血管缩在肌肉里,怎么也缝合不住。戴宗晴又建议教授沿着出血的血管走向缝合两针。
  血终于止住了。病人血压也升起来了。莫尔教授感激地望着戴宗晴笑了。
  几天后,这家医院特地招开记者招待会,莫尔教授在会上说:“中国的戴宗晴医生是一位经验丰富、临危不乱的优秀医生。他在这台手术处于危急的关头,提出了十分合适的手术方案,帮了我,也挽救了病人的生命。”
  戴宗晴欣慰地笑了,仿佛说:这是我应该做的,挽救病人的生命是我们医生的天职。
  戴宗晴就是这样一个人。勤勤恳恳,不计较个人得失;自强不息,刻苦钻研业务技术;热忱宽厚,用品格感染他人;无私奉献,甘当伯乐人梯。
  在戴宗晴的人生旅途中,他曾有过三次重大人生选择。70年代初,组织上曾准备任命他为原张湾医院领导,但他考虑到患者更需要他的医疗技术,便婉言谢绝了组织上的安排。80年代,裘法祖出任同济大学校长期间,曾三次来函调他回武汉,可他觉得东风公司需要他,山区人民需要他,便拂逆了恩师的一片好意。1996年,戴宗晴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在美国密苏里大学医院工作。不久,美国同行就公认他是一位优秀的医生。在美国逗留的一年间,他月月用信件、电话与国家卫生部、东风公司中心医院联系,倾吐他对祖国和东风公司的思念之情。学习结束,他立即登机回到了祖国。他说:富是美国富,情是中国浓。
  戴宗晴的故事几天几夜都讲不完。他的事迹,只是东风公司中心医院职工队伍的一个缩影。
  在这所全国百佳医院里,还有许许多多戴宗晴式的好医生。如“介入高手”刘兴邦,“骨科英才”刘开评,“真心英雄”张凯……等。
  刘兴邦,是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东风公司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他是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教授,1966年毕业于大连医学院,长期从事内科工作,是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高手。
  他主持开展“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选择性冠状动脉内造影中的应用价值”、参与“江浙蝮蛇抗栓酶冠脉内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等课题,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荣获湖北省卫生厅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三等奖。经他指导,内科成功地为病人安装了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开展了经皮导管球囊二尖瓣扩张术,射频消融治疗急性心律失常,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等高难度技术,使介入放射治疗广泛用于临床,达到很高的水平,取得显著效果。
  刘开评,湖北省劳动模范,东风公司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966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从事骨外科工作三十余年,在显微外科技术上尤有专长,是位胆大心细、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70年代初,断肢移植在国内刚刚起步,他虚心好学,勤奋工作,刻苦钻研,在设备不尽完善,药品极度短缺等艰难的环境下,在省内较早地开展了断肢断指再植和断肢移位再植手术;尔后不断改进和提高,使微血管、神经吻合和修复技术日臻成熟。他又和同事们一道成功地为病人施行了脚趾移位拇指再造术。此外,他毫无保留、精心地培养年轻医生,让他们人人练就一手“绝活”,为医院显微外科的飞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张凯,东风公司优秀科技人才、副院长、副主任医师、副教授。1982年毕业于郧阳医学院,来院后,一头扎进刚刚起步的心胸外科工作。他虚心向教师学习,对技术精益求精,对工作高度负责。
  他坚持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功夫不负有心人。长期锲而不舍的追求和探索,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