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禅说庄子(四) >

第2章

禅说庄子(四)-第2章

小说: 禅说庄子(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模诵拇τ凇拔尬弊刺保拍苷嬲炎约旱牧樾苑⒒拥郊隆U庖坏悖枰蠹胰险嫒チ旎帷

第一部分 4。回归到婴儿时代,那是不可能的

    “今已为物也,欲复归根,不亦难乎!”当然,我们今天都已成为人了,有头、有脑、有四肢、有五脏、有百骸,此外我们还有种种的知识和文化,受到社会的种种教育,已经“为物”了。什么叫“为物”呢?本来是人体干细胞,什么也算不上,现在已演化成各种细胞,已经在模具里铸成了生命系统。就像一团泥巴,铸成瓶子就是瓶子,铸成罐子就是罐子。既已“为物”矣,你就不能当未成形前的、能万化万应的“那个”来用了。

    “欲复归根,不亦难乎!”我们都是成年人了,有的已经步入老年,想回归到婴儿时代,那是不可能的。想想自己少年的时光,那时是很舒服的,我们这里最小的才十七岁,我也想回到十七岁的时候呀。当时作为红卫兵,到北京见毛主席好激动、好冲动,吃饭、坐车到处跑都不要钱,多舒服呀!现在不可能回到那个时代了,我们这个年龄也不可能回到那个时代了,但是经常做梦,很留恋青春少年时。那个时代谈恋爱都热络一些,现在觉得热络不起来了,现在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年轻人的冲动和感觉,就连爬山都不行了。以前我的腿力好得很,前些天,我的一位几十年的老朋友来看我,他说我当年腿力是很厉害的。他是个武术高手,当年到江油来看我,他的脚力都赶不上我。下火车到我们生产队有三十里,走得他们一身汗;而我呢,毛毛汗都没有出,我就走回队里了。

    所以“欲复归根,不亦难乎!”我们受到种种污染,酒色财气的污染,功名利禄的污染,有的人很向往这些,得不到就郁闷。也有许多成功人士留恋当年,那时没有这种利欲的污染,那种纯洁的心灵多畅快,无忧无虑,多了然。但是,你现在想回到那种精神状态很困难。当然再过十年、二十年就返老还童了,就老还小了,因为脑袋就不管用了,没有用了也就回归婴儿了。但是一个老婴儿,生活需要人照料,是“老而不死谓之贼”了,也没有用,所以真正要“复归”确实很难。

    “其易也,其唯大人乎!”那么怎样使人能够“归根”?只有“大人”,也就是圣人、悟道的人才能“归根”。怎样理解呢?因为“大人”——圣人、悟道的人明白“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就是打破了生死的隔阂,打破了生死的分别,能把生死平等来对待。

    “生也死之徒”,“徒”,就是哥们儿,生是死的哥们儿,死是生的哥们儿,都平等对待,因为生死是一体的。“死也生之始”,死后到哪里去?再生了吗?用佛教的话说就是“转世”,六道轮回里去转转也好,总之给你一个新的形态。现在科学讲“物质不灭”、“能量不灭”,佛教讲“业力不灭”。庄子、道家里讲死了,哪怕成了灰,也可变树、变草,狗吃了变狗肉,蚂蚁吃了变蚂蚁肉。总之运化、变化无穷,死了可能被千百万亿个细菌消化,你变成了千百万亿个细菌,成了微生物,总之都属于“造化”、变化,都还在乾坤之中。

    “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孰知其纪!”谁知道生死的起点在哪?终点在哪里?谁知道生死的阶段性、生死的过程是怎样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当然,这是道家的学说。佛教讲“四大和合”,“四大和合”即“地、水、火、风”,另外还加上神识。如果没有神识,只有“四大”——地、水、火、风,也不可能成为一个人,像现在的实验室,给它一百个亿也造不出只苍蝇来。

    但是道家认定了“人之生,气之聚也”,这个“气”,并不是空气,它是指一种“精神元气”,这种“精神元气”,如果积聚了就生,散了就死。我曾多次见过死亡的过程,我给一些老先生送终,有的是在家里送终,有的在庙里送终,有的在医院里送终。他们在生死一刹那间,当时是非常清醒的。就像离欲老和尚、本光法师,他们在去世之前都是非常清醒的,还在摆龙门阵,摆着摆着,就那么一线气不在,头一扬就走了。有些是在病痛之中,虽然他身体不安,但是脑袋还处在清醒的状态,突然一口气不来,也就走了。也有的是睡了一觉,早上没有起来就走了。所以“人活一口气”,是真的。这个“气”就是我们的“神”,你的“神”在,命就在;你的“神”不在,命就不在,所以这个“气”我们可以作为“神”来理解。“神散则为死”,我们看一个人的“神”在不在,就看眼睛,看他的瞳孔,有精神,他身体就很旺。如果医院里谁的瞳孔都散了,神就散了,就没有救了。“若死生为徒,吾又何患!”如果把生死看成一回事,与生死两个交成好朋友,你又何须好生恶死呢?

第一部分 5。养生之道的根本秘诀

    “故万物一也”——能以“万物为一”,我这个身体来是从万物中来,去了以后还是回归于万物。从大道中来,回归于大道,从万物中来又回归于万物。我们每天吃五谷杂粮、鸡鸭鱼肉,以颐养生命,使我们的生命得以延续的是“万物”,没有万物来颐养,我们的生命就无法存在。用黑格尔的话来说:“生命,就是不断把外在变成内在,把内在变成外在的过程。”什么是外在变成内在?就是新陈代谢,吐故纳新。我们吃东西,呼吸新鲜空气,就是把外在的东西转化成内在的东西;我们排泄流汗,就是把内在的东西变成外在的东西。人的细胞、血液每天要生多少,要死多少,死后通过种种不同的方式排泄、转化掉,由内在转化成外在。如果一个人不排便,那肯定是死人了,不出汗的人,也是死人。“故万物一也”,我们要把千差万别的现象看成是一回事,都是大道流行。

    “是其所美者为神奇,其所恶者为臭腐。”我们对喜好、欢喜、所欲的东西,称为“神奇”。富贵是神奇,都喜好;贫贱是臭腐,都讨厌。生命是美者,是“神奇”,我们礼赞、歌颂生命。相反,死亡是臭腐,我们要诅咒死亡、诅咒死神,为什么呢?因为那些是“臭腐”。

    但是造化就是那么奇怪,经常把“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我们吃的山珍海味,在五脏六腑中变成了臭便,然后进入“五谷轮回所”之中,大家都捏着鼻子,不愿意进去,这是“神奇”化为“臭腐”。但正是这些臭腐的东西,你用在田里就是有机肥。我们现在纯绿色的农业,拒绝化肥,拒绝农药,完全是用有机肥料来种庄稼、种蔬菜水果,这个在市场上是最受欢迎的,“神奇”嘛!这就是“臭腐”化为“神奇”。“神奇”又怎样呢?荷花出淤泥而不染,如果泥不污哪有荷花呢?云门寺小西天的荷花就长得衰弱不堪,因为池子里面只有薄薄的一层沙,没有淤泥,没有肥,所以就长不起来。“臭腐化为神奇,神奇化为臭腐”,这是一种转化。特别是在现代经济社会之中、官场之中,也是“臭腐化为神奇”。某些人通过一些见不得人的手段,升官发财了,当然,升了官发了财就是“神奇”。但哪天案发了、双规了,一下就变成“臭腐”。我们要把这些现象看穿、看破,大道中的确无所谓“臭腐”、无所谓“神奇”。“臭腐”是人的感觉,“神奇”也是人的感觉。我们排的大便,对人来说臭不可当,而对苍蝇、屎壳郎来说,却是美味,是天堂,各自需求不一样,所以一定要把这个看破。

    “故曰:‘通天下一气耳。’”我们有没有这样的境界,有没有这样的胸襟,能够有“通天下一气”这样的感觉,能够把富贵贫贱视之为“一”,处之如“一”,把生死是非化之为“一”,从而在遇上大麻烦时能显得气定神闲,自由自在,不至于张皇失措。

    “圣人故贵一”,一方面在意识形态中,我们要把这个境界提起来,把价值观念纯化、优化。另一方面,“贵一”就是我们的“精气神”应该收摄为“一”,不能随便释放,问题想多了耗神,话说多了耗气,每天不“守子时”,肢体不得休息就是耗命。怎样使自己能够把神、神气,乃至自己的命都规范在“一”之中,这就是养生之道了。养生之道并没有什么秘诀,你只要能够“贵一”,能够“守一”,这就是养生之道的根本秘诀,除此之外没有什么秘诀,这可是儒释道三家都宗奉的原则啊!

第一部分 6。不读书而悟道最舒服

    “知谓黄帝曰:‘吾问无为谓,无为谓不我应。非不我应,不知应我也。’”“知先生”终于有点明白了,对“黄帝”说:我向“无为谓先生”请教,“无为谓先生”不回答我,他并不是不回答我,是他不知道怎样回答我。

    “吾问狂屈,狂屈中欲告我而不我告,非不我告,中欲告而忘之也。”我问“狂屈先生”,“狂屈先生”心里正想告诉我,却没有告诉我,不是不告诉我,是心里正想告诉我时,又忘掉该如何告诉我了。

    “今予问乎若,若知之,奚故不近?”我今天来问你,你知道了,你既然知了,那么就不接近道了,你所说的、所表达的,未必就是道。

    “黄帝曰:‘彼其真是也,以其不知也。’”“黄帝”说:“无为谓先生”是真正的体道而行,因为他不知道什么是道,他才是真正的“是”。

    “此其似之也,以其忘之也”,就“狂屈先生”而言,因为他接近,有点相似,有点感觉,但他却说不出来,不仅仅是说不出来,还忘记怎么说了。

    “予与若终不近也,以其知之也”,我们两个是永远与道不沾边,因为我们知道了这个“天机”,就永远不懂什么是道了。

    “狂屈闻之,以黄帝为知言”,“狂屈先生”听了“黄帝”的这番话,就赞美“黄帝”了不起,他居然懂这些,还说得这么好。“无为谓先生”有没有话说呢?他就没话可说,既没有表扬,也没有批评,管你们说什么,他都听不到,所以他也不说。通过这一段,让我们来感觉“知”与“不知”、“智慧”与“愚昧”的这层关系。

    这里所说的“愚昧”就是“混沌”,如何料理这层关系?孔夫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智)也”。怎样使“知”与“不知”达到一种平衡、一种和谐?有些人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懂,心里就万分焦急,就感到很羞愧、感到很无能、感到很无力;有些人有了点知识、有了点能力就沾沾自喜,觉得自己了不得,这些都是病态心理在大道面前无病呻吟。所以我们要把这些看破,通过对道家,特别是学习庄子的文章,把我们生命、精神的运行放在一个恰当的位置上,这样我们就会感到很舒服。如果我们每天都在忙,特别是有些好学之士,生怕自己不懂,每天都要翻千卷书,这样学虽令人敬仰,但很累,可能也不会持久。怎样使自己在不读书的情况下而悟道?在不累的情况下能悟道?不读书而悟道最舒服。有人说我听不懂,这样最舒服,你就高明。就怕听懂了,因为听懂终归不“是”,听得稀里糊涂还有点接近,一点不懂、一点不听就是最好的。

第二部分 1。维摩居士如何演唱般若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

    今彼神明至精,与彼百化;物已死生方圆,莫知其根也,扁然而万物自古以固存。六合为巨,未离其内;秋豪为小,待之成体。天下莫不沈浮,终身不故;阴阳四时运行,各得其序。惛然若亡而存,油然不形而神,万物畜而不知。此之谓本根,可以观于天矣。

    缺问道乎被衣,被衣曰:“若正汝形,一汝视,天和将至。摄汝知,一汝度,神将来舍。德将为汝美,道将为汝居,汝瞳焉如新生之犊而无求其故!”

    言未卒,缺睡寐。被衣大说,行歌而去之,曰:“形若槁骸,心若死灰,真其实知,不以故自持,媒媒晦晦,无心而不可与谋。彼何人哉!”

    《知北游》是《庄子》内七篇之外,非常精彩的一篇文章,虽说《庄子》三十三篇是篇篇都精彩,但是《知北游》从认识论的角度,对人心和宇宙的关系,对道和精神的关系进行了很深刻的阐述。这种阐述非常集中,在其他篇章中还很难见到,其中很多精彩内容,后来禅宗都把它发挥到了极致。《知北游》这篇文章,研究“庄学”的人常常让它坐冷板凳,大家特别注意的是“内七篇”,但往往没有注意到“外篇”和“杂篇”。

    通过“知先生”北游,通过“知先生”与“无为谓先生”和“狂屈先生”及“黄帝”的一番对答,我们感觉到了它的分量,这也可以说是对“道”进行了一番表述。接下来,尽管“道不可说”、“道不可言”、“道不可知”,庄子还是用他的语言给我们表述了一番。

    下面我们结合佛经《佛说维摩诘经》中的“入不二法门品”来看这一段。在《佛说维摩诘经》中,维摩居士病了,佛派文殊菩萨组织了一个菩萨慰问团去探望他,维摩居士就向菩萨慰问团提出了什么是“不二法门”这个问题。于是十多位菩萨一一作了精彩的回答,最后由七佛之师、智慧之王文殊菩萨作了总结性回答。

    “文殊师利曰: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不二法门。于是文殊师利问维摩诘:我等各自说已,仁者当说,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时维摩诘默然无言。文殊师利叹曰: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说是入不二法门品时,于此众中五千菩萨,皆入不二法门,得无生法忍。”

    你看这里表现出的境界,与《知北游》中表现的有什么区别?而《庄子》这部书成书是在《佛说维摩诘经》翻译前五百多年啊!

第二部分 2。彻法源底,至简至易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我们看宇宙万物,事事变化,觉得宇宙内容丰富多彩、灿烂多姿,这是我们的感觉,老天爷并不说:“哎呀!我美得很!”天地并不说我很美。

    “四时有明法而不议”,春夏秋冬四时运行,这是铁的定律。尽管成都和全国很多地方这一段时间都很热,入秋以后还这么热,实际上年年都这么热,只不过现在把以前的热都给忘了。现在有的地方都热到四十几度了,作为有记录以来比较热的年份,当然这也和城市建设有关,与热岛效应有关。但是这个“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你说老天爷他议不议呢?他不议。他才不管人的感觉如何,我们冷天嫌冷了,热天嫌热了,天地运行就是这样,它不以你的喜恶而改变它的运行。

    “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天地万物各住其位,《易经》里说“乾知大始,坤作成物”,“首出庶物,万国咸宁”,等等,说的都是这些道理。用现在的话来说,它叫生态链,每一个生命都有它存在的道理。泥鳅为什么在水里活得很好?鸟雀在天上飞,鱼在水里游,猴子在树上爬。狮子、老虎如何长?虫虫蚂蚁又如何过?它们各有各的“理”。大到哺乳动物,小到昆虫蚂蚁,乃至于微生物,它们都有各自的“理”,因此形成一个生态系统。但是这个生态系统到底是怎么回事?不说,无话可说。

    老天爷通过几十亿年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