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435-黄帝素问直解 >

第33章

435-黄帝素问直解-第33章

小说: 435-黄帝素问直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x阳明之厥,则癫疾欲走呼,腹满不得卧,面赤而热,妄见而妄言。x 
阳明之厥,则阳明经脉不和,故巅疾欲走呼,其脉下循腹里,故腹满。状为巅疾,故 
不得卧。阳明之脉起面 ,故面赤而热,状欲 
走呼,故妄见而妄言,此明阳明之厥状也。 
x少阳之厥,则暴聋,颊肿而热,胁痛, 不可以运。x 
少阳之厥,则少阳经脉不和,其脉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故暴聋。其脉加颊车,循胁里,行身 
之侧,故颊肿而热,胁痛,出膝外廉,下辅骨,故 不可以远,此明少阳之厥状也。 
x太阴之厥,则腹满 胀,后不利,不欲食,食则呕,不得卧。x 
太阴之厥,则太阴经脉不和,其脉入腹,属脾络胃,故腹满 胀。腹满则脾土不和, 胀则胃土不 
和,其状腹满,故后便不利,其状 胀,故不欲食,不欲食而强食则呕。脾胃不和,故不得卧。此明太阴之厥状也。 
x少阴之厥,则口干,溺赤,腹满,心痛。x 
少阴之厥,则少阴经脉不和。少阴,肾脉也。肾为水脏,厥则 
水竭火盛,故口干溺赤。溺赤则水道不利而腹满,口干则火热上炎而心痛,此明少阴之厥状也。 
x厥阴之厥,则少腹肿痛,腹胀,泾溲不利,好卧屈膝,阴缩肿, 内热。x 
好,去声。厥阴之厥,则厥阴经脉不和,其脉过阴器,抵小腹,故少腹肿痛,少腹不但肿痛而 
且胀,肿痛而胀,故径溲不利,肝木不舒,故好卧。筋不柔和,故屈膝。屈膝,蜷卧也。阴缩肿, 
前阴萎缩而囊肿也。厥阴之脉,上 内廉,故 内热。此明厥阴之厥状也。 
x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x 
结上文而言三阳三阴之厥,当以针刺治之。故经脉有余而盛, 
则针刺以泻之;经脉不足而虚,则针刺以补之;经脉不盛不虚,则各随其经脉,取而调和之。 
x太阴厥逆, 急挛,心痛引腹,治主病者。x 
上文申明厥状,故但言厥,此下兼论病能,故言厥逆。太阴厥逆,经厥而气亦逆也。 急挛,太 
阴之气不和于髀 也。心痛引腹,太阳之气不能从腹上交于心,故心痛复引于腹也。此太阴厥逆 
之病能,乃太阴所主之病,故曰治主病者。 
x少阴厥逆,虚满,呕变,下泄清,治主病者。x 
少阴经厥气逆,少阴火气虚于上,故虚满而有欲呕之变证。少 
阴水气虚于下,故下泄而其便复清,此少阴厥逆之病能,故当治其主病者。 
x厥阴厥逆,挛腰痛,虚满,前闭, 言,治主病者。x 
厥阴经厥气逆,则筋挛腰痛;肝气郁,则虚满,而前阴闭结; 
肝木不生心火,故 言。此厥阴厥逆之病能,故当治其主病者。 
x三阴俱逆,不得前后,使人手足寒,三日死。x 
结上文而言。三阴厥者,病在经;三阴逆者,病在气。故三阴 
俱逆,不得阳气以和之,致不得前后,使人手足寒。三日、三阴,不和于阳,故三日死。 
x太阳厥逆,僵仆,呕血善衄,治主病者。x 
太阳经厥气逆,则阳气不能周遍,故僵仆。僵仆,即上文发为 仆之义。阳热之气,不行皮毛,内 
伤络脉,阳络伤则血外溢,故呕血善衄。此太阳厥逆之病能,故当治主病者。 
x少阳厥逆,机关不利,机关不利者,腰不可以行,项不可以顾,发肠痈,不可治;惊者死。x 
少阳经厥气逆,则枢转有乖,故机关不利。申明机关不利者,病于下,则腰不可以行,病于上,则 
项不可以顾;不能枢转从外,则发肠痈,发肠痈则内郁之气,从痈而泄,不可治。少阳之主病, 
当治阳明之肠痈。若治少阳,虚其旋转之气,神机内乱,而发惊,枢将折也,故死。此少阳厥逆病能,发 
于阳明,当治阳明,故不言治主病者。 
x阳明厥逆,喘咳,身热,善惊,衄,呕血。x 
阳明经厥气逆,则阳明燥金之气,不和于肺,故喘咳。阳明气逆,故身热,闻木音则善惊,热迫于经, 
则衄、呕血。上文发肠痈,不可治少阳,当治阳明,是治阳明之意已寓于上,故此不言治主病者。 
x手太阴厥逆,虚满而咳,善呕沫,治主病者。x 
上文论六经之厥状,复论六经之病能,而经脉之中,又有手之六经,故复举手六经之厥逆,以终经 
脉病能之义。手太阴经厥气逆,则肺气虚、满而咳。肺气满、咳,不能四布其水津,故善呕沫,此 
手太阴厥逆之病能,故当治主病者。 
x手心主少阴厥逆,心痛引喉,身热,死不可治。x 
手心主厥阴包络,手少阴心经,经厥气逆,皆有心痛之病。喉者,肺气也。心痛引喉,则两火上炎 
而烁金,又兼身热为焚为焰,则死不可治。由是而知心包与心,不可皆病也。 
x手太阳厥逆,耳聋、泣出、项不可以顾,腰不可以俯仰,治主病者。x 
《经脉》论云,小肠手太阳之脉,是主液所生病者,耳聋、目黄。故手太阳经厥气逆,则耳聋、泣 
出。耳聋、泣出者,液虚也。液虚,则骨属屈伸不利,故项不可以顾,腰不可以俯仰。此手太阳厥之病 
能,故当治主病者。 
x手阳明、少阳厥逆,发喉痹,嗌肿, ,治主病者。x 
经脉论云∶三焦手少阳之脉,则病嗌肿喉痹。今手少阳经气厥逆,不能外通腠理,故上逆而喉痹、 
嗌肿,当治手少阳之三焦。 者,头面摇,卒口噤,背反张也。《经脉》论云,大肠手阳明之脉,是主津 
液所生病者。今手阳明经气厥逆,津液不荣于经脉,故 。当资手阳明之津液,故治主病者。 
此一节言,厥状在经,病能在气,举手足六经之主病,以终厥论之义。 

卷之四
病能论第四十六篇
属性:上编论六经脉之厥状病能,而病能未畅其旨,故复论之。十二经脉秉气于胃,故首论胃脘痈,其次有病 
厥者,有病颈痈者,有病怒狂者,有病酒风者,举病气之合于四时者而论之,皆病能也。 
x黄帝问曰∶人病胃脘痈者,诊应何如?x 
十二经脉,秉气于胃,人病胃脘痈,则经脉之诊当何如? 
x岐伯对曰∶诊此者,当候胃脉,其脉当沉细。沉细者气逆。逆者人迎甚盛,甚x 
x盛则热,人迎者,胃脉也。逆而盛,则热聚于胃口而不行,故胃脘为痈也。x 
胃脘有痈,故诊此者,当候胃脉,病在于胃,其脉当沉细。沉细者,由于正气之逆气逆则经脉不和, 
故逆者人迎甚盛,甚盛则胃热也。申明人迎者,乃结候两旁之胃脉也。今气逆而热盛,则热聚 
于胃口而不行,不行故胃脘为痈也。 
x所谓深之细者,其中手如针也,摩之切之,聚者坚也,搏者大也。x 
旧本在为后饭之下,今改正于此。中,去声。深,沉也。博,散也。上文云,其脉当沉细,所谓沉 
之细者,其中手如针之微细深沉也。胃脘有痈,其外则当摩之切之,摩之切之而有所凝聚者,痈 
之坚也。若不凝聚而博散者,痈之大也。 
x帝曰∶善。人有卧而有所不安者,何也?x 
候人迎而知胃痈,帝故善之。胃不和,则卧不安,故举以问。 
x岐伯曰∶脏有所伤,及精有所之,寄则安,故人不能悬其病也。x 
诸脏之气,归于胃土,卧不安者,乃脏气有所伤,及阴精有所之。之,去也。脏伤精去,卧不安 
也。夫诸脏之气皆归于胃,而胃土之气寄于诸脏,是胃气相寄则安,今不寄则不安,故人不能悬绝其病也。 
x帝曰∶人之不得偃卧者,何也?x 
偃卧,正卧也。《评热论》云,不能正偃者,胃中不和也,故举而复问。 
x岐伯曰∶肺者脏之盖也。肺气盛则脉大,脉大则不得偃卧,论在奇恒阴阳中。x 
肺位居高,是肺者脏之盖也。盖者,如天复于上,其气下行。今肺气盛,则气上不下,气上不下则 
肺部之脉大,脉大则不得偃卧矣,此失阴阳之常度,故论在奇恒阴阳中。奇恒阴阳,如下文所云是也。 
x《上经》者,言气之通天也。《下经》者,言病之变化也。《金x 
x匮》者决死生也。《揆度》者切度之也。《奇恒》者言奇病也。所谓x 
x奇者,使奇病不得以四时死也。恒者,得以四时死也。所谓揆者,方切求之也,言切求其脉理也。x 
x度者,得其病处,以四时度之也。x 
旧本在篇末,今列于此。度,入声。处,去声。《示从容》论云,请诵《脉经》上下编。《脉经》疑 
即《灵枢经》,此《上经》《下经》,即《脉经》上下经也。上经言气化之道,故上经者,言 
人气之通天也。下经言疾病之生,故下经者,言民病之变化也。《灵枢》论篇有着之玉版,藏之兰室者, 
即藏之金匮也。“金匮”者,所以通决死生也。疏五过论云上经下经,揆度阴阳,奇恒五 
中,决以明堂,故申言揆度者,切其脉而度之也。奇恒者,言非常之奇病也。复申言所谓奇者,使奇病不得 
以四时死也。恒者,得以四时死也。又申言所谓揆者,方切求之,言切求其脉理也。度者, 
得其病处,而以四时之阴阳度之也。如是则知气之通天,病之变化,可以决人之死生矣。 
x帝曰∶有病厥者,诊右脉沉而紧,左脉浮而迟,不然,病主安在?x 
承上文切求脉理,得其病处之意,而问有病厥者,阳气不上,故诊右脉沉而紧,阴气不下,故左脉浮而 
迟。病厥,则阴阳之气不相顺接,脉故如是,设病厥而脉不然,则病主安在? 
x岐伯曰∶各诊之,右脉固当沉紧,此应四时,左脉浮而迟,此x 
x逆四时,在左当主病在肾,颇关在肺,当腰痛也。x 
切求脉理,得其病处,当以四时阴阳之理度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如冬诊之,右脉固当沉紧,此冬 
脉之应四时也。今左脉浮而迟,此冬脉之逆四时也。浮迟在左,当主病在肾,所以然者,肾 
脉居于左尺也,肾上连肺,故颇关在肺,在肾关肺,当腰痛也。 
x帝曰∶何以言之?x 
在肾何以关肺,关肺何以腰痛? 
x岐伯曰∶少阴脉,贯肾络肺,今得肺脉,肾为之病,故肾为腰痛之病也。x 
少阴者肾脉也。少阴之脉,贯肾络肺,故在肾关肺也。浮迟者,肺脉也。今得浮迟之肺脉,而肾 
为之病,腰者肾之府,故肾为腰痛之病也。 
x帝曰∶善。有病颈痈者,或石治之,或针灸治之,而皆已,其真安在?x 
论病厥而诊冬脉,诊冬脉而应四时,帝故善之,病厥为冬,则 
颈痈为春,怒狂为夏,酒风为秋,故相继以问。 
x岐伯曰∶此同名异等者也。x 
等,类也,颈痈之名虽同,而在气在血,则异类也。 
x夫痈气之息者,宜以针开除去之,夫气盛血聚者,宜石而泻之,此所谓同病异治也。x 
息,止息也。颈痈而气之止末者,其病在气,宜以针开通其气而除去之,此气息成痈,而有针刺 
之真法也。颈痈而气盛血聚者,其病在血,宜石刺出血而泻之,此血聚成痈,而有石刺之真法也。 
此所以同病异治而皆已也。 
x帝曰∶有病怒狂者,此病安生?x 
颈痈为春,怒狂为夏,故举怒狂以向。 
x岐伯曰∶生于阳也。x 
阳气过盛,则狂,此之怒狂,生于阳也。 
x帝曰∶阳何以使人狂?x 
阳者正气也,何以使人狂。 
x岐伯曰∶阳气者,因暴折而难决,故善怒也,病名曰阳厥。x 
阳气直遂,不可屈抑,今阳气者,因暴折而难决。决,犹散 
也。暴折难决,故善怒而狂也,此因阳气厥逆而成,故病名曰阳厥。 
x帝曰∶何以知之?x 
阳厥何以知之。 
x岐伯曰∶阳明者常动,巨阳少阳不动,不动而动大疾,此其候也。x 
太少合并而有阳明,是阳明有少阳之阳,复有太阳之阳,故阳 
明者常动。巨阳者,阳之极也。阳极而其气反微。少阳者,阳之初 
也。阳初而其气安静,故巨阳少阳不动,本当不动,而今也乃动之大疾,此其为阳厥之候也。 
x帝曰∶治之奈何?x 
未悉治法,故复问之。 
x岐伯曰∶夺其食即已,夫食入于阴,长气于阳,故夺其食即x 
x已,使之服以生铁洛为饮。夫生铁洛者,下气疾也。x 
长,上声。洛,烙同。阳明者,胃也。胃者,阳气之所归也。阳气有余,须夺其食即已。夫食入于胃, 
生其阴精,故食入于阴,阴精足则阳气盛,故长气于阳,夺其食则阳明土气少虚,故夺其食 
即已。夺,犹损也。更使之服以生铁烙为饮。铁者金也。金能平木,可治少阳之气。烙饮者,转赤为乌也。 
赤而乌,可以平巨阳之气,故曰下气疾也。 
x帝曰∶善。有病身热解堕,汗出如浴,恶风少气,此为何病?x 
恶,去声。阳厥有治,则阴厥亦有治,帝默会其意而善之,复举身热汗出恶风少气之病以问。 
x岐伯曰∶病名曰酒风。x 
酒气先行皮肤,先充络脉,故身热汗出恶风,不从中土而散精,故懈惰少气,岐伯曰酒风,盖秋病也。 
x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以泽泻术各十分,糜衔五分,合以三指撮,为后饭。x 
分,去声。酒风之病,中土内虚,当以泽泻术二种十分为君,助其脾土,糜衔五分为臣,散其风邪, 
合以三指而撮此药,先服其药,补中土而散邪风,为之后饭,以益其胃气焉。合胃痈病厥颈痈 
怒狂酒风,以论病能,而揆度奇恒,未畅其旨,故下即有奇病、大奇之论。 

卷之四
奇病论第四十七篇
属性:上编揆度奇恒,未畅其旨,故相继而有奇病之论。奇病者,形居母腹,胎失其养,既生之后,经脉 
脏气不足,当天癸未至之时,病从内生,卒然而起,病久且死,故曰奇也。如九月而喑,则胞胎 
内虚,既生之后,天癸未至,致有息积伏梁疹筋厥逆,以及脾甘胆苦癃厥癫疾肾风之病,类而举之,皆先 
天受病,卒然而发,故曰奇病。 
x黄帝问曰∶人有重身九月而喑,此为何也?x 
重,平声。为,去声。下俱同。惟为水为主转为发为之为如字。妇人怀孕,谓之重身。喑,声不出 
也。怀孕九月,卒然无声,此何病也。 
x岐伯对曰∶胞之络脉绝也。x 
胞之络脉,系母腰肾。绝,不相维系也。九月而喑,以此故也。 
x帝曰∶何以言之?x 
何以络脉绝而当喑。 
x岐伯曰∶胞络者,系于肾,少阴之脉,贯肾系舌本,故不能言。x 
胞络者,系于母之腰者。肾者,少阴也。少阴之脉下贯肾,上 
系舌本,肾不系胎,则少阴脉虚,虚则上下不交,故不能言而喑也。 
x帝曰∶治之奈何?x 
治喑奈何? 
x岐伯曰∶无治也,当十月复。x 
九月而喑,无可治也,当十月则非少阴主胎,斯时则复旧能言。 
x刺法曰,无损不足,益有余,以成其疹,然后调之。x 
所以无治者,如刺法有曰,无损不足,益有余,以成其疹,然 
后调之之也。疹,犹病也。刺法,针刺之法也。 
x所谓无损不足者,身羸瘦,无用 石也。无益其有余者,腹中x 
x有形而泄之。泄之则精出而病独擅中,故曰疹成也。x 
,犹针也。益,犹治也。刺法所谓无损不足者,如身羸瘦无用针石也。所谓无益其有余者,重身 
则腹中有形,如腹中有形而泄之,泄之则精出而病独擅中,精出正虚,擅中邪实,故曰疹成也。 
疹成而后调之,不若无损其不足,无治其有余矣。此胞络脉绝,先天不足,为奇病之先基,无客治也。 
x帝曰∶病胁下满,气逆,二三岁不已,是为何病?x 
胁满气逆,病之常也,二三岁不已则为奇病,故举以问。 
x岐伯曰∶病名曰息积,此不妨于食,不可灸刺,积为导引服药,药不能独治也。x 
胁满气逆,病名曰息积,二三岁不已,故此不妨于食,先天经脉受亏,病久不愈,故不可灸刺。积, 
渐次也,须渐次为之导引而服药。导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