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 _2008年合订本-第2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一只螃蟹看来,一个朝前走的人要多蠢有多蠢。
有些人甚至在变聪明之前,就已经通过装傻显示出某种才能。姑娘经常具备这种才能。
爱情是盲目的,但婚姻给了它一对眼睛。
一个人成名的最可靠方式,就是去写那些外表重要而明智者不愿花时间亲自调查的事情。
要使灵魂宁静,最好的办法是没有任何见解。
倘使我们能够像开闭眼睛一样开闭耳朵的话,那将会是多么大的福气啊。
正像人们掘井时会发现水源一样,人类迟早会发现,到处有深奥难解的事物。
闲情
●钱钟书
我觉得人受到表扬往往有两种反应:一种是洋洋得意,尾巴翘起:一种是惭愧难言,局促不安。
笔是最流动的,最迅速的表情,从眼睛里泛到口角边。
文字就是那么一堆,看谁有本事将之堆砌成有深度的句子,集句成章。
钻戒戴在手上是极悦目的,但是十指尖尖都戴着钻戒,太多了,就俗了!胭脂搽在脸上是极助娇艳的,但是涂得仿佛火烧一样,太浓了,就俗了!肚子对于人体的曲线是太有贡献的,但是假使凸得像挂了布袋,太高了,就俗了!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15期P25
一念之差
○李小林 编译
一个男人爱上了金星(爱与美的女神)。每天晚上,他都要在星空下久久地站立,向遥不可及的金星表达他的爱。
一天晚上,他正痴迷地向金星倾诉他对金星的爱慕时,耳边忽然响起一个温柔的声音:“你的爱感动了我,我想和你在一起。来吧,到我这儿来吧。。。。。。。。”他的心一震,虽然他从没有听到过金星的声音,但他马上就知道那是他的恋人在说话——她终于听到了他的表白,接受了他的爱。“但我怎样才能到达你身边呢?我只是个凡人呀。”她温柔地说:“看你脚边的月光,你可以乘着它到天上来。等到了月亮那里,你会看到我接你的光线,然后就可以到我这里了。”这个男人于是乘着月光,飞上天去。他很快就到了月亮上,在那里,果然看到了金星接他的光线。他乘上它,飞向她。这时,他的脑子里突然冒出了一个念头:“这不是真的,这是在做梦,人是不可能乘着光线在宇宙中飞行的。”
随着这个念头的长生,他一下子跌了下来,一直向下跌,重重地摔在了火星上。临死前,他还听到恋人在他的耳边说:“为什么不相信自己呢?”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15期P62
一次感动
●张鸣跃
2000年,我应《女士》之约写过一个兵妈妈的故事。大约写了三件事:一是她照顾两个孤寡老人十多年如一日;二是在抗洪中,她用女儿借来的上大学的学费2000元给一线子弟兵买了雨衣;三是她为一个患骨癌的兵儿子奔波一年多寻找相配的骨髓。
时过6年,再回洛阳,兵妈妈的名字竟如雷贯耳,连小学生都能对我说出许多:她认了176个兵儿子,她一直照顾着6个孤寡老人,她开办了中国拥军网站,她救助了700多个灾民和患病战士,她是15个驻军的编外指导员,她30多年来献爱心献了20多万元……
一个普通的退休女工,让我难以置信。
我去了她家,洛阳市涧西区武汉路18街坊21栋1门404室。旧楼破屋,但门口的对联与众不同:上联是“战士之家迎来东西南北兵”,下联是“小小兵站送往四方可敬人”,横批是“爱国拥军”。
屋里比6年前更寒酸,简陋得连一般家庭都不如,板床木柜,都是50年代的。她不在,她那退休又打工的苦丈夫在用煤球炉做饭。他说她给她的一个兵儿子募捐去了,他说这话时就像说“上班去了”一个口气。
四面墙壁吸引了我,那里挂满了各式各样的锦旗和匾牌——“爱国拥军无私奉献,心系军营情注官兵”、“爱兵如子”、“爱军拥军模范”、“国防建设十佳人物”、“洛阳市十大女杰”及官兵们的立功奖章和优秀士兵证章等等。
“你是张鸣跃吧?”
他一问,我就惊叹他的记忆。6年前我采访他妻子时,他只在场几分钟就上班去了,之前之后都没再见过,他竟把我的名字记住了。50多岁的老人,在兵妈妈背后苦苦撑着这个穷家的老人啊!他的脸铁皱纵横,他的两手肿大血裂,他憨憨地笑着,有对妻子的自豪和心疼,也有许多想说又羞于说的话。
我忽然想到,所有报道和所有人口中都没提到过这个老人!
我看他,他拉我进屋,从床下拉出一个大木箱,打开锁,对我说:“你看看这个吧,别对她说我让你看了,连她也没看过!”
他做饭去了,我打开箱子。里面有三摞东西,放得整整齐齐。我一摞一摞地看,心惊了。一摞是全国各地的火车汽车票,一摞是汇往全国各地及几十个部队的汇款单,一摞是爱心捐款的证书,25年的。都是贴在白纸上,写上了每次的事由和用钱数目,有为患病的大兵到处寻医找药的,有看望全国各地的兵儿子及帮扶其穷困家庭的,有向各类爱心工程捐款的,有向遭难个人及家庭提供定期救助的……
他做好了饭,进来锁好箱子塞到床下,让我和他先吃,说妻子回家从来是没时间的。
饭是白菜汤面条。我边吃边问他:“你是怎么想到收藏这些的?”他笑了,说还是25年前一次生气时想到的。那几个月,妻子把两人的工资全部做好事做完了,没钱吃饭了,她却问钱都哪里去了?他算给她听,有的她承认,但有不少她竟忘记了,就是不认账。那是他第一次生她的气,她从来不管家事,也不管钱,用钱就要,他也从不反对她做好事,但他气她连他负出了多少都不知道,他也只是个穷工人啊!从那时起,他提了个要求:他支持她所做的事,但每次用钱要凭据“报销”。她只好照做,他就仔细地贴好保存起来,每当她要钱家里又没钱了时,他就把她的所用数目让她看一遍。后来她病退后就拼命打工挣钱,他心疼了,也不再和她算账了,但她凭据报销已成习惯了。他继续保存这些,也是想看看两个人一生到底能为人们做多少好事。但他不再让她知道底细,锁在箱子里,说是他的“隐私”,她10多年就没再问过这箱子。
我问:“你知道数目吗?”他说:“至昨天,四十三万八千六百五十六元。”
我的心猛地震荡了一下。
月收入都从未上过千元的一对夫妻,25年,献爱心40多万?
他明白我吃惊的眼睛,补充一句:“我和她共收入三十四万三千七百元,女儿和她妹妹共帮了我们二十二万五千元,女儿上大学用了三万一千五百元,我俩看病花了四万四千二百二十三元,剩下的就是过日子的了。”
这时他妻子回来了。老了许多,但依然清秀。
她显然不认识我了。她丈夫帮她介绍,她才想起来。丈夫把盛好的饭放她手里,她边吃边对我说起她那个兵儿子的事。那个兵儿子患了白血病,她募捐几天才募到两万元……她说着说着哭了,像个小孩子似的,放下碗哭。
我是这样劝她的:“你已经付出40多万了,你也要心疼一下自己,还有这个家……”
她不哭了,睁大了泪眼大声说:“谁说的?我要有这么大本事就好了,我这个儿子有五万元就有救了……”
他丈夫一个劲儿使眼色不让我说。
我觉得我的采访该结束了,站起来说了最后一句:“你有一个比你更苦的好丈夫!”
我一直不知该怎样写这篇文章,因为我真的感动了。兵妈妈乔文娟的名字已传遍海内外,但却少有人知道那个箱子,那个把全部苦和乐都锁在箱子里的男人张建民。人们都说乔文娟爱兵如子,是因为30年前一场车祸后部队医院和大兵们的血救了他。我不想再这么说了,我想说:是因为有一个张建民。几十年来,张建民不仅和她一起支撑着她所做的一切,同时还要支撑她本人车祸后病残了的身体。一个好女人背后的好男人,就是那个拥有箱子秘密的人。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15期P26
要〃园丁〃还是要〃渔夫〃
●成君忆
人类的文化可以分为“渔夫文化”和“园丁文化”两种。渔夫文化形成“分”,园丁文化形成“合”。中国历史上的“分”与“合”,其实是渔夫文化与园丁文化之间的变换。
人类的文化可以分成两种,渔夫文化和园丁文化。渔夫文化的特点是贪婪和占有,它崇尚掠夺,崇尚战争和谋略。但园丁文化不是这样,它崇尚对生命的理解和爱。那么,在中国上下5000年的历史上,这两种文化又是怎样演变的呢?在演变的过程中,它们对人们的管理理念和管理绩效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渔夫文化形成“分”,园丁文化形成“合”,中国历史上的“分”与“合”,其实是渔夫文化与园丁文化之间的变换。《三国演义》开篇说的“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描述的就是这种现象。
当渔夫文化出现的时候,道德就崩溃了,经济学就成了显学。人们只知道用一颗经济学的头脑去利用、去掠夺、去占有。你也要占有,我也要占有,他也要占有,于是就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分”。这么一“分”,就“分”出了春秋战国和三国时期这样的乱世。
当园丁文化出现的时候,那就意味着人们在关注生命的意义。他们在用自己的心灵与大自然对话,他们在理解生命、理解自己的人生。于是,热爱生活、友爱互助的道德体系被建立起来了,经济学还原成一种理财的工具。这样就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合”,这么一“合”,就“合”出了周、汉、唐、宋这样的太平盛世。
现代管理学其实也是一种渔夫的管理学。与过去的区别在于:现代管理学在强调人的行为规范,强调人的工具属性;“中国式管理”所鼓吹的厚黑之术、权谋之术则是为了更有效地使用这种叫做人的工具。另外,在我们这个现实的社会生活中,一些无良的学者奉行的也是渔夫文化:他们认同暴力,崇尚厚黑和权谋。例如,在管理咨询这个圈子里,一部分专家在兜售各种管理技术,帮助老板们压榨员工;另一部分专家呢,在指导员工们如何对付老板。他们怎么能够被称为管理专家呢?纯粹是一群捣乱专家。
可是,真正的管理学是在职场上建立起一种友爱互助的道德体系。老板和员工之间,主管和下属之间,就不再是一种互相利用的关系,而是一种友爱互助的关系。
爱,意味着我们对生命的理解和珍惜。因此,爱也成了园丁文化的主题思想。老子和庄子告诉我们怎样爱自己,释迦牟尼告诉我们怎样爱别人,孔子则告诉我们怎样去建立一个友爱互助、和谐美好的人类社会。中国历史上的主流文化,不是暴力,不是权谋,而是这种以“爱”为主题的园丁文化。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15期P31
言论
想想我们曾经受过的教育,想想我们是如何一天天变得平庸的。如果教育只是用模具来塑造各种标准样式的人,教导人们去寻求安全感、成为重要任务,或是早日过上舒服日子,那么,教育无疑助长了这个世界的不幸与毁灭;如果教育只是一个职业,一种赚钱的方法,那么老师怎么会用爱心去帮助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对自己和这个世界充满好奇?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
权力过期不作废。
——浙江大学教授柴效武在《人民论坛》刊文分析官员利用在任时结交的各种关系,在离任后达到权利与金钱之间转换的目的。
我相信爱情可以排除万难,只是排除之后,又有万难。
——著名作家张小娴对爱情并不抱乐观的态度
孩子们“上班”忙,家长们“花钱”忙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在调查所涉及4岁…12岁儿童中,半数以上的孩子上了课外学习班或是特长班,兴趣班;在所调查的8个城市中,家有12岁以下“上班”儿童的家庭,平均每月用于孩子“上班”的费用约为200元。
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爱因斯坦
我们请人家吃大餐,并非我们大方,而是因为我们的体制大方,请客可以报销。人家请客简单,也不是我们小气,而是他们的体制小气,吃饭不给报销。
——有人抱怨西方人请客小气,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王东京这样认为。
豪宅,巨筑,巅峰巨献。。。。。。一看这些字眼,我心里就不舒服,我想要的只是一套便宜舒适的居室而已。
——市民对房地产炫富广告的反感
对于感受的人来说,生活是一出悲剧;对于思考的人来说,生活是一出喜剧。
——英国18世纪作家华尔浦尔
是懦夫使自己变成懦夫,是英雄把自己变成英雄。
——萨特
昨天是张被退回的支票,明天是张信用卡,只有今天才是现金;要善加利用。
——凯。里昂
当你发现自己不能成为居里夫人或者比尔。盖茨的时候,生活并没有结束,你还有过上好日子的可能性;只有当你为此终日烦恼彻底绝望的时候,好日子才会在你面前关上大门。
——畅销书《在中国谁能过上好日子》里的一句话
一分钟之内完成的事,可能让你后悔一辈子;让你骄傲一辈子的事,不太可能在一分钟之内完成。
——慢工出细活
一个人的言谈永远是他的家庭背景和社会地位的告示牌。
——美国人约翰·布鲁斯克在《格调》一书中精辟地总结了人的言谈会透露他成长的秘密
勤于求知,勤于从别人创造的知识中吸取营养;勤于思考,在一段时间内只思考一个问题,使之深入再深入,从而创造出自己的认识,这叫做“温故而知新。”
——病毒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毛江森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15期P38
幸福摩天轮
○柠檬 编译
我的贝蒂姑妈100岁了,记忆力变得很差,但她的思维能力正常,因此衰退的记忆力常令她犯难。
现在,每一次生活体验对姑妈来说都是人生的第一次。一棵她看了无数次的树,一个常和她打招呼的邻居或是几星期前她收到的礼物,都让她惊喜,因为她总是不记得,每次见了都觉得新鲜。她现在的人生仿佛在坐摩天轮,每转一次都会为奇特的景色欢呼,尽管那些景观从未改变。
最有趣的是她的女儿玛丽给她的馅饼。每天早上,姑妈都会惊奇地发现厨房的台面上放着一个馅饼。“这是哪来的?”她问。当得知是玛丽送来的,她就会再次惊叹,“她太可爱了”。
和姑妈相比,我实在是感到惭愧。为什么我总是麻木地地对待习以为常的生活?为什么乐能像坐摩 天轮那样用新鲜的热情来看待同样的事物?我有多长时间没有为眼前的一切而欢呼——视觉、声音和运动,太阳、雨水和天空,朋友、信仰和人生的意义?姑妈对所有事情都视为“第一次”的人生态度,饱含感恩、欢乐、热切和惊喜,这是最棒的人生旅程,不论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