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 _2008年合订本-第2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站在艾冬梅的门前,他喊她的名字。艾冬梅出来了,她就穿着他寄回的红毛衣。他喊:艾冬梅!她看着他,显然她没有认出他。他又喊:艾冬梅!她看着他,她美丽的眼睛看着他说,我一定在哪里见过你的。他再喊:艾冬梅!
艾冬梅突然扑到他的面前,她解开了他的衣服,她失声地喊起来,小三,你怎么成了这样了?
原来小三穿着她一针一针织起来的毛衣。
两个人紧紧地搂着,直到艾冬梅的父母出来了也没有松开。我站在那里直流眼泪,我是一个多余的人,然后我朝回走,我想要告诉我们全村子的人,准备着喝小三的喜酒。
走出国门,你的举止文明吗
张成 口述 李雅民 整理
编者按:举止文明,是现代社会对公民的基本要求之一,它不但体现着个人的素养,有时也关乎国家的形象。目前,国内的出国游方兴未艾,但在走出国门感受异域文明时,有些人的言行却不那么“文明”,让人尴尬汗颜。提升国民素质,维护中国形象,不是空洞的口号,要从你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开始。
据中国官方部门发布的权威统计数据,2006年中国公民赴欧洲旅游达到190万人次,到欧洲的中国游客每人每次平均支出1408美元,居世界之首,中国游客已跻身世界五大度假消费群体。
1994年我去瑞士学旅游专业兼酒店管理,十几年来,作为导游我经历了中国内地游客在欧洲从无到有的全过程。我知道我的同胞多么渴望了解欧洲,可有些游客身上存在着许多与欧洲文化格格不入的习俗,我们花掉自己的钱,填满了欧洲人的钱包,却给人家留下坏印象。
拿水杯当烟灰缸
在欧洲的宾馆里,特别讲究的一个词就是“安静”。我们一些团友,一进宾馆就大声地讲话,相互串门,同时还要打开电视,尽管听不懂,甚至都不看,也要把音量放得挺大。
欧洲许多地方严禁吸烟,你要吸烟的话必须事先声明,以便把你安排在特定的房间,否则不能在客房里吸烟。他们往往把烟点着后才发现找不到烟灰缸,便把人家喝水的杯子拿来当烟灰缸。盛上半杯水,把烟灰弹到里面,烟头扔在里面,还以为这样做就是文明。岂知人家最讨厌得就是这一做法,他说你吸烟污染了房间,干吗还要糟蹋一只水杯?那只水杯还怎么用来喝水?
此外,我最怵头的是进餐馆,尤其是进宾馆早餐的西餐厅和外面的西餐馆。
我时常提醒大家吃饭时小声说话,喝汤时不要“呼噜噜”乱响,我害怕刺激了我同胞们的自尊心,用的是一种委婉甚至恳求的语气,大家开始会按我说的那样做,可是转眼就忘,一拿起筷子就哇哩哇啦大声讲话,每当这时,我会觉得那些西方人的目光象刀子一样刺着我的后背。
偷天鹅蛋
欧洲宾馆里的早餐一律是自助餐。不用说,谁都知道自助餐是只许吃不许拿的。而我们的一些团友,吃饱喝足之后,还要往包里、口袋里塞进许多东西,例如面包、点心、小包装的果酱、黄油、酸奶和各种水果,个别的甚至连刀叉都要拿,说是留作纪念。
他觉得反正人家也不知道他是谁。别忘了,人家可知道你是中国人!
我不愿用那个“偷”字,但是,不经允许就拿别人的东西,那算不算是偷呢?曾有一次,我带着团队到慕尼黑皇宫大花园,大家看到草地上有只天鹅,非常兴奋,纷纷跑到大天鹅身边去照相。安居在慕尼黑的大天鹅本来是不怕人的,因为从未有人伤害过它。但这回它紧张了,把脖子挺得很直,不知这群人突然跑到他身边吵吵闹闹地要干什么。但它又不能躲,因为它是一个“孕妇”,肚子底下正在孵着两枚卵。紧张中天鹅欠起身子,露出了底下的秘密。“啊,天鹅蛋!”一个团友立刻扬起双臂“嘘嘘”地赶走大天鹅,弯腰捡起一枚天鹅蛋,装进衣兜里。那只受惊的天鹅一看这个人抢走了它的宝贝蛋,“嘎嘎”叫着向他追来。我一看就急了,当即冲他大喊:“嘿,干什么你!放回去,真不要脸,你还想不想走?在这儿侵害野生动物是犯法的!你以为这儿没有警察,这儿的德国人个个都是警察,马上就会报警,你信不信?”那人还是一个小官呢,他扫一眼四周,果然有几个德国人对他怒目而视,他赶紧灰溜溜地把那只天鹅蛋放回原地。
那件事情实际上是很危险的,天鹅打不过你,你觉得它好欺负,但那里人人都有手机,目击现场的德国人一个电话就能把警察叫来,罚款,扣护照,甚至拘留你。欺负小孩儿和动物是德国社会最不能容忍的事,新闻媒体马上就会把你的丑行和尊容搬上报纸,大标题上肯定会有“中国人”三个字。
浴缸里的尿
当然,在我带队的团队中,多数出国人员的素质是比较高的,有的甚至很高,令人敬慕,同时他们知识渊博,对欧洲的某些事情非常了解,跟他们在一起,我能学到很多东西。但有时也会遇到令人尴尬的人和事。
一年冬季,我接了东部某省的一个公务团,全是各县的主要领导干部。
这只团队,十几天来做了不少“露脸”的事。
第一件事发生在法国宾馆里。头天晚上整支团队在巴黎红磨房看表演,一兴奋,红酒喝多了。回宾馆后两个同屋的人全都内急,一个一屁股坐到马桶上,另一个矮矮胖胖的冲着浴缸就尿起来,尿完还没冲。
第二天,酒店大堂经理非常生气地打电话给我,告诉我这事。
我按照名单找到那个房间的两个房客,问他们怎么回事。其中瘦点儿的那个不说话,另一个矮胖、脸膛红红的,眼睛一瞪对我说:“胡说八道,怎么会是尿?是茶!”我便回复大堂经理说,您大概是误会了,我的团友说那不是尿,是茶。不想人家马上反驳我说:“对不起,收拾那个房间的服务生恰巧就是你们华人,他十分清楚什么是尿什么是茶。”我一听就没词儿了。
当晚那个矮胖的县领导打不开自己的房门。我过去一看就知道了:磁卡式钥匙,人家换了密码,不让他们进去,要向他们讨要说法。我只好带着他们去服务台,果然是人家找他们要罚款。
不想,这位矮胖的县领导一听就火了,当即大吵起来,拍着人家的台子喊:“我们交了房钱,你们凭什么不给我们开门?那是茶!就是茶!不是尿!”其他的人闻风而动,也都跑来跟着帮腔,大厅里喊声一片,乱成一团,而且问题很快被提升到政治高度。矮胖的县领导慷慨激昂地对人家喊:“你们这是歧视我们中国人!告诉你们,别再以为中国人好欺负了。要钱没有!”
那么多的人拍着台子大喊大叫,人家招架不住,打电话报了警。警察很快赶过来,向双方了解情况。我怕影响旅行行程,我想不就是两百元人民币嘛,我掏了算了。于是马上对酒店大堂经理说:“OK,罚我吧,我出这个钱,请您马上把房门打开。”回过头来我又对大伙说:“好了,问题解决了,罚款不要了。”一群人立刻就什么都不说了,扭头就走,一副得胜而归的模样。
第二天,在高速公路休息处,我的这些团友想去厕所时,一看要收费,却又不愿意花那几文钱,可是他们在购物、喝酒时却挥金如土。于是他们站在公路旁,双腿一叉冲着草地尿开了。而那场面,恰巧就被一位路过的巡警发现了。把他们叫住,哇啦哇啦地一顿训斥。被抓了现行的那些人尽管听不懂,也明白警察是在骂他们,但谁也不说话。不能随地大小便,这连小孩儿都知道啊。人家这么好的环境,你们这么多的人怎么敢在光天化日之下随地撒尿?这回都知道理亏了。
警察问我这是一些什么人,我回答说这是中国的公务员,受法国某公司的邀请前来考察。我没好意思说他们的官衔。“公务员?”警察觉着奇怪,又仔细地检查他们的护照,觉得这些人确实不象是偷渡者,便很认真、很严厉地对我说:“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再发生这样的事,我们马上请他们出境,我们有权立即中止他们的外事活动,并通知外交部,永远拒绝他们的外交签证。”
这回这些“县太爷”们自始至终谁也没说话。等车开起来,我对大家说:“也许大家口袋里没有备好零钱,不要紧,我可以借给你们呀!记住还给我就行。”不想后面有人小声嘟哝:“娘的,怎么这回就让警察给看到了?”我一听不由暗想,天哪,难道他们一路都是这样尿过来的!
中国人富了,全世界旅游业的商人们都对中国睁大了眼睛,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一样,纷纷向中国敞开了旅游市场。
细想想,这是一件多么值得高兴和自豪的事情啊!但是,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越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越要维护好我们的形象。否则,你有钱,人家会欢迎你,但未必会尊重你。
针对一些公民在旅游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不修边幅,不讲卫生,不懂礼仪,不守秩序,不爱护环境和公共设施、喧哗吵闹”等不文明行为,2006年8月中央文明委发出通知,开展“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活动,以维护中国“礼仪之邦”的形象,增强中国软实力,塑造中国公民良好的国际形象。
大学的诞生
曹静
大学诞生于中世纪的欧洲。然而,没有一位专家能说清楚,大学诞生的确切时间。
这是因为,大学的创立,并不是某位君王心血来潮的善举,也并非源于某位哲人的设想和努力。人们寻找不到一个标志性事件作为大学诞生的确切时间。
事实上,大学,和世界上的许多事物一样,并没有创始者,也没有确定的开始日期。它只是在历史的演进中,缓慢地、不为人知地产生了,再经过漫长的发展,日臻成熟。
因此,你可以将它视为一个奇迹,一个必然发生的奇迹。
早期的大学没有自己的建筑,甚至没有固定的教室。
老师们在附近的教堂或私人住所中给学生上课。著名的巴黎圣母院,便是巴黎学子集会、学习的地方之一。如果教师家中没有合适教学的房间,便在附近的地方租一间,进行授课。在巴黎,塞纳河左岸的一条街上就汇集了许多这样的“教室”。
意大利波洛尼亚大学的一位教师描述过自己理想中的讲堂:安静而整洁,窗外景色宜人,讲座人的座位比较高,学生的座位也固定排列。当然,现实与他的想像相反:“我自己从来没有这样的房子,也不相信这样的房子在哪里造过。”
今天,当人们徜徉牛津、剑桥,在一幢幢庄严恢弘、镌刻着历史印记的建筑中流连忘返时,往往会忽略一个事实:这些令学校、校友引以为傲的建筑,是14、15世纪乃至更近的年代才建造的。
这也说明了,大学的诞生,不在于建筑物或者某种建筑模式。相反,如一位哲学家所说:“中世纪的大学是由人建成的。”
希腊和罗马均有高等教育,但并不因此就成为大学的雏形。原因很简单———苏格拉底是不发毕业证书的。
直到12、13世纪,对结业证书的需求,形成了最早的学位。那时,“硕士”学位意味着具备教学资格,而“博士”就是获得合格证书的教师。
除学位制度外,大学的建立,更有赖于学生阶层的出现。在12世纪的波洛尼亚,已有几百个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学生聚集于此。他们租借当地居民的房子为住所,为互相帮助、保护,抗衡当地居民,他们组织起来,形成联盟。与此相应的是,教授们也组织了一个行业协会,处理教师内部和对学生、对居民的事务。在这两个社团的相互作用下,大学开始了制度化的历程:院、系出现了;校长、副校长、学监等一系列管理者出现了;甚至高级校务委员会也出现了……在与当地居民的多次冲突后,在国王和教皇的权力平衡中,大学终于成为一个能够自我管理,并完成“培训学生”这一主业的组织。
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大学传统中最宝贵、最直接的一个方面。以巴黎大学、波洛尼亚大学为代表的大学制度,很快被欧洲各地复制。到中世纪末期,欧洲已有至少80所大学。大洋彼岸的美国也翻版了英国的学院模式,沿用至今。
值得一提的是,大学兴起之时,正处于一个伟大的学术复兴期。显然,这不是一个偶然的巧合。
在大学之前,欧洲人学习的是传统的“七艺”———语法、修辞、逻辑、音乐、算术、几何、天文。当这些原理与概念讲授殆尽后,教育似乎进入了一条死胡同。恰在此时,大量新的知识传入欧洲。亚里士多德、欧几里得、托勒密、希波克拉底等名字,点亮了人们心灵的天空。人们不再为用罗马数字做乘除法而感到痛苦,平面和立体几何进入了教学内容,亚里士多德成为整个欧洲的导师……正是插上新知识的翅膀,大学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起飞———它冲破了教会学校的束缚,创造了多学科的学术体系,吸引了越来越多渴求知识的青年。
令人诧异的另一点是,中世纪的知识分子,比人们想像的更开放、更自由。在法律、医学、语法和数学领域,他们能自由地进行教学与争论。即使在神学和哲学这两个“敏感地带”,很多人也并未觉得被束缚了手脚。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他们以自己的智慧延续着学术传承的活力。
如今,大学已存在了近千年。
对比今天的现代化大学,诞生之初的大学是多么的粗砺、原始。然而,尽管有着这样那样的缺陷,事物的最初形态却往往更接近它的本质。因此,在高等教育成为热议话题,大学的改革、发展牵动人心之时,追述大学诞生的几个要素,思考大学的特质,也就更显必要。
从敌人到人
狄马
林达在《一路走来一路读》里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美国南北战争的后期,罗伯特·李将军率领的南军主力,经过几个月的苦战,已深感没有取胜的希望了。为了减少民众和士兵的进一步伤亡,他决定投降。1865年4月9日,北军总司令格兰特将军和南军总司令罗伯特·李将军与随从们先后骑马来到弗吉尼亚州的阿波马托克斯镇,他们在一个叫迈克林斯家的二层红砖楼里签署了有关投降的协议。李将军提出,败军不受辱,必须充分保证南军将士的人格和尊严不受侵犯。格兰特的助手奥特将军还特地提醒他的上司,应该在停战协议里写上,所有接受投降的南军军官可以随身携带他们的手枪和佩剑。格兰特将军接受了它。
一俟签字仪式结束,败军之将罗伯特·李即起身告辞,格兰特将军亲率随从相送。
当李将军一身戎装,如一尊雕像含泪离开时,在场的北军将士全体肃立,举帽致敬,目送了一个悲剧英雄的最后谢幕。
一场历时4年的战争就这样结束了。当和平重新回到人们生活中的时候,参与者们很快意识到,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时刻,每一个人都应该向房主迈克林斯要一点东西以资纪念。不一会儿,客厅里几乎所有的家具都被买走了,只有那个签字投降的桌子还留在原地。奥特将军也想带一点东西回去,可是他知道,凭他菲薄的军饷要买那张带有大理石桌面的桌子几乎不可能。这时,房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