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集天下 作者:邓鹏-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95年是中国互联网疯狂增长的一年,大批网络用户的出现为奢侈品消费打开了更为便捷的大门。虽然互联网已经进入个人用户时代,但有能力和机会使用互联网的仍旧占少数,这个少数就是后来风行一时的小资。
小资的粉墨登场意味着社会中产阶层的初步成熟,他们有购买能力,而且追求品位,吃穿住行特别注重独立性,对待房子的态度也是如此。普通的公寓楼虽然造价相对低廉,但私密性不够;高档别墅私密性很强,但价格昂贵。如果有针对中产阶层量身定做的楼盘,既保持私密性,又在房屋设计上追求别出心裁的个人风格,应该会非常契合中产阶级的品位。
复地决定通过网络搞一个针对中产阶层的地产市场调查。
郭广昌和他的团队兵分四路,通过网络对潜在客户进行了访谈。过了两个月,结果出来了,他们却一点都兴奋不起来。被调查者都表示对公寓型住宅表示满意,并不追求特别华丽的私人空间。
事实证明,复地的猜测并不完全准确。小资追求的是品位而非华丽,只要品质足够优良,内饰设计能够突出主人对生活的态度,即使是公寓也能令住户满足。这个结果虽然偏离了郭广昌最初的构想,但在客观上反而降低了对楼盘的开发难度。如果是公寓型住宅,那将比独栋商品房造价更低,而他们要做的就是在住房细节上重点突出小资的品位。
有了这个调查结果,复地马上着手进行房产规划,机会来得正是时候。只用了半年时间,楼盘已经全部到位,工期在一年之内即可完成。接下来该给楼盘设计一个足够有吸引力的案名了。
有人说就叫“白领公寓”,简洁而直切主题;有人说叫“丽人之家”,温馨而富含深意;还有人提议干脆叫“富寓”,一语双关,既代表入住者的身份,又揭示楼盘的性质。在听取了多方意见之后,郭广昌却有不同的看法:白领公寓固然切题,但没有诗意;丽人之家温馨有余而质感不足,富寓有深意但不直白。而且,所有这些案名都没有包含开发商的名字,复地在这时只是刚刚注册的新公司,品牌无法和已经小有名气的复星相比,如果要涵盖企业特质最好用复星的名义,案名的前半部分有了,关键是如何对这个针对小资的楼盘进行品质定义,这让郭广昌感到头疼。
郭广昌心烦的时候习惯到公司外面的一个花园里散散步,这天,他照例来到了这个花园,在里面待了半个小时还是没有什么头绪,他起身打算离开,就在站起来的一刹那,一个词在脑海中迅速地闪过——花园。
“复星花园”,就这么定了,复星花园。忙碌了一天,谁不想坐在花园里好好地休憩一番?谁不想“笑对世间态,醉卧百花园”?
半年之后,这个案名被证明是非常成功的。楼盘从开盘到售罄只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是这座针对上海中产阶层的“复星花园”,让郭广昌在上海地产界猛然崛起。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复地集团从复星花园开始踏上了房产世界的王道乐土,但他们不满足,去更远的地方是郭广昌对理想的规划。如同黄河之水,从遥远的天际奔来,一直去往更广阔的大海。
此后,复地又增加投资了11个房地产项目,不过,复地当时还没有获得这些项目的土地使用权证。这11个项目总账面净值约为6?1亿元。如果计划能够实施,复地将赚取更丰厚的利润。
复地给复星集团赚钱最多,这是集团公认的事实,然而复地在首次赴港上市时却铩羽而归。2003年,复地在汇丰的安排下招股,计划于3月6日在港交所挂牌,发行4亿股筹资10亿港元左右,相当于股本扩大后每股有形资产净值溢价51%~73%。
但在公布招股结果的前夜,复地却临时宣布推迟上市。郭广昌解释说,因为潜在投资者担心美伊可能开战,严重影响投资气氛。但同时有消息称,复地推迟上市的主因是招股不理想。
明眼人都可以看得出,复地此次上市失败的症结在于:第一,内地房地产“泡沫说”使得机构投资者对认购内地房地产股抱谨慎态度;第二,复地单股定价偏高,考量价值的方式备受质疑;第三,复地在招股书中并没有阐述清楚上市集资资金所为何用。
面对挫折始终抱有希望是最可贵的品质,不论结果如何,对过程充满激情是郭广昌从商的至理名言。
经过一年的精心准备,郭广昌卷土重来。这一次,复地共发售6亿股H股,预计筹资11亿~14亿港元。其中90%为国际配售,10%公开发售。
不过,复地重新返港上市,招股价较前一次低,而且前一次被市场诟病的土地使用权证问题也基本解决,这令机构性投资者对复地仍有热情。国际配售部分更是获得良好反应,并已超额数倍。
至此,复地完成了郭广昌的初步理想——财富裂变。在过去的10年间,有一个不争的事实:郭广昌的财富增长了10 000倍,他本人更是被誉为“上海的盖茨”。
财富使人变得宽广,而宽广会带来更多的财富。单纯开发楼盘所赚得的利润和宽广的胸怀相比毕竟是有限的,骨骼清奇、面容清癯的郭广昌就拥有一颗无限宽广的心。他称得上是中国资本市场上真正的智者——龙潜深渊,静候良机,三年不出,出则惊人。
三起两落:香港股市扬帆
世界上本来就没有一帆风顺的事情,当一件事情进行得过于顺利的时候,不免让人心生疑窦。从这个意义上说,复地在香港股市经历的起伏实属好事多磨。
2002年;复地准备实现第一次IPO。但当时中国电信进行了大规模IPO;结果市场反应并不热烈。在中国电信被迫推迟计划之后;复地不愿顶风而上;因而推迟招股。
到了2003年;复地在汇丰的安排下再次安排招股;但在公布招股结果的前夕;复地突然宣布押后上市。实际的原因是:复地招股很不理想;占集资额90%的国际配售部分;认购仅得35%;公开招股部分的认购也只有70%~80%。认购倍数严重不足;令上海复地在2003年3月3日宣布停止招股行动。
2004年1月;复地再次启动了上市计划;这是它两年内第三次整装上阵。这一次复地的保荐人也已由汇丰转为摩根斯坦利。
最终,复地于2004年1月30日中午完成招股;并于2月6日在港交所挂牌。这也是春节后港交所第一只上市新股。
历经三年,复地终成正果。但郭广昌对此说并不赞同,因为在他眼里,复地刚刚扬帆起航。
2004年房产商:复地第一
10年日夜兼程,10年地产风云,从1994年8月开始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到2004年郭广昌当选年度经济人物,10年间,曾经的书生意气变得沉稳厚重,曾经的同学少年一个个浮华退去,当郭广昌坐在位于黄浦江边的办公室里凭窗远眺之际,复地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成长为全中国最出色的房地产公司之一。
1998年8月,复地以上海复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名义成立。
2001年9月,复地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并将公司名称由复地(集团)有限公司改为复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04年2月,复地完成首次公开售股,筹资合计港币17亿元。
而上市募集的港币,主要用于购买新的土地。这些土地将主要集中在北京最繁华的区域。正如郭广昌所言——房地产有一个很大的秘诀,谁掌握这个秘诀就能赚到钱。这个秘诀就是地段,地段,还是地段。而复地取得土地的过程是非常理性的,是很有纪律性的,绝对不会创造几个地王,为了出风头举一个过高的牌子。
很多优秀的房地产公司最后都是被庞大的土地储备拖垮的,对于一个房地产公司而言,拥有一堆土地储备与实现巨大利润之间还有一段很长的道路要走。因此,复地没有为了迎合某类投资者幼稚的想法而去大规模圈地。而且,在以后的发展中公司将坚持自己的商业模式。
郭广昌的坚持和几位高管的执行让复地在2004年全线飘红,这一年,属于复地,属于刚刚上路的郭广昌。
筑人蓝图:客户关系管理
郭广昌的文科背景让他时常自称“学无所长”,就是这个“学无所长”的人,却领导了一个多元化控股集团,并率领4位创业元老一同登上福布斯中国富豪榜。
懂得更好地管理客户关系,懂得用人,懂得在合适的时间作正确的决定,这是郭广昌成就大业的稳固基石。郭广昌明白,能不能找到最好的人、能不能维系住最稳定的客户,这关系到企业的未来。企业最大的失误,不在于一个项目的得失,而在于一开始就找错了合作伙伴。
推举郭广昌做领头人时,其他成员表现出高度一致:“郭广昌情商高,能很好地整合与协调其他人的关系。另外在战略思考上,每次当一件事达到一个水准,觉得可以休息一下的时候,他都能提出一个新的像大山一样的目标。他善思辨,新奇的想法从来不断。”
郭广昌则认为“创新不是马上想到钱,而是应该待人以宽、待人以诚,应该看到别人的长处,听取别人的意见,创新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去倾听别人。”
在复星,郭广昌非常强调要学会听:“在公司里面要听别人的意见、听员工的声音,在公司外面要听客户的意见。”他一直在强调:“如果你对待客户能像谈恋爱一样,像对待自己的爱人那样,成绩肯定会不错。”
对待客户要像对待爱人,这就是郭广昌的客户关系管理理念。用自己的一片坦诚去对待客户,这是基本前提。
客户来购买自己的产品,如果不能以诚待人,那么结果只有一个:失去客户。性情中人郭广昌曾说:“谈客户和谈恋爱在本质上没有区别,都是通过自己的良好表现去获得对方的信赖。”
在复星花园开盘之前,团队的每个人都被要求用心去作网络调查,要像找网友那样充满期待。尽管这个要求看上去有点过分,但结果不错,调查进行得很顺利,而开盘之后有很多参与过的被调查者都纷纷来复星花园考察买房。
在诚恳的基础上,要知道如何发展客户。复星花园后来又进行了三期开发,很多客户都是从第一批客户发展来的。之所以被复星花园吸引,除了精致的房屋设计外,后续服务也是让客户持续信赖的重要原因。
郭广昌在客户管理上无师自通,当他说要以诚待人的时候,其实也是在说自己。他是个理想主义者,身上带着太多的纯然色彩。而哲学令他特别注重细节,办事如此,做生意如此,与人打交道依然如此。
复星花园的住户在过生日的时候会收到来自复星集团的祝福短信,这个细节看上去微不足道,但就是这种充满了人性关怀、客户至上的管理理念让住户感到前所未有的尊崇感。
孔子曾言:“与可言之人无言,失人;与不可言之人言,失言。”自己满心诚意并不是处理好客户关系的全部,也需要因人而异,并非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实诚。如果对方是可言之人,当然要全心全意去沟通、去挽留,但如果对方的意见还没有完全被你所领悟,此时,你的实诚反而会掩盖双方进一步互动的可能性。
善于倾听,勤于沟通,这是郭广昌处理客户关系的第二个箴言法则。
复星花园之所以持续抢手,除了有开发商提供的高品质服务、老住户对社区的强烈归属感等因素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郭广昌曾就小区的后续开发召开了小型听证会。
这个听证会被郭广昌戏称为“史上第一个由开发商主动召开的服务听证会”。事实上,这个称号一点都不过分。在听证会当天,很多对复星花园有意向的客户都参与了讨论,郭广昌的团队在会议开头简单说了几句话,就把发问权完全交给了客户。
于是,众人畅所欲言,从地产开发到物业管理,再到特色服务,无一不是真知灼见。从会上吸取到的宝贵意见比举办大型的研讨会更加“成果卓著”。通过这次听证会,复星也全面了解到了客户的需求心理。
会后,他们将收集到的意见进行分类整理,再结合公司对楼盘的定位作出了许多有意义的调整,并且完善了许多服务项目,在“卖楼获利”的同时,深深树立了复星的品牌形象。
品牌是复星处理客户关系最看重的要素,郭广昌深知,如果不看重品牌,就永远只能原地踏步。
在选择大客户时,郭广昌有自己的原则:必须是行业龙头。尽管与郭广昌同根而生的浙商以“四千精神”(走遍千山万水,道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著称,但作为台州商人,与一般而言的浙商有共性,也有差异,如低调、单兵作战(很多台州商人刚开始都是背着修鞋挑子四处闯荡,终其一生依旧如此)。
从小在浙商背景下长大的郭广昌却不赞同这种个人主义,在复星集团,他把规模化运作与品牌意识放在一个战略高度。
财富是郭广昌的追求,却不是唯一的追求。客户不是企业的全部,却是未来的所有。大客户更是未来并且持续未来的里程碑。
当年,郭广昌带着一帮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靠10万元开始创业,直至坐拥200多亿元资产,复星集团已经成为中国民营企业前三甲,并在医药、房地产、钢铁、商业四大领域都有出色表现。虽然涉及的行业不少,但房地产却是赚钱最多的一个。
不论是与大客户签约,还是产业扩张的潜在收购对象,品牌都是郭广昌最在意的。从收购豫园商城和友谊股份这两件事来看,复星的选择都不是随意而为,注重品牌的对接,也是注重客户和自己的生命力。
第三节零售江湖:与狼共舞
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境内:借花献佛吞并两大商城
每个人都有一条属于自己的命运之路。大多数人都羡慕别人的路,不愿意走自己的路。对于商人而言,这是一种莫大的悲哀。郭广昌很早就看到了自己的路,并排除万难,一直坚持走了下来。回头看看身后斑驳陆离的破盔旧甲,在为看不到路的企业陨灭而心生感慨的同时,也为自己坚持走产业整合之路的勇气而暗自庆幸。
从一心做咨询到兼容并包,商业触角探及制药、房地产、钢铁,复星走的是一条多道并行的高速公路,随着车流的增加,将会有更多的车道被开通。复星继前几条通道之后的第四条高速车道就是零售业。
复星进入零售业得从豫园商城说起。豫园商城位于上海著名的旅游区域——豫园商业旅游区,是A股上市公司。豫园商城的业务范围主要包括黄金珠宝等贵重首饰零售、餐饮业和商用物业租赁,商城旗下有“老庙黄金”和“亚一金店”这样的全国黄金珠宝零售招牌,此外还有400多家商铺、500多个零售网点。
豫园商城是国资委下属的企业,也是不多见的股权相对分散的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的持股份额仅仅占了13%,最大的两个股东股权份额加起来也只有25%。零售行业相对稳定的现金流、充裕的土地资产和比较分散的股权构成,豫园商城具备的这些条件都使其成为一个理想的产业收购对象。
身处闹市,品牌悠久,汇聚了区位优势和700年文化沉积的豫园商城在每日1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