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读完二战史中文txt-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架德军飞机被击落,只有72架闯入莫斯科上空。
10月中旬到11月初,苏军与德军优势兵力进行了激烈战斗,将德军阻止于拉马河、鲁扎河、纳拉河等地区,粉碎了希特勒妄想在10月中旬占领莫斯科的美梦。
随着冬季的到来,德军的攻势也大大减弱。由于道路异常泥泞,德军被迫全线停止前进,以待大地封冻。苏军因而赢得了宝贵的休整时间。到10月底,苏军部队和预备队源源不断地赶到了莫斯科。苏联谍报员佐尔格也在这时发回了准确情报:日本将向东南亚进攻,不会对苏联发动进攻。于是,斯大林将部署在西伯利亚与日本关东军对峙的25个步兵师和9个装甲旅陆续西调到了莫斯科近郊。
11月7日清晨,在莫斯科红场上,庆祝十月革命胜利的游行活动照例举行,革命歌曲响彻云霄。斯大林在列宁墓前检阅红军部队,对全体指战员发表了鼓舞人心的演说:“让伟大的列宁的胜利旗帜引导你们,彻底粉碎德国侵略者!消灭德国占领者!”全副武装的苏军迈着雄健的步伐从列宁墓前走过,接受斯大林的检阅,随后从红场上直接开赴前线。
德军的“台风”攻势虽然遭到了失败,但是,希特勒不肯善罢甘休,仍然想在冬季到来以前攻占莫斯科。德军经过休整和增调兵力后,又向莫斯科发起了第二次大规模的进攻。
11月15日清晨,德军第3、4坦克集团军开始向克林进攻,企图从北面包抄莫斯科;德军第2坦克集团军向图拉进攻,意欲从南面包抄莫斯科;两路德军采用南北钳形攻势,同时配合正面进攻,妄想一举攻占莫斯科。
苏军虽然在兵力和装备上都处于劣势,但是,苏军作战特别勇敢顽强。苏军第316步兵师的一个战斗小组表现尤为感人。11月16日清晨,这个小组在杜波塞科沃附近,坚守一个通往莫斯科的公路道口。经过4个多小时的激战,他们击毁了德军18辆坦克,击毙德军数十人,自己也只剩下了28人。政治指导员克罗奇科夫激励战士们说:“俄国虽大,但已无处可退,后面就是莫斯科!”最后,28名战士弹尽粮绝,全部壮烈牺牲,克罗奇科夫拿着一捆手榴弹扑向德军,炸毁了一辆德军坦克。
11月23日,德军付出了巨大损失后占领了克林。11月27日,德军推进到距离莫斯科只有24公里的伊斯特腊。当天夜里,一小股德军在雅赫罗马地区渡过了莫斯科——伏尔加河运河。莫斯科已经处于德军的炮火射程之内,德军用望远镜依稀可以看见克里姆林宫的顶尖。
值此危急关头,苏军连夜抽调增援部队,奋勇迎敌,向德军发起了快速反突击,不惜代价将德军迅速赶回了运河西岸。11月底至12月初,苏军第1突击集团军和重组的第20、10、30集团军紧密配合,在苏联空军支援下,展开了一系列的反突击,德军被打得溃不成军,狼狈不堪。12月5日,德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包克元帅向德军参谋部报告说,他“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遭到全面阻击的德军被迫转入了防御。
从11月16日至12月5日,在莫斯科城下的激战中,苏军打死打伤德军15。5万多人,摧毁德军坦克777辆、火炮300门、飞机近1500架。德军士气严重受挫,闪电战遭到了破产。
12月初,莫斯科已经是寒冬季节,气温降到了零下20~30度。希特勒和德军统帅部原计划在2个之内消灭苏联,所以德军对冬季作战毫无准备。在冰天雪地的莫斯科荒郊,德军没有冬衣,没有防寒设备,坦克和汽车的水箱在严寒中冻裂,马达难以发动,武器上的光学窥镜失去作用。同时,德军的装备也消耗了30%左右,而后勤补给却更加困难;中路德军每天需要31火车皮的给养,实际上只能得到16车皮。德军飞机无处着陆,被迫在结冰的湖面上进行一些惊险的降落。
可是,希特勒却顽固不化,担心任何一点撤退都可能涣散军心,导致全线崩溃,坚决不准许德军后撤。同时,希特勒把德军高级将领当成替罪羊,将包克元帅、古德里安上将、施特劳斯上将等35名高级将领撤职。12月8日,希特勒签署了在苏德战场全线转入防御的训令。12月19日,希特勒撤了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的职务,亲自担任陆军总司令。12月28日,希特勒又对身穿单衣在寒冬中瑟瑟发抖的德军下达了死命令:不准撤退,坚决死守,直到最后一兵一卒,一枪一弹为止。
针对德军进攻能力已经衰竭的有利局势,1942年1月5日,苏军统帅部决定乘胜发动全线反击。随后,经过3个月的鏖战,到4月下旬为止,苏军在各条战线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胜利,将德军打退了150~400公里,解除了莫斯科和北高加索的危险,改善了列宁格勒的处境,解放了60多座城市和1。1万多个居民地,收复了加里宁州、图拉州、梁赞州、斯摩棱斯克州、奥廖尔州、库尔斯克州、哈尔科夫州和列宁格勒州的一部分。
在整个冬季战役中,德国大约50个师被击溃,陆军伤亡83万多人(其中冻死冻伤10万余人),损失了1300辆坦克、2500门大炮、15000辆汽车和大量的其他装备。而德军军事法庭以临阵脱逃,擅自退却、违抗军令等罪名将6。2万名官兵判刑。
莫斯科会战的胜利大大改善了苏联的军事、政治地位和国际地位,也为战争的根本转折奠定了基础,宣告了德军“闪电战”的彻底破产。德军总参谋部长哈尔德也不得不承认,“德国陆军常胜不败的神话已经破灭了”。
精彩旁白:战争已经开始几个月了,但莫斯科城市生活的主要景象并没有什么变化。根据俄罗斯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记载,1812年拿破仑的军队挺进俄国心脏的时候,俄国人毫不仓皇地等待敌人的到来,没有任何的惊慌失措和骚动不安。他们泰然自信,到了危难临头之际,一定会有应付的力量。1941年的夏天,我们看到的仍然是同样的镇静和自信。一些运兵汽车不时地在大街上招摇过市,士兵们用斯拉夫人所同有的好嗓子,合唱着激昂的歌曲:
暴风雨侵袭我们的国土,
战云笼罩大地,
我们用枪林弹雨,
欢迎这讨厌的客人。
时候到了,弟兄们!
我们岂止一次两次,
警告我们的敌人,
躲开这俄罗斯大草原!
我们岂止一次两次,
进行战争;
并且岂止一次两次,
消灭敌人!
——徐学增等编《中外记者笔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部分斯大林格勒战役(1)
德军在莫斯科城下惨遭大败之后,再想发动全线进攻已经力不从心了。但是,希特勒不甘心失败,四处奔走,从欧洲的仆从国家收罗炮灰,纠集了217个师和20个旅,其中德军178个师、8个旅,芬兰、罗马尼亚、匈牙利、意大利、斯洛伐克和西班牙共39个师、12个旅,总计619。8万人;装配火炮56941门、坦克3229辆、飞机3395架、战舰63艘。
为了夺回苏联战场上的战略主动权,希特勒决定集中兵力进攻苏联的南翼,夺取斯大林格勒和南高加索,然后迂回北上,从东面包抄莫斯科,进逼乌拉尔和西伯利亚。1942年4月5日,希特勒签署了第41号作战令:“一俟天气和地面条件好转——一切可用的军队将集中到南翼的主要战线,其目的是在顿河边消灭敌人,以夺取高加索油田和进入高加索山区的隘口。”
斯大林格勒,位于伏尔加河下游的西岸、顿河河曲以东,是苏联内河航运干线上的重要港口和南北铁路交通的枢纽,也是苏联南部的工业重心,城市居民约有60万人。该市的西面和南面是苏联粮食、石油和煤炭的主产区——辽阔富饶的顿河流域、库班河流域和南高加索地区。1941年德军占领乌克兰之后,斯大林格勒就成了苏联中央地区通往南部经济区的交通咽喉,因此,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1942年5月初,希特勒调集到苏联南线战场上的兵力约150万人,共97个师,1600多架飞机、1200多辆坦克、1。7万门大炮和迫击炮。5月8日,德军8个师对克里米亚东部的刻赤半岛发起进攻。激战之后,苏军退到东面的塔曼半岛,德军于5月15日占领了刻赤半岛。6月2日,德军出动20。4万兵力进攻塞瓦斯托波尔要塞,苏联守军10。6万人顽强抵抗了一个月之久,直到弹尽粮绝才奉命撤退。7月4日,苏军撤到黑海东岸的诺沃罗西斯克,整个克里米亚半岛落入德军手中。在将近2个月的鏖战中,苏德双方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人员损失均在30万左右。
6月28日,德军重新集结了90万兵力,包括10个坦克师、8个摩托化师、1200辆坦克、1。7万门火炮、1640架飞机,再次发动攻势,企图在顿河西岸围歼苏军主力。苏军且战且退,到7月17日被迫后撤了150~400公里。德军推进至顿河大河湾,直逼斯大林格勒和北高加索,震撼世界的斯大林格勒战役随即开始了。
在长达530公里的顿河防线上,苏联守军共有38个师,但是其中20个师严重缺编,14个师每师只有1000~3000人。真正能与德军对抗的主要是第62、63集团军的12个师,约16万人,配有2200门火炮、400辆坦克和654架飞机。
7月23日,德军5个师进攻苏军第62集团军的右翼。经过3天激战,德军突破防线,在卡明斯基地区推进到顿河岸边,苏军第62集团军的两翼陷入包围。7月25日,另一支德军对苏军第64集团军的右翼发动突击,企图在卡拉奇附近强渡顿河,直扑斯大林格勒;苏联守军撤退到顿河东岸,建立了新的防线。
7月28日,斯大林发布第227号命令:“现在是结束退却的时候了,寸步不退!这就是我们当前的主要号召。必须顽强地保卫每一个阵地,每一米苏联领土,直到最后一滴血。”斯大林还下令建立了阻截队,放在不坚定的部队后面,把惊慌失措者和胆小鬼就地枪毙。
7月31日,希特勒又将德国第4坦克集团军从齐姆良斯卡地区调来,向科杰利尼夫斯基方向进攻,配合德国第6集团军从顿河西岸发动攻势。8月5~10日,在阿布加涅罗沃——普罗道维托耶一线,崔可夫中将指挥的苏军突击集群与德国第4坦克军展开激战,德军伤亡惨重,被迫退回外围防线,转入防御。与此同时,德军第6集团军与苏军第62集团军也在顿河西岸展开了7天的激战,苏军撤回到顿河东岸。
8月15日,德军又对苏联第4坦克军的防地发动进攻。8月16日,苏军少尉克切特科夫率领16名战士守卫一个高地,与德军鏖战一昼夜,子弹打光了,最后剩下的4名战士把手榴弹绑在身上,视死如归地扑向德军的坦克!苏军主力退到顿河东岸后,在西岸守住了新的防线。
8月23~24日,德军对斯大林格勒进行了疯狂的昼夜轮番轰炸。城市住宅、工厂、医院、学校、遭到了严重破坏,成千上万的老百姓惨遭杀害,市区一片废墟、硝烟弥漫。伏尔加河岸的油库也中弹起火,燃起一片火海。
9月13日,德军突入斯大林格勒市区,向苏军第62集团军防守的马马耶夫岗和火车站发起攻势。9月14日,德军投入6个师,在几百架飞机支援下,突破苏军防线,占领了火车站,将苏军第62集团军逼到伏尔加河岸。
市区争夺战开始之后,形势异常危机,苏军陆续增调来10个步兵师、2个坦克军和8个坦克旅,与德军展开殊死搏斗。争夺市中心的战斗达到了白热化。仅9月14~15日间,就有2000多名德军在市区被击毙。9月16日,苏军夺回了马马耶夫岗。火车站的争夺战持续了一周之久,前后13次易手。
在战斗最紧张的日子里,双方在每一条街、每一栋楼、每一层楼面和每一个房间进行激烈的争夺战。战斗中,曾有4名苏军反坦克手,用仅有的2支反坦克枪与30辆德军坦克搏斗,1天之内摧毁德军坦克15辆,未让敌人越过自己的阵地。一位身负重伤的苏军电话兵用牙齿咬住被打断了的电话线,恢复了战地通讯。
“红十月”冶金厂的工人在距离德军只有几百米的危急情况下,依然一面手执武器阻击敌人,一面冒着炮火坚持生产。在战斗最激烈的9月份,他们制造了200辆坦克、150辆牵引车。工人们常常驾驶着刚装配好的坦克,直接冲出厂门,投入战斗。德军第94师第267团团长威廉•;霍夫曼在日记中写道:“俄国人不是人,而是某种钢铁铸成的东西;他们不知疲劳,不怕炮火。”
9月底,战斗重心转移到市区北部的工厂区。德军又增调来20万兵力,90个炮兵营和40个攻城工兵营。苏军也有6个步兵师和1个坦克旅渡过伏尔加河,调进了斯大林格勒市区。双方随即展开了争夺拖拉机厂、“红十月”和“街垒”的大血战。10月4日,德军占领了“红十月”和“街垒”工厂的住宅区。
10月15日,德军5个师、2000对架次飞机猛攻拖拉机厂。苏军2个师被分割成许多孤立的战斗队,继续拼死战斗,宁死不屈。期间,苏联战士潘尼卡克独自阻击几辆德军坦克,用光了所有的手榴弹,身边只剩下两瓶液体燃料。当他抡起燃烧瓶,正要投向最近的一辆坦克时,一颗子弹打穿了高举在他头上的燃烧瓶,烈火顿时烧遍了他的全身。但是,他没有去扑打身上的火焰,而是跃出战壕,冲向德军坦克,对准发动机的外壳打破了第2个燃烧瓶。火舌和浓烟吞没了英雄和德军的坦克。当晚,德军付出惨重代价后,占领了拖拉机厂。
为了减轻德军对斯大林格勒市区的压力,苏联顿河方面军于10月19日从北部转入进攻,苏联第64集团军于10月25日从南面对德军侧翼实施了反突击。11月初,德军多次妄图攻占市区的防御点,都未能得逞。
第二部分斯大林格勒战役(2)
战斗到1942年11月初,德军方面在斯大林格勒地区仍有80个师,总计100万人,火炮10290门、坦克675辆、飞机1216架。其中主力部队是盘踞在斯大林格勒市区和西部外围一带的德国第6集团军和第4坦克集团军。罗马尼亚第4集团军担任南翼掩护,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意大利第8集团军、匈牙利第2集团军和德国第2集团军负责掩护西北翼。
而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地区共有3个方面军,110万人,火炮15500门、坦克1463辆、飞机1350架。苏军兵力和装备已经优于德军。尤其是苏军新装配的1250门“卡秋莎”火箭炮,一次就可以同时发射1万发炮弹,威力非常强大。苏军已经具备了发动大规模反攻的必要条件。1942年11月7日,斯大林宣告:“敌人尝到红军新打击力量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1942年11月19日清晨,苏军首先进行了80分钟的炮击,然后以坦克部队为先导开始大举反攻。11月22日夜间,苏军收复顿河桥梁,3天内34个师渡过顿河。之后,苏军兵分两路,一路向西急进,直插德军后方;另一路向南直奔卡拉奇,于23日晨收复该市,当晚与苏联西南方面军会师,从而将斯大林格勒地区的德军22个师包围起来。
苏联的强大反攻打得德军晕头转向。希特勒一面电令被包围的德国第6集团军司令鲍里斯稳住防线,一面急忙从各地战场上收罗了一些兵力,组成“顿河”集团军,调来曼斯坦元帅担任指挥,准备解救德国第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