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因明史上的几个问题 >

第2章

因明史上的几个问题-第2章

小说: 因明史上的几个问题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么了解。所以,在这场论义大会上,最终只能以道家的败北而告结束。“五蕴义”与“九断知义”的内容今虽已不得而知,但通过前引道宣的记载分析,当属于运用因明格式和规则的两个比量。会隐法师与因明学之间的关系如何今已不可考,而神泰法师则是玄奘门下较为著名的一个因明论师。道宣《集古今佛道论衡》卷丁又曰:“勅使告云,语师等因缘义大好,何不早论。于时三藏以下莫不欣庆。斯则无劳庙略,碎荡高旗,不藉军威,坚城屠陷,见之今日矣。”'19'可见,这次论辩的胜利是玄奘设计运用因明学巧妙克敌的一个成果。
  上述论辩大会是在显庆三年(公元658年)。显庆二年(公元657年),也有过一次佛道之间的面对面的论辩。当时唐高宗召僧道各七人,至百福殿互相论辩。道宣《集古今佛道论衡》卷丁载:尔时会隐法师升座,竖四无畏义。道士七人各陈论难,无足叙之事……次道士李荣开六洞义,拟佛法六通为言。六升论座,问荣六洞名数。答讫,征云:“夫言洞者,岂不于物通达无拟义耶?”答云:“是。”难云:“若使于物通达无拥名洞未委,老君于物得洞以否?”答云:“是,老君上圣,何得非洞。”征曰:“若使老君于物洞者,何故《道经》云:‘天下大患莫若有身,使我无身,吾何患也。’据此则老君于身尚碍,何能洞于万物。”……观三藏玄奘在西明寺度僧,不在论席。十四日平旦勅使报奘云:“七僧入内与道士论议,五人论大胜,幽州最好。”'20'会隐所竖“四无畏义”今亦不可确知其内容。立,即慧立,师从玄奘,虽无因明学专著传世,但从其与吕才互相论难的有关资料看,他在因明学方面的造诣还是颇高的。因其原在幽州,所以高宗称之为幽州师。慧立在这次论辩会上起到了关键作用,他巧设陷阱,慢慢套住对手,最后一击成功,这是充分地利用了十四过类中似能破的原理。正是慧立能够有效地掌握并运用因明学这一工具,所以他在唐初佛道论争中有突出的表现。道宣曰:慈恩译经通访岩穴,(慧立)以文辩腾誉致此征延。永徽元年举以申省依追参译,既染芝兰,芬郁愈美,自到帝京,频登闺辇;洁斋行道,率先总至。所以导达功业,咸立之能,光晖论道,咸立之力,前后重锡,备显僧伦,既非教元,略而不述。然其声辩包写送云行,事逾宿构,盖难与竞。'21'此非虚言。
  以上仅是因明学在唐初佛道论争中发挥作用的两个例子,有关史料仍然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挖掘,俾能反映出唐代因明学史的全貌,拓展因明学研究的领域。

  注释:
  '1'《因明文集》第三册P1…P2,台湾智者出版社1998年版。
  '2'《现代佛学》1985年第1…2期。
  '3'《江海学刊》1962年第3期。
  '4'《社会科学战线》1982年第4期。
  '5'虞愚《因明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因明新探》,甘肃人民出版社1989年9月版。
  '6'《明学说史纲要》P277,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8月版。
  '7'《因明学研究》P24、P25,智者出版社1994年版。
  '8'《文心雕龙创作论》P304…305,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第二版。
  '9'《文心雕龙注释》P6,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10'《因明学研究》P23,智者出版社1994年版。
  '11'《因明学说史纲要》P277…278。
  '12'《与因明学》,《因明研究》,吉林教育出版社1994年12月版。
  '13'《文心雕龙创作论》P316,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14'《文心雕龙注释》P6…7,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15'《因明学说史纲要》P277,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8月版。
  '16'1934年支那内学院刻《因明入论庄严疏》卷一。
  '17'1934年支那内学院刻《因明入论庄严疏》卷一。
  '18'《大正藏》52册,P387…P388。
  '19'《大正藏》52册,P388。
  '20'《大正藏》52册,P389。
  '21'《集古今佛道论衡》卷丁。《大正藏》52册,P387。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