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绝密战线--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军反间谍纪实 >

第28章

绝密战线--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军反间谍纪实-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向它逼近,而实际上却是几架有“月光”装置的飞机。
    在佯攻德国海防设施以便把德国飞机从实际进攻地点上引开方面,“月光”装
置所能发挥的威力立即得到了伦敦监督处的卓越而性情古怪的成员爱德华·内维尔·
达·科斯塔·安德雷德教授的承认。他建议对这个装置进行实地实验。于是,在1942 
年4 月6 日,九架装配有“月光”装置的“挑战”战斗机在波特兰上空盘旋,暗示
一大批美国轰炸机正在逼近瑟堡。“超级机密”的监视表明,德国空军指挥官派出
一百四十四架战斗机对付这个假进攻。
    而为了对付美国第八航空队“堡垒”轰炸机对鲁昂的实际空袭,德国空军指挥
官才派出了七十架战斗机。作为一种空中欺骗,“月光”装置的效用得到了证实之
后就被搁置起来,由科学家进一步改进,等待到大学进攻日那天才使用。
    为了试验“窗口”和“月光”装置综合使用的效果,科克伯恩博士、科兰博士
以及他们的助手要求“斯特灵”和“兰卡斯特”海军战斗机,加拿大驱逐舰“黑达”
与其他一些海轮和飞艇配合。“斯特灵”战斗机的试验区上空以精确的高度和速度
飞行,按预定好的间隔投下一捆捆“窗口”。装有搜索雷达的“兰卡斯特”战斗机
以同样复杂的队形在“斯特灵”战斗机的上空飞行,与此同时,“黑达”驱逐舰的
一小队扫雷舰拖着装有雷达反射器的称为“榛子”的海军汽球,驶进海湾。然后,
“黑达”驱逐舰和扫雷舰奉命用“月光”装置干扰“兰卡斯特”战斗机在搜索雷达。
这样,“窗口”、“月光”装置和“榛子”相结合就在科学家们的观察仪器中造成
了一种假象,好像一支占据近二百平方英里的庞大舰队以真正的入侵舰队的航行速
度正在向海岸逼近。这些试验成功了。“征税”计划和“微光”计划,即电子欺骗
行动计划,被批准在大举进攻日的午夜和黎明之间的“坚韧”计划中使用。这两个
行动计划是制造两支大舰队像真正的进攻舰队驶向塞纳湾那样向弗尔和加来之间的
法国海岸逼近。
    科克伯恩博士还利用“黑达”驱逐舰和扫雷舰试验另外一种计策。当试验舰队
驶至距岬角十英里的地方时,它就停止前进,把漂浮的“榛子”固定住。然后让
“兰卡斯特”战斗机和““斯特灵”战斗机从这个地区上空飞过,同时把所有的观
测仪和“月光”装置打开。这时,小艇上的巨型扩声器发出一种抛锚声和飞机准备
着陆的下降声音。然后,一些高速摩托艇突然开进,制造烟幕。这样,从各个角度
来看,无论是听还是用电子仪器侦察,都好像是一支庞大的入侵舰队在近海停泊,
进行海上袭击的准备工作。这是一个更加精心设计的花招,曾用来转移德国人对蒙
哥马利进攻阿曼的反应,它将再次被用来转移德国对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反应。
    科克伯恩对此很满意,于是就又开始从事下一个,也就是最后一个电子欺骗试
验。飞机还是在这个地区上空飞行,在指定的时间地点和高度通过“窗口”的屏幕
空投模拟伞兵,着陆后发出机枪扫射、手枪和步枪声等陆地作战的声音。在空投模
拟伞兵的同时,投下一些特空队,他们着陆后,就打开扬声器播放录制好的炮火声、
士兵的喊杀声、呼救声和倒地声。他们还施放一种化学制剂,类似一种薄薄的烟雾,
制造战场上的气味。这些试验也获得成功,并将作为“泰坦”计划的基础。“泰坦”
计划是使用这样一个策略,即吸引敌人注意模拟空降旅和空降师的着陆,而真正的
空降部队却在其他地区着陆。
    试验完成之后,科克伯恩和他的小组回到伦敦,开始装备各种海军舰艇,准备
用于欺骗战术。飞行员们继续对那些必要的非常精确的飞行技术精益求精。这种技
术要求每一架飞机都要安装崭新的自动驾驶系统。电子欺骗战术在苏格兰试验也很
成功并将在登陆日的实战中应用。此刻,一种新的军事科学,即电子欺骗,发明出
来了。如果它能成功地迷惑和扰乱德国的防卫技术设施,电子学就将成为战争的一
个新的方面,成为一种像步枪、机关枪和坦克一样使战争发生革命性变化的武器。   
      第五节 英国暂时变成了与世隔绝的警察国家
    1944  年春天是英格兰历史上的一个特殊的时刻。登陆日快到了,成百万陌生
人乘着比人还陌生的车辆拥向乡村。这时,一场大雾——伴随欺骗战术而来的保守
机密的雾——降临到这个岛上。英国还从未采取过如此严格的预防措施来保守军事
行动的秘密;英国人也从来没有那样多疑,那样谨慎。爱管闲事的人和告发者比比
皆是,每个村落的警察都睁大眼睛,竖起耳朵,注意发现德国的间谍,普普通通的
不检点行为都像犯罪一样。英国政府在战争一开始所发动的“乱说会丧失生命”的
宣传运动强化到了惊人的地步。当时一位社会历史学家写道:“要求别人不要传播
谣言已成为全国性的任务。报纸发表长篇大论的文章警告读者,牧师教训他们的教
徒,学校校长教育学生。
    有些地方甚至还专门举行反对传谣大会。”保密成了人人心中记挂着的一件事,
它涉及生活的每一方面,甚至国王或首相都不能随便乱说乱动。
    艾森豪威尔到伦敦就任最高司令官时,他凭借他那新的总督的权力,敦促英国
政府采取它的历史上最广泛的、最罕见的保秘措施。他在写给英军参谋部的一封信
中说:“如果我们将来感到由于忽视保密措施而使这些重大战役的胜利遭到损害,
我们的良心会受到谴责。”这封信写了之后,英国暂时变成了与世隔绝的警察国家。
向海外发电报的优惠待遇,除只给予一些最受信任的新闻记者外,全部取消了。虽
然报纸发出咆哮,但除了出现一次严重的例外事件,还是遵守这种限制的。丘吉尔
自己就主张新闻检查。帮助文森豪威尔估价敌军高级指挥官的性格和能力的英国军
事记者B ·H ·利德尔·哈特上尉曾向丘吉尔说明,仅仅从英美主要报纸的报道中
就可能比较准确地推测盟军1943  年6 月和1944  年2 月之间的作战意图。与此同
时,军人或官员的每一个电话,英国每一个敏感地区发出的每一封信,每一份电报
都可能而且经常受到监听或检查。国外和部队的信件被延迟发出。所有的人,除一
些必要人员之外,都不准进出英国,而不列颠群岛,从苏格兰的最北端到英格兰的
最南端的广大区域内不允许进出探亲访友。
    对军队的限制更严,艾森豪威尔到任不久就警告他手下的每个人说:
    “言谈要谨慎,严格保管文件——这是大家熟知的保密守则。保证这些守则严
格地执行要靠我们每一个人。所有指挥员在任职期间始终都要遵守个人最高度的保
密纪律,违者要受到最严厉的纪律处分。”对于所有上面写着登陆的时间和地点的
文件都制定了一种特别程序加以保护。这就是“顽固者”程序。这个奇怪的名字来
源于“前往直布罗陀”的印章。为了迷惑好奇的人,把几个字母颠倒过来,带有
“顽固者”之意。这个符号在执行“尼普顿”计划时保留下来,是当时一般保密级
别的最高一级。
    大体上说,只有“顽固者”才能看“顽固者”所规定的文件,要想成为“顽固
者”与加入一个同等俱乐部一样的难。大西洋两岸的人想成为“顽固者”要经过最
严格的保密检查。即使检查通过了,他在英格兰的所作所为都要受到最严密的监视。
但是,违反保密制度的行为是不可避免的,甚至在“顽固者”中也曾发生。有些泄
密的事件是严重的,甚至是可怕的。
    最初的一个不可恩议的事件发生在1944  年3 月下旬。那时,五角大楼美国陆
军情报局局长克莱顿·比塞尔将军从联邦调查局那里得到消息说,美国陆军芝加哥
分信处有一包非常机密的文件偶然地被打开了。美国陆军邮局总部有四个人未经许
可看到了邮件的内容。当文件送达芝加哥邮局时,还有十个人看到了这些文件。很
显然,谁都没有想过要把这件邮包重新封好。寄件人是“上士托马斯·P ·凯恩”。
此人是德国血统,是伦敦最高司令部军械供应科科长罗伯特·w ·克洛福德将军的
秘书。有点奇怪的是,凯恩本想把邮包寄给“军械处,G4”,而他写的却是住在芝
加哥的他姐姐的地址,那里主要是德国血统的居民。         这件事很快地引起了最高司令部情报处副处长托马斯·J ·贝茨将军的注意。
这个情况确实很严重。贝茨后来说:
    “在这事件的背后存在一种恼人的疑问,即这种事情已经进行了多久,是否还
在继续进行。那些文件非常重要,文件中写了出兵的预定时间和地点以及集结和开
始进攻的时间表。值得庆幸的是,我们还有六个星期的时间去调查此事,看是否有
必要建议改变‘尼普顿’计划。”联邦调查局对凯恩及其家属进行了审查。结果表
明,所有的人都知道,他们都是十分忠实的美国人,同亲纳粹组织历来没有任何往
来。局级军法处传询凯恩。凯恩承认邮包上的字迹是他写的。但他却不能说明为什
么把这样机密的文件放在信封里寄给他姐姐。他只是说,正如布彻(艾森豪威尔的
日记秘书)指出的,他姐姐病重,而他过度疲劳,他很想念她。布彻还说:“这种
笨拙的处理事情的方法表明不是职业间谍干的。但是,无论如何,许多重要的事实,
包括实力、地点、装备和预定日子都被未经允许看的人看了。”联邦调查局得到指
示,要把所有看到文件的人置于监视之下。有人建议把凯恩交付军事法庭审判。但
官方未采取任何行动,只是把他也置于监视之下,窃听他的电话,不准他离开他的
住所,一直到登陆日之后。然而,事情并未就此结束,因为伦敦和华盛顿的保密人
员深信这件泄密事件与芝加哥《论坛报》有一定的关系。英美两国政府对这家报纸
报道盟国已经译破日本的海军密码极为不满。当有人发现《论坛报》的一个编辑在
登陆日到来之前不久不顾“非经许可不得离开英国”的禁令想乘一架美国运输机离
开英国时,这件事又引起了两国政府对这家报纸的怀疑。然而,没有任何证据证明
《论坛报》与凯恩案件有关。显然,该编辑只不过是工作不负责任而已。
    凯恩案件刚刚结束就又发生一起泄密事件。这一次牵涉到艾森豪威尔本人的一
位朋友。这个人就是亨利·杰维斯,弗里斯·米勒少将。他五十四岁,是美国陆军
非常能干的军官之一。他同艾森豪威尔一起于1915  年毕业于西点军校,后来循着
美国骑兵的军阶逐步提升,一直到成为将军,统帅空军地勤司令部。他在为此次大
举进攻作准备,担任美国空军第九航空队军需官,是能看绝密文件的人。
    1944  年4 月18  日晚,米勒去参加美国欧洲战区情报局局长、后任布莱德雷
第12  集团军情报助理参谋长的埃德温·L ·西伯特将军为美国红十字会护士举行
的晚宴。晚宴在克拉里奇的一家公共餐厅举行。在交谈中,米勒抱怨他从美国获得
军需品的难处,然后毫不掩饰地大声宣布盟军将于1944  年6 月15  日以前开始大
学进攻。西伯特听到了他的话,很恼火。这严重地违反了保密纪律。第二天上午,
他就向布莱德雷汇报。布莱德雷也知道此事。他喜欢米勒,但是,正如他后来所说
的“我没有办法,只好打电话给艾克……”艾森豪威尔毫不留情。经过迅速调查之
后,他就命令米勒乘下一次航班回美国,并把他的军衔降到他的正式军阶——中校。
布莱德雷写道:“有些军官事后说艾克这样严厉地处理这个问题是毫无必要的。但
我不这样看。假如我处在艾森豪威尔的地位,我的严厉程度不会比他差些……同时,
这次的处罚是让英国放心,我们不会容忍任何人信口开河。”米勒凭着老朋的关系
给艾森豪威尔写信求精:“我只是想请你让我带着现在的军阶(即少将)回国,在
国内等待应得的处分。”他还强烈地申明自己是无罪的,但这些都是徒劳。艾森豪
威尔给米勒写了一封推心置腹的回信。
    他说:“我最痛心的事莫过于不得不对有骨气的、历史清白的军官触犯军法的
案件作出处理,特别是当他们是故友亲朋的时候,更是如此。”他继续说:
    “……正是因为你长期以来工作成绩显著,我才觉得建议对你的案件不做更严
厉的惩办而只给予行政处分是正确的。”离大举进攻日只有短短几周的时间,美国
最高司令部发生了第三起严重泄密事件,这次泄密者是一位海军军官,名叫爱德华·
M·迈尔斯上校。他是哈罗德·R·贝蒂·期塔克上将的随从参谋。斯塔克上将是美
国驻欧洲海军总司令,曾参与制定“尼普顿”计划。告发人是“尼普顿”计划战术
空军总司令、空军上将特拉福德·利·马洛里爵士。他写信给文森豪威尔说,迈尔
斯当众透露了“将要进行的战役的详细情况其中包括作战地区、空运、实力和日期。”
这个不检点的行为发生在朴次茅斯啤酒酿造商威廉·杜波雷上校爵士举行的宴会上。
利·马洛里抱怨说迈尔斯“显然是喝醉了”。
    1944  年5 月21  日,艾森豪威尔写信绪斯塔克说,他听到关于迈尔斯的不检
点行为的报告后“心如刀绞,更不用说惊恐了”。他接着说:“即使这个报告只是
部分属实……我也必须说,这种轻率行为会造成最大的危害。我知道你会立即采取
有效的行动……”两天后,斯塔克回信说,他准备把迈尔斯遣送回国。“我没有选
择的余地。这显然是个损失。目前我找不到人来替换他,但这又有什么办法呢。”
与此同时,艾森豪威尔写信给马歇尔,说迈尔斯的轻率举动使他“震惊”,他“真
想亲手把他枪毙”。然而,在华盛顿,迈尔斯却被给与挽回生涯的机会,而他在私
下却讲他是中了奸计。消沉了一段时间之后,他就被恢复了名誉,在1944  年的袭
击中他被任命指挥驻冲绳的一个空运师,因战功荣获铜质垦章。在进攻菲律宾的期
间,他也立下了显赫的战功。
    米勒和迈尔斯的案件是对艾森豪威尔的沉重打击。看来,这两起事件的发生说
明美国在伦敦的工作人员不谨慎,缺乏责任心。也许,在像盟画远征军这样庞大的
司令部里,发生个别随口乱说或文件保管不善的情况是很难免的。但是,从其它地
方查出的泄秘现象就很难解释了甚至说巧合也是不能令人满意的。1944  年5 月,
一位英国军官乘火车上班,同往常一样,用猜《每日电讯报》的字谜消磨时间。字
谜号码是5775。第十七横行要求填一个有四个字母的字,给的线索是“美国一个州
名”。答案是“犹他”。这位军官是最高司令部的高级参谋。他看了以后很吃惊。
“尼普顿”计划的主要密码他大部分都知道。,而“犹他”是美国在诺曼底的两个
主要登陆场之一的代号。
    后来,他在填第5792  号字谜时,就更加吃惊了。他发现“密苏里河畔的印地
安人”这个线索的答案是“奥马哈”,这个名字是美国在诺曼底的另一个登陆场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