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台湾作家研究丛书]第5卷乡之魂:钟理和人生和文学之路 作者:江 湖 >

第30章

[台湾作家研究丛书]第5卷乡之魂:钟理和人生和文学之路 作者:江 湖-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9月15日(农历八月二十二),母刘水妹逝世,享年七十三岁。 
  11月13日,文友廖清秀来访。 
  12月,写《鹣鲽之情》。 
  年底,写《菸楼》 
  是年,着手写《跫音》、《我的书斋》,均未发表。 
   
  1958年 
  正月,起稿写《大武山之歌》,内容描写一家三代人在起自光绪末叶至今约七十年间生活和思想的演变,分三部。未完成,只留下残稿。 
  春,写成《奔逃》。同年12月发表于《新生》副刊。 
  5月,《菸楼》入选香港《亚洲画报》小说征文佳作。9月,发表于《自由青年》第2卷第5期。 
  7月,次女钟铁华出生。 
  7月,终于索回因故不能出版的《笠山农场》原稿。10月,写信给香港亚洲出版社经理张国兴,征询印行《笠山农场》事宜。 
  9月,《文友通讯》停刊,历时一年零四个月。 
  12月,辞去美浓代书馆的差事。养病写作之余开始养鸡,希望能够改善家庭经济。 
  同年,写作散文《猪的故事》。 
   
  1959年 
  1月27日,写成《原乡人》,参加《亚洲画报》征文比赛,落选。1961年以遗作发表在《民间知识》上。 
  4月份起,将作品寄交钟肇政,由他代投(多为《联合报》副刊)。同年,在《联合报》副刊发表《苍蝇》、《做田》、《草坡上》、《挖石头的老人》、《初恋》、《安灶》、《耳环》、《柳荫》、《阿远》、《贫贱夫妻》(原名《鹣鲽之情》)、《登大武山记》等。 
  5月25日,写成短篇小说《浮沉》(未发表)。 
  12月,写《手术台之前》,未完成。 
   
  1960年 
  1月15日,写成《天问》,后改题为《复活》。 
  4月,写成《旱》,未发表。又写成《往事》,以遗作发表于《自由青年》。 
  4月27日,着手写中篇小说《雨》初稿。6月9日再稿。 
  7月,发表《杨纪宽病友》于《晨光》杂志。 
  是年,在《联合报》副刊发表《假黎婆》、《阁楼之冬》、《钱的故事》、《还乡记》、《西北雨》、《复活》。 
  8月4日,在病床上修订《雨》,肺病复发,咯血染稿纸,终不治辞世。次日,依遗言火葬。灵骨安厝于朝元寺奉祀。 
附录二:钟理和著作出版年表  
   
  (依出版时间为序) 
  《夹竹桃》北京马德增书店1945年4月 
  《雨》(台湾)钟理和遗著出版委员会1960年10月 
  《笠山农场》(台湾)钟理和遗著出版委员会1961年9月 
  《钟理和短篇小说集》(台湾)大江出版社1970年8月 
  《故乡》(台湾)大江出版社1976年2月 
  《钟理和全集》(八卷)(台湾)远行出版社(远景)1976年11月 
  《钟理和小说选》北京广播出版社1982年10月 
  《复活》(高雄)派色出版社1990年4月 
  《钟理和集》(台北)前卫出版社1991年7月 
  《故乡四部》(高雄)派色出版社1993年12月 
  《钱的故事》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2月 
  《原乡人》(台湾)钟理和文教基金会1994年10月 
  《笠山农场》(高雄)派色出版社1995年1月 
  《钟理和日记》(高雄)钟理和文教基金会1996年10月 
  《笠山农场》(台湾)草根出版社1996年9月 
  《夹竹桃》(高雄)派色出版社1997年4月 
  《钟理和全集》(六卷)(高雄)钟理和文教基金会1997年10月 
附录三:钟理和研究与评论  
  一、期刊论文(依发表时间为序) 
  哭理和 
  钟正《自由青年》24卷5期(1960年9月) 
  介绍第一部台湾的乡土文学作品集——《雨》 
  陈映真《笔汇》2卷5期(1960年12月) 
  钟理和 
  江玲《作品》3卷9期(1962年9月) 
  倒在血泊里的笔耕者 
  陈火泉《台湾文艺》1卷5期(1964年10月) 
  一些回忆 
  林海音《台湾文艺》1卷5期(1964年10月) 
  父亲,我们 
  钟铁民《台湾文艺》1卷5期(1964年10月) 
  钟理和论 
  两峰《台湾文艺》1卷5期(1964年10月) 
  悼念理和兄 
  廖清秀《台湾文艺》1卷5期(1964年10月) 
  挽歌——为悼念钟理和先生而写 
  张彦勋《台湾文艺》1卷5期(1964年10月) 
  读钟理和遗作感 
  吴浊流《台湾文艺》1卷5期(1964年10月) 
  陌生者的哀念 
  林衡茂《台湾文艺》1卷5期(1964年10月) 
  山破上的一盏火 
  徐和《台湾文艺》1卷5期(1964年10月) 
  读钟理和的《雨》 
  隐地《自由青年》33卷5期(1965年3月) 
  钟理和评介 
  叶石涛《自由青年》36卷5期(1966年8月) 
  读《钟理和短篇小说集》 
  郑清文《青溪》51卷(1971年9月) 
  钟理和小论 
  陈雀华《台湾文艺》35期(1972年4月) 
  试论钟理和小说之特点 
  安宜静《台湾文艺》35期(1972年4月) 
  钟理和的文学观 
  张良泽《文季》2卷(1973年11月) 
  来喜爱钟理和 
  史君美(唐文标)《文季》2卷(1973年11月) 
  钟理和短篇小说读后 
  刘若君《文季》2卷(1973年11月) 
  从钟理和的遗书谈起:理和思想初探 
  张良泽《中外文学》2卷6期(1973年11月) 
  台湾文学的两种精神——杨逵与钟理和之比较 
  林载爵《中外文学》2卷7期(1973年12月) 
  《钟理和短篇小说集》 
  谢嘉珍《书评书目》9期(1974年1月) 
  钟理和作品概述(上、中、下) 
  张良泽《书评书目》9—11期(1974年1月至3月) 
  钟理和作品中的日本经验和祖国经验 
  张良泽《中外文学》2卷11期(1974年4月) 
  钟理和小论 
  许素兰《台湾文艺》44期(1974年7月) 
  论钟理和的人生观与文学观 
  徐赐月《台湾文艺》44期(1974年7月) 
  秉烛谈钟理和 
  叶石涛、张良泽《台湾文艺》革新1号54期(1977年3月) 
  毁灭与新生——试析钟理和的《故乡》 
  许素兰《台湾文艺》革新1号54期(1977年3月) 
  我看钟理和小说中的人物 
  钟铁民《台湾文艺》革新1号54期(1977年3月) 
  试论钟理和的社会参与 
  彭瑞金《台湾文艺》革新1号54期(1977年3月) 
  谈钟理和笔下的农民世界 
  韩淑惠《台湾文艺》革新1号54期(1977年3月) 
  故乡、故乡 
  两峰《台湾文艺》革新1号54期(1977年3月) 
  追忆中的欣慰——为《钟理和全集》出版而写 
  林海音《台湾文艺》革新1号54期(1977年3月) 
  鹣鲽之情——夜访钟台妹女士 
  王丽华《台湾文艺》革新1号54期(1977年3月) 
  给爸爸 
  钟铁英《台湾文艺》革新1号54期(1977年3月) 
  《钟理和短篇小说集》读后 
  花村《中华文艺》13卷1期(1977年3月) 
  《笠山农场》的新意义 
  方健祥《夏潮》2卷3期(1977年3月) 
  钟理和作品论 
  郑美玲《文心》5期(1977年6月) 
  钟理和的语言 
  周丽兰《文心》5期(1977年6月) 
  钟理和笔下的农民世界 
  韩淑惠《文心》5期(1977年6月) 
  原乡的失落——试评钟理和《夹竹桃》 
  许南邨(陈映真)《现代文学》复刊号1期(1977年7月) 
  脉流着纯纯的中国文化血统:纪念理和 
  朱西宁《书评书目》78期(1979年10月) 
  钟理和纪念馆筹建缘起 
  《书评书目》78期(1979年10月) 
  台湾省作家钟理和 
  潘翠青《文学评论》1980年2期(1980年3月) 
  从钟理和的一生到电影《原乡人》 
  花村《台湾文艺》14卷57期(1980年6月) 
  原乡人在美浓 
  吴锦发《台湾文艺》14卷57期(1980年6月) 
  噢,原乡人 
  曹永洋《台湾文艺》14卷57期(1980年6月) 
  钟理和传拍成电影《原乡人》有感 
  庄园《台湾文艺》14卷57期(1980年6月) 
  《原乡人》出现的意义 
  壹阐提(李乔)《台湾文艺》14卷57期(1980年6月) 
  原乡人及其他 
  钟铁民《台湾文艺》14卷57期(1980年6月) 
  《文友通讯》资料 
  《文学界》5期(1983年1月) 
  双不斋谈书——原乡人 
  林双不《书评书目》90期(1980年10月) 
  台湾作家钟理和及其作品 
  武治纯《海峡》1982年3期 
  钟理和论 
  韦体文《台湾研究集刊》1984年2期 
  活过·爱过·写过——钟理和研究 
  刘秀燕《台湾文艺》89期(1984年7月) 
  从《笠山农场》说起 
  黄娟《台湾文艺》91期(1984年11月) 
  民国人物小传:钟理和 
  关志昌《传记文学》45卷6期(1984年12月) 
  倒在血泊里的笔耕者——钟理和 
  武治纯《中国广播电视》(1985年7月) 
  台湾省作家 
  潘翠青《文学评论》1989年10月 
  土地的歌·生活的诗——钟理和的《笠山农场》 
  彭瑞金《台湾春秋》2卷1期(1989年10月) 
  重读钟理和的短篇小说 
  郑清文《台湾春秋》2卷1期(1989年10月) 
  倒在血泊里的笔耕者——钟理和 
  钟肇政《台湾春秋》2卷1期(1989年10月) 
  台湾作家钟理和的民族意识 
  泽井律之《台湾文艺》8卷128期(1991年12月) 
  钟理和文学中所展现的人性尊严 
  钟铁民《台湾文艺》8卷128期(1991年12月) 
  钟理和日记中的典故 
  游唤《明道文艺》196期(1992年7月) 
  钟理和小说《校长》 
  彭瑞金《台湾文艺》(新生版)2卷142期(1994年4月) 
  论大陆时代的钟理和 
  泽井律之《台湾文学》(1994年11月) 
  为文学而生,为文学而死——纪念钟理和八秩冥诞 
  钟肇政《联合文学》22卷(1994年12月) 
  理和文学不朽——从“复活”的救赎谈起 
  李乔《联合文学》22卷(1994年12月) 
  特立一代的钟理和 
  吕正惠《联合文学》22卷(1994年12月) 
  艰困年代的文学见证人——钟理和 
  彭瑞金《联合文学》22卷(1994年12月) 
  “抱着爱与信念而枯萎的人”——记钟理和 
  杨照《联合文学》22卷(1994年12月) 
  父亲 
  钟铁民《联合文学》22卷(1994年12月) 
  新文学传统的继承者——钟理和 
  叶石涛《联合文学》22卷(1994年12月) 
  暗恋钟理和重返桃花源 
  张戌谊《天下杂志》164期(1995年1月1日) 
  父亲 
  钟铁民《台湾新文学》4卷(1996年4月15日) 
  钟理和的文学观及其作品中的农民世界 
  陈丹橘《台湾新文学》4卷(1996年4月15日) 
  钟理和短篇小说《菸楼》之言语风格 
  吴幼萍《辅大中研所学刊》7期(1997年6月) 
  《草坡上》赏析 
  胡坤仲《中国语文》82卷2期(1998年2月) 
  从“不隔”之精神看《贫贱夫妻》与《复活》 
  唐淑贞《中国语文》85卷1期(1999年7月) 
  重新阅读钟理和──并探勘其文学发展史 
  应凤凰《淡水牛津文艺》2期(1999年2月) 
  生动的尖山农家耕作图——赏读钟理和的《做田》 
  许俊雅《国文天地》15卷4期(1999年9月) 
  《笠山农场》评析——兼谈钟理和的创作历程 
  余昭玟《中国文化月刊》238期(2000年1月) 
  钟理和的《贫贱夫妻》 
  应凤凰《明道文艺》(2001年1月) 
  访钟理和的长子钟铁民同学 
  吕新昌《国文天地》2001年4月 
  解读钟理和《做田》 
  赵公正《国文天地》2001年4月 
  宽厚的心,朴实的笔——钟理和作品的内容 
  林聆慈《国文天地》2001年4月 
  关于祖父钟理和 
  钟怡彦《国文天地》2001年4月 
  钟理和的文学生活 
  钟铁民《国文天地》2001年4月 
  记台湾乡土作家钟理和先生 
  田野《黄石师院学报》 
  二、报纸文章(依发表时间为序) 
  被宰了的鸡——重读钟理和著《钱的故事》与《草坡上》并悼作者 
  马各《联合报》1960年8月14日 
  吊钟理和先生 
  梅逊《联合报》1960年8月16日第7版 
  关于笠山农场 
  林海音《联合报》1961年8月20日 
  钟理和作品论 
  张良泽《中华日报》1973年12月13日—16日 
  关于《钟理和全集》 
  张良泽《中华日报》1976年11月29日第5版 
  华敬德谈钟理和著作的英译经过 
  杜文靖《自立晚报》1976年11月29日 
  嗅那泥土的芳香——读钟理和的作品 
  谢松山《台湾时报》1977年5月8日(9日) 
  追怀钟理和感叹文人境遇 
  黄海《台湾时报》1978年2月第12版 
  我看钟理和的小说,钟理和小说的境界 
  麦秀儿《民声日报》1978年3月20日 
  台湾文学里的客家作家 
  钟肇政《自立晚报》1979年12月18日 
  我与钟理和的一段友谊 
  梅逊《联合报》1980年1月23日第18版 
  原乡人及其他 
  钟铁民《联合报》1980年6月1日8版 
  笠山半日:与李行谈电影《原乡人》 
  钟肇政《联合报》1980年6月1日8版 
  平妹,挺好的 
  林海音《联合报》1980年8月2日 
  钟理和、“原乡人”与中国人文精神(上下) 
  林毓生《联合报》1980年8月2日—3日 
  台湾作家钟理和简介 
  《光明日报》1980年8月6日 
  倒在血泊里的笔耕者 
  周金益、周丽华《北京晚报》1980年8月13日 
  纪念台湾乡土作家钟理和 
  武治纯《人民日报》1980年8月16日 
  从“原乡人”想钟理和 
  李欧梵《联合报》1980年8月19日 
  钟理和、《原乡人》、电影《原乡人》 
  舒坦《台湾日报》1980年9月14日—15日 
  钟理和的《笠山农场》 
  蔡明裕《大华晚报》1983年4月18日 
  台湾著名爱国作家钟理和简介 
  《光明日报》1990年2月 
  钟理和小说中的客家女性塑像 
  吴锦发《民众日报》1990年12月7日—9日 
  论钟理和的《故乡》连作 
  叶石涛《民众日报》1990年12月8日 
  钟理和对生与死的体验 
  曾贵海《民众日报》1990年12月9日—11日 
  钟理和的农民文学 
  彭瑞金《民众日报》1990年12月12日—14日 
  钟理和文学所展现的人性尊严 
  钟铁民《民众日报》1990年12月14日—15日 
  父亲的坚持 
  钟铁民《中国时报》1991年6月—7月 
  钟理和日记里的海内外作家 
  叶石涛《中国时报》1992年6月28日第27版 
  钟理和的“原乡”和“祖国” 
  彭瑞金《台湾时报》1994年4月29日—30日 
  钟理和文学的生活经验和生命体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