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张氏妇科-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书名:张氏妇科
作者:
朝代:
年份:
白蒲岭张氏女科
属性:唐时开通年间,有一神人借宿于慈邑张氏家,次日将书付张氏之妇。开卷视之,乃女科也,初以调
经,其法和气血、均寒热,而世无不育之妇;次以胎前,其法补气血、清痰火,凡有诸症必先安胎为主;
次以胎前产后,其前后不同。此书数百年来隐而不发,今予得之医论十三篇而无遗症。胎前产后各各辨
明,与诸家用药大有不同,传与当世医者,庶免妇女之大难。得此书者,当存好生之心,勿秘可也。
广嗣论
属性:凡少妇不受孕者无他,多因气血不调,寒热不均。有气盛而血虚者;气血流通,遍走四肢,使血不
得积聚于子宫,子宫枯燥,往来易感阳气,不能成胎。大宜补血,使血与气相配,孕斯成矣。大凡气
盛血衰者,其月水多不应期而至,或数月一至,或期年一至。医者慎不作血隔看。大宜补血,慎勿破
血。有血盛而气衰者∶血不能自行,随气而动,气衰不运,多积于子宫,满则溢也。其月水不月而至,
今呼为败。慎勿用养血之剂,盖养血之药又能活血,补之非徒无益,而病反加剧矣。宜重用参术补
气,使气能配血,则病可愈而孕可怀也。有热胜者∶其月水必先期而至。如大热者,其腹大痛;微热者
,其腹微痛。慎勿作寒痛看,虽易入阳
气,岂能怀孕乎?当服寒凉之剂以调之。有寒胜者∶必月水后期而至,其腹不碍痛,若精气不能易入,
岂能久存于腹?宜服温暖之药以调之。气血既平,寒热既和,则无不孕矣!
胎前论
属性:凡孕妇诸症别无他故,因受胎之后,气血有方,不能滋养其胎而母病至矣。气血既虚,使胎不
安于母腹,须大补气血,则胎自安。有胎动而母病者,安其胎,母病愈。盖胎前患病,以安胎办主。
若胎孕一动,病必难治,医须慎之。
产后论
属性:夫产后之患多起于风寒、饮食之间,其余则血气为患。夏月之病多因于风,冬月之病多因于寒,
惟饮食之患无定时也。盖易产之后,其病易治;难产之后,其病难治。难产必深感风寒,兼气血极虚,
虽略进饮食,力不能胜,亦为之患也。产后诸症,多类伤寒,莫作伤寒治之,更莫作杂症治之。此
乃女科不传之诀,医者切莫狐疑。其治法前后不同,二十日前气血未定,恶露未尽,当破血为主;
二十日外气血已定,各归经络,虽有恶露,驱逐不行。凡有诸症要补气血,更兼活血,诸书以月外
作杂症治之,其言谬矣。
妇人月水
属性:经水或一、二月一至,或期年一至,不甚瘦弱者,此气盛血衰也。慎勿作血隔治,当补血为主∶
当归(三钱) 川芎(二钱) 芍药 生地 丹参 玄胡 小茴 牛膝 苏梗 圆眼肉(各一钱)
妇人如同前病,身体瘦弱,或发寒热,此气血两虚,血
枯经闭。宜大补气血为主∶
人参(五分) 茯苓 白术 归身 芍药 圆眼肉(各二钱) 沙参 丹参 生地 木通(各一钱)
妇人败血不日而至,此非败血,气虚故也。宜补气为主∶
人参(五分) 甘草(五分) 白术 黄 茯苓 阿胶(各二钱) 木通(八分)
妇人月水先期而至,小腹作痛,气血两热故也。当理气清火为主∶
延胡索 甘草(各三钱) 黄 山楂 抚芎(各二钱) 芍药 苏梗 丹皮 木通 香附(各一钱)
妇人月水后期而至,此气血虚寒故也。
川芎 当归 艾叶 香附 红花(各二钱) 桂枝 黑姜(各五分) 玄胡索 木通(各一钱)
种子方
属性:红花 桃仁 玄胡 香附(各二钱) 小茴 枳壳 牛膝(各一钱) 山楂(三十粒) 莪术(八分)
官桂(三分)
如月水先期而至、加黄芩二钱;如后期而至,加酒炮姜五分。先期而至,血若紫色,黑色成块者、
血热故也,加黄芩、黄连、荆芥,必不可少;后期而至,血色淡红者,痰多血少故也,又兼寒,生地二
陈汤加黑姜煎服妙。
胎前诸症
属性:妇人胎气不固,常要小产∶
人参(五分) 加条芩 壳砂 杜仲 川断 糯米(一撮炒)
孕妇因跌撞、压触、腹痛、血下、胎动∶
川芎 黄芩 芍药(各三钱) 当归 熟地 杜仲(各一钱) 壳砂 川断(各二钱) 阿胶(一钱)
胎动下血,其腹绞痛,不知儿身死活∶
川芎(六钱) 当归(三钱)
水酒煎,作三次服。胎活即安,胎死即下。
妇人下血不止,胎上冲心,四肢逆冷几死∶
阿胶 杜仲(各三钱) 条芩(三钱) 川芎(三钱) 熟艾 桔梗(各二钱) 陈皮 竹叶(各二钱)
妊妇小腹沉重,痛不可忍,二便闭塞不通,名胎压膀胱∶
升麻 川芎 条芩 杜仲 山药 川断(各二钱) 人参(五分) 黄连 茯苓(各一钱) 白术
(土炒二钱)
孕妇胎孕上冲,痛不可忍,此为子悬血虚故也。大宜补血为主∶
四物汤加条芩、壳砂、桔梗、陈皮。
胎孕不安,因气血不足。血虚则随气上升,大宜补血为主;气虚随血下坠,大宜补气为主,次宜安胎。
若云“诸症不宜补”者,此医家大误事也。
孕妇厌食呕吐,此因气虚不得流通,便化为痰涎,多聚于胃,故有此症。宜补气祛痰为主。
白术 川贝(各三钱) 茯苓 前胡(各二钱) 旋复花 香附 壳砂 陈皮(各一钱)
妊妇漏胎下血,竟如月水,若待血干,非但损子,亦损其母∶
熟地 白术 姜炭 茯苓(各二钱) 条芩(二钱) 归身 壳砂 阿胶(各一钱)
妊妇腹中烦闷者,气血两虚故也。心肺两经火动,名为
子烦∶
条芩 麦冬 白术 茯苓 芍药(各二钱) 知母 防风 前胡(各一钱)
孕妇尿涩,小便小道热痛者,名子淋∶
冬葵子 木通 粉草(各一钱) 条芩 芍药 赤茯苓(各二钱)
孕妇腹中胎鸣,因悬高而胎失气管,故有此症,名子鸣∶
川芎(三钱) 川连(二钱)
妊妇小便频鸣,名为转胞,气虚血热也∶
人参 茯苓 条芩(各二钱) 归身 川芎 芍药 粉草(各一钱)
妊妇遍身浮肿,脾胃气虚∶
茯苓 泽泻 白术(各二钱) 木通 猪苓 浓朴(各一钱)
妊妇二、三月期,心腹腰痛难忍,气热肾虚故也∶
六味加条芩三钱,当归、阿胶、甘草各一钱。
妊妇遍身疼痛,气血两虚,痰涎作痛∶
人参加柴胡、前胡、川贝、生姜。
妊妇寒热不快者,亦气血两虚故也∶
逍遥散加条芩、壳砂、生姜。
妊妇伤寒,恐热极损胎,必先安胎,后随症治之。先用条芩、壳砂,后用本症之药,切忌姜、
桂、麻黄辛热之物。
妊妇痢疾,必先用条芩、壳砂以安胎,次随症治之。须忌槟榔、枳壳,恐其下胎,则病难治,须用仔细。
妊妇泄泻虚寒,因久痢之后故有此症∶
五苓散加良姜。
凡妊妇服药,虽有诸症,条芩、壳砂必不可少。
黄芩安胎,清三焦之火,能降血下行;壳砂安胎,乃血中之要药,又能止痛行气;阿胶安胎,乃止
血养血之药,治血虚胎动。
妊妇小产与小产不同。小产损伤胎气,不比大产瓜熟蒂圆,出于自然。以补中益气为主。小产之
后,虽有诸症,必因气血虚寒而起。宜补气血,以十全大补汤为主,或人参汤加阿胶、艾叶好。
冬葵子(五钱) 枳壳 木通 蝉蜕(各二钱) 车前子(五钱) 归尾(三钱)
难产方
属性:蝉蜕 蛇蜕 龟甲(各三钱)
新瓦焙干为末,好酒下之,立下。
子死腹中,用牯牛粪炒为末,入醋半盏调,以青布包好,于脐上熨之立下。
妊妇血晕,不论大小产,皆有此症。大补气血为主。然大产、小产不同,小产多因气血两虚而致,
其大产因败血流入肝经,致眼目黑暗,头目旋晕。宜破血为主。当先以烈火一盆,置病患口鼻之下,将
好醋一钟倾入火内,使气入其口鼻之中,其神乃定,而神自醒也。后随症治之。有下血过多而晕者,
以人参汤;有用心使力多而晕者,以防风通圣散加四物治之。
产后诸症
属性:产后血晕,败血冲肝也。
山楂(三钱) 红花(二钱) 桃仁 官桂 香附 良姜 莪术(各一钱)
产后头痛、发热、口干、饱闷、出汗者,由饮食过多也。以消食祛风为主,数日内治∶
山楂(三钱) 莪术 天麻 桔梗 陈皮 麦芽 红花(各一钱) 黑干姜(八分)
产后作寒作热,血入心肺则热,血入脾胃则寒,寒热相生故也。认为疟治者,非也。
三棱 莪术 红花 桃仁(各二钱) 官桂 黑干姜(各一钱) 山楂(三钱)
产后四肢浮肿,因败血走注五脏,传流四肢,不能运化,或因饮食伤脾故也。以水肿治之,
非也。宜五苓散加三棱、莪术二钱、山楂三钱;月内加桃仁、红花、黑姜,不必多用。
产后癫狂,如见鬼神,狂言无度,败血,热血冲心,如有所触,勿作风邪。
山楂 官桂(各三钱) 木香 香附 黑姜(各一钱) 红花 桃仁(各二钱)
产后泄泻不止者,多因误食生冷坚硬之物,与恶血相搏,流注大肠,不能克化也。
三棱 莪术 红花 桃仁 黑干姜 山楂 加五苓散
夫产后泄泻,多有不同。或因难产之后,气血两虚而泄泻者,泻久则寒;或因寒气所侵而泻
者,久则必虚。其治法相同。
五苓散加三棱、莪术、山楂。
或因瘀血流入大肠而泄泻者。
黑姜 官桂 山楂 红花 桃仁
上二症,泄久与虚寒症同治,医须仔细,一有误,十不能救一也。产后泄泻,水谷不化,粪门
不闭,此虚寒极也。不论
久近,治法一同。
人参(五分) 白术 茯苓 肉桂 黑姜(各二钱) 猪苓 泽泻(各一钱)
产后泄泻,腹中作痛,大便急涩者,亦瘀血入大肠也。若久远,以虚寒治之。
黑姜 官桂 红花(各二钱) 三棱 莪术(各一钱) 桃仁
产后百节疼痛,由产后骨节开张,因冒风寒,败血不行,流入经络,停聚不散也。
红花 桃仁(各二钱) 归尾 黑干姜 官桂 乌药 秦艽(各一钱)
产后小便尿血,色如鸡肝者,因产后调理失宜,恼怒伤肝心二经,流入小肠也。若流入大肠,必
大肠阻难也。
红花 桃仁 丹皮(各二钱) 木香 桔梗 木通 香附(各一钱)
产后胸胀气滞,呕逆不定,因饮食过多,聚于胃中,与痰结聚成块。上喘气急,四肢寒热,口干心
闷,睡卧多惊,日近者用∶
山楂(三钱) 乌药(二钱) 砂仁 麦芽 川贝母 陈皮 香附 黑干姜(各一钱)
日远者用∶
三棱 莪术 前胡 槟榔 柴胡(各一钱) 砂仁(二钱)
产后喉中如蝉鸣,因恼怒所致,败血冲心,转入肺经,败血与气结聚成块,入于喉中。若患此症,
十难救一。
肉桂 红花 桃仁 良姜(各二钱) 木通 乌药 陈皮(各一钱)
产后泄泻,胸膈饱闷,泄泻不常,此食积也。
三棱 莪术(一钱) 山楂 壳砂 黑干姜 官桂(各二钱)
若久远,以虚寒治之。有粪渣可治,如屋漏黑水,必死无疑。
产后最忌泄泻,务必谨慎。
产后面黄舌干,鼻中出血,遍身斑点者,败血入于五脏六腑,转入肌肤,热结不行也,十无一生。
红花 桃仁 官桂 丹皮(各二钱) 莪术 木通 羌活 防风 荆芥(各一钱)
产后发热、头痛、手足不能伸缩者,由产时失于谨慎,多冒风邪也。切不可作中风邪,以发表剂抬之。
天麻 秦艽 川贝 防风 干姜 官桂 苏梗
产后头痛发热,腹中刺痛难忍,因寒气所侵,败血不行,结聚成块故也。不论远近同治。
山楂(三钱) 干姜 肉桂 乌药 吴萸 香附 玄胡 红花 桃仁(各二钱) 苏梗(一钱)
产后不言狂走。
石菖蒲 麦冬 防风 天麻 川芎 川贝 辰砂 香附
产后月外,发热发寒,饮食不进,腹中作痛,因气血两虚也。
当归 芍药 川芎 人参 白术 茯苓 香附
产后月外,喘促痰逆,虚黄,因饮食伤胃,痰固其积也。
三棱 莪术 浓朴 官桂 黑干姜 川贝 陈皮 桔梗 香附
产后月外,寒热不均,因气血两虚故也。
甘草 芍药 柴胡 白术 当归 茯苓 陈皮 川芎 香附
产后月外,虚汗不止,因气血虚而遇风邪也。
白术 茯苓(二钱) 黄 香附 麦冬 防风(一钱) 官桂(五分)
产后月外,声音不出,呕吐不止,饮食不纳。
陈皮 白术 茯苓 香附 干姜 前胡 黄
产后诸症,多因冒风寒,为败血作祸。其干姜、红花、桃仁,乌药、肉桂、山楂、香附必不可少。
治产之症,妙在干姜。若大热重用,若微热则轻用,轻则一钱,重则三钱。须要酒炒得黑,不黑不
可用,恐反生火。
产后月外,气血已定,已归经络,虽有诸症,宜大补气血。又宜活血,而诸书以芍药为产后最忌,
殊不知月外诸症,非芍药不能收功。诚恐不信谈论,特备其要,以俟违者鉴之。
产后月内,口眼歪斜,角弓反张,不能伸缩,此系产时冒风邪所致。而发热头疼者,宜用此方∶
天麻 贝母 秦艽 归身 官桂 苏梗 干姜
月外犯之,亦不可作中风治。皆因气血两虚甚,宜补气血,随即祛痰为要。产后发热恶寒,月内当
逐恶露为要,月外各归经络,气血两分既定而犯此症,是气血虚极。其左手脉不足,补血倍于补气;
右手脉不足,补气倍于补血,切不可发表。倘因饮食不节而犯此症,月内以逐恶露之药,加山楂、麦芽、
砂仁、贝母、陈皮;月外以调气补血为主,加山楂、麦芽消食行痰之药为要。最忌发表药。
产后口眼 斜,手足顽麻,半身不遂,皆因不谨慎,或误下生水,或冒风邪所致。应在半年数月
外发之,切不可作风邪鬼箭等症,误用针刺,并不可发表,如有一失,不可救矣。宜服此方∶
红花 花粉(二钱) 防风 荆芥 独活 当归 秦艽 羌
活牛膝 白术 沙参 茯苓 川芎(各二钱) 木香(八分)
加灯草、老酒煎服。先服四帖,如不愈,加桑寄生二钱,肉桂八分。服二帖即痊,可加天麻二钱妙。
安胎逐月主方补
属性:一月名胎胚,足厥阴肝管胎,此经少气多血。
二月足少阳胆管胎,若始膏,此经气多血少。
三月名始胎,手少阴心管胎,此经少血多气。
归身 茯神 黄芩(时寒少用) 壳砂(时寒多用) 杜仲 枣仁 白术 肉桂
形体成,四个月,命门相火管胎(手少阳三焦),去枣仁、茯神,加熟地三钱。始受水精以行血脉,
此经气多血少。
能动,五个月,太阴脾经管胎,去肉桂,加白术二钱。始受火精以成其气,此经少血多气。
筋骨立,六个月,阳明胃经管胎,加人参五分。如肺虚,加数倍可也,始受金精以成其筋,此经气盛
血少。
毛发生,七个月,太阴肺经管胎,减砂仁至三分,加黄芩至二钱。始受木精,以成其骨,此经少血多气。
脏腑具,八个月,阳明大肠管胎,加人参钱半。始受土精以成肤,此经气盛血多。
谷气入胃,九个月,少阴肾经管胎,原方不用,用宽胎散,始受石精以成毛发,此经少血多气。
归身 益母草 川芎 枳壳 杜仲
诸神备,十个月,太阳膀胱管胎,同前九个月方。临盆用催生散。脏腑、关节、人神具备,此经少
气多血。
当归 枳壳 香附 益母草 川芎 陈皮 红花 白芷
奇方。产后一二日间,痢疾并心痛。
赤芍 山楂 归尾 牛膝 陈皮 肉桂 刘寄奴 姜炭 川芎 香附 桃仁(去衣,各一钱)
日一剂,如有乳毒加白芷。
产后五六日,发热,不思饮食,有似伤寒等症。
赤芍 桃仁 归尾 陈皮 甘草 山楂肉 枳壳 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