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日本关东军侵华罪恶史 >

第18章

日本关东军侵华罪恶史-第18章

小说: 日本关东军侵华罪恶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军见外交压服未能奏效,便决定再次使用武力。11月13日,军部中央给关东军发来训令:“马占山军必须撤至齐齐哈尔以北”,否则,“帝国军队将采取必要有效之手段”。《现代史资料》(11),第389~390页。同时,又下令增调空中和地面部队进入东北,加强关东军。于是,关东军一面调整进攻部署,将第2 师团全部投入江桥战场;一面让林义秀将军部命令转达给马占山,并限定16日午前予以答复。    
    17日,马占山答复拒绝撤兵,于是关东军便发动了更为疯狂的进攻。守军面对强敌,英勇抵抗,鏖战之烈,前所罕见。中国军人以血肉之躯奏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壮烈战歌。炮兵庞振海操炮向敌猛射,当炮身毁坏时,索性徒手跣足冲向敌阵。    
    至18日上午,三间房阵地被敌突破,守军被分割,无法应援,不得不且战且退至昂昂溪防线进行抵抗,马占山亦亲临前线指挥,多次击退敌人的进攻。午后,敌攻势更为猛烈,昂昂溪亦失守。敌分数路向省城进犯。    
    在战事无望的情况下,马占山决定按原定之商议,军政两署向海伦转移,各部队退至克山、拜泉等地。19日晨,马占山率部撤离齐齐哈尔,午后,日军侵占省垣。    
    至此,“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大规模抗击日寇的战斗结束了。江桥抗战,黑省军队以塞外孤旅坚持抗战半月之久,沉重打击了关东军的嚣张气焰,振奋了全国人民抗日御侮的斗争精神,显示了中华民族不甘屈辱的英雄气概,使国际社会主持正义的人们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力量,认识了日本法西斯的侵略真面目。江桥抗战虽然失败了,但爱国军民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将永垂史册。    
    关东军攻占黑龙江省城齐齐哈尔后,东三省的重要城市尚有辽西的锦州和北满的哈尔滨未被占领,两地遂成为关东军占领作战的第4期目标。    
    一侵攻锦州    
    关东军在轰炸锦州之后集中兵力攻取黑龙江省城,对辽西采取了 “威慑阵势”,其主要方式是通过拼凑伪政权来对抗设在锦州的张学良政权。10中月旬,关东军指使预备役军官仓冈繁太郎等人,收买汉奸凌印清,组织所谓“东北民众自卫军”,在辽西地区以维持地方治安为名,进行侵扰。凌匪声称:要“剿灭东北军……占据锦州城,将张学良驱逐于关内。”《盛京时报》1931年10月22日。对于为虎作伥的凌匪叛逆,东北军在黄显声的指挥下,说服了附逆师长项青山、张海天等人,于11月初突然袭击凌匪司令部驻地三道沟,将凌匪及仓冈等日本顾问俘虏,一举歼灭了日本侵略者苦心经营的汉奸武装。    
    之后,关东军扶植另一汉奸张学成。张学成是张学良的堂弟,素有亲日倒兄之野心。11月初,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亲自出马,拉拢张学成协助关东军剿灭东北军,并保其成为“东北军政两方面的大首领”。张学成背兄忘祖,“当即向本庄表示愿作犬马”。《文史资料选辑》第17辑,第105页。于是,本庄委任张学成为“东北自卫军”总司令,拼凑起一支伪军,在黑山县一带,为关东军摇旗呐喊。由于张学成是张学良的堂弟,使锦州政府不免投鼠忌器。后在黄显声请示张学良之后,东北军一部于高山子一战,即将张学成及日本顾问击毙,消灭了叛匪。关东军组织伪军的阴谋再次失败。    
    为消灭锦州政权,关东军又变换新招,与驻天津日军勾结,制造暴乱,为关东军出兵寻找借口。10月底,关东军奉天特务机关长土肥原去天津活动,一为“推动正在酝酿的反张(学良)运动”,二为将“溥仪尽快迎到满洲”。《现代史资料》(11)第350页。11月,土肥原策划了两次暴乱事件,一时间搞得天津卫火药味甚浓。于是,关东军以天津军被中国军队包围;需要紧急援助为名,于11月下旬调集混成第4、第39旅团等部,沿北宁铁路向锦州方向进犯。27、28日,在白旗堡、饶阳河一带,日军遭到东北军阻击,双方展开激战。这时,由于中国正在向国联建议在辽西设立缓冲地带,日本军部和政府恐怕因此引起国际社会强烈反对,遂命令关东军将部队撤回辽河以东。关东军不得已中止了侵攻作战。    
    到12月,随着形势的变化,关东军决定一举攻下锦州。12月中旬,日本内阁更迭,组成犬养毅内阁,军部法西斯皇道派首领荒木贞夫任陆相。不久,皇族载仁亲王上任参谋总长,统治结构的法西斯化日益严重;预示着侵华战争将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国民党政府内部斗争激烈,12月15日,在粤派的逼迫下,蒋介石被迫下野,张学良改任为北平绥靖公署主任。这对东北抗战产生了重大影响。    
    12月中旬,军部中央致电关东军,表明了军部关于攻占锦州的意图,并决定增派混成第8旅团、第20师团司令部等,加入关东军序列。13日,关东军根据军部中央意图,制定了《攻击锦州计划》。15日军部中央来电,同意关东军以“讨伐匪贼”的名义,对锦州实施进攻《现代史资料》(7),第299~301页。。内阁也表示“与军部协力,积极解决满蒙问题”。日本侵攻锦州已如箭在弦上。    
    这时,张学良在北起通辽、南至盘山、西达大凌河等地设置了防线,广大爱国官兵也有“与敌决一死战”的高昂斗志,还有众多抗日义勇军的支持,完全可以与敌一搏。但南京新政府,表面上高唱“积极抗战”,几次电令张学良固守锦州,然而除一纸空文外,没有任何实际援助,这不能不对张学良的抗日决心有所影响。    
    12月17日,关东军分三路,沿北宁、打通、营沟三线西进,拉开侵占锦州的序幕。21日,关东军摆开了全面进攻的阵势。24日,本庄下达了全面进攻锦州的命令。《满洲事变作战经过;概要》(1),第74~75页。在此紧急关头,张学良接连致电南京政府,要求给予支援,均未果。这使张学良的抗日决心产生动摇,未能开展积极防御作战,东北军主力龟缩在大凌河一线,消极待敌。第一线主要是抗日义勇军在田庄台、大洼、盘山等地,对敌进行了英勇抗击,但在强敌面前难以支撑。29日,沿营沟线进攻之敌第2师团攻陷盘山。30日,沿北宁路西进敌军混成第39旅团攻占打虎山。31日,敌军占领三条铁路的要冲沟帮子,锦州完全暴露在了日军面前。    
    在敌军大兵压境的情况下,张学良处境非常艰难,虽然曾有过与敌决战的决心,但不能不考虑:第一;正面敌我力量悬殊,且有日寇天津军和海军出动山海关,切断守军退路的可能;第二,要与敌决战,必须是全国抗战,目前仅以东北军之力,无异于以卵击石;第三,华北各地军阀已有反张迹象,或许趁火打劫,使张失去立足之地。在这种情况下,为保存东北军实力。张学良不得不下令在辽西的东北军全部撤至关内。    
    1932年的新年来临之际,设于锦州的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和辽宁省政府相继迁往河北滦州,正规军各部也退入关内,只有黄显声领导的公安总队和义勇军留守掩护。敌探知东北军主力撤退,本庄命令第20师团迅速攻占锦州。1月3日,敌军进攻锦州,公安总队略作抵抗即退,锦州陷落。    

    二进犯哈尔滨    
    哈尔滨,是中东铁路“T”字形的枢纽点和北满最大的国际贸易市场,其政治、经济、军事地位十分重要。因此,东北当局在这里专门设立了“东省特别行政区长官公署”和“东省护路军总司令部”,由张景惠任特区长官和护路军司令,主持军民两政。但是,“九·一八”事变后,张景惠暗中投敌,组织治安维持会,为关东军北犯哈尔滨进了一颗钉子。事变不久,关东军就打算攻取哈尔滨,如前所述由于种种原因未能行动。关东军占领锦州之后,认为攻取哈尔滨的时机已经成熟。其一,进攻齐齐哈尔是关东军对苏联施放的一个试探“气球”,苏联反映并不强烈;其二,关东军在上海制造动乱,已经火药味甚浓,列强的注意力都被转移到了那里;其三,军部与内阁的勾结日益紧密,关东军的后盾更强了;其四,有张景惠作内应。    
    这时,哈尔滨及其周围的形势十分复杂。一方面,张景惠借助关东军占领齐齐哈尔的威势,于1932年新年伊始,发表“独立宣言”,宣布黑省“独立”;另一方面,在哈市和吉林之间,出现了由国民党中央任命的抗日的吉林省临时政府与日本扶植的伪吉林省政府的对抗。当时,哈尔滨成了“三不管”的地方。张景惠仍为特区长官,虽未公开投敌,但其利用治安维持会,为关东军效劳。丁超身为滨江镇守使、哈绥路护路司令,握有兵权负责地方绥靖,但其并无抗日决心,暗中与关东军有所往来。李振声被张学良委以吉省军政大员,但其不负众望,又与吉林临时政府主席诚允意见不合,难以驾驭全局。而驻哈及周边各部队长态度不十分明朗。这样哈市成了谁也不服从谁,谁也管不了谁的各自为政的局面。再加上伪吉林省政府极力拉拢各部将领,并组织伪军蠢蠢欲动。这些对关东军进攻十分有利。    
    但是,如何解决哈尔滨问题,在关东军内部有两种意见。以哈尔滨特务机关长百武晴吉为首的一派,主张利用张景惠,诱降丁超等人,企图不战自破;而以吉林特务机关长大迫通贞为首的一派,主张由熙洽指使于琛澄等伪军,扫荡抗日军,攻占哈尔滨。后来本庄等人见怀柔手段难见成效,恐久拖不利,遂决定让伪吉林军打头阵,进攻哈尔滨。    
    1932年1月中旬,伪吉林“剿匪”司令于琛澄,指挥5个旅伪军,向驻守舒兰、榆树一带的张作舟、冯占海部发起进攻。关东军派天野旅团作后盾。防守榆树的张作舟部,由于守城团长投敌,张不幸被俘,所部溃散。进攻舒兰之敌,被冯占海部击溃,而后冯见榆树失守,侧背受敌,遂退往阿城、宾县一带。于逆乘机北上,逼近哈尔滨。同时,熙洽发布伪令,免去丁超、邢占清等人职务,要驻哈部队3日内撤出城外,在哈埠危急时刻,依兰镇守使第24旅旅长李杜,率部到达宾县,会同冯占海,商议进兵哈市,联合丁超、邢占清共同抗敌。1月26日,李、冯率部入哈,与丁、邢及张景惠(当时尚未公开汉奸面目)等召开会议,决定共同讨逆抗日。    
    1月27日,于逆进抵哈市东南郊,李杜、邢占清、冯占海等部一齐出击,将敌击溃,并击落日军飞机一架,击毙飞行员清水大尉等2人。驻守双城的护路军赵毅部也歼灭伪军1个旅,哈尔滨保卫战初战告捷。    
    关东军见走狗先锋不顶用,遂决定亲自上阵。1月28日,本庄以日机被击落为口实,下令第3旅团沿哈长路北犯哈尔滨,混成第4旅团从齐齐哈尔方向进行夹攻。    
    驻守双城的抗日军赵毅部,得知敌来犯的情报,决定出其不意,阻击敌人。30日晚,敌两列军车开进双城车站。因事前熙洽等以为赵毅不敢阻挡日军,便向日军保证双城驻军已撤走,故敌军警戒放松。这时赵毅部以猛虎搏兔之势,猛袭日军,敌被打得措手不及,遭到重创。敌后续部队闻讯,迅速增援反扑,赵部未能及时撤离,又处在开阔地带,在敌飞机、大炮、坦克的猛烈轰炸下,损失惨重。余部退往哈尔滨。    
    日军受到沉重打击,变得穷凶极恶,对遗留在战场上的守军官兵进行了野蛮报复,伤者皆被刺死。对阵亡尸体剖腹、挖心、剜眼,手段极为残忍。还不准老百姓埋尸,暴尸数日之久。而后,敌未敢轻进,在双城掩护第2师团集结后,才向哈市推进。    
    在强敌兵临城下的时候,为统一指挥抗敌作战,1月31日,李杜、丁超联合各部队在哈市成立了吉林抗日自卫军总司令部,李杜任总司令、丁超任护路军总司令。并发表了抗日讨逆宣言,决心“一致团结,共赴国难……敌忾同仇,义无反顾,成败利钝,非可逆期……望我父老子弟,念国土之垂危,痛沦胥之将及,互相救危,共策进行”。《档案选编》(1)第299页。同时,调整防务,严阵以待。    
    2月4日,敌第2师团兵分左右两路,在伪军的配合下,向哈市发起全面进攻。整个哈尔滨炮火连天,弹如雨下。守军将士奋勇抗敌,李杜亲临前线,激励将士,多次击退敌人进攻,至傍晚仍将敌军阻击在市区以外。5日晨,敌发起更为猛烈的进攻,日机轮番轰炸,抗日将士仍顽强坚持战斗。中午以后,丁超部的中央阵地被敌突破,各部与敌混战,渐次不支,相继撤走。下午;北满重镇哈尔滨陷落。    
    哈尔滨保卫战,是继江桥抗战之后,又一次大规模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战斗,再次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但是,由于国民党政府推行不抵抗政策,虽然在东北的爱国官兵,前赴后继,屡屡抵抗日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结果却是孤军奋战,未能形成联合的全面抗战,最终都先后失败了。哈尔滨抗战失败后,使东北形势发生了很大转变。作为保卫国家领土完整和安全的东北军出现大分裂,一部分退入关内,一部分转为抗日义勇军,一部分投敌附逆。以东北军为主体的抗战走向沉寂,抗日义勇军成为抗战的主体力量。同时,哈尔滨的失陷,标志着东北三省和特区全部陷落。关东军的占领作战告一段落。    
    
走向世界战争攻取热河

    一日本图谋热河之野心    
    热河省地处塞外,所辖15县、3设治局,属于东北行政区划。自1928年东北易帜以来,由汤玉麟主持军政。汤视热河为自己的领地,为所欲为,野心昭然。当东北三省一区失陷后,热河之重要地位突出起来,成为我抵御日军侵犯华北及察绥的天然屏障。    
    其实,日本吞热之心,早为世人所知,在日本侵略“满蒙政策”中,已将热河划在其内。“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关东军就明确将汤玉麟作为利诱对象之一,“要适时领有热河”。《现代史资料》(7)第189、199页。伪满政权成立时,委任汤玉麟为参议府副议长兼热河省主席,将热河划入了伪满洲国的领土。    
    关东军在侵占锦州之后,曾企图乘势攻取热河,但因忙于树立伪满政权和讨伐东三省的抗日义勇军,以稳定占领区的统治秩序,未能付诸实施。到1933年春,东三省大规模抗日义勇军斗争相继受挫,日伪统治秩序相对稳定之后,便开始攻取热河,占领全东北的第5期占领作战。    
    在此之前,关东军对热河采取“暂以支持汤玉麟,使之从速服从满洲国的统治为首要措施”。《现代史资料》(11)第788页。多次派遣特务、汉奸,对汤进行诱降,企图以谋略手段夺取热河。由于中国人民抗日呼声高涨,且有东北军的武力威胁,汤未敢公开投敌。    
    同时,关东军还不断制造事端,为侵攻热河创造条件。1932年7月,关东军派遣特务石本权四郎,往来于奉热之间,进行诱降汤玉麟工作,被义勇军李海峰部(属朱霁青领导的“辽吉黑国民救国军”)得知,将其在锦朝路列车上捕获。关东军声称此为“第二中村事件”,并以“救出”为名,从锦州、义县出动装甲列车部队,向朝阳寺进犯,一度占领南岭,后在义勇军不断袭击下撤回。“石本事件”是关东军图取热河的一次武力试探,为后来的大举进攻做准备。事后,关东军向军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