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日本关东军侵华罪恶史 >

第70章

日本关东军侵华罪恶史-第70章

小说: 日本关东军侵华罪恶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发起26个国家在纽约签署了“联合国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出现了重大转机。    
    在欧洲战场,1943年苏联相继取得伏尔加格勒战役和库尔斯克战役的胜利,使苏联卫国战争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同时也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的根本转折。1943年9月;意大利无条件投降。1944年6月,英美发动诺曼底登陆战役,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快了反法西斯欧洲战场的胜利。从1945年初开始,苏、美、英军队相继攻入德国本土,于春季会师于易北河畔。到4月,德国法西斯已呈现瓦解之势。4月30日,法西斯巨头希特勒走投无路,自杀而死。5月1日苏军攻克柏林,5月8日德国法西斯宣布投降,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在太平洋战场,1942年6月,日本在中途岛海战中遭受重创之后,勉强维持相持局面。至1943年2月,在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中,日军再次受到重创。太平洋战场出现有利于反法西斯力量的局面。1944年,美、英军队又攻占了塞班岛、关岛等海上重要战略据点,已对日本本土构成了威胁。至1945年4月,同盟国军队在菲律宾吕宋岛登陆,发动了硫黄岛战役、冲绳战役等,几乎占领了太平洋上的全部岛屿。同时,美军为摧毁日本的军事基地和工业设施,从1944年6月起,开始对日本本土进行战略轰炸,并在海上进行布雷封锁,使日本战时经济进一步陷于崩溃。日本法西斯已经面临绝境。    
    在中国战场,中国军民始终抗击着日本法西斯的大部分侵略军。在敌后解放区战场上,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武装,以人民游击战争粉碎了日寇疯狂的“扫荡”,到1943年夏秋,终于走出了艰苦的相持阶段,开始转入主动作战和局部反攻。1944年,抗日根据地进一步扩大,不仅老根据地不断壮大,而且向河南、湘粤边境、苏浙皖敌后进军,开辟了新根据地。到1945年春夏,日军只能控制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等狭小地区,完全陷入解放区抗日力量的包围之中。在国民党正面战场,1944年日军集中50余万兵力,进行了长达10个月的打通“大陆交通线”作战(一号作战),攻占了洛阳、长沙、桂林等地,夺取了华中、华南大片领土,但在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下,日军损失惨重,而且由于战线拉得太长,反而陷入疲于防守的境地,加速了它在中国战场的溃败。    
    二盟国首脑会晤,推动反法西斯战争走向胜利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中,反法西斯的国家和人民逐渐形成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盟国首脑多次会晤,推动反法西斯战争不断走向胜利。    
    1开罗会议    
    1943年11月22~26日;中美英三国首脑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会议,着重讨论了对日作战以及处置日本的问题,签署了《开罗宣言》。宣言声明:以不懈的努力“制止和惩罚日本的侵略”,“坚持进行为获得日本无条件投降所必要之重大的长期作战”。剥夺日本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取或占领的一切岛屿;把日本所侵占的中国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使朝鲜自由独立。《国际条约集》,第407页。《开罗宣言》严厉谴责了日本法西斯对中国和东南亚其他弱小民族的野蛮侵略,明确规定了中国收复失地的权利,显示了国际反法西斯力量团结一致,打败日本法西斯的决心和意志,成为战后处理日本问题的重要法律依据。    
    2德黑兰会议    
    紧接着开罗会议,11月28日至12月1日;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会晤,主要商讨了对德联合作战计划,并就战后分割德国和建立维持世界和平的国际组织等问题交换了意见。会议签署了《德黑兰宣言》等文件,宣称:关于战争问题,三国已经议定了消灭德军的计划,并就从东、西、南三面对德采取共同军事行动达成一致协议;关于和平问题,三国同心协力导致永久的和平,并与所有联合国家负有创造和平的至上责任。《国际条约集》,第408~409页。会上苏联表示,一旦欧洲战争结束,苏联将参加对日作战。德黑兰会议是美、英、苏三大国首脑的第一次会晤,极大地推动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发展。    
    3雅尔塔会议    
    1945年初,在欧洲战场,盟军对德国发动了强大攻势,德国法西斯面临最后灭亡。在亚太战场日军已经遭到毁灭性打击,海上交通已被阻断,但仍拥有相当数量的陆军力量。为彻底击溃日本法西斯,美国认为必须要求苏联早日参加对日作战。为此,2月上旬,美、英、苏三国首脑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举行了第二次会晤。主要讨论了欧洲战后处理和对日战争问题。2月11日,三国首脑签署了“雅尔塔协定”,三强领袖同意,在德国投降欧洲战争结束后2~3月内,苏联将参加盟国方面对日作战。其条件为:①外蒙古(即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需予维持;②由日本1904年背信弃义进攻所破坏的俄国昔日权益需予恢复,即:甲、库页岛南部及邻近一切岛屿需交还苏联;乙、大连商港需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需予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需予恢复;丙、由苏联和中国共同经营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经谅解,苏联之优越权益需予保证,而中国保持在满洲的全部主权;③千岛群岛需交予苏联。……三强领袖同意,苏联上述要求需在击败日本之后毫无问题地予以实现。《反法西斯战争文献》第246~247页。    
     雅尔塔会议确定苏联参加对日作战,对加速日本投降、争取反法西斯战争最后胜利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会议无视中国主权,在中国未参加会议的情况下讨论了诸多有关中国的重大问题,并在严重损害中国主权利益的基础上达成了对日作战的一致意见,这是雅尔塔协定极不光彩的一面。苏联极力要求继承帝俄在中国东北的侵略权益,使其出兵东北对日作战这一正义行动减色不少。尽管如此,雅尔塔协定的签订毕竟最终注定了日本法西斯彻底灭亡的命运。    
   三日本法西斯日益走向败亡    
    德国法西斯的崩溃,使日本法西斯更加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而日本在太平洋的海上战场和中国大陆等的陆地战场也连遭惨败,其政治和经济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日本为了支撑侵略战争,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政策,致使军费开支逐年增加。1937年日本军费开支327亿日元,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234亿日元的14%。1944年军费开支735亿日元,占国民生产总值745亿日元的985%。《日本经济统计集》第351页。几乎所有的物资财富都消耗在了战争之中。庞大的军费开支主要依靠发行公债、增加税收和对占领区资源的掠夺来维持。到1945年时,日本发行公债累计1295亿日元。滥发公债,强增税收,直接导致了恶性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以1936年日本批发物价指数为100,1937年上升到125,1945年上升到350。在物价高涨的同时,日本还实行生活配给制,如在粮食配给上,1940年时规定成人每天的供应标准为330克,1945年时减到300克,人民生活最基本的温饱问题根本得不到保证。在日用品的供给上,火柴的使用甚至限制到每人每天5根。《日本民众の历史》(9),第193页。物价上涨、物资奇缺,又造成了黑市的猖獗。1940年时,大米的黑市价格是公价的4倍,砂糖为18倍。《日本民众の历史》(9),第192页。这样,日本法西斯通过强刮民脂民膏,把沉重的战争负担转嫁给人民,致使人民群众的生活陷入饥寒交迫,衣食无着的困境。    
    由于战争经济以军需生产为主导,虽然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但是工业与农业的比重、轻工业与重工业的比重严重失调,造成经济发展畸形化。而且军需生产完全是消耗性生产,加上采取疲劳扩张的生产方式,造成再生产能力日益下降,加上随着战争的溃败,从占领地掠夺战略物资的运输线被切断,致使日本的生产能力不断下滑,物资储备日益减少,日本法西斯战争经济已呈现千疮百孔的病态。到1945年3月,钢材生产量与1943年相比下降35%,造船业下降27%。生产总指数如以1937为100,到1945年则下降到57。生产量远远不抵战争的消耗量。战争经济已经濒临崩溃。    
    与严重的经济危机相对应,政治危机也日益深重。身受战祸的广大民众反战厌战,工人罢工,农民闹租佃纠纷等从未间断。广大工人在法西斯统治下,难以展开公开反抗,但以缺勤怠工等形式展开了反抗。据1943年10月日本厚生省的调查,全国重要工厂缺勤率为142%,有的达到245%。在遭受空袭之后,这种情况日益增大,几乎有一半的工人不上班。至1945年,造船业和飞机制造业等重工业的缺勤率都在50%以上。参见《日本近代史》(下),第681页。农民的反抗斗争也此起彼伏。1941~1944年,租佃纠纷有10648次,参加的佃农达91425人。参见《日本近代史》(下),第682页。    
     政治危机的加剧还表现在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日益尖锐。1941年10月,日本法西斯巨头东条英机上台组阁,身兼参谋总长、陆军大臣,以及内相、外相等军政要职,集法西斯独裁于一身,并发动太平洋战争,将法西斯侵略战争推向高潮。但是,法西斯的疯狂只能猖獗一时,随着战争的节节败退,东条内阁已是破绽百出,引起了日本统治阶级内部的不满。1944年7月东条内阁被迫垮台。继之小矶国昭内阁,调整侵略策略,企图与蒋介石国民政府进行直接谈判,借以摆脱在中国的困境,以便全力对英美作战。但这一计划最后落空,小矶被迫于1945年4月辞职。而后组成铃木贯太郎内阁,不得不将议和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企图寻找公开结束战争的出路。为此,一方面日本起用前首相广田弘毅与苏联驻日大使马立克举行会谈,派遣近卫文为特使,携带天皇亲笔信,赴莫斯科请求苏联出面斡旋和平。但由于苏联已在雅尔塔会议上承诺对日作战,因此对日本的谋和企图反应冷漠,反而于1945年4月宣布废除苏日中立条约,给日本的外交努力以重大打击。到7月,中美英发表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完全堵死了日本有条件求和之路。    
     另一方面,日本法西斯调整部署,采用“特攻”战术,准备进行本土决战,妄图做最后的挣扎。1944年10月,日军集中全部海军力量,在菲律宾的莱特湾,与美军进行最后决战。此役,日军开始采用“特攻”战术,以自毁方式撞击对方军事目标,但仍无法挽回败局,日军联合舰队损失殆尽。此后,制海权和制空权完全由盟军掌握,不断对日军发动强大攻势。至1945年4月,日本在太平洋占领的主要海上据点丧失殆尽。战火已临近日本本土。为进行垂死挣扎,日本着手制订本土决战计划。1945年1月,日军大本营制订了《帝国陆海军作战大纲》,计划在日本本土动员编成240万陆海军部队,组织国民义勇队,并从中国大陆抽调大量兵力和军需物资转用于日本,以便进行所谓“本土决战”。2月,日本战争最高指导会议通过了《世界形势判断》,预见德国将战败,亚洲形势也会不断恶化。判断6、7月美军可能会对日本本土进攻,苏联也可能参加对日作战。对此,日本除进行本土决战之外,别无良策。6月,御前会议决定了《战争指导基本大纲》,确定以“坚决将战争进行到底”为方针,提出以“一亿玉碎”之精神保卫国土。    
     根据本土决战计划,日军调整军事部署,从关东军等调回相当部队,加强本土防卫力量。至6月,日本本土的兵力有53个师团、25个旅团、2个战车师团、7个坦克团、4个高炮师团。陆军航空兵编为3个军,有特攻机2100架,其他飞机1100架。海军仅有驱逐舰19艘,潜艇38艘,海军飞机约有5000架,大多为特攻机。陆海军总兵力达370万人。但是,由于新编部队很多,不仅兵员素质差,而且武器装备也参差不齐,相当不足。所以,本土决战计划原本就是一个先天不足的死胎。    
    四面临崩溃的关东军    
    随着日本法西斯日益走向败亡,作为“皇军精锐”的关东军也变得空虚、衰弱。    
    日本关东军侵占中国东北以后,素有“北向军队”之称,对苏联虎视眈眈,多次挑起边境冲突,却屡遭惨败。1939年的诺门坎事件是最为惨重的一次。但它并不甘心,1941年举行“关特演”,欲图大举进攻苏联。直到1942年以前,关东军对苏联的战备方针仍然采取攻势作战的战略。它把东北分为4个作战正面:东正面,乌苏里江至图们江方面;北正面,黑龙江方面;西北正面,额尔古纳河方面;西正面,中苏、中蒙边境方面。    
    从1941年“关特演”到1942年是关东军对苏备战的最高峰。1942年的部署是:第1方面军所属的第2、3、5、20军的7个师团和装甲军的2个坦克师团部署在东正面,准备进攻苏联的沿海州地区。第2方面军所属的第4军的2个师团部署在北正面,准备渡过黑龙江,切断西伯利亚铁路,配合第1方面军作战。第2方面军所属第6军的1个师团部署在西北正面,采取守势。西正面,仅部署1个阿尔山驻屯队,采取防御作战。另外,还有4个师团部署在第二线,对苏备战总兵力达16个师团。战略总方针是东攻西守。    
    1943年以后,由于日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局势日益恶化,关东军的主力部队和装备大量南调,战斗力急剧下降,攻势作战的战略思想逐渐动摇。至1944年7月,关东军部署在东正面只有4个师团,北、西北和西正面各只有1个师团,第二线有1个师团,共8个师团,比1942年兵力减半,战斗力降到最低点,已无力向苏联发动进攻作战。随着关东军实力的迅速减弱,其原来的对苏“攻势作战”即成泡影,战略任务被迫由进攻转为防御。1944年9月18日,日军大本营向关东军下达了“对苏全面持久作战”的命令(“大陆命1300号”);要关东军“尽力防止战争之发生”,并作好对苏持久作战的准备,一旦苏军来攻,关东军应利用东北的广阔地域阻止苏军的进攻,即使万不得已,至少应确保东北的东南部到朝鲜北部之间的地区。这种纯粹被动防御的作战方针,对于一贯骄横的关东军来说是从来没有过的。    
    根据大本营的命令,关东军于1945年1月初制定出对苏防御作战计划。其要点是:首先沿边境形成第一道防线,利用地势和军事设施阻击苏军;在作战不利的情况下实行第二线防御作战,在东北广大地域及最后根据地东南满和朝鲜北部进行持久战和游击战。在兵力部署上,改变“关特演”以来力量重心一直放在边境一线的局面,从3月份起,关东军设在东、北、西3个边境方面的大批部队均开始向第二线后撤。到1945年5月德国投降以后,日本在太平洋战场的形势更加恶化,面临本土决战问题。为此,大本营制定了《满鲜方面对苏作战计划要领》,命令关东军准备放弃东北大部分地区,只“确保京图线(长春至图们)以南,连京线(大连至长春)以东要域,进行持久作战”。〔日〕战史丛书《大本营陆军部》(10)第232页。即由以长春、大连、图们三点构成的三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