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3朱进忠中医的医案 >

第16章

3朱进忠中医的医案-第16章

小说: 3朱进忠中医的医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行痹、补气养血之剂治之亦不效。细审其证,牙龈、耳内、巅顶阵阵作痛,有时象闪电,有时象攻冲上逆,胸满胸痛,心胸烦热,有时烦热上冲,冲则气短心悸,汗出,易怒易恐,嘈杂泛酸,手冷而麻,口苦咽干,失眠乏力,手足憋胀,大便不畅,小便不利,舌苔白,脉弦紧涩偶见结象。综合脉证,诊为心阳不足,肝木失达,水饮停聚。治予温阳化饮,疏肝理气,调理三焦。处方:柴胡10克,半夏10克,党参10克,黄芩10克,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5个,桂枝15克,茯苓15克,大黄4克,龙骨15克,牡蛎15克。
      服药6剂,头、耳、牙痛明显减少,胸满胸痛,手麻,四肢憋胀等证好转,饮食增加,精神好转;继服6剂,诸证消失,乃停药疗养。但停药2个月以后,突然上症又作,但较从前程度为轻。某医以治冠心病药治之,7日后,诸证加剧。不得已,再次住院,住院后以中、西药混合治之,病情日甚1日。邀余会诊。细审其证脉与前同,宗效不更方之意,复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为方,2个月后,诸证全失。
      某医问:余久用中药治此患者,然多治此而彼甚,治彼而此甚,今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二者皆愈者,其故何也?余不得其要领也。答曰:《素问·脉要精微论》云:“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察之有纪,从阴阳始,始之有经,从五行生,生之有度,四时为宜,补泻勿失,与天地如一,得一之精,以知死生。”言疑难复杂问题的诊断在脉,在于从脉中辨阴阳,在于从脉中辨五行的生克制化,并结合四时的阴阳去补泻,此证之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为方而取效者,就在于此。否则见病治病,见症治症,愈治愈坏,难于挽回也。

      面神经炎
      1.不审病因,不察脉证,但求验方,其病难治
      苗××,男,54岁。
      左侧口眼喁斜3个多月。医诊面神经炎。先用西药、理疗治疗1个多月不效,后又配合针灸、中药牵正散等治疗1个多月效果亦不够显著。审其除左侧口眼喁斜,左眼不能完全闭合,口不能鼓气,喝水吃饭从口角漏出外,并见舌苔薄白,脉浮弦紧而数。综合脉证,思之:脉浮紧者,风寒客表也;数者,热也;弦者,肝脉也。综合脉证,乃风寒客表,寒郁化热也。又思:其虽有化热之象,然紧浮之脉仍在,实风寒闭郁较甚之故也。正如仲景《伤寒论》所云:“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当以辛温解表。处方:僵蚕10克,蝉蜕10克,菊花10克,川芎10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细辛4克,白芷10克,薄荷6克,甘草6克,羌活10克。
      某医云:牵正散亦辛温祛风之剂,为何不效?答曰:牵正散由全蝎、白附子、僵蚕三药所组成,从其组成药物的性味功用来看的确如你所说是一个辛温之剂,祛风之剂,但是这种说法颇有些勉强,因为严格来讲,全蝎、僵蚕主要是熄风而不是祛风,也就是说牵正散疏散之力很小,若风寒闭郁于表者实难有效;而芎菊茶调散者,川芎、防风、细辛、羌活、白芷均辛散疏解表邪之药,故风寒闭郁者尤宜用之。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不但要善于“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微者逆之,甚者从之,坚者削之,客者除之,劳者温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燥者濡之,急者缓之,散者收之,损者温之,逸者行之,惊者平之,上之,下之,摩之,浴之,薄之,劫之,开之,发之。”而且要“适事为故。”芎菊茶调散之用之者,就在于适于风寒客表也。
      服药1剂,面颊、口角、眼睑发僵发紧之状大减;继服3剂,口眼喁斜之状消失,愈。
      2.但求验方,不审脉证,不知随证,治之乏效
      贺××,男,40岁。
      右侧口眼喁斜5个多月。医诊面神经炎。先用西药、理疗治疗3个多月,不但不效,反见加重,后又配合中药牵正散、乌药顺气汤加减、针灸2个多月,亦无明显改善。细审其证,除口眼喁斜之外,并见经常口苦口干,舌苔黄白,脉弦滑,寸脉尤甚。综合脉证,思之:脉弦者,寒也,肝也;滑者,痰也,热也。合之与症,乃痰火内扰为本,风寒外客为标也。.治宜化痰泻火以治本,疏风散寒以治标。处方:黄柏10克,苍术10克,制南星10克,桂枝10克,防己10克,威灵仙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龙胆草10克,羌活10克,白芷10克,川芎10克,神曲10克。某医云:此方乃丹溪先生之上中下痛风方也,吾未闻其能治偏风也?答曰:此方确系丹溪为湿热痹证所设之方。然余观其药味,一方面有除湿热之二妙散;二有化痰泻火之南星、龙胆草、黄柏;三有活血通络之桃仁、红花、桂枝;四有祛风散寒之羌活、威灵仙、白芷、桂枝。综合诸药观之,本方泻火而不甚凉,疏风而不甚散,实有祛邪之中,寓有调其气之意,故用于寒热、表里夹杂之证尤宜。今本病脉证合参,实属痼疾与新感同存,寒热与表里同在之证,故采本方予之。又牵正散、乌药顺气汤主为风寒外客而设,不可用于夹杂之证,故投本方也。
      服药4剂,口眼喁斜明显好转,眼、口均亦能闭合。再审其脉弦大紧数。综合脉证,思之:脉弦大紧数者,气阴两虚,风邪郁表之脉也。治宜补气养阴,疏风解表。处方:党参10克,甘草6克,黄芪15克,当归6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青皮10克,陈皮10克,神曲10克,黄柏10克,葛根15克,苍术15克,白术10克,升麻10克,泽泻10克,服药6剂,愈。
      某医云:此东垣清暑益气汤也。清暑益气汤者,东垣用于伤暑,鞠通之用于暑温,未闻其能治口眼㖞斜也,为何先生用于口眼喁斜?答曰:本病之发生于夏季微感风寒之后,故前用上中下痛风方,今风寒与痰热均己蠲除,而气阴两虚之脉已显露于外,清暑益气汤者,既补气阴,又祛暑邪,故采用之。此即仲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之义也。
      3.固于验方,不求脉证,不审病机,延误病期
      苏××,女,35岁。
      右侧口眼㖞斜3年多。医诊面神经炎。先以西药、理疗治疗半年不效,继又配合中药牵正散、乌药顺气汤、补阳还五汤、再造丸、大活络丹,针灸等治疗数年,亦无明显效果。细审其证,除右侧口眼㖞斜,右眼不能闭合,右侧口角不能鼓颔,吃饭、喝水外漏外,并见头晕头痛,心烦失眠,舌苔薄白,脉弦细。综合脉证,思之:脉弦细者,血虚也。合之于证,乃血虚生风,筋脉失养也。治宜养血润筋,柔肝熄风,处方:天麻10克,菊花10克,钩藤15克,龙骨15克,牡蛎15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白芍10克,熟地15克,薄荷3克。
      服药10剂,口眼㖞斜大减,审其右眼已能闭合,右口角已不流饭、漏水;继服40剂,愈。
      某医云:补阳还五汤、牵正散、再造丸、大活络丹均为治疗口眼喁斜的名方、名药,针灸亦被诸医称为治疗口眼㖞斜之妙法,然余用之却不效,其故何也?答曰:补阳还五汤为补气活血之方,牵正散为祛风化痰之方,针灸为活络之法,这些方法都各有其各自的适应证,今本证脉弦细,为血虚不能养肝之证,故只可养血,不可补气,不可温经,不可太活血,否则不效也。今重用四物汤之养血柔肝,再佐平降熄风之品,即在于养血也。
      4。 胶执验方,不察脉证,不审病机,不知随证,延误病期
      赵××,女,33岁。
      左侧口眼㖞斜8个多月。医诊面神经炎。先予西药、理疗治疗3个多月不效,后又配合针灸、按摩、中药牵正散、补阳还五汤、再造丸等治疗半年多,亦不见好转。细审其证,除左侧口眼Ⅱ呙斜,不能鼓颔,不能闭眼,吃饭、饮水均外漏外,并见头晕头痛,心烦失眠,时或心悸,烦热上冲,冲则汗出,口苦口干,左臂憋胀,舌苔黄白,脉弦紧。综合脉证,思之:脉弦者,肝脉也;紧者,寒也,结滞不化也。合之于证,此乃肝郁气结也,寒饮内郁,郁而化热,上热下寒,心肾失交之证也。治拟疏肝理气,辛升苦降,交通心肾。处方:柴胡10克,半夏10克,党参10克,黄芩10克,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5个,桂枝10克,茯苓15克,大黄3克,龙骨15克,牡蛎15克。
      服药6剂,左侧面颊发紧感好转,继服10剂,口眼喁斜明显改善,眼可闭合,咀嚼食物正常,口角已不漏饭、漏水,继服20剂,愈。
      某医问:用验方而不验,用不治此证之方而反愈,其何故也?答曰:面瘫者,筋脉弛缓不收所致也,筋者,肝之所主也,今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者,乃以治肝胆之方治肝胆所致之病也,实属正治,非不治此病之方治本证也。至于为什么验方不验,依余之见,乃药不对症所致耳。
      5.但求验方,不分寒热,证药不符,久久不效
      张××,女,29岁。
      左侧口眼㖞斜3个多月。医诊面神经炎。先用针法、中药牵正散加减不效,后又用灸法、乌药顺气汤加减而更甚。审其证见左侧口眼喁斜,眼不能闭合,口不能鼓颔,吃饭、喝水即从口角流出,头晕头痛,口干咽燥,舌苔薄白,脉浮数。综合脉证,思之:脉浮者,病在表也;数者,热也。合之于症,乃风热客于表也。拟用疏散风热为方。蝉蜕10克,僵蚕10克,片姜黄10克,大黄3克,防风10克。
      服药2剂,诸证大减;继服10剂,诸证消失,愈。
      某医云:牵正散、乌药顺气汤治口眼喁斜,我久已知也,然用之却不效,而升降散用于口眼喁斜吾未闻也,请师明示。答曰:升降散用于治疗口眼㖞斜吾亦闻所未闻也,而桑菊饮用于口眼㖞斜却有明示耳。已故名老中医秦伯未先生在给我们讲课时即曾介绍此种经验。其后又经数十年的临床探索才知其要点耳。经验证明口眼㖞斜之病主要分两大类,其一为风寒型,此类较多,可根据情况分别采用牵正散、乌药顺气汤、川芎茶调散。其二为风热型,此类较少,可根据情况分别采用桑菊饮、升降散。两型病久者可形成传经,风寒型者常向少阳经发展形成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而风热型者则多向伤阴伤血发展形成血虚风动的麻菊散证、阴虚风动的镇肝熄风汤证、羚羊钩藤汤证、杞菊地黄丸证。本病之用升降散者即因其为风热外客耳。

      内耳眩晕病
      1。不审脉证,胶于平降,阳气下陷,痰湿内阻,眩晕更甚
      张××,女,29岁。
      头晕头旋阵发性加剧3年多。医诊内耳眩晕病。医始予西药治之不效,继又配合中药化痰熄风、养阴平肝、平肝潜阳、养心安神平肝等治疗亦无效。细审其证,从产后至今已经3年有余,头晕头旋一直不断,整天都有要摔倒的感觉,严重时即感天旋地转,不敢睁眼,不敢翻身,恶心呕吐不止,并时时左耳鸣响不止,疲乏无力,食欲不振,口干心烦,舌苔薄白,面色皓白,脉虚大弦滑数。综合脉证,思之:脉虚大者,气血或气阴俱虚也;弦脉者,肝脉也,寒湿也,阳气不升也;滑数者,痰热也。合之于症、色,知其乃气阴俱虚,痰湿郁滞,清气不升,浊气不降耳。又思黄芪、当归补气生血;人参、麦冬、五味子补气养阴,苍术、白术、青皮、陈皮、神曲、泽泻除湿化痰,调理肝脾,以助中焦轮轴之斡旋,黄柏、泽泻清泻相火,以降浊阴;升麻、葛根升肝脾之清阳,破浊阴之蒙蔽。诸证合用,.补气养阴,化痰除湿,升清降浊。处方:人参10克,甘草6克,黄芪15克,当归6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青皮10克,陈皮10克,神曲10克,黄柏10克,葛根15克,苍术10克,白术10克,升麻10克,泽泻10克。
      服药3剂,头晕脑胀,站立不稳之状大减。继服20剂,头晕脑胀之状几乎消减80%,但又服10剂之后,头晕脑胀之状又见增加。细询其证,除头晕之外,并见心烦心悸,舌苔白,脉弦紧而数。综合脉证,思之:脉弦紧而数者,肝胆气郁,痰饮内阻,胶结难化也。治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处方:柴胡10克,半夏10克,人参10克,黄芩10克,生姜3片,大枣5个,桂枝10克,茯苓15克,熟军3克,龙骨15克,牡蛎15克。
      服药10剂。愈。
      某医云:何数年之疾诸药不效,而易方之后数十剂愈,其故何也?答曰:升降之法异耳,前用诸方均属降沉,清气不升者岂能降之又降,此治病之关键也。
      2.不审逆从,不审适事,治此忽彼,治彼忽此,久治不效
      张××,男,56岁。
      过度劳累后,头晕不能站立,甚或恶心呕吐5年多。医诊梅尼埃病。先用西药治疗半年,头晕稍有好转,但阵发性眩晕,恶心呕吐仍时时发作,其后又配合中药半夏天麻白术汤、杞菊地黄丸等治疗数年,症状虽稍有进步,但仍不解决根本问题,而且近半年来似有加重之势。细审其证,除阵发性眩晕,恶心呕吐,不敢翻身,不敢走路外,就是平时亦感头晕乏力,失眠心烦,左耳听力丧失,右耳听力明显下降,且时时脑鸣耳鸣不止,舌苔薄白,脉濡缓,右脉大于左脉。综合脉证,思之:脉濡缓者,气阴俱虚,痰湿内郁也。治宜补气养阴,理气化痰。处方:黄芪15克,当归6克,人参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竹茹10克,枳实10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茯苓10克,甘草10克,菖蒲10克,远志10克,生地10克。
      服药3剂,诸证俱减,继服上药20剂,头晕恶心几减七八,耳聋耳鸣亦明显改善,左耳已能听见说话的声音,右耳听力已近正常。但又服7剂时,不但以上诸证不再改善,而且心烦乏力有所加重。细审其脉右侧弦大而紧,左侧弦紧稍滑。综合脉证,思之:右脉大于左脉者,气血或气阴俱虚也;弦大而紧者,气血俱虚也;弦脉者,肝脉也;紧脉者.寒也,结也;滑者,痰也。合之于症,乃气阴俱虚为本,痰湿郁滞,清升浊降失职为标。拟用补气养阴,燥湿清热,升清降浊。处方:党参10克,甘草6克,黄芪15克,当归6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青皮10克,陈皮10克,神曲10克,黄柏10克,葛根15克,苍术15克,白术10克,升麻10克,泽泻10克。
      服药12剂,耳鸣耳聋消失,头晕未见发作,惟偶有失眠乏力。舌苔白,脉濡缓。综合脉证,思之:此气阴两虚,痰郁气结也。治宜改予补气养阴,理气化痰为方。处方:黄芪15克,当归6克,麦冬10克,党参10克,五味子10克,青皮10克,竹茹10克,枳实10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茯苓10克,甘草10克,菖蒲10克,远志10克,生地10克。
      服药10剂,诸证消失,愈。
      某医云:这位患者前医已屡用理气化痰,益气养阴,滋阴泻火者矣,然何故不效也?答曰:毛泽东在其所著《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一文中指出:“有了正确的方针政策,如果在工作方法上疏忽了,还是要发生问题。”“学会弹钢琴。弹钢琴要十个指头都动,不能有的动,有的不动。但是,十个指头同时都按下去,那也不成调子。要产生好的音乐,十个指头的动作要有节奏,要互相配合。党委要抓中心工作,又要围绕中心工作而同时开展其他方面的工作。我们现在管的方面很多,各地、各军、各部门的工作,都要照顾到,不能只注意一部分问题而把别的丢掉。凡是有问题的地方都要点一下,这个方法我们一定要学会。”《素问·至真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