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印海-弥勒上生经讲记 >

第2章

印海-弥勒上生经讲记-第2章

小说: 印海-弥勒上生经讲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苦海。佛德巍巍,自在无碍,为使在家二众亦得警悟,又将此光远照于须达长者之房舍。普召无量大众,见光参与法会,闻法皆获深益。

有金色光,犹如霞云,遍舍卫国,处处皆雨金色莲华。

二、雨华:照耀于祇园、须达房舍之金色光,犹如傍晚日落灿烂夺目之晚霞云彩,反射遍满于整个舍卫国,这显示佛陀受须达长者恭请,来舍卫国说法度生,现又说弥勒净土,为弥勒菩萨授记作佛,足以证明此国众生与弥勒菩萨有大殊胜因缘!此金光霞云能遍舍卫国,并且能雨金色莲花,此一特胜现瑞,表示舍卫国物产丰饶,政治文明,人文荟集,得道者众。象征弥勒菩萨因深果远,累劫修成,具足世出世间无边功德。

 现在雨金色之莲花,不雨其它诸华者,因莲花在佛法中最受尊重。如诸佛菩萨都以莲华为座,表示诸圣贤及十方净土众生均从莲花化生,所以称净土为莲邦。又以莲花比喻妙法不可思议。如妙法莲华经。以莲华本具五种德用,比喻修行者亦具五种功德:一莲花有掩污功能,莲花生在污泥中,荷叶覆于水面,遮蔽污水,喻如修行者能灭身口意三业众恶。二莲花能结莲子,喻修行者听闻此经,得出世善根,将来以此证果。三莲花芬芳香味远闻,喻行者见佛闻法,身心清净,福慧增长,名闻十方。四莲花出水,喻修行者见佛闻法修持,精进不懈,必定超出生死爱河而登觉岸。五莲花能开敷,喻修行者经修行证果,得大智能,进而以法度生,广宣妙义,如花开敷。以上五种比喻,无论就佛法说,就修行者说皆有甚深义趣。

 其光明中,有无量百千诸大化佛,皆唱是言:“今于此中有千菩萨,最初成佛名拘楼孙,最后成佛名曰楼至。”

 三、化佛说法:释尊举身所放金色光明中,又有无量百千诸大化佛说法,显示佛的神通妙用不可思议,也说明弥勒上生兜率是化迹,并非本真。释尊于此同时显现百亿释迦同唱是言:为弥勒菩萨授记作佛。同时又有贤劫一千菩萨,其功德与弥勒相等,亦与弥勒有大因缘,皆来此会,令诸众生生起信诚,得以亲近。贤劫一千菩萨因缘,据《千佛因缘经》说:过去有一轮王,娶二位夫人,第一夫人生有千子,各人皆发无上道心,希望将来皆得成佛。父王为探知谁能先成佛道?即以香水洗净筹码,令千子各取一码,得第一号者,即先成佛。结果第一名拘楼孙佛,第二名俱那含牟尼佛,第三迦叶佛,第四释迦佛,第五弥勒佛,如是乃至最后楼至佛。轮王第二夫人仅生有二子,眼见千位兄长皆得成佛,因多生修集善根福德,有愿必成。但是,诸兄成佛时必须有人大力护持,所以第二夫人第一子即发愿,生生世世愿作梵王,护持佛教。如释尊在菩提树下成正觉后,再三思维:“此法妙难思,辛勤我所证,疾入于涅槃。”梵王为使佛法住世,当即劝请释尊应为有缘者开示方便之道。释尊即随梵王之请,去鹿野苑为五比丘初转四谛,从此佛法永传人间。第二子发愿生生侍护佛身,此即金刚密迹大力士。佛的堂弟提婆达多,虽随佛出家,常想迫害佛陀而作新佛。有一次,知道佛要从山下经过,特在山顶推一大石,向下滚落,希望将佛压成重伤。幸有金刚密迹力士协助抵住大石,佛仅破伤脚面。这些皆是金刚密迹力士的大功德。 
 
  说是语已,尊者阿若憍陈如即从禅起,与其眷属二百五十人俱。

 第二集众,此科三段,一集出家四众,二集在家二众,三集天龙八部众。先说出家比丘众。

 阿若憍陈如,梵云阿若多,此云“解”。阿若憍陈如为婆罗门种姓。当释尊离开皇宫,越城出家时,父王不舍太子孤苦生活,特派五位家人前往随侍,照料。父族中有三人:一阿湿婆(马胜),二拔提,三摩诃拘利。母族中有二人:一憍陈如,二十力迦叶。他们一行五人,随从太子身边,同修苦行。经过六年后未证菩提,太子深知苦行非证果之因,独自去尼连禅河沐浴,并接受牧女乳糜供养,身心康复,坐于菩提树下静观十二缘起法,经七七日,最后夜睹明星,豁然彻悟而成正觉。当初五位家人眼见太子放弃苦行,接受牧女乳糜,无不惊异,认为太子是败道亏志之人,不愿与之为伍,所以不跟随太子而去。当释尊在菩提伽耶证悟后,本想先度传授修定之二位老师,一为郁头蓝子,一为阿蓝迦蓝,但此二人已于释尊成道前数日,分别证入非想处定及无所有处定,释尊感叹,此二人福薄!释尊想到:只有先度五位家人,即离迦耶前往鹿野园。五人遥见释尊来此,以为太子因受牧女供养,放弃苦行无法证果,又想返回,故皆默然不理!待释尊接近后,为释尊威德所逼,五人又不期然各皆起座礼迎。释尊即谆谆善诱,开示妙理,三转四谛。当时释尊问曰:“谁人得解此义?”憍陈如最初答说:“我已了解了。”所以憍陈如以“解”得名。憍陈如见佛放光,遍舍卫城,雨金色莲花,又有化佛宣说一千菩萨出世之唱言,即从禅座而起,带领其眷属二百五十人趋往佛前,欲听如来演说大法。

 尊者摩诃迦叶,与其眷属二百五十人俱。

迦叶尊者在佛陀十大弟子中,苦行第一,少欲知足,精修律行。迦叶,此云饮光,有大身光,能饮蔽日月之光,以此得名。据《付法藏因缘传》说:过去九十一劫有毗婆尸佛入涅槃后,四众弟子建筑七宝塔,中供有佛像,日久佛面缺损。当时有一女乞丐行化街坊,得一金珠,发心将此金珠冶成金片,补修佛面。迦叶时为炼金师,女乞丐请他代为冶金补修佛面,迦叶愿意共同修此功德,并同立誓愿,愿二人生生常为夫妇,身感金色常修梵行。以此补修佛面功德,九十一劫以来,生人天中,身具金色,最后身托生第七梵天。当时摩竭陀国有一富饶婆罗门名尼俱律陀,因过去多生广修福德,家财盈溢,可比国王,但无子息。后祈求树神,果然生一男儿,身具金黄色。相师占曰:“其子有福,必当出家证果”。父母晚年得子,听后心中愁恼,千方设计打消其子出家念头。认为世人大多耽欲著乐,唯在美女娇妻。因此请人为他娉娶端正妻女。当迦叶刚十五岁时,父母为他娶媳,他即拒绝。父母以种种权计,强迫其早日结婚。迦叶被迫得无法推却,对父母说:“除非为我娶得紫金色女,端正超世,我当娶之。”父母后来请诸婆罗门帮助,果然娉求一位躯体金色,端正殊好之女,两人既然成为夫妇,由于各人内修梵行,共立契约,各住一房。父母知后,命令共居一室,并仅安置一床。后来两人又共立约,轮流休息。有一天正当妇人睡时,将手垂于床边,忽然有一毒蛇,潜入室内,欲螫妇人的手,迦叶见了,即以衣服裹妇人手,放置床上,妇人惊醒,而呵责迦叶不能遵守立约。迦叶答曰:“因有毒蛇进室,恐伤害您,无法修道,内心实无染意。”妇人始知其情。从此夫妇,更能厌离世间,请求父母,求佛出家,为佛弟子。迦叶出家不久得三明六通,俱八解脱大罗汉,其妇亦能证得阿罗汉果。迦叶为释尊左胁,地位崇高,佛曾给他半座,有时与佛对座说法。佛灭后,主持第一次结集三藏,将佛法永传人间,待结集三藏后,受如来嘱,要将大法亲传于弥勒,故至鸡足山,入灭尽定,待弥勒下生时全身不坏,从山而出,由于弥勒生于增劫时代,人身高大,见迦叶尊者,身体矮小,众皆讥笑。弥勒对诸弟子说,此人有大智慧神通,为过去释迦佛之大弟子,为将大法亲授与我,入灭尽定,多劫以来,肉身不坏,吾人应生恭敬。迦叶尊者即现神通,作十八变,度人无量,然后入灭。法华经中佛为他授记说:“迦叶未来成佛名曰光明佛。” 
 

 尊者大目犍连,与其眷属二百五十人俱。

大目犍连尊者为佛弟子中神通第一,此云大采菽氏,为婆罗门种族。据说久远时代以前有仙人居山中修行,常采山中绿豆为食,以此得名。目连与舍利弗从小成为莫逆之交。当时,舍利弗以智慧高超见称,目连以精明才干著名,两人意气相投,同来同往,成为挚诚契友。后来彼此皆因厌离俗世,希愿出家。于是同礼当时有名外道珊阇耶为师,修习禅法。有一天,舍利弗外出,途遇佛陀弟子马胜比丘,见其举止安庠,风度感人,即询问以谁为师?所修何法?马胜比丘即以偈答复:“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舍利子听闻此偈后,忽有所悟,即将此偈转告目连尊者。目连听后,亦有深悟。于是率领其弟子二百五十人归依佛陀座下,佛知其善根深厚,为说离苦之法,从此戒品清严,威仪调柔,经七日,断见,思二惑,证阿罗汉,具大神通,为神通第一。据说有一次佛在阿耨达池,欲说大法,大众齐集,唯舍利弗不知何故未能参预。佛即命目连前往召唤,目连见舍利弗于石洞中补缀僧衣。目连说:“佛在阿耨达池,特命我来,请你回去。”舍利弗说:“请稍等候,待我补好衣服与你同去。”目连不能久等,急着要回,并高声说:“你若不快与我同回,我即运用神通力量举起你的石室到大会场去。”舍利弗却心境平和将身上衣带解下放在地上说:“你若能动此衣带,也许可以搬动我身。”当时目连心有不服,即运以神通要拿衣带,但无法拿起,竟然失败。此时大地为之震动。然后目连垂头丧气,又以神通还到佛处,惊讶地见到舍利弗已经到达大会场中。目连此时深有所感叹息说:“现在才知神通之力不如智慧之力大。”这是二人一段比胜佳话。目连尊者为听如来宣演弥勒法门,亦带领法眷二百五十人来到祇树独园听佛说法。

 尊者舍利弗,与其眷属二百五十人俱。

 舍利弗智慧第一。梵云设利,此云鹙鸟,据说其母双目很似鹙鸟两眼,人皆以此鸟名称呼她,弗是子之意,因是舍利的儿子,从母得名故称舍利子。其母未怀孕以前,言词非常讷钝,与其弟摩诃俱絺罗论议时每多不如。怀子以后,母多能辩,因此又称春鹦,即百舌鸟别名。其父为婆罗门种,是当时颇负名气大学问家,所有典籍,无不究习。生在如此书香之家,耳目濡染,自然知书识理。当尊者八岁之时,也就名闻四方,并且天性淳厚,宅心仁慈。与目连从小成为契友,从珊阇耶外道修习禅法。不过他们二人并不满足于珊阇耶传授之法。以为不是究竟离苦之道。因此离开其师,各求明师,谁先得明师即当互相告知。当时佛之弟子马胜比丘出外乞化,舍利子见其威仪闲雅,即问曰:“汝师是谁?”马胜答曰:“释迦太子出家成佛,是我师。”舍利弗又问:“所说何法?”马胜比丘为说因缘偈,舍利弗听后即得领悟。于是就与其门下弟子二百五十人一同归依佛陀。佛陀遥见舍利弗前来时即告众弟子曰:“来者是我弟子中智慧第一也。”经过半月后,因有长爪梵志与佛陀讨论义理,梵志以“不受”为宗,佛陀说:“所执着的‘不受’还是执着。”舍利弗从旁听得此一高深义理而领悟,于是证得圣果。后来听阿难说佛陀年老病重将要灭度,舍利子更增悲仰;不忍见佛先入涅槃,特向佛陀告假要先佛入寂。佛陀告曰:“宜知是时!”于是谢别门人,还到故乡,命侍者沙弥走告城内诸相识者,当时之未生怨国王及其人民知道此事后,各皆前来,请说最后法要。大家听毕,各返其家,于当日后夜,端坐而化!可见尊者修持有素,生死自由,身无病苦,心不颠倒,真如佛陀对他所说:“宜知是时”。

  以上所列比丘众以憍陈如、迦叶、目连、舍利弗四大弟子为代表,各人带领二百五十人前来闻法。以下说比丘尼众。

 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与其眷属千比丘尼俱。

四众弟子中,第二是比丘尼众。佛世比丘尼众中以摩诃波阇波提为上首。梵云摩诃,译义为大,波阇为生,波提为主,全名译为“大生主”。佛母摩耶夫人,生育太子七日后即去世,大生主是佛陀姨母,负责抚养佛陀长大成人。佛是教化三乘圣人证悟者,名曰“大生”。佛又由她抚养,故得名“大生主”。梵云比丘,有五种义:一怖魔,出家修行,超脱三界,不为天魔所控制,天魔见人出家,修道证果,心生恐怖。二乞士,外乞食以养色身,内乞法以资慧命,三持戒,出家以戒为师,由戒得解脱。四净命,出家人不经营农工商贾,随缘度化,接受信众供养。五破恶,出家以除烦恼为目的。比丘尼亦同具有此五义,唯尼者是指女众而言。摩诃波阇波提与其法眷亦有一千人夜见佛光,亦来佛处。以上所说是出家二众。 
 
  须达长者,与三千优婆塞俱。

在家二众中,一近事男众。近事者,以皈依三宝后,常能亲近三宝,奉事三宝,除去家庭、社会之事务外,应该保留一些时间、精神为三宝服务,培养求福增慧的功德。佛法的兴隆,并非全靠出家众之住持,亦赖在家二众大力卫护,尽一分为佛子之义务!如同须达长者舍金购园,请佛演化佛法,利益人群,净化社会人心,提高人们道德水准,使人人能离苦得乐!须达即前序文中所说给孤独长者,他以宅心仁慈著名,德重望高,为众人所尊敬,故称长者,他亦感召佛光照瞩,与三千男居士同来佛所。

毗舍佉母,与二千优婆夷俱。

二近事女众。优婆夷是在家女居士,佛教信众中,她们信心深切发心护持三宝贡献很大,而且也占绝大多数,佛教法幢能够到处建立,出家二众能够安心修学宏化,在家女居士的功德实不可磨灭。佛世的毗舍佉母居士亦是女居士中佼佼者。毗舍佉,此云黑鹿,从儿得名,名毗舍佉母。由于她的三业清净,修持有素,信愿真诚,供奉三宝,常常亲近出家比丘尼众及大阿罗汉尼,这一次佛陀说法,她亦带领二千优婆夷众来到佛所。

复有菩萨摩诃萨名跋陀婆罗,与其眷属十六菩萨俱。

 以下有二类大菩萨众,第一以跋陀婆罗为上首。菩萨具足称为菩提萨埵,菩提有觉悟义,萨埵是有情义。总括说:菩萨是智悲双修上求大觉,下化有情的大心人。若能以智上求果证,以悲下度众生即是菩萨。中国人误解佛庙所供奉泥塑木雕佛菩萨像就是菩萨,不知那只是代表性的象征,并非真实,真正菩萨是上求大菩提果,下救众生苦者才是名符其实的菩萨。因此一位菩萨需要有大志愿,大能力,因有大志愿才能上求,因有大能力才能下化。故萨埵又含有勇健义。又约智慧体用说:菩提是般若体,萨埵是方便用,有体有用,才能利乐一切有情。下化众生要有方便,以众生根性、好乐、烦恼不同,必需以种种方便才能摄化,但此方便不能离开般若智体,否则所作所为成了世间法,与佛法亳无关系。摩诃大义,萨即萨埵,如前文所说。此一法会中菩萨都是位居十地法身大士,大菩萨不同于发初心的菩萨。梵云跋陀婆罗,跋陀此云贤,婆罗是护义。全译为贤护,一切菩萨名称以德立名,以菩萨各各皆具有特殊德能。跋陀婆罗具大“贤”德,待人对事合情合理,同时又具有“护”念众生的悲心故称贤护。他的同愿同行者有十六大菩萨亦来参加法会。

文殊师利法王子,与其眷属五百菩萨俱。

 第二类大菩萨以文殊师利而为上首。文殊师利,或称曼殊室利,此云妙吉祥。鸯掘摩罗经说:此菩萨是北方常喜世界欢喜藏摩尼宝积佛。是七佛之师,释尊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