椤伽大义今释(1965)-第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氩簧蹋闼悖清裉岵廾邸3踔泻笠梗诜奖悖嫠承扌蟹奖悖氩簧桥嬉廾邸M胂っ穑欢樯拍鶚勆闶埽庆廾邸W孕耐敕切灾腔酃鄄欤欢槎撸壬碜ざ豢苫担米跃跏トぃ前闳舨廾邸6保雷鹩匦艘澹蒂恃裕�
空无常刹那 愚夫妄想作 如河灯种子 而作刹那想
刹那息烦乱 寂静离所作 一切法不生 我说刹那义
物生则有灭 不为愚者说 无间相续性 妄想之所薰
无明为其因 心则从彼生 乃至色未生 中间有何分
相续次第灭 余心随彼生 不住于色时 何所缘而生
以从彼生故 不如实因生 云何无所成 而知刹那坏
修行者正受 金刚佛舍利 光音天宫殿 世间不坏事
住于正法得 如来智具足 比丘得平等 云何见刹那
揵闼婆幻等 色无有刹那 于不实色等 视之若真实
刹那空和八识的现象
这时,大慧大士又问;“什么是一切诸法刹那空的情形?什么是一切诸法的刹那?”佛回答说:“所谓一切诸法,是包括善、不善(恶)、无记。有为、无为。世间、出世问。有罪、无罪。有漏、无漏。受、不受等等。大慧啊!简略地说:心、意、识与习气,便是形成五阴(色、受、想、行、识)觉受的原因。这心、意、识的习气熏染了愚痴的凡夫,使他们产生分别善和不善的妄想。如果修行三昧法乐,得到三昧正受,现前便能住于法乐,这就是贤圣境界的无漏善业。所谓善和不善,都是根据于八识的作用。哪八个识呢?便是指第八的如来藏识(阿赖耶)、第七的末那识(俱生我执)、第六的意识,以及眼、耳、鼻、舌、身的前五识身,这都不是外道们所了解的。所谓前五识的五识身,它和意识同时俱生,它有善和不善的现象,一方面辗转变灭,一方面又流注不绝,而又不坏五识自身的生生不已。但却是亦生亦灭的,而凡夫们却不知这都是自心所现,都是次第生灭的,此识灭时,别的识便接着生起。当它执取各种差别形相的时候,意识也和前五识同时对境依他而起,产生相应的作用。但在念念之间,刹那不停。所以便名为刹那空。大慧啊!所谓刹那,是指藏识(阿赖耶)和意识俱生的前五识等,它因习气缘起而俱生,刹那坏灭。至于无漏善果的习气,却非属于刹那空的境界,但也不是愚痴凡夫之所能觉知的。如果只执著一切法都是刹那空的理论,就根本不能了解一切法是刹那坏灭、与无漏之法并不是刹那空的真义了。如一律以念念无常,刹那坏灭概括一切法,那便堕于断见的空,以为无为法也是会坏灭的。大慧啊!第七末那识(我执)和的五识身,如果不产生流转作用,便不会有苦乐的,但这也不能当作涅槃的因。第八藏识(阿赖耶),它是能受苦乐的,而且也是苦乐之因,它有生灭,为四住地无明住地(注四十六)所迷醉,只因愚痴凡夫不能觉知,被妄想熏心,执著偶现的刹那空相。再次:大慧啊!如来藏犹如金钢钻石,和佛的舍利子一样,具有奇特的性能,始终不会破损坏灭的。如果它是断续和间隔的刹那生灭的话,那么,已经证圣的人,也有时候会进入非圣,但这也不足以妨碍他之所以为圣啊!譬如金钢钻石,虽然历经尘劫,可是仍然不减损它原来的成分。为什么愚痴凡夫,不善于了解我的密义,却把内外有漏无漏一切法,误作刹那坏灭呢?”
六度的差别目的
大慧大士又问:“您说如果证得六波罗密(度到波岸)的圆满具足,便能成正觉。请问,是哪六种呢?”佛回答说:“波罗密有三种分别,就是世间、出世间、出世间上上。所谓世间波罗密,便是执著我和我所的作用,仍然落于有无二边,为生前身后种种受生处所着想,追求色、声、香、味、触的欲乐,所以他修布施功德的满足。同样的,他修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也是为了同一目的。或者是以此求得凡夫的五种神通,或者是为了祈求往生梵天。所谓出世间波罗密,是说声闻、缘觉们执著涅槃寂灭的境界,为了自己证得涅槃寂灭之乐,而修行六波罗密。所谓出世间上上波罗密,便是说自觉内证一切法都是自心现量的妄想所生,自证此心的不二法门,便不再生分别妄想,也不在各类中执取非分之法,也不执着自心和内外色相的差别,为了使一切众生得到安乐,所以便生起布施波罗密。以上上的方便,而在一切外缘中不生妄想分别,这便是持戒波罗密。就此不生妄想分别,知道能忍和所忍皆无自性,自然随顺而能于忍,这便是忍辱波罗密。昼夜十二时中,精勤不懈,随顺修行于方便道,得使妄想分别不久,这便是精进波罗密。妄想分别都灭,而不堕在声闻、缘觉的涅槃寂灭境界,这便是禅定波罗密。了切自心妄想,都无自性,以智慧观察,不堕在空有二边,净化身心,辗转增胜而不致坏灭,得到内证自觉的圣趣,这便是般若波罗密。”这时,佛就归纳这些道理,作了一篇偈语说:
空无常刹那。愚夫妄想作。如河灯种子。而作刹那想。
刹那息烦乱。寂静离所作。一切法不生。我说刹那义。
(这是说:念念皆空,一切无常,这便是刹那不住的道理,愚痴凡夫,却在这里产生空的妄想。譬如河流和灯光,都由前相后相,前念后念,刹那刹那之间,相续不断而形成,粗看便有整个河流和灯光的存在,愚夫无知,却在这里产生现有的妄想。如果能在刹那之间,自息烦恼,得到寂静的境界,远离于一切能作和所作,一切内外诸法,寂然不生,这便是我说的刹那的道理。)
物生则有灭。不为愚者说。无间相续性。妄想之所熏。
无明为其因。心则从彼生。乃至色未生。中间有何分。
(这是说:万物有生便会有灭,这却不是愚夫们所能知了。人们所看见的万物,生生不已,好像没有间歇性似的相续不断,其实这都是由念力妄想熏习而成,人们却习惯地以为万物是恒常存在的。人们之所以如此,都因为自心无明为它的基本初因,于是分别妄想就由此连续生起。如果世间万物色相,尚未产生之前,试问妄想又在哪儿停留,谁是我?我又在哪里呢?)
相续次第灭。余心随彼生。不住于色时。何所缘而生。
以从彼生故。不如实因生。云何无所成。而知刹那坏。
(这是说:妄想分别是念念相续,次第而生的,前念灭了,后念便接着生起。当色相不存在的时候,妄想又何所缘而生呢?因为妄想分别,是依他而起的,是虚妄不实的,并无另外的生因使它生起。它也本来就没有形成真实的东西,而只知它在刹那之间,必然会坏灭的。)
修行者正受。金刚佛舍利。光音天宫殿。世间不坏事。
住于正法得。如来智具足。比丘得平等。云间见刹那。
揵闼婆幻等。色无有刹那。于不实色等。视之若真实。
(这是说:修行人所证得的三昧正受境界,像金刚钻和佛的舍利子,及光音天上的宫殿等等,这些在世人的眼光看来,好像都是永久不坏的。但是住于如来正法,具足如来智慧,已得平等性智的佛看来,也只是随时偕进,程度的差别,实际上仍是刹那间会坏灭的。因为万物存在的久暂问题,只是时间上的比较观念,千秋和一瞬,也都是刹那间的事而已。例如海市蜃楼,刹那之间,偶然形成色相,但本来没有实在的色相可得。只是人们肉眼看来似乎有真实存在似的。)
(注四十六)四住地无明住地:三界见思之烦恼也。一、见一切住地,三界之一切见惑也。二、欲爱住地,欲界之一切思惑也。三、色爱住地,色界之一切思惑也。四、有爱住地。无色界之一切思惑也。于此加入无明住地称为五住地。皆言住地者,以此五法为生一切之过,恒沙烦恼之根本依处故也。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世尊记阿罗汉,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与诸菩萨等无差别。一切众生法不涅槃,谁至佛道。从初得佛至般涅槃,于其中间不说一字,亦无所答。如来常定故,亦无虑,亦无察。化佛、化作佛事,何故说识,刹那展转坏相。金刚力士,常随侍卫。何不施设本际。现魔魔业。恶业果报。旃遮摩纳。孙陀利女。空钵而出。恶业障现。云何如来得一切种智,而不离诸过。佛告大慧: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大慧白佛:善哉世尊,唯然受教。佛告大慧:为无余涅槃故说,诱进行菩萨行者故。此及余世界修菩萨行者,乐声闻乘涅槃。为令离声闻乘,进向大乘。化佛授声闻记,非是法佛。大慧,因是故,记诸声闻,与菩萨不异。大慧,不异者,声闻缘觉,诸佛如来,烦恼障断,解脱一味。非智障断。大慧,智障者,见法无我,殊胜清净。烦恼障者,先习见人无我断,七识灭。法障解脱,识藏习灭,究竟清净。因本住法故,前后非性。无尽本愿故,如来无虑无察,而演说法。正智所化故,念不忘故,无虑无察。四住地,无明住地,习气断故,二烦恼断,离二种死,觉人法无我,及二障断。大慧,心意意识,眼识等七。刹那习气因。善无漏品离,不复轮转。大慧,如来藏者,轮转涅槃苦乐因。空乱意慧,愚痴凡夫所不能觉。大慧,金刚力士所随护者,是化佛耳,非真如来。大慧,真如来者,离一切根量。一切凡夫,声闻缘觉,及外道根量悉灭。得现法乐住,无间法智忍故,非金刚力士所护。一切化佛,不从业生。化佛者,非佛,不离佛。因陶家轮等,众生所作相而说法。非自通处,说自觉境界。复次大慧,愚夫依七识身灭,起断见。不觉识藏故,起常见。自妄想故,不知本际。自妄想慧灭故,解脱。四住地、无明住地,习气断故,一切过断。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三乘亦非乘 如来不磨灭 一切佛所说 说离诸过恶
为诸无间智 及无余涅槃 诱进诸下劣 是故隐覆说
诸佛所起智 即分别说道 诸乘非为乘 彼则非涅槃
欲色有及见 说是四住地 意识之所起 识宅意所住
意及眼识等 断灭说无常 或作涅槃见 而为说常住
关于佛的存在和佛法与唯识的几个怀疑问题
这时,大慧大士又问:“您曾提示阿罗汉们(注四十七)说他们将来也会得到无上正等止觉,和一切诸大菩萨们平等,并无差别。而且一切众生和诸佛,本来就法尔涅槃,并不是另有一涅槃境界可以出入。然则又有谁能成佛呢?您又说:从开始成佛,到最后进入涅槃,在这中间,并没有说过一字,也没答过一句。因为诸佛如来,本来常定,无思无虑。可是,您为什么说:有化身佛的妙用,化做种种佛事?为什么又说识的作用,是刹那辗转坏灭之相呢?您又说:如来的法身,本际难知。而且又有密迹金刚力士,经常维护如来。为什么您不现出本际的妙用,消除苦恼,自己却也遭遇魔难,还受恶业果报的困扰,例如被旃遮婆罗门女,孙陀利外道女,冤诬毁谤您玷污了她。以及您到婆罗门村中,竟乞食不到,结果空钵而出。在这个时候,为什么金刚密迹不来维护?既然如来已得一切种智,却也逃不了业障,离不了这些祸患呢?”佛回答说:“因为世间诸人,有些专志于小法,以得到声闻、缘觉二乘的有余依涅槃,便自以为满足。诸佛如来为了化度他们进入大乘的菩萨道,所以用种种诱导,使其进入佛道。至于为声闻、缘觉等人的授记,那只是说化身佛的化法之事,都不是法身佛究竟本际的事。因为这样,便告诉他们声闻和菩萨一样。所谓一样,是声闻、缘觉,和诸佛如来,都是断了烦恼障,在烦恼中得到一味解脱,但还没有断除所知障。所谓所知障,就是见到一切诸法的本体,原来无我,转了第六意识,便得殊胜清净之果。所谓断了烦恼障(包括我执),是指无始以来的人我习气已断,证得人无我的境界。转了第七末那识(俱生我执),灭除烦恼,再进而使人法二障都得解脱,藏识(阿赖耶)的习气根本转灭,便得究竟清净。而且一切众生和诸佛如来,都本来住在自性清净之中,不增不减,不生不灭,不垢不净,法尔常住。所以这前后所说的,无非都是教化的方便,并非自性有了差别。诸佛如来,都以自发的无尽本愿之力,所以在无思无虑之中而演说一切法门,虽然在演说各种差别的法门,但仍然是正智的开示,并非妄念所生,依然住在无思无虑之中。因为诸佛如来已经断了四住地和微细顽固的无明住地的习气,根本烦恼和随烦恼的两种烦恼也已经断了,而且已经远离分段生死和变易生死,证觉人无我和法无我,这二障之业都完全断除。大慧啊!末那(俱生我执)、意和眼、耳、鼻、舌、身等七个识,都由习气所生,念念之间,刹那不住,除了证得无漏善果,才能远离虚妄习气,再也不受轮转所苦了。至于如来藏的藏识,便是生死涅槃(寂灭),和苦乐等所依的因,只因一切凡夫们不觉不知,而且执著它是空的,谁知执空仍然是堕于虚妄颠倒之中而不自觉。大慧啊!密迹金刚力士所追随护卫的,是化身佛的事,并非指真如境中的如来法身的事。如来在真如境中的法身,远离一切根、尘、量,不是一切凡夫、声闻、缘觉以及外道们所能测度的。用为根尘识量都灭了,真实如来才得现法乐,住在无间法智法忍之中,鬼神亦难窥其境界,也非密迹金刚力土之所能维护的。并且一切化身佛,并不从业力而生,化佛并非真佛,但也不离于法身报身之所化生的。譬如陶工制器皿,只是用模型制物。同理,化身佛乃幻生众生的形相,来示现说法。大慧啊!愚痴凡夫们,依于七个识身的作用,认为七种识是有灭的,便生起空无所有的断见。或者因为不自觉知藏识的作用,便生起永恒存在的常见。这都是由于妄想的缘故,所以不能了知心识的本际。如果自身慧力灭了妄想,便得解脱,如此乃至四住地,顽固的微细无明住地等的习气也根本断灭,那才能断除一切过患。”这时,佛就归纳这些道理,作了一篇偈语说:
三乘亦非乘。如来不磨火。一切佛所记。说离诸过恶。
为诸无间智。及无余涅槃。诱进诸下劣。是故隐覆说。
(这是说:佛法所说的大小三乘:声闻、缘觉、菩萨等,并非真实有乘的存在,无非都是法界自性的差别,佛就加以方便说法。自性如来,本来便是不生不灭,无物可以磨灭的。一切诸佛所说的三乘以及成佛的授记,也无非都是方便说法,为了使众生脱离一切祸患,使他们证得无间法智,以及住于无余依涅槃,由于大慈大悲,而用种种方便法门,诱进一切下劣的众生,使他们进入佛道。所以有许多说法,便是不了义的隐覆之说。)
诸佛所起智。即分别说道。诸乘非为乘。彼则非涅槃。
(这是说:一切诸佛,都以缘起所生的分别智来说各种佛法。所谓三乘等等,根本就无所谓有乘的存在。即如所谓涅槃,就是本来清净,并非另有一涅槃的境界,如有境界,便是心识现象,不能算是真正的涅槃。)
欲色有及见。说是四住地。意识之所起。识宅店所住。
意及眼识等。断灭说无常。或作涅槃见。而为说常住。
(这是说:欲、色、有、见,这四种作用,便是四住地,所谓住地,就是存在的意义。这四种住地,都是意识所生的,也就是识的窟宅,意的住所。可是一切凡夫们,有的觉得意和眼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