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薄伽梵歌(黄宝生译本) >

第2章

薄伽梵歌(黄宝生译本)-第2章

小说: 薄伽梵歌(黄宝生译本)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欲望进入他,犹如江河
流入满而不溢的大海,
他能达到这样的平静,
而贪欲之人无法达到。

摒弃一切欲望,摆脱一切贪恋,
不自私,不傲慢,他就达到平静。

这是梵③之所在,达到他,就不愚痴;
立足其中,死去能够达到梵涅槃。


注释:
①数论是古印度哲学体系,瑜伽是修炼身心的方法,在这里也泛指行动。
②三昧指沉思入定,三性是事物本性(原质)的三种性质:善性、优性、暗性。感官是眼、耳、鼻、舌、身,相应的感觉对象是色、声、香、味、触。
③梵为永恒不灭的至高存在,梵涅槃是获得解脱,达到至高的幸福和平静,与梵同一。


第二十五章

阿周那说

既然你认为,智慧比行动更重要,
那你为什么,要我从事可怕的行动?

仿佛用复杂的话,你搅乱我的智慧;
请你明确告诉我,该走哪条路才对?

吉祥薄伽梵说

我早就说过,在这世上有两种立足的方法,
数论行者的智慧瑜伽,瑜伽行者的行动瑜伽。

即使不参与行动,并不能摆脱行动,
即使弃绝一切,也不能获得成功。

因为世上无论哪个人,甚至没有一刹那不行动,
由于原质产生的性质,所有的人都不得不行动。

控制了行动感官,心中仍留恋感官对象,
这种思想愚痴的人,他们被称作伪善者。

用思想控制住感官,凭借行动的感官,
从事行动而不执着,这样的人是佼佼者。

从事必要的行动吧!行动总比不行动好;
如果你拒绝行动,恐怕生命都难以维持。

除了为祭祀而行动,整个世界都受行动束缚;
摆脱执着,阿周那啊!你就为祭祀而行动吧!

在古代,生主①创造众生,同时也创造祭祀,说道:
“通过它,生育繁衍,让它成为你们的如意牛②!

“通过它,你们抚养众神,众神也抚养你们,
就这样,互相抚养,你们将达到至高幸福。

“众神受到祭祀供养,也会赐给你们享受;
谁享受赐予不回报,这样的人无异于窃贼。”

吃祭祀剩下的食物,善人摆脱一切罪过;
只为自己准备食物,恶人吃下的是罪过。

众生产生靠食物,食物产生靠雨水,
雨水产生靠祭祀,祭祀产生靠行动。

一切行动源自梵,梵产生于不灭。
梵遍及一切,永远存在祭祀中。

恶人不愿意跟随这样转动的车轮,
他们迷恋感官,徒然活在世上。

热爱和满意自我的人,乐在自我之中,
对于这样的人,没有该作之事。

他行动不为了什么,不行动也不为了什么,
他在世上对一切众生无所依赖,无所乞求。

你永远无所执着,做应该做的事吧!
无所执着地做事,这样的人达到至福。

像遮那迦③等人那样,通过行动,获得成功,
即使着眼维持世界,你也应该从事行动。

优秀人物做这做那,其他人也做这做那,
优秀人物树立标准,世上的人遵循仿效。

在三界中,阿周那啊!没有我必须做的事,
也没有我应得而未得,但我仍然从事行动。

我原本不知疲倦,一旦停止行动,
阿周那啊!所有的人都会仿效我。

如果我停止行动,这个世界就会倾覆,
我成了混乱制造者,毁掉了这些众生。

无知者行动而执着,婆罗多子孙阿周那啊!
为了维持这个世界,智者行动而不执着。

智者按照瑜伽行动,尽管无知者执着行动,
也宁可让他们这样,不要让他们智慧崩溃。

一切行动无例外,由原质的性质造成,
而自高自大的愚人,自以为是行动者。

洞悉真谛的智者知道性质和行动的区别,
认为性质活动在性质中,他们不执着。

昧于原质性质的人,执着性质造成的行动,
然而知识完整的人,别搅乱知识片面的人。

把一切愿望献给我,摒弃愿望,摒弃自私,
专注自我,排除烦恼,你就投入战斗吧!

如果谁能遵循我的这个教导,始终如一,
怀抱信仰,毫无怨言,就能摆脱行动束缚。

昧于一切知识的人,贬损我的这个教导,
拒绝遵循,你要知道这些无知者遭到毁灭。

甚至富有知识的人,也按照自己原质行动,
一切众生趋于原质,强行压制有什么用?

感官的好恶爱憎,全都依附感官对象;
不要受这两者控制,因为它们是拦路石。

自己的职责即使不完美,也胜似圆满执行他人职责;
死于自己的职责远为更好,执行他人的职责有危险。

阿周那说

黑天啊!是什么,造成一个人犯罪?
他仿佛不是自愿,而是被迫犯罪。

吉祥薄伽梵说

这个欲望,这个愤怒,它的来源是优性,
极其贪婪,极其邪恶,要知道敌人在这里。

犹如烟雾笼罩火焰,犹如灰尘蒙住镜子,
犹如子宫隐藏胎儿,智慧这样被它蒙蔽。

欲望形同烈火,从来难以满足,
智者永恒之敌,是它蒙蔽智慧。

感官、思想和知觉,是它立足之处;
它就是利用这些蒙蔽智慧,迷惑灵魂。

它毁灭智慧和知识,因此,人中雄牛啊!
你首先要控制感官,杀死这个罪魁祸首。

人们说感官重要,思想比感官更重要,
智慧比思想更重要,而它比智慧更重要。

知道它比智慧更重要,那就靠自我加强自我,
杀死欲望,这个难以驯服的敌人!大臂者啊!


注释:
①生主是梵天首先创造出来的人类始祖,也泛指创造主。
②如意牛是神牛,能满足人的一切愿望。
③遮那迦是史诗《罗摩衍那》中罗摩的岳父,密提罗国王。

 
第二十六章

吉祥薄伽梵说

这个永恒的瑜伽,我曾告诉毗婆薮,
毗婆薮告诉摩奴,摩奴告诉甘蔗王①。

就这样互相传授,王仙②们都知道它;
但由于历时太久,这个瑜伽又失传。

你是崇拜者和朋友,因此我告诉你,
这个古老的瑜伽,这个最高的秘密。

阿周那说

是你出生在后,毗婆薮出生在前,
我怎么能理解,你先宣讲这瑜伽?

吉祥薄伽梵说

你和我,阿周那啊!都经历了许多生;
我知道所有一切,而你不知道这一切。

尽管我的灵魂不生不灭,我是一切众生之主,
我依然依据自己的本性,凭借自己的幻力出生。

一旦正法衰落,非法滋生蔓延,
婆罗多子孙啊!我就创造自己。

为了保护善人,为了铲除恶人,
为了维持正法,我一次次降生。

谁真正理解,阿周那啊!我的神圣出生和行动,
这样的人抛弃身体后,就不再出生,而归依我。

摒弃激情、恐惧和愤怒,沉浸于我,寻求我庇护,
通过智慧苦行获得净化,许多人进入我的存在。

这样的人走向我,我就会接纳他们,
到处都有人,追随我的生存方式。

渴望事业有成的人,在这世上祭祀天神,
因为在这人类世界,行动迅速产生结果。

按照性质和行动区别,我创造了四种种姓;
尽管我是种姓创造者,我依然不变,也不动。

一切行动不沾染我,我也不贪求行动成果,
谁能够这样理解我,他就不受行动束缚。

你已知道以前古人追求解脱,这样行动,
那么,像从前古人,你就这样行动吧!

什么是行动和不行动?甚至智者也感到困惑;
我将告诉你这种行动,知道后,能摆脱罪恶。

应该知道什么是行动,什么是错误行动,
还有什么是不行动,而难点是行动方式。

在行动中看到不行动,在不行动中看到行动,
他便是人中的智者,无所不为的瑜伽行者。

如果从事一切行动,而摆脱欲望和企图,
行动经过智火焚烧,聪明人称他为智者。

如果从事一切行动,而摒弃对成果的执着,
永远知足,无所依赖,及时行动,也没做什么。

控制思想和自己,摒弃贪欲,无所乞求,
他只是活动身体,不会犯下什么罪过。

满足偶然所得,超越对立,毫不妒忌,
对成败一视同仁,他不会受到束缚。

思想依托智慧,摒弃执着,摆脱束缚,
为了祭祀而行动,他的行动完全融化。

梵即祭祀,梵即祭品,梵将祭火投入梵火,
谁能沉思梵即行动,这样的人能够达到梵。

一些瑜伽行者,用祭祀供奉天神;
另一些瑜伽行者,用祭祀供奉梵火。

有人用耳等等感官,祭供抑止之火;
有人用声等等对象,祭供感官之火。

也有人用生命活动,连同一切感官活动,
祭供由智慧点燃的自我控制的瑜伽之火。

有些人用财物祭供,用苦行,用瑜伽祭供,
一些誓言严酷的苦行者用学问和知识祭供。

一些人专注呼吸,控制吸气呼气方式,
用吸气祭供呼气,用呼气祭供吸气。

一些人节制饮食,用呼吸祭供呼吸,
所有懂得祭祀的人,用祭祀消除罪恶。

享受祭祀剩余的甘露,这些人达到永恒的梵;
这个世界不属于不祭祀者,何况另一个世界?

种种祭祀展现梵面前,它们全都产生于行动;
你应该知道一切,知道后,就能获得解脱。

智慧的祭祀胜于一切物质的祭祀;
一切行动在智慧中达到圆满极致。

你要知道,通过虔敬、询问和侍奉,
洞悉真谛的智者,会把智慧教给你。

知道了这一切,阿周那啊!你就不会再这样愚痴,
你就会看到一切众生都在自我之中,在我之中。

即使你犯有罪恶,比一切罪人更有罪,
只要登上智慧之船,就能越过一切罪恶。

正如熊熊燃烧的烈火,将木柴化为灰烬,
阿周那啊!智慧之火将一切行动化为灰烬。

在这世上,哪里也找不出像智慧这样的净化者,
通过瑜伽获得成功的人,自己在自我中找到它。

怀抱信仰,控制感官,专心致志,获得智慧,
这种获得智慧的人,很快达到最高的平静。

没有智慧,没有信仰,自我怀疑,走向毁灭,
此世、彼世和幸福,都不属于自我怀疑者。

用瑜伽弃绝行动,用智慧斩断疑惑,
把握住自我的人,不会受行动束缚。

因此,用智慧之剑斩断自己心中无知的疑惑,
婆罗多子孙阿周那啊!立足瑜伽,站起来吧!


注释:
①毗婆薮是太阳神。摩奴是他的儿子,是人类始祖,第一位立法者,参看《摩奴法典》。摩奴的儿子就是甘蔗王。太阳世系的第一位国王。
②王仙指国王中的圣贤。

 
第二十七章

阿周那说

你既赞扬弃绝行动,又赞扬瑜伽,黑天啊!
请你明确地告诉我,两者之中,哪种更好?

吉祥薄伽梵说

弃绝行动和行动瑜伽,两者都导向至福;
但两者之中,行动瑜伽比弃绝行动更好。

无怨恨,无渴望,称作永远的弃绝者,
因为摆脱对立的人,很容易摆脱束缚。

愚者区别数论和瑜伽,而智者不作截然划分;
正确地依据其中之一,就能获得二者的成果。

数论能达到的地方,瑜伽也同样能达到,
看到数论与瑜伽同一,这样的人有眼力。

但是,没有瑜伽,弃绝很难达到梵;
但只要实行瑜伽,牟尼很快达到梵。

实行瑜伽,净化自己,控制自己,制服感官,
自我与众生自我同一,即使行动,也不受污染。

瑜伽行者洞悉真谛,认为自己没有做什么;
看、听、嗅、尝和触,行走、睡觉和呼吸,

说话、放掉和抓住,睁开眼和闭上眼,
他认为是这些感官活动在感官对象中。

将一切行动献给梵,摒弃执着,从事行动,
他不受任何罪恶污染,犹如莲叶不沾水。

为了保持自我纯洁,瑜伽行者摒弃执着,
用身体、思想和智慧,甚至只用感官行动。

约束自己,摒弃行动成果,达到持久的至高平静;
不约束自己,听任欲望,执着成果,就会受到束缚。

心中已摒弃一切行动,内在的自我作为主人,
乐于安居九门之城①,不行动,也不引起行动。

这位主人不为这个世界创造行动者和行动,
也不创造两者的结合,只是自己本性在活动。

这位主人不接受任何人的善和恶,
而无知蒙蔽理智,导致人们迷惑。

人们只要用智慧,消除自己的无知,
智慧就会像太阳,照亮至高的存在。

以它为智慧,为自己,以它为根基,为归宿,
他们用智慧消除罪恶,走向不再返回的地方。

品学兼优的婆罗门,牛、象以至狗和屠夫,
无论面对的是什么,智者们都一视同仁。

他们的心安于平等,在这世就征服造化;
梵无缺陷,等同一切,所以他们立足梵中。

不因可爱而高兴,不因可憎而沮丧,
智慧坚定不迷惑,知梵者立足梵中。

自我不执着外在接触,他在自我中发现幸福;
用梵瑜伽约束自己,他享受到永恒的幸福。

接触产生享受,有起始,也有终了
他们是痛苦根源,智者不耽乐其中。

在身体获得解脱之前,在这世上,能够承受
欲望和愤怒的冲击,他是有福的瑜伽行者。

他具有内在的幸福,内在的欢喜和光辉,
这样的瑜伽行者与梵同一,达到梵涅槃。

仙人们涤除罪恶,斩断疑惑,控制自己,
热爱一切众生利益,他们获得梵涅槃。

苦行者理解自我,控制住自己思想,
摆脱欲望和愤怒,他们走向梵涅槃。

摒弃外在的接触,固定目光在眉心,
控制呼气和吸气,均衡地出入鼻孔。

控制感官、思想和智慧,一心一意追求解脱,
摒弃愿望、恐惧和愤怒,牟尼获得永久解脱。

我是一切众生的朋友,我是一切世界的主宰,
祭祀和苦行的享受者,知道我的人达到平静。


注释:
①九门之城指身体的九个器官:两眼、两耳、两鼻孔、嘴、肛门和生殖器。


第二十八章

吉祥薄伽梵说

做应该做的事,不执着行动成果,阿周那啊!
他是弃绝者,瑜伽行者,但不摒弃祭火和祭礼。

你要知道,所谓弃绝,也就是瑜伽,
因为不弃绝欲望,成不了瑜伽行者。

牟尼想要登上瑜伽,行动是他们的方法;
牟尼已经登上瑜伽,平静是他们的方法。

不执着感官对象,不执着任何行动,
弃绝一切欲望,这称作登上瑜伽。

应该自己提高自我,不应该自己挫伤自己,
因为自我是自己亲人,自我也是自己敌人。

如果自己把握自我,自我成为自己的亲人,
如果不能把握自我,自我像敌人充满敌意。

把握自我,达到平静,至高的自我沉思入定,
平等看待快乐和痛苦,冷和热,荣誉和耻辱。

自我满足于智慧和知识,制服感官,不变不动,
平等看待沙石和金子,这是把握自我的瑜伽行者。

对待朋友、同伴、敌人、中立者、仇人、亲人,
甚至对待善人和恶人,他一视同仁,优异杰出。

瑜伽行者永远应该把握自我,独居幽境,
控制思想和行为,无所企盼,无所贪求。

选择清净的地方,安置自己的座位,
座位不高不低,铺上布、皮和拘舍草。

控制欲念和感官,思想集中在一点。
坐上座位修瑜伽,以求灵魂得净化。

身体、头颅和头顶,保持端正不动摇,
固定目光在鼻尖,前后左右不张望。

自我平静无所惧,恪守誓言行梵行①,
控制思想修瑜伽,一心一意思念我。

瑜伽行者始终如一,把握自我,控制思想,
达到平静,以我归宿,以涅槃为至高目标。

瑜伽不能暴食,也不能绝食;
瑜伽不能贪睡,也不能不睡。

控制饮食娱乐,控制行为动作,
控制睡眠觉醒,瑜伽消除痛苦。

一旦控制思想,真正立足自我,
摆脱一切欲望,才算瑜伽行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