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后期文化教育史-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政策。
列宁在其晚年提出实行文化革命的伟大号召时,要求重视提高教师地位
的问题。他指出:“不提高人民教师的地位,就谈不上任何文化,就谈不上
②
无产阶级文化,甚至也谈不上资产阶级文化,” “应当把教师提高到从未有
过的,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没有也不可能有的崇高的地位。”同时,还提出要
提高教师思想意识和各方面的素养,“而最重要的是提高他们的物质生活条
件。”③
⑥论无产阶级政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权问题。列宁一贯重视党对教育事
业的领导问题。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严厉批判了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等
对教育领域加强党的领导的恶毒攻击;论证了公开承认共产党的政治领导的
必要性。无产阶级文化派的一些领导人,以“独立”、“自治”为口号,想
取消党对文化教育事业的领导,列宁对此也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在如何实现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问题上,列宁作了许多重要指示,他要
求在党的工作会议上,应经常研究和讨论教育问题,少谈些“领导”,而多
做些实际工作,并且要贯彻执行群众路线,发挥工人和劳动农民在教育方面
的主动性,注意吸收有实际经验的专家和教师的意见,等等。
(2)克鲁普斯卡娅的教育思想
娜·康·克鲁普斯卡娅(1869—1939年)是苏联著名教育家,列宁的夫
人和战友,也是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活动家。生于彼得堡,中学毕业后当过
一个时期的家庭教师,后来进入彼得堡女子高等学校学习。90年代初加入具
有进步倾向的大学生小组,大量阅读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1896年开始在
彼得堡郊区的工人夜校担任教师,积极对工人进行政治工作和教育工作。
1893年,她与列宁在彼得堡相识,并参加了马克思主义小组和工人运
动,1896年被沙皇政府逮捕流放西伯利亚。在流放期间,她刻苦学习钻研马
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并成为列宁的得力助手。流放期满后,她流亡国外。1905
年她和列宁一起回国参加了俄国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革命失败后,又和列
宁侨居国外。在此期间,她研究了欧美国民教育的情况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
教育家的教育著作。1915年编著了《国民教育和民主主义》一书。这是用马
克思主义观点写成的第一部教育专著。克鲁普斯卡娅在此书中对夸美纽斯、
卢梭、裴斯塔洛齐等古典教育家都给以应有的肯定,她特别重视他们的劳动
教育思想,并力图把这些思想与马克思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和综合技
术教育理论直接联系起来。在这本书中她还介绍了杜威、凯兴斯坦纳等人的
劳动学校及欧洲“新学校”的特点。明确提出并论证了把教人读书的学校改
造成为教人劳动的学校的必要性和必然趋势。这一见解,为她后来积极宣传
和热心推广劳动学校的活动与理论奠定了基础。
② 《列宁选集》第四卷,第677、673 页。
③ 《列宁选集》第四卷,第677、673 页。
… Page 56…
十月革命后,克鲁普斯卡娅任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最高苏维埃主席
团委员,教育人民委员部副委员。她是苏联科学院名誉院士,也是苏联第一
位教育科学博士学位获得者。她对苏联教育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做出了重
大贡献。由于她对一些问题 (如劳动学校的实质问题)特别是对资产阶级教
育思潮(如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等)在思想上认识不清,以致在苏联教育
实际工作中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
克鲁普斯卡娅的教育思想就其主要方面来说,有以下论点:
①论学校的性质和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克鲁普斯卡娅揭示了学校
的阶级实质。她指出,在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办的学校,都是从统治阶
级的利益出发的。资产阶级国家为了不同阶级和阶层,设立完全不同类型的
学校,使学生受到不同的教育,成为适合各阶级和不同等级社会地位所需要
的人。“资产阶级国家在建立国民教育制度时所追逐的是本阶级的利益,”
而“资产阶级国家给学校提出的目的,就是使学校成为资产阶级进行统治的
①
工具。”克鲁普斯卡娅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国家、工农政府从广大人民群众
的利益出发,要揭露学校的阶级性质,要“粉碎学校的阶级性质”,要从实
②
际上真正做到“使全体居民能进入各级学校学习”,这就首先要求改变学校
的性质,改变学校的目的,那就是要把单纯读书的学校改变成为设置一定劳
动课业的劳动学校,把培养为资产阶级效力的学校教育,改变为培养全面发
展的人的学校教育。
克鲁普斯卡娅认为全面发展的人要具有自觉的和有组织的社会本能,具
有有目的,成熟的世界观,清楚地了解周围自然界和社会实践中从事各种劳
动(既有脑力劳动,又有体力劳动,能建设合理的,内容丰富多彩而又愉快
的社会生活)。克鲁普斯卡娅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既能从事脑力劳动又能
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是社会主义学校的重要标志。
克鲁普斯卡娅明确指出“资产阶级把学校看作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而
无产阶级把学校看作培养能结束阶级统治的一代人的工具”。
②论集体主义教育。克鲁普斯卡娅认为集体主义教育是共产主义道德教
育的重要问题之一。她明确指出,要把儿童培养成集体主义者。这和她培养
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目的是完全一致的。她认为,苏联的教育方法与资产阶
级的教育方法的根本区别,就在于资产阶级力图把自己的儿童培养成个人主
义者,使他们把“我”置于一切之上,使他们跟群众对立起来。而苏联的社
会主义教育则“努力把儿童培养成全面发展,身体强壮,认识明确的人,他
们不应是个人主义者,而应是集体主义者,他们不和集体对立,而能成为集
①
体中的一部分力量,并能把集体的意义提高到新的高度来认识。”集体主义
教育是与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相适应的。资本主义与集体主义格格不入,它
既不需要集体主义者,也根本不可能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克鲁普斯卡娅认为集体主义教育不会埋没人的个性。她认为集体主义教
育不清除每一个人的个性,不否定每个人的特点,而且还要充分发展人的个
性,发展每一个人的特点和特长。只有集体主义教育,才能真正使人的个性、
特长得以充分发展和发挥。
① 《克鲁普斯卡娅教育文选》,第289、2 页。
② 《克鲁普斯卡娅教育文选》,第289、2 页。
① 《克鲁普斯卡娅教育文选》,第307 页。
… Page 57…
克鲁普斯卡娅十分重视对少年儿童的集体主义教育。她指出,应当在儿
童年龄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实施集体主义教育。她重视学校和少先队组织在培
养集体主义精神的作用。
③关于劳动教育和综合技术教育的见解。克鲁普斯卡娅认为,社会主义
的学校不但应该给学生以知识,而且必须给学生以生活和劳动的本领。因此
她强调社会主义的学校应该是劳动的学校。她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教学
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在分析了帝国主义时期的生产特点和学校发展的
趋势以后,得出结论:由读书学校向劳动学校的转变,是近代学校发展的必
然趋势。
十月革命胜利后,在改造旧学校的全部过程中,克鲁普斯卡娅始终致力
于把旧的读书学校从内容、组织、方法等方面改造成为劳动学校,提出了一
系列原则性的意见。
克鲁普斯卡娅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要使学生从很小的时候就能参加
劳动,受到劳动的教育,只有在学生一面从事学习一面进行劳动的情况下,
才能培养出既会用脑也会用手工作的人。她主张在学生中开展广泛的生产劳
动,重视集体劳动。她认为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可以使学生掌握劳动和组织
劳动工作的技巧,培养学生坚韧、毅力、耐心等品质,可以全面地发展学生
的能力,特别是集体劳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其他宝贵品质,如珍惜时间,热爱
劳动,团结互助等。
克鲁普斯卡娅要求对儿童进行系统的劳动教育,以培养儿童劳动技能和
劳动观点。1936年她提出了一个从一年级到十年级的系统的劳动教育设想。
克鲁普斯卡娅认为,综合技术教育是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变化而改变
的。她认定苏维埃学校的任务,应同国民经济的具体要求,同发展社会主义
的物质技术基础紧密结合。
克鲁普斯卡娅认为技术教育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对各个生产部门
及其相互关系和联系的了解,二是对技术本身的了解。
克鲁普斯卡娅指出,综合技术教育不同于职业教育,因为综合技术教育
重点在于使学生理解劳动过程,发展把理论和实际联系在一起的能力,发展
理解一定现象的相互关系的能力,而职业教育的重点是使学生获得一些劳动
的技巧。在综合技术教育基础上,可以迅速而又牢固地进行某种职业的训练。
克鲁普斯卡娅认为,实施综合技术教育具有重大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它是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全面和广泛技术兴趣的有效途径,通过综合技术教育可以
使学生了解现代技术原理,获得一般的劳动技能,易于适应各部门的劳动,
可以提高工人的劳动素养,开阔他们的眼界,从而有助于迅速发展生产。克
鲁普斯卡娅为实施综合技术教育作了很多工作。
④关于少年先锋队的教育活动和校外教育的见解。克鲁普斯卡娅认为,
少先队运动的任务是:培养善于共同生活和工作,
把公共的事业与自己的事业结合起来的集体主义的新人,培养具有明确
思想,火热的感情,能干的双手并具有自觉纪律的人。
她阐明了少先队组织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克鲁普斯卡娅认为少先队的工作还应与儿童的校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她指出,校外工作是儿童共产主义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它的目的是帮助学
校对儿童进行共产主义教育。另外,校外工作在学生智育教育上也起着重要
作用,它可以唤起学生新的兴趣,发展求知欲,启发掌握知识的主动性。
… Page 58…
克鲁普斯卡娅认为校外工作的基本原则是自主性与主动性。她强调在校
外工作上,必须以发展儿童自动性与主动性为原则,这有助于培养儿童成为
未来共产主义的积极建设者。
⑤关于学前幼儿教育的见解。克鲁普斯卡娅一直重视学前幼儿教育工
作,并为建立苏联学前教育体系作出了重大贡献。
十月革命胜利后,她更加重视学前教育,把学前教育看作是社会主义国
家的事业,看作是国民教育体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它不仅关系到下一
代的成长教育问题,关系到整个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问题,
而且也与解放妇女参加苏维埃国家的社会与生产建设密切相联系。
克鲁普斯卡娅对学前儿童共产主义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对学前儿童的体
育、德育、智育、美育以及有关游戏和玩具等都给了很多宝贵的指示。
(3)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
安·谢·马卡连柯(1883—1939年)是苏联早期著名的教育实践活动家
和富于创新精神的教育理论家。17岁开始当小学教师。十月革命胜利后,马
卡连柯主要从事对流浪儿和少年违法者的教育改造工作。他从事这项工作达
16年之久。1920年,他被委派组织一所“少年违法者工学团”(1922年,
此工学团改为“高尔基工学团”)。马卡连柯在这里工作了8年,数百名犯
罪儿童成长为新人。1927年,他离开工学团,组织并领导同一性质的“捷尔
任斯基公社”,他进一步发展了工学团的经验,创造了在集体中把教学与现
代工业生产相结合的教育形式。
在连续16年的时间里,马卡连柯把全部精力和心血都倾注于高尔基工学
团和捷尔任斯基公社,倾注到千百个流浪儿和违法少年的教育和再教育的工
作上。工学团和公社先后收容三千多名流浪儿和违法青少年,他们中的绝大
多数都被教育和改造成为有用的“真正的新人”——“有文化的苏维埃工人”
①。《论共产主义教育》是马卡连柯对其教育理论的总结。
马卡连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在与资产阶级的“自由教育论”、
“儿童学”等错误理论作斗争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理论体系。他坚
信共产主义教育的威力,以辩证唯物主义理论为指导,又汲取了高尔基作品
中对“人”的高度信任的思想,确定了“尊重与要求相结合”的总的教育原
则。他在此基础上广泛地论述了各种教育问题。
①关于集体和集体教育理论。集体教育是马卡连柯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
部分。他的集体教育理论可以概括为“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了集体”的
教育体系。马卡连柯所说的集体教育,是指在工学团和公社参加生产劳动的
组织和集体的教育。他明确指出,集体首先是在有共同目的、劳动和斗争的
前提下,把人们团结起来的社会有机体。
马卡连柯认为,只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才可能有真正的集体。“集体
②
是以社会主义的结合原则为基础的人与人的相互接触的总体”,集体是社会
主义整体中的一个部分和细胞。
马卡连柯确定,社会主义国家的每一个教育机构和学校就是一个集体。
在学校这个统一集体之下,还应当建立学生集体和教师集体,这是教育工作
的重点和中心。马卡连柯认为,所谓集体教育,乃至学校的全部教育,都是
① 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55 年版,第56 页。
② 同上书,第121 页。
… Page 59…
以学生集体特别是基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