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做人原理--破解人生之谜 >

第2章

做人原理--破解人生之谜-第2章

小说: 做人原理--破解人生之谜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8。《自然与文明》作者文化写道:“人就是具有第二信号系统的高级动物。”。“现代越来越多的学者不再采用肢体形态与肢体活动特征作为人的本质特征,而赞成采用高级心理活动方面的差别定义人的本质,这些心理活动包括随意注意、随意记忆、思维、想象、高级情感、意志以及个性心理等等。这就比以前更进了一步,不过仍然未足满意,因为这样还是停留在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方面,甚至还没有触及人的心理活动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创造和使用语言符号。”《自然与文明》这本书于1997年5月贴在〈华通〉,后来有人在多个BBS上转贴过。
     作者支持马克思和恩格斯“要真正认识人的本质必须改变思考的出发点”这一观点,但既不是从抽象的“人自身”,也不仅是从现实的人的对象性活动及其产物──社会实践和社会关系去认识人,而是应该首先了解我们要研究的对象所包括的范围。我们对事物的认识通常是先有了对该事物的感性认识,然后才考虑给该事物下一个严谨的定义这也可能正是人们对许多事物都长期争论不休的根源,对人的认识也是一样。目前人类学和心理学的研究,给人们提供了大量的关于人的感性知识,人们似乎快要弄明白了“我从那里来?”和“我是什么?”,但是人们至今还不能清楚地把它们概括出来(人类的起源问题,历来都是一个古老的新问题,达尔文的进化论中关于人类起源的假设,并不能最终解决这个人们一直关心的问题。至今,“人类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依然原封未动摆在那里,它与人类初期提出这个问题时还是一样的新鲜。在漫漫世界历史长河中,人类的起源和历史也许是一个不可能十分清楚的事情,在理论上人们能够较为清晰认识的只能是人类的起源和历史中一个很短暂的片段──生活在地球上的我们人的起源和历史)。多数人认为目前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只有一个种,即哺乳动物纲…灵长目…人科…人属…智人(史前尚有一些其他种类的人科成员。这些史前人类的亲缘关系和分类争议很大,一般可以分成两个亚科,即早期的南方古猿亚科和后期的人亚科。也有人将非洲的大猩猩和黑猩猩从猩猩科移入人科分别作为亚科,而南方古猿和人作为人亚科的两个族)。通常认为人类起源于某一种猿类动物(这种观念都是基于达尔文的进化论,对此仍有一些人持有不同的意见,可以说人类起源问题仍是一个尚未完全解开的谜),人类发展的历史是从双足直立行走开始的(据考证当时的人还没有现代意义上的语言工具,也正因此少数人认为人类发展历史的开端应该是语言的创造和应用),对于双足直立行走以后历史的研究人们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这方面的知识可以作为我们更准确地认识人的本质的基础。
通过初步研究,作者认为:人是双足直立行走和心理文化活动的动物(我所说的人不包括“外星人”。现代人们对于寻找“外星人”极为热衷。“外星人”可能是一种生活在地球之外、心理文化性与人相近的非人生物。从这一角度而言,人与“外星人”遭遇可能并不是一件好事,就像现在的人与其它动物遭遇一样。因此热衷于寻找“外星人”反倒不如集中精力妥善处理好与同我们一起生活在地球家园里的其它动物之间的关系。当然,作为地球上的“大哥”,人类有监视地球领空、保护我们地球的责任和义务)。双足直立行走是指双足掌平铺着地、轮换移动,膝关节支撑时伸直、移动时屈曲,整个躯干竖直行走,作者称之为双足直立性,是人的类层次属性(种类层属性)。心理文化活动是指心理活动和文化现象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并共同构成复杂的心理和文化活动,作者称之为心理文化性,是人的个体层属性。双足直立性和心理文化性是人的双层属性,它们是由人整体性的两个方面决定的。人的整体性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人是作为整体的类(在生物分类学中有人科、人属、人种。作者认为人类是生物分类中的一个比较大的类,而不是生物学上的一个种的概念),另一方面人是作为整体的个体。人作为整体的类决定了人有类层次属性,人作为整体的个体决定了人有个体层属性。作为类,人与其他动物相区别;作为个体,一个人又与其他人有所区别。人既是类也是个体,既有类层次属性又有个体层属性,类层次属性和个体层属性共同构成人的本质属性,不能简单地认为类层次属性是人类的本质属性,也不能简单地认为个体层属性就是个人的本质属性。
我们给人下定义为的是让人们对人有一个清楚、准确的认识。在此必须明确:我们对人进行研究,就是要对人这一生物的本质进行探讨。所以,对人的定义必须基于生物学意义之上。离开这一基础必然远离了我们探讨的初衷。但必须注意:人这一生物即作为个体而生存,又作为类而存在。作者认为,人是双足直立行走和心理文化活动的动物,或者说人是双足直立性和心理文化性的动物。双足直立性是人的类层次属性,这种属性是我们人类所特有的(很多猿猴或在地上或在树上也能双足直立着行走,但都只是短时的或半直立行走,并不具备双足直立性。经过训练的狗也能双足直立着行走,但并不能说狗也具备双足直立性——双足直立着行走并非狗的肢体所适宜的。假如所有的狗都学着双足直立行走,那将是让我们人类不得不正视的问题。企鹅虽然也以双足着地身体直立着行走,但企鹅根本没有可以自由屈伸的膝关节,这一点与人具有显著的区别)。根据该属性可以把人与其他动物在生物角度上区别开来。当然人与其它动物的显著区别还有很多,如颅圆、活动灵便的上肢、身躯皮肤大部分光滑少毛等等(只有把这些特征综合起来才更接近我们心目中人的形象)。作为类层次属性,必须是类所特有的(如果所有的狗或者其它某种动物都双足直立着行走,也就是说双足直立性不是人类所特有,那我们就需要寻找什么才是人类真正特有的属性),该类中许多个体可以表现出来,但个别个体或他的某一阶段可能表现不出来(多数周岁内的婴儿暂时不能表现出双足直立性,谁能说他们不是人?在动物群中生活的离开了文化和社会的人,如“狼孩”习惯用四肢行走,表现不出双足直立性,但他仍然是人,只不过是病人)。心理文化性是人的个体层属性,这种属性是我们每个人个人所专有的(一个人一旦失去这种属性就差不多意味着死亡,换句话说,这种属性隐含着人的生命形式)。这个属性的具体特征(例如人性的品位、个性或人格、思想与道德等)是人们在社会角度上把握某个人与其他人不同的主要区别。作为个体层属性,必须是每个个体所专有的,其所属的类也必须表现出这种属性,但这种属性不一定是该类所特有的(例如,心理文化性既是人的个体层属性,也是猩猩的个体层属性。但是人的心理文化性与猩猩的心理文化性在本质上并非完全相同,特别是现代人的心理文化性与猩猩的心理文化性已经有了十分悬殊的区别)。这里给人定义为双足直立性和心理文化性的动物,也明确、准确、正确地指出了人在宇宙中的地位(至少作者认为如此,有人不同意也非常正常)。显然,人除了现存的智人,也包括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等(大猩猩、黑猩猩、猩猩和长臂猿等猿类,亲缘关系与人最为接近,是灵长目中除了人以外心理文化性最高的动物,但猿类前肢长于后肢、半直立行走以及善于臂行等特点是与人类明显的区别。可以说猿类是与人类不同的另一种心理文化活动比较发达的动物,是人类的兄弟。其它很多动物如猴子、狗、狼、燕子和蜜蜂等也都有一定水平的心理文化活动。黑猩猩用细树枝捕食白蚁,白兀鹫使石头碎食鸵鸟蛋,这些与人类制造和使用工具有何本质区别?蜜蜂、蚂蚁等动物群体生活与人类的社会生活又何其相似?如果不认识其它动物的心理文化活动,人们就永远无法真正地认识自身。正视其它动物的心理文化性、尊重其它动物的心理文化性,人类的心理文化性才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正视和尊重对于不同种族的人应当更为重要。人与动物之间越来越大的差别主要表现在文化方面,人越发展文化就越有别于动物。高度发展的文化,使人越注重文化就会越觉得有别于动物。只有坚持注重文化修养才能够实现人生的幸福和完满)。最后应该了解,人的一切历史都主要是人的心理和文化活动的过程;心理和文化的长处归根到底是人的优点,心理和文化的劣根最终归咎为人的缺陷。
人们对人的定义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如果套用黑格尔的话,可以说“每一人学思想都是它的时代的人学思想;它是精神发展的全部锁链里面的一环;因此它只能满足那适合于它的时代的要求或兴趣。”(黑格尔说过,“每一哲学都是它的时代的哲学;它是精神发展的全部锁链里面的一环;因此它只能满足那适合于它的时代的要求或兴趣。”)回顾人学思想发展的历史,每一人学思想都有它的时代的意义。立足今天,我们必须完成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一环。

二、人生与做人
'更新时间'2010…10…20 22:17:23 '字数'4528 
    人生和做人都是人作为个体的活动或活动过程,也是最具魅力的两大话题。生与死、爱与恨、苦与乐、荣与辱、成与败……是谈不尽、说不完的人生问题。做人的目的、原则、技巧、智慧等则是人们孜孜不倦而上下求索的东西。
与对人的认识相比,人们对人生的认识似乎更注重感悟。从古至今,前人留下了许许多多值得深思的人生感悟,例如:
 
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耳。
—— 西汉司马迁《史记?魏豹列传》
   
人生芳秽有千载,世上荣枯无百年。
                                  —— 谢枋得(1226…1289)南宋诗人
 
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 中国共产党早期政治活动家、报刊主编萧楚女
   
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 陈独秀(1879—1942)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
 
人生只是一串不断的事情之连续,而在此不断的事情之连续的后面,则各有其不同的目的。人生正为此许多目的而始有其意义。
                      —— 钱穆
 
人生是个舞台,所以你得学会演好自己的角色。
                     —— 帕拉达斯  古希腊诗人
 
人生如同故事。重要的并不在有多长,而是在有多好。
—— 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
 
人生是战斗,也是过客暂时投宿的旅舍。
—— 奥理略古罗马大哲学家
 
人生犹如一本书,愚蠢者草草翻过,聪明人细细阅读。为何如此。 因为他们只能读它一次。
—— 保 罗(古罗马?德国作家尚。保 罗?)
 
人生,对痛苦的人来说,是漫长的岁月,对幸福的人来说则是短暂的片刻。
—— 培根(1561~1626)英国散作家、哲学家
 
人生是一出悲剧,我们作了一会儿的旁观者,然后扮演其中的角色。
                     —— 乔纳森斯威夫特(1667…1745)是英国著名的讽刺作家
 
人生像一个单摆一样,在痛苦和绝望中回荡。
—— 叔本华(17881860)德国著名哲学家
未曾哭过长夜的人不足以语人生。
—— 卡莱尔(1795…1881)英国思想家
 
人生就象弈棋,一步失误,全盘皆输,这是令人悲哀之事;而且人生还不如弈棋,不可能再来一局,也不能悔棋。
——弗洛伊德(1856—1939)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病医师、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
 
人生是一场无休、无歇、无情的战斗,凡是要做个够得上称为人的人,都得时时刻刻向无形的敌人作战。
—— 罗曼?罗兰(1866…1944)法国著名作家
 
人类经常把一个生涯发生的事,填写成历史,再从那里看人生;其实,那不过是衣服,人生是内在的。
—— 罗曼罗兰(1866…1944)法国著名作家
 
人生每一寸时刻都应该有它高尚的目的。
—— 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作家
 
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此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
—— 罗素(1872——1970)英国哲学家
 
人生是一所学校,在那里比起幸福,不幸是更好的老师。
—— 弗里奇 苏联《契诃夫研究》
    其实,不只历史上名人对人生具有深刻的感悟,每个人对人生都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很多人的看法都是相当深刻的,例如“人生就象一个球,无论如何滚来滚去,总有在一个点上停止的时候”,“人生也就象一场游戏,不要去问游戏是什么样的,只要好好的去玩就行了。”“人生就是人生;问人生的人往往不懂人生”……
人们对人生有这么多的感悟,人生到底是什么?“人生”一词在英语中有“life”与之对应。在中国的词典上大多是这样说的:“人生是指人的生存以及全部的生活经历”,但在美国的教科书上却被表述为:“人生就是人为了梦想和兴趣而展开的表演”。作者在前一篇文章中曾经说过,“人生是指人的一生,是人的整个生命活动过程”,这只是对人生的一种简单的解释,并不是对人生的定义。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哲学家帕斯卡(BlaisePascal;1623~1662)曾经指出:“人生的本质就在于运动,安谧宁静就是死亡”。有人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并非马克思的原话)认为,“人生就是人的生命活动和生命历程,它是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客观过程,涉及到人的工作、学习、恋爱、友谊等广泛的生活领域,包含着欢乐与痛苦、幸福与悲伤、光明与黑暗、顺利与曲折、友善与敌意、美好与丑恶等丰富而具体的内容”。河北大学 张增栓教授认为“人生就是人在一定的自然、社会和自我条件的基础上,认识、改造自然、社会和自我的过程。”《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主编任鹏杰说过:“小到个人的人生方向,大到民族和整个人类的走向,凭依‘整体’历史观才可显明,否则就会遮蔽。”综上所述,作者认为:人生是人类发展历史不可或缺的基本成分,是人在生存过程中必然逐渐认识并改造自我和环境、必须面对并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应当为了理想和兴趣不断设计并展开表演的生命活动的整个经历。最后还是让我们听从德国哲学家恩斯特海克尔(Ernst Heinrich Haeckel;1834—1919)的教诲吧:“人生之谜,仍然找不出答案来。但是,让我们无所畏惧地继续向前吧。”
以上只是对人生做了一点概括性的阐述,没有对其中的具体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其实,人生的具体问题更加生动、更加鲜活,例如生死是人们最无奈的事情(没人管你愿不愿意,已经把你生出来,你又迟早会死去),爱情是人们最向往的东西(由于最需要、最稀有,所以人们最向往),目的是人们最迷茫的问题(人生目的是什么?有没有人生目的?)……
人生和做人是密切相关的两大话题。本文开头就说过,人生和做人都是人作为个体的活动或活动过程。陈志尚主编的《人学原理》中讲道:“人生就是做人的过程”。我们已经对人生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做人又是什么?“做人”原本是中国文化特有的概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