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医学从众录-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书名:医学从众录
作者:陈修园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魏序
属性:余素不解医,读刀圭书辄不能终卷,非忽之也,以其为道精深密微,非浅人所可意窥,
非躁心所可尝试。又自度聪明才力皆有所不暇给,计惟节之于起居食饮之常,谨之于四时
六气之辨,于以闲嗜欲、颐情志、顺性命,以托赋于天。至谈医则不敢知,诚重之也,诚难之也。
忆曩在都中,吴航陈修园先生以名孝廉宰畿辅,医名震日下。尝奉檄勘灾恒山,时水
之后,疾疫大作,先生采时方百余首,刊示医者,如法延医,全活无数。仁心仁术,其施溥
矣!后三十余载,余返自都门,与修《全闽通志》,广搜着述家言。时先生已捐馆数载,得所
撰方书已刊行者十余种。条其目着于编,其遗书存于家者,哲嗣灵石先后梓而传之,令孙徽
庵世其学,精其业,复取所遗《医学从众录》八卷雠校付剞劂。重以林戟门先生属序于余,
余既叹知医之难,而何敢言医之易乎?虽然先生自序言之矣,先为医士治膏肓之疾。又云
此录简便易知,颇切时用,所谓医医者,正治不若从治之为得也。盖必治医者不谬其方,而
后受治者不戕其性,此即先生作宰时刊方示医之仁术也。虽其言之峻而其心良苦矣。录以《从
众》名,非徇众也,导以可从,乃所以防其不可从者也。得此说而通之,庶易言医者,或深悟
其难而得所从者,转因难而见易乎!愿受是书而竟读之。
x道光二十有五年岁在乙巳秋九月东洋和斋魏敬中序x
林序
属性:陈君徽庵以医世其家,今岁夏间,予患沉 ,徽庵以数剂立起之。益信其学之有渊源也
。一日出其令祖修园先生所着《医学从众录》一书,示予曰∶此先大父晚年采撷各家之精华
,折衷而归于至当,堪为初学指南,将付刊以公于世,请题数语,可乎?予受而读之,其
论症则穷究根源,其诊脉则剖分宜忌,其下药则酌量加减,取古人之成法,以己意运之。矫
枉者不得出其范围,拘墟者有以开其神智。名曰从众,实大众之津梁也。先生本吾郡通
儒,为孝廉时以制艺名,为吏时以循良名,而卒以医名,生前活人无算,身后济世有书。徽
庵承祖砚之传,不私为枕中秘,均足令人钦佩也,因谨序之如此。
x道光乙巳重阳日戟门林振 拜撰x
自序
属性:不为宰相便为医,贵之之说也。秀士学医如菜作齑,贱之之说也。医者学本《灵
》、《素》,通天地人之理,而以保身,而以保人,本非可贱之术。缘近今专业者类非通儒,
不过记问套方,希图幸中,揣合人情,以为糊口之计,是自贱也。余向有《金匮》、《伤
寒》各种医书,累累数十万言。先为医士治膏肓之疾,不曰《灵》、《素》则曰南阳,虽
有遵经之志,却非语下之方,畏其难者中阻。而工于欺人之术者,别户分门,遂多簧鼓。而
余之汲汲苦心,终为未逮也。余观近今医士,不学人无论,有能读薛立斋、王金坛、赵养葵、
张景岳、张石顽、李时珍、李士材、喻嘉言八家之书,即为不凡之士,尚可与言。盖此八
家虽未能合《内经》之旨、仲师之法,而书中独得之妙,亦复不少。兹且就世俗所共奉者,
采其名言,录其方治,约数十万而取其一二方,约数百言而括以一二言。即间有以误传误与主
张太过之处,复参他氏,斟酌归于至当。颜曰《从众录》,简便易知,颇切时用。是即向之所谓
医医者,知其受病已深,正治则拒格不入,不若从治之为得也。
x闽吴航修园陈念祖题于嵩山精舍x
卷一
真中风症
属性:曰真者,所以别乎类也。风者,八方之风邪也。中者,邪之自外入内也。有中经、中腑
、中脏、中血脉之分。此数句与病机要发明,大同小异,各有语病。余从发明而订正之∶中
经,外有六经之形症,中腑,内有便溺之阻隔,中脏者,性命危。中血脉者,外无六经之形症,内
无便溺之阻隔。先以中经言之。中经者,现出六经形症,太阳头痛、脊强;阳明目痛、鼻干、身热、不得卧;少阳胸满、
口苦、胁痛、耳聋、寒热;太阴自利、腹痛或便难;少阴口渴、时厥;厥阴囊缩、遗溺、手足厥逆,而面色亦现出五
色可诊。此中风之浅也,宜小续命汤加减主之。
x小续命汤x(方见《时方》)
如中风无汗恶寒,根据本方麻黄、杏仁、防风各加一倍。宜针至阴出血。(穴在足小趾外侧
爪甲角刺二分)。昆仑。(穴在足外踝后跟骨,针透太溪)
如中风有汗恶风,根据本方桂枝、芍药、杏仁各加一倍。宜针风府。(穴在项后入发际一
寸。针入三分,禁灸。)
以上二症,皆太阳经中风也。
如中风有汗,身热不恶寒,根据本方加石膏、知母各二钱,甘草再加一倍,去附子。
如中风有汗,身热不恶风,根据本方加葛根、桂枝,黄芩再加一倍。宜针陷谷,(穴在足
大趾次指外间本节后陷中,针入五分)去阳明之贼,兼刺厉兑,(穴在足大趾次指端去爪甲如韭叶。)泻阳明之实。
以上二症,皆阳明经中风也。
如中风无汗身凉,根据本方附子加一倍,干姜加二倍,甘草加二倍。宜刺隐白,(穴在足
大趾内侧去爪甲角如韭叶)去太阴之贼。
此太阴经中风也。
如中风有汗无热,根据本方桂枝、附子、甘草各加一倍。宜针太溪。(穴在足内踝后跟骨上陷中,针透昆仑。)
此少阴经中风也。
如中风六经混淆,系之于少阳、厥阴,或肢节挛痛,或麻木不仁,根据本方加羌活、连翘。
灸少阳之经绝骨穴,(在足外踝上三寸,灸五壮。)以引其热。刺厥阴之井大敦穴,(在足大指甲聚毛间)。以通其经。
此少阳厥阴经中风也。
又以中腑言之,与伤寒腑症略同,内有便溺之阻隔,宜三化汤通之,夹有经症,宜防风通圣散两解之。
又以中脏言之,中脏多滞九窍,有唇缓、失音、耳聋、目瞀、鼻塞、大小便难之症。或
卒倒不省人事,有闭脱之别。
若口开,为心绝;眼合,或上视,为肝绝;手撒,为脾绝;遗尿,为肾绝;汗出如油,
声如鼾睡,为肺绝。及面赤如妆,脉急大,皆虚极阳脱不治之症。唯以三生饮一两,加人参
一两,另煎浓汁,调入灌之,或可救十中之一。如牙关紧闭,以乌梅浸醋擦其牙;痰塞咽喉,
以稀涎散吐之。不省人事,以半夏末吹入鼻中。盖此法为通关所设,而药汁方可灌入,非借此法吐痰以愈病也。
男元犀按∶不省人事,有闭症、脱症之辨。二症误认用药,则死生立决。
《内经》云∶风为百病之长也,善行而数变。或为寒中,或为热中。
如阳脏之人,素有内火,而风邪中之,则风乘火势,火借风威,遂卒倒不省人事,牙关
紧闭,两手握固。虽有痰声,非漉漉之声,亦无涌起之势。可用橘皮一两,半夏一两,入生
姜汁少许,煎服;或服后探吐之,随以涤痰汤加天麻、丹参、石菖蒲,入竹沥、姜汁以开之。如
外热甚,二便闭,可用防风通圣散,及凉膈散加石菖蒲、远志、丹参及三化汤之类,表里两解
之。如阴脏之人,素多内寒,而风邪中之,则风水相遭,寒冰彻骨,亦卒倒不省人事,口开
手撒,尿出,脐下冰冷,痰声漉漉,如水沸之势。急用三生饮加人参,或用人参二两、附子
一两、生半夏三钱,煎一盅,入生姜汁半匙、蜂蜜一蛤蜊壳灌之,亦有得生者。若以胆南星。及涤痰驱风等药投之,
如入井而下以石也。
二症愈后,语言行动,定不能如常,察其水衰、火衰,以六味丸、八味丸清早服三四钱,
下午服六君子汤加麦冬三钱,干桑叶一钱,竹沥二蛤蜊壳,最妙。盖柔润熄风,为治风之秘法也。
又以中血脉言之。中血脉者,外无六经之形症,内无便溺之阻隔,非表非里,邪无定居
,或偏于左,或偏于右,口眼 斜,半身不遂。治之之法,汗下俱戒,惟润药以滋其燥,静
药以养其血,则风自除,宜大秦艽汤主之。或偏于右者,以六君子汤,加竹沥、姜汁以补气行
痰祛风,偏于左者,以四物汤加桃仁、红花、竹沥、姜汁、天麻、羚羊角以补血行血,化痰
祛风,气血两虚者,以八珍汤,或十全大补汤,加钩藤,竹沥、姜汁以峻补之。
x大秦艽汤x
秦艽 石膏(生用,各一钱半) 甘草 川芎 当归 羌活 独活 防风 黄芩 白芍(酒炒) 白芷 白术(炒)
生地 熟地 茯苓(各一钱) 北细辛(三分)
水煎服。
x涤痰汤x
即六君子汤去白术加南星、枳实、石菖蒲、竹茹,治中风痰迷心窍,舌强不能言。
口眼 斜,以牵正散主之,又以鳝鱼血涂正处,牵之便正。
又偏枯症,如树木枯去一枝,而津液不能周行灌溉,宜六君子汤加竹沥等法治之,久可
望愈,或以六味丸、八味丸、入桑寄生、五加皮、牛膝、杜仲,以自制虎骨胶为丸,朝吞五钱,
黄酒送下,暮服前汤。可愈十中一二。
卷一真中风症
中风四言脉诀
属性:中风浮吉,滑兼痰气。其或沉滑,勿以风治。或浮或沉,而微而虚。扶元治痰,风本可
疏。浮迟者吉,急疾者殂。
卷一真中风症
各症方药
属性:x三化汤x
治中风,内有便溺之阻隔。
浓朴 大黄 枳实 羌活(各二钱五分)
水煎服。
喻嘉言曰∶仲景云∶药积腹中不下,填窍以熄风。后人不知此义,每欲开窍以出其风,
究竟窍空而风愈炽,长此安窍哉。此方与愈风汤、大秦艽汤,皆出《机要方》中,云是通真子所撰
,不知其姓名,然则无名下士,煽乱后人见闻,非所谓一盲引众盲耶?
x防风通圣散x(方见《时方》)
治诸风抽搐,手足螈 ,小儿惊风,大便结,邪热暴甚,肌肉蠕动,一切风症。(按∶此表里通治之轻剂)
喻嘉言曰∶汗不伤表,下不伤里,可多服也。
x祛风至宝膏x
即前方再加人参补气,熟地益血,黄柏、黄连除热,羌活、独活、天麻、细辛、全蝎、
防风祛风,蜜丸弹子大,每服一丸,茶酒任下,此中风门不易之专方也。
x三生饮x(方见《时方》)
薛氏云∶加人参一两许,驾驭而行,庶可驱外邪而补真气,否则不惟无益,适以取败。
x稀涎散x
治中风口噤,单蛾双蛾。
巴豆仁(六粒,每粒分作两片) 牙皂(三钱,切片) 明矾(一两)
先将明矾化开,却入二味搅匀,待矾枯为末,每用三分吹喉中,痰涎壅盛者,灯草汤下五分。(在喉即吐,在膈即下)
一方∶半夏十四粒,牙皂一个炙,水煎,入姜汁服。
x凉膈散x(方见《时方》)
x加味转舌膏x
即前方加远志、菖蒲、防风、桔梗、犀角、川芎、柿霜,炼蜜丸弹子大,朱砂为衣。
卷一
中风续论
属性:古人定病之名,必指其实。后人既曰中风,如何舍风而别治,观仲师侯氏黑散、风引汤
数方自见。余此书原为中人以下立法,只取唐人续命汤一方为主,盖以各家所列风症,头绪
纷繁,议论愈深则愈晦,方法愈多则愈乱,不如只取一方,以驱邪为本,庶法一心纯,不至
多歧反惑。要知此汤长于治外,非风则不可用,是风则无不可用也。至云风为虚邪,治风必
先实窍,此旨甚微,能于侯氏黑散、风引汤二方研究十年,而知其妙处,则可与共学适道矣。
x侯氏黑散x
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外台》治风癫)《内经》云∶邪害空窍
,此则驱风之中,兼填空窍。空窍满,则内而旧邪不能容,外而新风不复入。
x风引汤x(俱见《金匮》)除热癫痫(巢氏治香港脚)
大人中风牵引,小儿惊痫螈 ,皆火热生风,五脏亢甚,归迸入心之候,夫厥阴风木,
与少阳相火同居,火发必风生,风生必挟木势而害土,土病则聚液成痰,流注四肢而瘫痪。
此方用大黄为君,以荡涤风火热湿之邪,随用干姜之止而不行者以补之,用桂枝、甘草以缓其
势,又取石药之涩以堵其路,而石药之中,又取滑石、石膏清金以伐其木,赤白石脂浓土以除
其湿,龙骨、牡蛎以敛其精神魂魄之纷驰,用寒水石以助肾之真阴,不为阳光所劫。更用紫
石英以补心神之虚,恐心不明而十二官危也。明此以治入脏之风,游刃有余矣。喻嘉言此解
最妙。
卷一
类中风症
属性:一火中之说,本于河间。河间举五志过极,动火而卒中。大法以白虎汤、三黄汤沃之,
所以治实火也;以逍遥散疏之,所以治郁火也;以通圣、凉膈散双解之,所以治表里之邪
火也;以六味汤滋之,所以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也;以八味丸引之,所谓从治之法,引火归
原也;又地黄饮子,治舌喑不能言,足废不能行,神妙无比。
x地黄饮子x
时贤徐灵胎云∶此治少阴气厥之方,庸医不察,竟以之治一切中风之症,轻则永无愈期
,重则益其病而致死。医者病家,终身不悟也。
孙心典按∶舌喑不能言,有上焦为痰火阻塞者,宜转舌膏;有中风脾缓舌强不语者,宜
资寿解语汤。惟有少阴脉萦舌本,气厥不至,名曰风痱,宜用地黄饮子温之。喻氏用资寿解
语汤去羌、防,加熟地、何首乌、枸杞子、甘菊花、黑芝麻、天门冬治之。
x资寿解语汤x(俱见《时方》)
治中风脾缓,舌强不语,半身不遂。
一气虚类中,说本李东垣。东垣以元气不足则邪凑之,令人卒倒僵仆如风状。大法以六君子汤加黄 、竹沥、姜汁
治之,补中益气汤亦治之;卒倒遗尿,元气大虚,必重用白术、人参、黄 ,加益智仁主之。又有恼怒气逆而厥,面青
脉大,如中风象,宜景岳解肝煎主之。虚者六君子汤,加乌药、青皮、白芷主之。
一湿中之说,本于朱丹溪。丹溪以东南气温多湿,有病风者,非风也,由湿生痰,痰生
热,热生风,二陈汤加沙参、苍术、白术、竹沥、姜汁主之,或单用半夏六钱,煎半盅,入
生姜汁二滴,风化硝二钱,先治其标,或间服滚痰丸。
亦谓之痰中,可用吐法,后理脾胃,先调经络,以竹沥汤主之。
x竹沥汤x
竹沥(二酒盏) 生葛汁(一酒盏) 生姜汁(一汤匙)
相合,作两服。
刘、朱、李三子发挥之外,后人又增恶中、食中、寒中、暑中四症。
一食中者,过饱食填太阴,上下之气不通而厥,以平胃散加减煎服,或探吐之,或以备急丸灌之。
x备急丸 消暑丸x(俱见《时方》)
一恶中者,入古庙山林古墓,及见非常怪物,感其异气,遂昏倒不知人事。其脉两手若
出两人,乍大乍小,以苏合香丸灌之,或以平胃散加雷丸二钱,雄黄精五分,藿香一二钱,
以解秽,或焚降真香、藿香、生 、川芎、苍术、皂角、红枣,使正气自口鼻入。
一寒中者,或暴寒之气直入于内,手足厥冷,腹痛吐泻不止,遂昏倒不知人事,六脉细
小,或沉伏,四肢唇口青黯,宜以生葱白一束,安脐中,以火斗熨之,或灸关元三十壮,以
四逆汤灌之。
一暑中者,夏月感暑气,昏倒不省人事,自汗面垢,吐泻脉虚,以《千金》消暑丸灌之,立
苏。又有长途赤日,卒倒不省人事,以热土取来围脐上,以热尿注之,即苏,或以生蒜捣水灌之。
x续论真中风类中风攻痰之误x
凡人将死之顷,阳气欲脱,必有痰声漉漉,是一身之津血,将渐化为痰而死也。时医于
此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