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交易心里学-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足,但他的持仓比往常大几倍,又令他心神不安。入市后,他与市场保持经常联系,有时夜间醒来也拨通电话询问报价。一天早上,他听到电话那边报出1。7250的价格,居然不敢相信。确认无误后,他兴奋异常,立即通知哥哥及朋友这个好消息。麦克凯信心大增,又买进更多合约。三、四个月后,英镑升上1。90美元的水平。他认为1。90将成为心理关口,而且1。90也是在图表上的一个重要阻挡价位。麦克凯在此价位欣然出清存货,自己赢利130万美元。此前他的最大盈利不过10万,更重要的是他已上升到百张合约级的交易者。
麦克凯从一开始就有自己的目标,即尽快成为一名大交易者。因为当时的交易太容易获利了,但肯定不会永远如此,总有一天从市场赢利要付出更艰辛的劳动。事实证明麦克凯确有先见之明,80年代的市场开始变得复杂了。70年代的高通胀导致价格的大幅变动,并吸引众多投资者参与其中。而80年代通胀率趋低的走势预示着较少的大幅运动。那些实际发生的价格波动一波三折,难以捉摸。同时,多数的价格运动均向下行走,投机大众习惯作多头,便纷纷退出市场,只剩下那些更专业的交易者们互相残杀,难度自然加大了。不单单交易难度增加,交易方式也有所改变。70年代的价格运动巨大而明显,交易者只要跳上趋势战车就可稳操胜券,时机抉择的重要性较小。80年代中仅仅跟随趋势就能赚钱的机会少了,交易者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在出入市场时机的选择上。麦克凯认为,在70年代,交易成功中预测后市占90%的重要地位,具体操作占10%;而80年代中,预测占25%,操作占75%。
麦克凯基本上是一位技术型的交易者,基本分析只对他的大势交易策略起着协助精确化的作用。他运用基本分析并非在常规意义上直接用来分析市场,而是观察市场如何对基本面消息作出反应。交易操作和自我监控上,他也有自己的体验。
1979年的黄金大涨势与麦克凯擦肩而过。他焦虑万分,一方面错失了历史上最剧烈的价格运动,另一方面他存在银行的现金飞速贬值。麦克凯情绪沮丧,每天都在想,如果昨天买了就好了。最后他忍不住买了50张合约,第二天黄金低开150美元,麦克凯损失75万美元。但是精神折磨结束了,他的心情好多了。加入市场的头十年中,麦克凯还是对错过一次交易良机耿耿于怀,后来逐渐变得更成熟,不再有那种感觉了。他学会了要对自己正在交易的市场运动更加关注,而不是去关注自己未参与的市场。
麦克凯从一开始交易便非常成功,他认为原因在于他对自己过去的交易战例常常回顾、分析,并在现时交易中应用以往经验来辨别哪些交易可能演变成亏损的交易,及时采取措施中止或避免可能失败的交易。他从不让亏损的交易失去控制,相反,他有效地限制亏损占资产的比例,确保连续亏损二、三十次也不会因帐户资金短缺而被逐出场外。他正常的交易计划承担资金5~10%的亏损,一旦亏损产生,下一次交易他会把限制降到4%,再失再降至2%。如果一再赔钱,他会一直减小他的交易规模。处于巅峰状态时,他可以一次买卖3000张合约,低谷中他可能只做10张合约的交易。
他认为根据自己的状态调整交易规模是他成功的要素之一。他实际上是把自己也当作一种趋势来分析。他说,当交易顺手时,交易者心态良好,判断、操作质量较佳;当交易不利时,交易者往往开始产生主观愿望,这时他们不是参加他们认为可行的交易,而是做他们希望可行的交易。为了从不利的头脑状态中走出来,唯一的途径就是通过赢利,当然这时的规模不宜过大。麦克凯进一步分析自己的性格同交易方式之间的协调关系。他幼年时受环境和教育作用,相当保守。成年后打工挣钱,自己养活自己,获得自由,变得更象一个冒险家。他的交易风格融合了他性格中对立的两个倾向。他保留自己性格中的冒险倾向,用于交易;同时保留性格中的保守倾向,用于资金管理。他的资金管理技术相当保守,从不用任何帐户上的全部资金去冒险。一个人的性格如何并不必然导向交易的成功或失败,关键在于他是否从众多的交易方式中选出最适合自己的那一种。交易者若要寻求成功,就要选择适合自己性格的交易方式。
保持心理平衡的十种方法
当今社会,是适者生存的社会,是高效率、快节奏、充满竞争与挑战、“商场如战场”瞬息万变的社会,在这样的形势下,人类怎样保持心理平衡,使心理的和社会的都处于健康而良好的状态。就显得非常必要了。那么,该采取哪些措施呢?
一、对自己不过分苛求 人应该有自己的抱负,但有些人的抱负不切实际,根本非能力所及、欲求不得,便会认为自己倒运而终日忧郁;有些人做事、要求十全十美、对自己的要求近乎吹毛求疵,结果,受害者还是自己。为了消除挫折感,则应把目标定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稍有提前量,不努力达不到,尽心尽力能够超,心情自然就会舒畅了。
很多人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假如对方达不到自己的要求。便会大失所望,其实,每个人都有他的思想、优点和缺点,何必要求别人迎合自己的要求呢?这是将自己的“标准”强加于人。
三、疏导自己的愤怒情绪 当我们勃然大怒时,很多错事或失态的事,都会做出来的,与其事后后悔,不如事前加以自制,如“庐山会议”,野心家——一林彪,当上了国防部长,最后“折戟沉沙”,这是对决策者极大的讽刺。
四、偶然亦要屈服 一个做大事的人,处事要从大处看;因此,只要大前提不受影响、在小处,有时亦不必过分坚持,以减少自己的烦恼。
五、暂时逃避 在生活受到挫折时,应该暂时将烦恼放下,去做你喜欢做的事,如运动、睡眠或看电视等,待到心情平静时,再重新面对自己的难题。
六、找人倾诉烦恼 把所有的忧郁埋藏在心底里,只会加剧自己的苦恼、如果把内心的烦恼告诉给你的知己朋友,心情会顿感舒畅。
七、为别人做些事 助人为乐为快乐之本、帮助别人,可使自已忘却烦恼,并且可以确定自己的存在价值;而不是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别人痛苦的基础上,这叫做“落井下石”。
八、在一个时间内只做一件事,要减少自己的精神负担,不应同时进行一件以上的事情,以免弄得身心交瘁。 九、不要处处与人竞争处处以他人作为竞争对象,使得自己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其实,只要你不把人家看成对手,人家也不会与你为敌。以免“惶惶不可终日”以致自寻黄泉。
十、对人表示善意我们经常被人排斥,是因为人家对我们有戒心。如果在适当的时候,表现自己的善意,多交朋友,小树“敌人”。心情自然变得平静。彭德怀同志说:“我们……不要像泥菩萨一样让人民恭敬,称赞我们、抬高我们,害怕我们。”
摘自:今叹伽玛医生
赢利的最大心理障碍
最近,时常听到一些股评劝说大家关注超跌股,初一听是一种理智、稳健的投资理念,但是左思右想,却发现这其实是目前大部分股民不能赢利,赚了指数,输了钱的原因所在!说白一点,这是一种不敢面对现实,刚愎自用心理障碍!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目前的股市正在进行着一种史无前例的股价结构的大调整,过去的那种以流通盘题材定股票价格的模式被纠正,取而代之的是以业绩、行业龙头以及关系国计民生战略地位定股票价格的模式。这实际上也是和国际接轨的需要,一些人对此却常以中国特色加之否定,这就奇怪了,要说是中国特色,中国以前可没有股市啊!还有什么电脑、上网、汽车等,这些可都是泊来品,你敢说你不要这些!
其次,什么叫底部股票?银广夏从30多元跌到6元多是不是底部?但是,你买了照样套死你!因为,资产为负值,造假骗人的公司还值什么钱!2元多还沾个壳资源,不然几毛钱也没人要!
第三,超跌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概念。一些个股,过去依靠编织骗人谎言,将股票定在了一个错误的价格上,这个高价本来就不正常,以这样的价格作参照的下跌,应该说不是超跌,而是回归!你想逆势而行,不输才怪!
第四,对一些价值被市场低估的股票,一些人总是把该股票的瞬间低点作为主力和市场的成本,这些股票从这瞬间的低点涨了个10%或者20%,这些人就不愿或不敢介入,拿中石化来说吧,发行价是4。20元,社保套了28个月,当该股以大无畏的气魄冲破4。20元,解放了所有被套者时,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该股上升空间被打开,升势确立!可就是有些人老是盯住瞬间的那个低点,结果当然是失去了牛股!想想吧,主力4。2元的股票拿了这么长时间,成本是多少,他不涨上来,谁知道那个低点是低部!你多化点钱买个路不值得吗?
因此,这样的心理障碍不除,我看这样的人一是不敢吃股票,二是拿不住股票,三是容易吃进有问题或者跌跌不休的熊股!各位看看是不是这个理!
分析大师马丁·普林格谈投资心理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战胜市场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最困难的工作是战胜自己。「战胜自己」是指控制我们的情绪,独立思考,而且不被周遭一切所迷惑。根据本能拟定的决策几乎必然错误。虽然我们习惯在股价偏高而持续上扬是买进,在股价下跌是卖出,但我们需要培养一种态度,是我们能够反向操作。
成功若是奠基在我们对于市场情况的情绪性反应,这种成功仅是巧合而已,但巧合并不能使我们获致稳定的绩效。客观不仅是一种容易达成的境界,因为人类具有捉摸不定的恐惧、贪婪、执著、以及其他各种激情感受,他们会妨碍理性判断。我们可以阅读有关市场投资的书籍,直至双眼发红为止;我们也可以参加大师专家们的讲习会,他们可以承诺立即的报酬。然而,任何的市场知识都毫无用处,除非我们能够控制自己情绪,并实践这些知识。我们花太多的时间试图击败市场,花太少的时间克服自身的缺失。
你阅读本书的理由之一,是以为你体认这种不平衡的现象。然而,即使你精通书中所有内容,也无法确保你会成功。就这方面来说,你需要立即市场经验,尤其是亏损的经验。
在考虑一项投资或交易的方法与实际进场操作间主要的差异,在与金钱输赢的承诺。客观便被情绪取代,亏损也随之而来。我们应该欣然接受逆境,因为逆境较成功更可教导我们。最优秀的投资人与交易员都知道,必须谦卑才有成功的机会。市场自有特殊方法打击人类的弱点。危机总是发生在我们最没有准备的关键时刻,它们最终将造成我们在财务上与情绪上的痛苦。如果你在心理上无法承认错误,立即采取补救措施,你将不断累积亏损。即使你已经完全掌握客观、耐心、谦卑与纪律,学习并未结束,因为你仍然可能落入满足的陷阱中。所以,你必须持续检讨自己的进步与错误,因为没有任何两个市场情况完全相同。
某些最精明的心灵已经在市场中虎视眈眈,但许多金融市场的新手却天真地认为,仅需些许知识与经验便可在市场中迅速致富。市场进行的是一场零和游戏(zero…sum
game):每一项买进必然对应着一项卖出。如果整体新手可在市场中获利,他们必须击败那些在市场中已有几十年经验的老手们。当我们进修完大学一年级的课程时,并不期待被任命为大学教授;同理,一位高中毕业生也很难直接成为职业足球的明星选手;到职六个月的新进员工也不能期望成为某家大型企业的总经理。否则不需要透彻研究与训练便可在投资领域内成功,这是否是一种合理的期待呢?我们会有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主要是因为我们被洗脑而相信投资与交易不需要严谨的思考与专注。我们在报章媒体中经常发现,某些人在市场中轻松获得暴利,因而误认为自己也可毫无准备的进入市场。这是错误的观念。
许多市场中的传奇人物将投资与交易比喻为其他类型事业。事业能够成功必须依赖辛勤的工作与谨慎的计划,然后逐步积累成果。迅速致富是不切实际的想法。
很多人仅凭突发奇想或亲朋好友与经纪人的随口建议,便在市场中投入大笔资金,但当他们为家里添购一项装饰品时,却会再三考虑与计划。这类现象显示,市场价格主要是有情绪——而不是理性判断——决定。如果本身不是相对平静,你无法协助一位情绪不稳定的朋友;你在处理有情绪所驱动的市场是也是如此。某项事件发生时,如果你的反应与每个人都相同,你比人落入相同的陷阱中。然而,如果你可以凌驾群众之上,控制自己的情绪本能,并严格遵守原来的投资计划,则成功的机会会大得多。就这方面来说,本书将提供正确的方向。可是,个人的绩效表现将取决于你如何运用本书提供的原则,以及你遵循这些原则的意愿有多强。
我希望在此澄清本书的一些概念与用语。当我提及交易者与投资人时,我一律使用男性代名词。这并不是有意忽视女性对于金融界的贡献,我仅希望避免「他或她」的累赘用词。
各章中所谓的「市场」是指价格由买、卖双方自由决定的任何市场。大多数情况下,我是以股票市场为对象说明,大相关评论也同样用于债券与商品。
所有市场基本上反映参与这对于警容与经济环境变化的态度与预期。不论黄金、棉花、德国马克、股票、或债券,世人认为它们的价格将上涨时,都会显现贪婪的本性。反之,他们相信价格将下跌时,贪婪的本性恒容易被恐惧或恐慌取代。全世界所有市场都展现相同的韧性。
我也采用投资者、交易者与投机者等名词。交易者既关心盘中与一个星期以内的市场行情。他们的时间观念很少超过几个星期。他们通常才保证金的方式在期货或选择权市场中交易,他们透过杠杆作用扩张净值。所以,他们必须具备高度的纪律,迅速承认错误,否则他们很快会被市场吞噬。大多数交易者采用技术分析拟定市场决策。
投机者的时间观念较长而可延伸至六个月。Samuel Nelson在经典之作The ABC of Stock
Speculation中,将投机定义为「经过盘算的冒险」。这项定义也适用交易者。Nelson认为投机与赌博并不相同,因为赌博是一种未经过盘算的冒险。
交易者与投机者仅对资本利得有兴趣,而投资者在拟定决策时,会考虑目前与未来的所得流量。投资者的时间观念较为长,通常至少涵盖两年,甚至更长。一般而言,投资者不会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