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青铜时代的蕨类战争 >

第19章

青铜时代的蕨类战争-第19章

小说: 青铜时代的蕨类战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5。蕨类战争之商祖烈烈
商祖烈烈一 
  商汤,我们叫他汤先生,在我的想象中,是一个卷着矮髻的短个子中年人。他的十四世祖爷爷,就是山东大地上的一只燕子。当初,有一天一个女孩去池塘洗澡,看见燕子从空中扔下一只鸟蛋。这女孩刚好饿着肚子,就一口吞了,于是怀孕生了孩子,就是汤先生的祖先。所谓“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故事就是这样。为了纪念这事,这女孩还唱了个歌,叫“燕燕往飞”,意思是“我的爱情鸟,它已经飞走了。”这是北方中国最早的情歌。
  汤先生有时候坐在高高的大树下面,和旁人一起回忆自己的燕子祖爷爷。这只飞走了的燕子,给了商族人很多启示,比如汤先生就养成了含球的习惯,他把小石球含在嘴里,鼓腹而游,自得其乐,仿佛变成了那只衔着鸟蛋的燕子,虽然这显著地损害了他的牙齿。汤先生说:“我死以后,也要把石球含在嘴里。”后来,死者含玉的习俗扩展到全国,而所谓玉,不过是一种光泽特殊的石头罢了。
  祖爷爷燕子扔下的鸟蛋,被那女孩吃了,生下的就是“子契”,子契的光辉事迹散见本书的前文。这位鸟蛋之子,长大以后离开东夷,跑到中原混发展,担任了舜帝的文教部长,负责意识形态,并且与大禹先生过从甚密,成为F4中的光荣一员,帮助大禹治水。这些功劳使得他衣锦还乡,被封到了山东,成为汤先生缅怀的对象。每当回忆到这里,汤先生总要情不自禁向西眺望,仿佛听见黄河的涛声滚滚,仿佛看见自己的祖爷爷子契游逛于中原的花花世界。据说中原的月亮比东夷族的更圆,什么时候我也去那里建业扬名。
  汤先生做为子契的第十三代孙,此时正坐在山东东部曹县大树下面,嘴里含着石球,脑袋顶上是商人流行的平顶冠——有点像现代的护士帽子。汤先生上身穿着交领右衽的短衣,与甲骨文“衣”字相合。下面没有穿裤子(裤子是到了战国以后才逐渐有的)。汤先生的下身穿的类似后世的旗袍。为避免腿部寒冷,还用布条缠绕小腿,仿佛八路军的绑腿(这时未来裤子的雏形)。汤先生的脚下是一双葛藤皮编成的鞋子,尖头高高翘着,十分花哨。他的下巴按照商人的习俗,刮的一干二净。汤先生觉得留长胡子不好,胡子太长妨碍行动,系鞋带老把胡子也系进去。
  汤先生身后有两个侍卫,都举着纹道精细的玉铲、玉斧,汤先生手里还握着象牙雕筒,里面装着古代饮料,精制的做工表明了商人精神生活水平颇高。
  商人之所以叫做商人,还是源于祖上的燕子。“商”字,就是燕子展翅飞翔的样子。商族人天性喜欢远游,兴致盎然地赶着马车牛车从事贩运,使他们成为最早的商人,并且使用贝壳作为原始的货币。这也是后来生意人之所以被叫做商人的原因。商人作为东夷人的一支,同样也强勇有力,持弓带箭,尚武好猎,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天性谨厚,心性柔顺、好让不争。汤先生据说就是仁让的楷模,还特别喜欢小动物。有一次他出外打猎,看见族人们把整片林子用罗网包围起来,网孔大小正好能钻进鸟头,鸟脖子的羽毛一旦卡进去,欲进不能,欲退不得,只好被人摘下来活捉。当有成群迁徙的鸟路过时,一次就能网到几百只不止。
  汤先生的族人们把网围好,一共四面,密不透风,想把林中的鸟赶尽杀绝。在敲鼓制造噪声之前,一名神汉先行祷告:“圣明的上帝啊,我们祈求:四面八方的野鸟,一个不留,都撞到网上来吧。”汤先生一听,笑了:“呵呵!夏桀才这么干呢!赶快把网撤掉三面,愿意向左飞的,向左飞;愿意向右飞的,向右飞;一定要向前死不改悔的,那请撞到我的网上来吧!”
  这个“网开三面”的故事随后传开,邻居的诸侯们纷纷议论:“汤先生的道德真是完美无暇,连禽兽都受到他的庇护,更何况人呢?”于是,一个叫伊尹的大政治家,就背着他的炒菜锅,慕名来投奔汤了。
  顺便说一句,吃鸟是陋习,鸟和其它野兽一样携带非典病毒,不要吃。
  “你有什么本事啊,伊尹师傅?”汤先生发问了。一边问话,一边还把嘴里的石球用舌头推来挡去,以免它影响气流。
  伊尹背着炒菜锅——因为他的职业是一名厨子,一拱手:“汤公,我是个大厨,我的本事是煮饭。我从煮饭中悟出了治国安邦的道理。”说着,就从背上解下炒菜锅。说“炒菜锅”还不准确,炒菜必须是铁锅,铁锅传热快,可以实现中国菜“热油旺火快速爆炒”的作法,色、香、脆俱得保存。但当时还没有铁器,伊尹这锅是陶制的,陶锅传热慢,不能爆炒,所以做肉、做菜的方法都只能是煮。
  “那快说说吧。”
  “煮米也好,煮肉也好,煲汤也好,都要使用文火慢慢地来,”伊尹说:“我把各种作料切碎,成分搀和一起,和济五味,酸中带甜,甜中带咸,辣而不烈,淡而不薄,咸而不厚,甜而不腻,酸而不酷,混合天成,这就是调和主义、中庸思想,精妙细微,不能言传。具备中庸思想的香味溶于水中,无影无形,它浸入肉的体内,甘美异常,再从肉体散发出来,勾人馋嘴,直传到几百米远,肉就算煮到最高境界了(类似广东人的煲汤啊)。我把这种观念引入为政,为政就要讲究调和,调和是为政的道理,调和各种势力,譬如春风沐雨,君臣相符,百姓克偕,全在一锅当中,这是为政的化境。而调和的极至就是中庸,把握此理,向东向西,从心所欲,有志必逞,无往而不克。”
  汤先生听罢,站起来一揖到地:“伊尹师傅的锅主义和煮文化,真是振聋发聩,我耳目为之一新,疑问焕然冰解。您这个厨子的才干,是足以经纶天下,匡扶宇内的。真天赐我瑰宝也。”
  (注:而西方人跟我们不一样,西方人吃的是苏美尔人培养出的麦子,走上了“烘烤”的路,烘烤面包,烘烤肉。而我们,则从煮小米中悟出了“煮文化”,煮的时候,肉汁、菜羹就要调和,讲求各种因素的协调,咂摸着汤的滋味,维持一种模糊的平衡,不越出既定的规矩,不破坏已有的秩序,养成了中国人和顺安静的本性。
  “做人不可不聪明,亦不可太聪明;做事不可太落后,亦不可太争先”,凡此种种格言,都是我们“煮文化”的体现,说白了就是中庸。中庸可以避免过激,但也失去了冒险和创新。中庸就是模糊,所以当官向来就模模糊糊。我们煮的时间太长了,以至于煮肉的锅,都上升为国家权力的象征——三足两耳的鼎。)
商祖烈烈二 
  伊尹,顾名思义,诞生在伊水上,也就是洛阳地区。夏王朝统治的核心。
  既然伊尹来自夏朝,那他应该会说夏朝话,于是汤先生派伊尹回去当卧底:“我听说夏桀残贼诲内、劳民伤财,但不知道是真的假的,请你跑回看看吧。”
  伊尹奉命离开山东曹县,西行回到中原,钻入夏王朝的都城(河南巩义),开始从事间谍工作,收集情报。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007。为了隐藏他的身份,汤先生还开枪为他送行——亲自追杀他,朝他放了几箭,使伊尹好像是被东夷驱逐了似的。
  伊尹凭借自己的大厨手艺以及莫须有的英俊外表,成功地渗透到夏桀后宫,与上流社会的妹喜女士关系暧昧。妹喜是个小巧型的美女,个儿不高,瘦弱纤细,轻盈袅娜,娇美欲滴,有点像张柏芝,被夏桀爱得发狂,两人日夜欢乐,须臾不能舍。夏桀常置妹喜于膝上,与之嬉戏。妹喜喜欢听裂缯之声,夏桀就给她找来大匹绸缎,撕成一条条地听。但是好景不常,夏桀又喜欢上了另外两个四川来的美少女:琬小姐和琰小姐,都是性感的女俘虏,与夏桀打得火热。妹喜稍受冷落,心痛得无法呼吸,找不到昨天留下的痕迹,眼睁睁的看着夏桀却无能为力。于是她装作漠不关心,偏和大厨伊尹鬼混在一起,一起向流星许了很多的心愿作为抗议和报复。
  伊尹从无辜的妹喜嘴里不断套情报,比如夏王军队的布署位置等等,使得后来东夷人灵活地绕开了夏桀的主力防线。伊尹成功的间谍行动,后来被记录在《孙子兵法》、《阴符》等古书中,孙武把它总结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一个叫苏秦的战国人看了这些书,被伊尹的冒险行为深深吸引,也成了历史上的一个知名间谍,这是后话。
  妹喜还带伊尹参加了宫廷沙龙,观看那臭名昭著的饮酒比赛。群臣喝多了,就互相持着膀子,东倒西歪地努力站起来,把靡靡之歌反复唱起,又举起杯子向夏桀敬酒。夏桀安排了一群三陪女,给他们搂着抱着,不胜欢娱,男女杂处,兴云作雨,据说三个月不出来。宫殿里弥漫一股奇怪的味道。
  伊尹又走访了一些当地人民群众,发现聒噪之声传遍大街小巷。原来是夏桀的流行乐演唱组,一共三万人,都穿着文绣衣裳,从早到晚呕歌不断。人们扶老携幼跑到宫门看奇怪,夏桀不喜欢被偷窥,就放老虎出去,追着市民屁股跑。
  伊尹发现,由于夏桀胡作非为,导致人间出现灾情,伊水洛水彻底干涸,庄稼受到影响,黄帝在天之灵吃不到子孙献上的谷物祭品而饿得嗷嗷直叫。怪异现象连翩而至:夏都城里的狗,突然疯了,成群结队嗥嗥地跑出去,纷纷跳入山涧。美人们则把脸蛋涂黑,用草绳捆束头发。歌星都吞下木炭变成哑巴不再唱歌。朝野的坏人成功发财,西王母一怒之下折断头上的天平,表示人间没有法度。城外飞鸟的羽毛纷纷落下,夏王都好像飘了白雪,野兽们在“雪”中瘸着脚,狐狸钻在洞里不敢出来,家猪们则衔着草垫子坐在水中,马牛到处拉屎(不过这最后一条即使在太平盛世也是这样)。
  由于没有文字可凭传递信息,伊尹亲自跑回山东曹县,把这些珍贵而激动人心的信息报告给汤先生:“我观察了夏桀的厨房,粮食聚集得太多,堆积成山,多得吃不了,于是酿成整池的美酒。而他的农夫,在田里干活使用石铲、石镰、石斧、石刀,根本打不出多少粮食,骨铲、蚌镰、蚌刀也都不好用。夏桀有如此多的粮食,不是说明他国家富有,只是说明他征敛过度。万民不堪其苦,势必民怨沸腾。但是,夏桀是个乐观的人,就像水壶一样,屁股已经烧得通红,还有心情在吹口哨。”
  汤先生露出满意的笑容,兴奋地站起来:“实话告诉你说,我这个人一贯志向远大,与天地等高。我早就准备好了给夏桀收尸。我平时轻赋薄敛,利用田猎机会,训练武士。我想挥动这些虎狼之士,与夏桀会猎于中原。”
  “眼下进攻夏桀,我看时机未到。”伊尹提醒说,“通过我的观察,夏桀虽然无道,但作为大禹的后代,是天下的共主,在诸侯中仍有威信。夏王朝已历四百多年,轻易不容易撼动。我们只有区区七十里的封地,地狭人稀,好像一盆鲫鱼瓜子,做不出什么大宴的。”
  “那您的意思呢?”
  “我们必须寻找更多的鱼,才能凑足一盘菜。有莘氏,就是一条大鲨鱼,地肥人悍,武力冲天,四邻为之侧目,就在我们北面。他们的女孩,味道也好极了。如果您能跟他们攀上亲家,有了这娘家支持,就陡然阔了。”
  “可是,我跟她不认识,没有感情啊。”
  “我认为,感情是可以培养的。每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家境殷实的女人。这一点你不知道吗?”
  汤先生想了想,取出嘴里圆滑湿润的石球,傻傻地捏了一会,又放回去说:“那好吧,就豁出我自己吧。”
  在中国古代,婚姻是家族的行为,而不是当事人的行为。家族掌门人出于政治目的、经济目的、扩大家族势力目的而结婚,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虽然牺牲了个人情爱。
  当夏日的夜晚,满天里沉碧一色,一颗小星,缀在月华波纹的外圈。汤先生和有莘氏的公主拥在虎皮与丝绸布置的地铺上——这是婚床。房间里黑乎乎的,含有松树脂的木条点着摇曳的火光。他们俩互相没什么话好讲,就一起抬头,望着天顶的星星(因多在房顶开窗,固可以望见)。他们看见明月洗尽了满天的铅华,鲫鱼瓜子获得了强大鲨鱼的联盟。
商祖烈烈三 
  夏朝末年的这场大干旱,足以跟夏朝初年大禹时期的洪水媲美:伊洛干竭,五谷焦死,严重影响国民生产,伊洛俩水的干涸就等于宣布夏王朝命脉断绝。
  针对天气亢旱,东边山东地区的伊尹找到了有效的solution。伊尹不但会给人做饭,也会给植物做饭:用人畜粪便喂养植物——使用肥料是农业技术上的一大进步。庄稼们乐了,吃的又饱又香。光有粪没有水也会烧死禾苗,伊尹进一步推广水井以抗旱情。商族农业水平一点都不比华夏差啊。
  其实,东夷人还率先养猪,东夷人的猪渐渐向西传去,浸染进入华夏,这时根据考古挖出的猪骨头分布得出的结论。东夷族的黑陶烧制温度高,质地更坚,黑泽照人,也向西传播,取代了华夏地区的红陶成为流行款式。他们的“蛋壳陶”更是令华夏人瞠目结舌。东夷人甚至创造了世界上最早使用高岭土的记录,用以烧制白陶,是瓷器发明的前奏。东夷族的青铜技术逐渐萌芽,添补了华夏族在这一领域内的空白,成为未来商朝青铜器文化的先声。总之,东夷人在手工业、商业上有着傲人的成绩和领先的地位。
  东夷族与华夏族的对立,不光是凤与龙的纠葛,最终也将“龙凤合流”:龙有了鸟爪,凤有了蛇颈,相互取得对方的特征,融合成为统一的汉民族。
  从东夷进攻华夏,第一个障碍就是河南西部的葛国,挡在夏桀与商汤之间,是夏桀的忠实属国和汤先生的眼中之刺。汤先生觉得有必要颠覆这个小国,以方染指中原,于是派出核查人员到葛国转了一圈,没有发现大规模杀伤武器,倒是看见国君“葛伯”是个好吃懒做的无神论者,不喜欢祭祀,因为祭祀需要烧掉埋掉大牛大羊,他舍不得。汤先生决定以此为口实,派出外交人员向葛伯提问:“贵国不敬上帝,长期拖欠缴给上帝的会员费,我们特来问问为什么?”
  葛伯正在啃羊腿,学名叫做炙羊腿:把羊肉串起来,架在火上烤,一边往上涂调料,以免烤糊了,就是炙,做法类似现在的烤鸭。当时炙品有炙牛肉、炙羊肉、炙猪肉、炙雉、炙兔、炙鹑等等。把鲜嫩的牛羊鹿麋肉切成薄片,用调料浸了生吃也不错,类似日本人的生吃鱼片——这叫做脍。这就是所谓的“脍炙人口”。
  葛伯放下肉碗——因为是跪坐在地上吃饭,陶碗底下有一个高的脚,戳在几案上,免于吃时有弯腰缩颈之苦。葛伯说:“我们这个地方不产牛羊,好不容易有几只也被我吃了,哪有富余祭祀上帝?”
  祭祀上帝要求用纯一色的牛、羊、犬、豕,确实不好置办。汤先生就派人送了肥大的牛羊给葛伯去。结果葛伯把这群牛羊全都自己吃了,上帝还是饿着肚子。
  “您怎么还没有祭祀啊!”汤的外交人员大惑不解。
  葛伯又推脱说:“我们不是不懂得祭祀的重要,只是每次祭祀除了牛羊还得具办酒食。我们的田中大旱,种不出粮食来,哪有给上帝的?”
  汤就派出一批劳动力前往葛地助农,老人小孩们往地头送饭。葛伯的老百姓觉得等着庄稼长出来太漫长,干脆先把饭抢来吃了罢。于是冲上去要盒饭。一个送饭小孩坚持原则,反抗抢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