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青铜时代的蕨类战争 >

第6章

青铜时代的蕨类战争-第6章

小说: 青铜时代的蕨类战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瓶子是古代高科技产品:尖口尖底,中间硕大,像栆核形状。把它用绳吊进井里,入水就能自动倾倒,因为重心很高。等进水一满,水和瓶子整体重心又下移,使瓶子自动能竖起来。
  得到默许之后,黄帝喝完水,注视着嫘祖。柔滑的丝绸附在嫘祖身体上,黄帝看见,嫘祖那静止的温柔,仿佛千百蝴蝶,在周身纷纷起舞。黄帝说:“是谁捧给我芳香的水浆,我就要为谁迷醉不醒,我将儿女情长,放弃读书赶考。我将把把追逐的艰辛和成功的荣耀让位给古人和来者,就让我作你手掌无名指上那个细小的陶环,我将甘心蹉跎并且于世无补。”(对不起,这些都摘自我的大学情书)。
  嫘祖大愣:哟,这个西边来的帅龙真会说话啊。(是啊,人家刚生下来就会说话的了!)
  嫘祖恼恨的意思少了,多了些好奇,她看见黄帝穿着麻布衣裳,腰带、鞋子,都是皮革制的。黄帝头顶的头发编作蝎尾形(类似麻花辫子,朝天长髻),用五只野猪獠牙制作的发夹套着长髻起固定作用。一串绿色石质饰品,像发带一样绕脑箍了一圈。发带以下,垂着一些小细辫子。耳外挡着方块的、梯形的耳饰,质料像是细陶。手腕上套着象牙镯和玉镯,好几只,有宽有细,颜色纷杂,而右腕上是空的(留着戴手表)黄帝的手指戴着石制的指环,大约是帮助拉弓用的。颈下又垂着一块玉璜和一条象牙小龙作为胸佩,一个青紫一个洁白。总之黄帝身上都是小零碎,像是旅游景点里兜售小纪念品的,实在有点另类。
  嫘祖忍不住笑出声来:“你是刚进化完的野人吗?怎么穿的这么乱七八糟?”——其实黄帝的装束是我根据当时人的出土服饰而写的。
  “我穿的这是一套黄土风情,阁下想听吗?”
  “有话请讲。”
  “我们脚下的黄土地,即使全是黄的,也会因烧制技巧不同而有目感差异,造出红陶、黑陶、白陶、彩陶不同系列出来。我的鞋袜颜色很深,像是重度烘烧的细泥黑陶,黑如漆、薄如纸,再经打磨,漆黑光亮。我下裳(前后两片的裙子)颜色稍暗,像是风味独特的印纹红陶,陶色较深,坚固耐用,是贮藏粮食的好罐子。我的麻线衣颜色稍浅,像是柔顺细腻的网纹白陶,胎制细白,器表光滑,光彩照人,吃饭可以端着它。而我的背包颜色内深外浅,点缀著蓝宝石饰品,则像是兽纹彩陶,上刻有猪纹、狗纹、龙纹、虎纹,气势磅礴,剽悍豪放,象征着我的性格!”
  嫘祖愣了半晌,轻轻咬着发梢,这家伙也太能说会道了:“照你这么说,那我穿的就是一套青山文化了?”
  “怎么讲?”
  “即使全是青山,也会因为气候的冷、热、晴、雨而有差异。我的鞋袜颜色很深,像是太行山上的松岭,阴冷诡谲。我的丝罗裙颜色稍浅,又有点泛白,像漂著冰雪的北漠大青山,深沉忧郁。上身绢衣的颜色更浅,像是江南温柔婉转的草坡,清澈明亮。而我的罗纱挎包颜色外深内浅,并且有绮锦的碎花背带,就像是长白山顶的天池,岸边跑上几头小花鹿,映着云海缥缈的倒影,蹦蹦跳跳,乖巧可爱。”
  黄帝惊讶得下巴差点掉在地上。“我远离西北的苍凉而遇上这样冰雪聪明的女子,能问一问你的大名吗?”
  “呵呵,那请你先把黄土风情的水罐还给我呀!”嫘祖说。
  黄帝赶紧把水瓶交还她手里。
  嫘祖噗哧笑了一下:“等一下,我头发乱乱的了。”于是她把水瓶留给黄帝拿着,扬起素手,重新盘绕自己的发辫。黄帝看见那她皎白的上臂还套着几只臂环和臂筒,前者是玉的,青绿色,后者是大象骨的,淡黄色,后者是宽筒状的。玉石,触之冷柔;叩之清脆,上边还刻有星纹水草,象征着嫘祖的审美情趣。当时的人崇尚玉器而不是黄金,这在古文明里是独一无二的(只有玛雅人亦有此偏好)。 
黄帝蚩尤四 
  这位光风霁月型的大美女嫘祖,据说是养蚕的发明者。在当地夏县出土了我国五千年前的半枚蚕茧化石,证明了嫘祖养蚕基本属实。不过当时的人还不会抽丝,而是把蚕茧切碎,拍打脱胶(像拍黄瓜那样),再把乱丝用纺轮纺为长线。于是人们在麻衣的基础上,就有了丝衣。丝衣可以比麻布织得更细密,每平方厘米中有经丝52根、纬丝48根。这个数字取样于中国大地上发现的最早几片丝绢,是在4700年前的浙江,虽已碳化,但仍有韧性。看来长江流域的文明态势也能跟黄河流域分庭抗礼啊。丝绸技术在诞生之后一直受到知识产权保护,直到第六千年后才终于传到欧洲。
  黄帝领略了嫘祖的丝绸,接下来就营建自己的新房。黄帝这时,个别人已不再住半地穴的坑屋了,而是把一撮撮“地面式”的建筑凸现在大地丛林之上。这些房子使人想起亚洲的“亞”字:方形的大地,四角被支撑苍天的柱子占去了,这就是“亞”字,代表着古老的天圆地方的概念。“亞”字也是房屋地基的写照,四根粗大的木柱占去地基四角,四柱又托起圆形的屋顶。
  黄帝和嫘祖盖新房的过程大致是这样的:
  1、平好地基,铺垫以干燥的草泥。地基四周挖槽,以便未来槽上起墙。
  2、开始杀人(五千年前的黄帝时代开始出现人牲),把人杀死后的body埋在墙基的槽下面——有这哥们在下面托着,墙不怕狂风洪水。如果阔气的话,地基下边也杀埋一个。这些被杀的人都是部族冲突的俘虏,或者部族内部的volunteer(志愿者),他们觉得住在房子下比住在屋子里好,保护一家人的平安,值得。而杀他们的目的是为了向土地神交贿赂,换取该地皮的使用权。不然,针对违章建筑,土地神会用地震、地陷、发大水的手段表示不满。
  3。在地基的四周边槽里竖立木柱,大木柱间距是一米三根,中间还有小木柱,都是支撑房顶用的。木柱之间填芦苇,再绑若干根横木条,以藤条捆扎,使得整个墙壁固结在一起。这种木骨墙不结识,也就不负责承重,只起在外面起遮蔽风雨和分割房间的作用。承载屋顶重量的是墙体里的几根大柱子。这种特色在中国后来的历史时代一直被继承着。
  4、再杀人,把人头削掉皮,洗洗干净,念完咒以后,这个美丽的脑壳可以塞在墙壁里。
  5、把“草拌泥”抹在木柱、芦苇做成的墙骨上,使它成为一面泥墙。注意把人头也抹进去。再用沙浆抹出光滑美丽的墙面皮。
  6、用木架搭起屋顶,呈四角攒尖的方锥体,也有两面坡或三四面坡的。
  7、屋顶加“草拌泥”(但还没有瓦)。
  8、屋檐往外伸出很长,也需要什么东西支着,所以往往再设在屋外一圈柱子,以支撑屋檐,檐下形成滴水的檐廊。
  9、内部装修。先用粘土、陶粒、料礓石烧制成古代“水泥”,这“水泥”见水就会变成胶结状。把它铺在地上,坚硬平整,色泽光亮,呈青黑色,是古代地板。
  10、再用木骨泥墙在房子里隔出客厅和小室。一般“前堂后室”:进门是大客厅,常在一百五十平米甚至更大,穿过客厅,后边是三四个卧室(是黄帝和嫘祖、孩子们的地方)。客厅左右两边还有小屋子——大约是小保姆住的。整个房子最大合计三百多平米,每间小室里边放上罐、钵、盆、壶、杯、盖、碗、瓮和陶纺轮,有的时候,还有高出地面半米的实心土床。有的小室不预备住人,是储藏室,粮食装在瓮里,石弹丸和石铲、石斧、石刀放在墙根,这是打猎和耕种用的。弓箭挂在柱子上。
  11、再选一个小室做厨房,造方形灶台一到三个,以及挡火的短墙——这是厨房装修。
  好了,黄帝和嫘祖拿着钥匙入住新居,为了庆祝婚礼,也许还喝了酒。五千年前的中国已经确切开始酿酒了,但比两河流域和埃及晚了两千年。他们的长方形大房子,在丛林的包围下熠熠闪光。但村落里的主流还是单间小房子,圆锥状的像个小粮屯,里边只但住一个女生或者男生。这意味着很多人还没有固定的老婆。这些单间小房子的门不是朝着太阳,而是朝向村落中央广场上的另一幢大房子,那是村落里过集体生活(比如开会时候)用的,同时也是村落大食堂,集体吃、集体喝。个人没有什么私人财产。
  在这温暖的共产的原始的村落外围,有“大防卫沟”抵御着坏蛋:5—6米深、6—8米宽,野兽也就不会蹦进来吃我们了。挖这样的沟,取土量要在三千辆卡车以上。沟的外边,是人们玩泥巴的制陶场,也有祖先们居住的地方——集体公墓(坟都是平的,没有坟头)。未来村里的幸福男女们,也将埋在这里。就像我们曾经说过的,因为没有固定夫妻,他们在坟场多是男人们聚葬一区,女人们聚葬一区,就好像男女卫生间那样分开两区,男女互不搀和。男女合葬的,少之又少,黄帝嫘祖二人的结合,生时同室,死时同穴,算是开风气之先。
黄帝蚩尤五 
  五千年前黄帝嫘祖的结合,比七千年前神农时代的欢乐谷、男女走访进化了一步,标志着一夫一妻相对固定的模式逐渐出现,算是“结婚”了,然而不占主流。这体现在坟场里,就是一些男女合葬的坟墓零星地出现了。不过,即便有了少数“结婚”的案例,婚者在婚前还是可以去欢乐谷野合的。所以,结婚双方都不是童男处女。
  既然生活这么美好,黄帝就和嫘祖组建家庭,乐不思蜀地住下来了。唯一的遗憾是,在这新兴的一夫一妻小家庭里,往往新郎没有地位,他们是嫁到新娘家来的,类似现在的“倒插门”,学名叫做“对偶婚”。因为当时社会仍然是母系制度,男子的地位是很差的。他们“倒插门”进到了女家,立刻就要改名,整天都要跟着劳动,媳妇家的人随时可以责骂、殴打他,甚至可以杀了他,地位跟奴仆一样。表现好的,死后可以和媳妇葬在一起,表现得不好,死后归葬本出身部族。所以,这一时期的夫妻家庭,仍然维护着妇女主事的母系社会特征,只不过男女关系比起神农氏时代的频频更换性伴侣,来的稳定了。但女性作为家族主导力量,还是可以再到外边找几个相好的,就像现在包二奶那样,叫做包二爷。丈夫却没有这个资格,因为这是母系社会,妇女统治着乾坤世界。
  丈夫从嫁来一直到死,不管创造多少财富,都没有支配权,都归女方家族拥有,包括丈夫帮忙生下的小孩。如果生下是女孩,就留在女家,长大以后也不离开本家族,而是当“蚁后”,等着从外边娶来男生陪她。如果生下的是男孩,就当“工蚂”,跟他爹一起干活。这“工蚂”成年以后如果愿意结婚,就嫁出去,去到别的家族当“丈夫”(实际也是当工蚁)。每个家族都会把他们生出的男孩嫁出去,虽然这个男孩会很倒霉,但为了维持了各个部族的平衡发展必须如此,人们也就不想那么多了。这就像几千年后常说的那句话“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总之,那时候女孩比男孩的命好,死掉的女婴睡得棺材(是瓮)都比男孩来的漂亮、舒适、宽敞,随葬品也丰富精致。瓮底下还要有一个小孔,供灵魂跑出来,从新投胎去。他们一定都祷告着:“愿来世为女,不要为男。”
  但是黄帝时代,男性的势力开始成长(比如黄帝自己就是这么干的,详情见下节),男性为了与河东吼狮们对抗,就不肯嫁到女方家族去,以免到那白干活还挨打,并且在长期摸索中发现,没有男的,是生不出孩子的,于是对女性的生殖崇拜,也开始降温了。对男性的生殖崇拜表现在甲骨文的祖国、祖先的“祖”字,右边的“且”是男性生殖器竖直向上的惟妙惟肖的写真。男人开始蔑视传统。接着,犁耕等新技术使得女人力不从心,摆弄不了这沉重的玩艺。男人不断从狩猎行业分流到农业来,贡献日益巨大。人口的发展使得打架也越来越必要——我指的是部族之间,这给男人提供了舞台,狩猎的武器与经验很好地武装了男人,使他们更善于打架。总之,男人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在提升,所创造的财富越来越多,不肯拱手让出,一定要留在己方家族而不是把自己嫁到对方去。男人留在本家族不动窝不算,孩子也必须姓他的姓,把财产一直在男性血统中传递。
  于是,越来越多的有骨气男子,不肯出嫁到女方家去,而希望女孩到他家来。但是女的也不肯嫁过来,所以男人就采取抢婚的形式。“婚”字从“昏”,表示晚上行动,就是去抢。抢婚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真抢,为此不惜发动战争。如某些印第安人,为了掠夺妻子经常成群结伙到外部落杀男夺女,占以为妻,这是当地结婚的重要途径。
  另一种是假抢,其实也是从前真抢的遗风。比如解放前的苗人抢婚,一般先是议定对象,再以抢婚形式完婚。新郎黑衣黑面,乘马持械,鼓吹至女家。女家已然召集亲友列械环卫,拿起武器锤击来犯之新郎。双方展开“械斗”。新郎单人直取虎穴,径人屋中,夹妇上马,疾乘而驱走。后边女方父母持械大呼亲友,一同追赶。最终按照程式要求,他们没有追上,于是含怒而归。
  新媳妇在途中,还要“故作坠马状三”——假装三次跳马逃跑。新郎夹之马上。有人还把新娘子走过的足迹掩埋,防止女家追击时发现。等新媳妇一进门,新郎虎狼一样的弟弟们立刻把新娘绊倒,拿绳子捆起来。仪式才算结束。妈呀,这哪是结婚啊。
  抢婚,说明远古男子为了夺取家庭领导地位,经历了多少艰辛险阻的奋斗啊。现在的女权独立运动,只是上街喊口号,不拿出点抢婚(抢男的)的做法,怎么能见成效啊!
  抢婚真的不限于男抢女。在云南金平地区居住的瑶族,也流行女抢男。抢来之后还要审,看看他婚前有多少性行为,不老实交代就受皮肉之苦。这还是母系社会的遗风。
  有抢婚,就有抗婚,各民族的哭嫁风俗,就是抗婚的基本形式,标明了女生与男生争夺婚姻主导权的惨烈之战。另一种形式是逃婚,结了婚,女子很快回母家去,死活不肯再过来,哪怕带着孩子。这都是女性为争夺家庭主导权而表示的不合作态度。
  除了抢以外,男子跟河东吼狮搏斗的另一种办法是买卖婚。由于男人在社会上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占有的“钱”越来越多,于是花一些粮、布、牛、首饰,买来一个媳妇,组成家庭去“奴役”她。这东西后来变成了彩礼,数量依据姑娘的年龄、容貌、生育能力而定。“妃”字,有“帛匹”的意思,说明妻子是买来的财产。
  即便有的男子不甚富有,为了最终能成为家庭主导,也硬咬着牙买媳妇进来——可以不限于一次交齐,可以分期付款啊(牛啊,羊啊,米啊,什么的,一年交上一批给女家去),媳妇却先领回来。实在穷困的,还可以以劳役的形式支付彩礼,上门当女婿,若干年后再将妻子接回来,从夫而居。为什么一定要让女方跑到自己家来,原因就是落在谁的家里,谁就占主动:男生嫁到女家去,以后财富和子女就归女方家族,沿女性一脉传下去,就是母系社会特点。女生嫁到男家来,财富和子女就有男性一脉传下去,就是父系社会。所以,这个阵地一定要争夺。
  从女性为主导,到男性为主导,是一个漫长的斗争过程。男人与女人的斗争,从活着打到死了,从天上打到地下,一直到坟墓里都是。最初母系社会时,都是男女分开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