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名联鉴赏辞典 (全本)上辞版-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成瑞
灯火珠帘,竟有佳人居北里
笙歌画舫,独教芳冢占西泠
北里,旧时泛指娼妓集中的地方。画舫,装饰华美的游船。联语凭吊苏小小。上联写生前。灯红酒绿、珠帘斜卷的北里,竟有才貌出众的佳人在此栖身。“竟有”二字突出不应有的事却出现了。佳人薄命,不能不表示惋惜。下联写身后。今天笙歌画舫仍似往昔,然而只有苏小小的墓能在西泠占一席之地,为西湖增色。“独”字“占”字意味着她生虽不幸,死后却得到后人的同情与赞美。 (蒋竹荪)
杭州西湖浮海槛
黎遂球
山川朋友文章:三乐
烟雨风月睛雪:六宜
这副联语十分协调地把语言态势和景点特色统一起来,形成一种独特的美感和诗意。浮海槛的景观特点是疏朗开阔,它是明朝黄贞父用巨竹为排﹒浮于湖海的建筑。联语描写人们在这个旷远空明的自然境界中推槛四望,品味着或“烟雨”、或“风月”、或“晴雪”的六宜,享受着既“山川”、又“朋友”、更“文章”的三乐:意味着人们以最简便的设计,获得最广泛的美感享受。这“三乐”“六宜”,道出了真正的美的欣赏者的无往而不至、无往而不宜的聪明气质。 (何以聪)
杭州北高峰
江湖俯看杯中泻
钟磬声从地底闻
北高峰在灵隐寺后,海拔314米。登岭眺望,群山屏列,西湖如镜,钱塘江如带,历历在目。联语摘自明邓林《北高峰塔》诗颈联。意在突出北高峰之高峻。作者巧妙运用视觉形象,把所见的钱江西湖比为倒下去的一杯水;又运用听觉感受,由高处听起来,灵隐寺钟磬之声,仿佛自地底下传来。可谓构思新奇,不落窠臼。 (王明珍)
杭州南高峰
田汝成
凭栏霄月近
倚杖海云还
南高峰在杭州灵隐山西南,与北高峰对峙。此联写登高览景。
于峰上凭栏,高可攀月。倚杖看海,云去而复还,有飘飘欲仙之感,写出了峰高、山险、景奇之状,读来令人神往。 (吴关镛)
杭州九溪林海亭
樊增祥
小住为佳,且吃了赵州茶去
曰归可缓,试同歌陌上花来
九溪在杭州龙井南,林海亭在溪畔。上联说,暂时停留一下的好,劝来此的游人都吃了茶再去。小住为佳,据《词苑丛谈》卷三引晋人杂帖:“天气殊未佳,汝定成行否,寒食近,且住为佳尔。”劝人暂留。赵州茶,唐代名僧从谂,常住赵州观音院。每发言必先云“吃茶去”。《五灯会元》卷四:“赵州从谂禅师问新到:’曾到此间么?‘曰:’曾到‘。师曰:’吃茶去‘。又问僧,僧曰:’不曾到‘。师曰:’吃茶去‘。”下联说,不要忙着说归去,还是大家试着唱起《陌上花》的歌来吧!陌上花,民歌名。苏轼《陌上花》引“游九江山,闻里中儿童歌《陌上花》。父老云:吴越王妃每岁新正归临安,王以书遗妃曰:’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吴人用其语为歌。”此联敦劝游人吃茶、唱歌,驻足欣赏林泉之美,语言直白,轻松活泼,富于人情味。 (商启予)
杭州五云山云栖寺(一)
水向石边流出冷
风从花里过来香
云栖寺在五云山半腰云栖坞里。传说古代有五色祥云飞来,时而盘旋山顶,时而飞集坞中,故名。直到现在,一临此境便让人领略到水澈溪澄、幽深寂静,有一种说不尽的天趣。本联就以状物灵巧、体物入微见长,写出了江南山林﹒泉石所独有的天趣。水的“冷”,与“向石边流出”两者有没有必然联系?没有,却又像是有,这就凭读者自己去琢磨了。风的“香”,与“从花里过来”两者之间有没有必然联系?有,但似乎不只是由于有这个,还有什么?这就又得凭读者自己去品味了。上下联都在用事物所特寓的天趣去逗引读者的联想:除了花香,是不是还有树香、土香、日照香,疑是石冷,更疑草冷、云冷、笛声冷,这种巧思可以延伸到无穷数,从而使人们获得更多的美的思考。 (何以聪)
杭州五云山云栖寺(二)
剪半岭闲云补衲
留一窗明月谈经
这是反映僧人物我相忘的幽寂生活的对联。如果写他如何补缀僧衣,如何辨难问疑,必然平淡乏味,作者却展开出奇的联想,说他剪白云来补衣,留明月来谈经。云是空中悬浮的小水点,不能剪,自不用说用它来补衲;月绕地球运转不停,更不必说要它停下来和它谈经。然而,这种想法虽不合乎生活的逻辑,却合乎感情的逻辑,合乎艺术的真实。反常而合道,就获得永恒的艺术生命。像“剪云补衲”,“留月谈经”一类的事,生活中绝无此理,诗国中确有此情。 (蒋竹荪)
杭州五云山亭
长堤划破全湖水
之字平分两浙山
五云山在西湖西南面,濒临钱塘江。传说古时有五色彩云生于山巅,故名。山上有亭,登亭可瞰钱江及西湖。长堤,即西湖苏堤,全长两干八百米。登山俯瞰,微波粼粼的西湖水被长堤划开了。呈“之”形的钱塘江水又似乎把浙东、浙西的山平分成两半。
联语从小处着眼,小中见大,高处落墨,通过俯瞰所见以写出五云山之高,点景恰到好处。 (王明珍)
杭州虎跑寺
彭教仁
愿借吾师手中半叶蕉,煽灭若辈热中热
留得此地山上一勺水,渴解众生难上难
虎跑寺即西湖西南隅的大慈山下的定慧寺,以虎跑泉得名。
始建于唐代元和十四年(819)。上联借传说人物表达对热中名利之徒的劝谕。吾师,指宋高僧道济,即民间传说中的济公。其人落拓不羁,不守戒律,常持破芭蕉扇,半狂半癫,嬉笑怒骂,扶贫助弱。
今虎跑泉尚存道济塔院遗址。若辈,称世俗间追求名利趋炎附势之辈。下联借虎跑泉水之吟咏,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山上一勺水,即指虎跑,它有“天下第三泉”之称,而龙井茶虎跑水,历来被誉为“西湖双绝”。联语结构独特,九、七言句式为联中少见,且诙谐中蕴含严肃,能在熟题材中出新意。 (张君宝)
杭州玉泉
马忠骏
桃花红压玻璃水
苹藻深藏翡翠鱼
玉泉位于杭州仙姑山北的青芝坞口,泉在清涟寺内,池方广三四丈,晶莹明净,五色巨鲤数百,游泳其中,历来为观鱼胜地。本联抓住玉泉金鱼的特色,描绘出一幅富有情趣的画面:玉泉池畔,桃花盛开,红彤彤的一片,覆盖在玻璃般透明的水面上;池中游鱼发现凭栏的人影,便蓦地躲闪到苹藻底下,无论是红色的或黄色的,都被苹藻的绿染成了翡翠色,仍然嬉戏自如。联语逼真地再现了景物,而且动静结合,色调和谐。上联以动写静,一个“压”字,把岸上的花色与水面的波光联起来,写出了花多色浓,覆盖面之大,构成了背景;下联以静写动。一个“藏”字,体现了鱼儿的机警与投得其所的安全感,是画的主体。上下联红绿交映,鱼水相宜,富有立体感。 (王齐孙)
杭州韬光庵
屐迹尚堪寻,高阁登临,此境依然图画里
山灵如旧识,群峰罗列,我来相约昆弟行
韬光庵位于杭州北高峰南坡的巢枸坞内,因唐代高僧韬光在此结庵而得名,素以朝佛、观山、观海三佳著称。此地风光恬静清幽,由灵隐至此有一条长达1﹒5公里的登山石径,而庵地建筑,如悬崖结屋,上联即述此态势。屐,音ji,木屐,木底有齿的鞋子,古人游山多用之。“依然”两字,表明题联者非初次来此。下联继写登高所见所感,且将峰峦拟人化﹒山峰与行人相约同行,极富动感,从不经意处点出韬光景处之高。昆弟,即兄与弟。 (张君宝)
杭州韬光观海亭(一)
山衔古寺穿云去
树隐流泉倚石听
上联写山岩、古寺和白云,创造了一种幽美、寂静而又迷蒙的意境。衔,含。山衔、穿云,写出了灵隐寺的险峻高耸和超脱之势,写得十分飞动。下联中潺潺的溪流声充盈耳际,给恬静的氛围带来一股活力。此联动静相间,声色兼蓄,从视觉到听觉,层层渲染,细细描绘。“衔”、“隐”等字的妙用使静止不动的景物风韵倍增,产生特殊的艺术效果。 (王明珍)
杭州韬光寺观海亭(二)
楼观沧海日
门对浙江潮
上联说,登楼可领略东海日出的奇景:金红巨轮,冉冉上升,五彩纷披,灿若锦绣。沧海,我国古代对东海的别称。下联说,开门就面对浙江大潮的壮观:远若素练横江,声如金鼓;近则亘如山岳,奋如雷霆。此联引用唐宋之问《灵隐寺》五律颔联原句﹒观海亭所处地势极佳,又是看日出、观潮水的绝妙处所,读联想景,使人心胸开阔,豪情顿增。联语对仗工整,气势恢宏﹒ (施芝鸿)
杭州玉皇山玉皇宮
一路竹声,时疑雨至
半空岚气,忽然云飞
这里是神仙出没的峰峦幻境,充满灵气的缥缈宮观,作者着力于描摹倏忽万变的景象,酝酿神奇灵异的气氛。竹叶迎风,声音是细碎而神秘的,写一路竹叶声,时疏时密,时轻时重,特别写到叶声加密时,简直像是山雨来临。岚翠空明,若隐若现,偶然遇到寒暖升降,便聚作云气飞去。描绘这般云飞雨至神秘的刹那动态,自然令人联想到定会有金童仙女,隐身其中,往来游戏,给人以逍遥遗世、脱壳飞升的美的享受。正因如此,本联无需在文字上作任何雕饰,魅力全在于简约地描绘出云雨变幻启动的一瞬间。 (何以聪)
杭州净慈寺
爱新觉罗﹒玄烨
云间树色千花满
竹里泉声百道飞
净慈寺在南屏山慧日峰下,供奉宋代高僧道济(济公)塑像。
上联落墨于“色”,悠悠的白云、葱翠的绿树、灼灼的红花,艳丽的色调绘出了一派大好春光。一个“满”字突出了姹紫嫣红、争奇斗艳的浓浓春意。下联刻划“声”,竹林中的山泉注入池沼,似百道瀑布向下飞泻。“飞”字生动地描摹了泉水奔涌时雄奇壮美之态。色彩和声响交流,调动读者多方面感受,具有强烈的美感效果。 (王明珍)
杭州葛岭(一)
朱锡荣
有几两阮公当着
作一半白傅勾留
葛岭在杭州宝石山的西面。相传东晋葛洪在此结庐炼丹而得名。岭上有葛仙翁墓、炼丹台、炼丹井、抱朴庐等遗址。上联蕴含一典故:据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记载,阮孚好屐,恒自经营。
人有访阮,见自吹火蜡屐。因叹道:“未知一生当着几量屐!”屐是鞋的一种,木底,前后有二齿。蜡屐多用于游山。量与“两”通,鞋必两只相配。故以一两为一物。下联化用白居易《春题湖上》“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诗。全联融合历史典故和唐诗名句而成。上联发出询问,不知一生要穿几双阮公感叹过的木屐啊。
下联答道,就像白少傅所说过的那样,一半是为了西湖而在此“勾留”吧。联语在句式上匠心独运,用典自然﹒风韵天成。 (王明珍)
杭州葛岭(二)
阮 元
魏晋诩风流,是翁抱朴传书,棋局樗蒲忘世业
湖山蓊云气,此处炼丹成汞,柳堤松岛护仙寰
葛洪,字稚川,晋代人,好神仙导引之术。所著《抱朴子》,在当时颇有影响,书分内外篇,内篇谈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除邪却祸;外篇评论人间得失,世事沉浮。上联谓魏晋名人向以风流自炫,只有葛洪不失本真,传下《抱朴子》著作,而对弈棋、樗蒲(风行于汉魏的一种博戏,后为賭博的代词)这些玩意都不知晓,把个功名利禄忘得一干二净。诩,音Xu,夸耀。下联说葛岭的湖光山色充满着云气,这儿确是炼丹炼汞的好地方,柳树成荫的苏堤,盛植青松的小岛护卫着这神仙的境界。松岛,指孤山。白居易《西湖晚归回望孤山赠诸客》诗“柳堤松岛莲花寺”。联语上联着重叙事,下联重在咏景,用辞典雅古朴,上下对称,自然严密。 (谢燕华)
杭州伍子胥庙
爱新觉罗﹒弘历
生全孝,死全忠,拚此身报答君亲,忍辱含冤,志士仁人今感泣
朝在潮,夕在汐,凭浩气流行江海,御灾捍患,吴山越水古英灵
伍子胥名员,春秋时吴国大夫。他父亲伍奢是楚国大夫,因直谏平王被杀。子胥历尽艰险,逃到吴国,帮助阖闾夺取了王位,打败楚国,建立了霸权,并率领十卒,发掘了楚平王的墓。鞭尸三百,报了父仇。后来,他又帮助吴王夫差打败了越国,极力劝阻夫差拒绝越王勾践的求和、停止伐齐,被夫差赐死,投尸钱塘江中。上联颂伍员,点出伍子胥之所以能“全孝”、“全忠”以及“志士仁人”之所以为之感泣,全在这“拚”、“忍”、“含”三个字上,末句进一步点明伍子胥对后世的影响。传说伍子胥死后成为“潮神”,常“素车白马”,“朝夕乘潮”于钱塘江中。下联“浩气”指伍子胥至大至刚、宁死不屈之气。“流行江海”指浩气长存于江海之间,与“在潮”“在汐”相呼应。末二句希望伍子胥能为老百姓“御灾捍患”,真正成为造福于吴山越水的“古英灵”。联语用字贴切,感情深沉,颇有感人力量。 (周 艺)
杭州于谦墓(一)
赖社稷之灵,国已有君,自分一腔抛热血
竭股肱之力,继之以死,独留青白在人间
此联总结了民族英雄于谦一生抗敌保国的功绩和悲剧。于谦。字廷益,浙江钱塘(杭州)人,明永乐进士,曾任监察御史、兵部尚书。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瓦刺侵扰大同,英宗亲征,在土木堡兵败被俘。侍讲学士徐有贞等主张放弃北京而南迁。于谦坚决反对,认为英宗既成为瓦刺俘囚,帝位不应虚悬,拥立英宗弟为皇帝,自己主军务,抗击瓦刺军。后瓦刺请和,送回英宗。景泰八年(1457),徐有贞发动“夺门之变”,拥英宗复辟,诬于谦谋逆,处死。籍没时家无余资,葬于杭州。万历间谥忠肃。有《于忠肃集》。上联说,依托土地神和谷神之灵,国家有了君主,自应抛洒满腔鲜血。
社稷,祭土地神和谷神的神坛。国已有君,《公羊传。文公九年》“缘臣民之心,不可一日无君”,即国必有君之意。下联化用《三国志﹒诸葛亮传》“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句,说,竭尽辅政大臣的力量,不惜一死继续干到底,使清白的节操,独留人间。股肱,大腿和胳膊,常喻辅佐君主的大臣。独留青白,语出于谦《咏石灰》:“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顾,只留青白在人间。”于谦托物寄情,以此自喻。联语饱含感情,末句用于谦语以赞于谦,更觉贴切深刻。 (陶继明)
杭州于谦墓(二)
杨鹤于
千古痛钱塘,井楚国孤臣,白马江边,怒卷千堆雪浪
两朝冤少保,同岳家父子,夕阳亭里,心伤两地风波
上联大意:千百年来令人痛悼的钱塘恨事,于谦和伍子胥一样,在白马江边,一腔怒气卷起千堆雪浪。楚国孤臣,伍子胥帮助吴王阖闾夺取王位,并使国势日强,其子夫差接位后,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