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名联鉴赏辞典 (全本)上辞版-第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人鹿善继说”读有字书,却要识没字理“(《四书说约》)。主张学习书本知识之外,还要到社会实践中学习,以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学到从有字句处学不到的东西。全联含义深刻,平中见奇,精炼警策,气势豪迈。 (顾伟列)
夏丐尊自题
看人用白眼
当户有青山
著名作家夏丐尊20年代初任教浙江上虞春晖中学时,家住白马湖畔,他自题此联,贴于门前。上联用”青白眼“典故。《晋书.阮籍传》记载,阮籍能用青眼和白眼两种眼神看人。青眼,是眼珠在中间,正视对方,表示尊重或喜爱;白眼,即以眼白斜视他人,表示轻蔑或厌恶。作者”用白眼“看待人事,反映了一位正直知识分子愤世嫉俗的感情。下联写居家环境,对门即是青山。五字脱口而成,极为朴素,细按却颇可玩味。字面上看,青山是一种客观的景物存在,实际上,它作为人事的对立面出现,已溶入作者的主观感情,有着”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的情趣。这是一幅反对之联,对比手法运用巧妙。从内容来看,上联写人事,下联写自然,用青山之秀美反照世间之混浊。以形式而言,”看人“与”当户“,”白眼“与”青山“,外表不成反对,然进一步分析,‘当户”实乃在看山,又“当户”无他,唯见青山,则非正视不可,故“青山”亦是“青眼”、“青睐”的借代。如此,则“看人”与“看山”,“白眼”斜视和“青山”正视恰好两两相反,对比鲜明,充分反映出作者的好恶之感和脱俗情怀。 (丁 仪)
佚名述志(一)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这是一副直抒情怀的述志联:出自《幽窗小记》。道出了对待名誉和地位的正确态度:视宠辱如花开花落般平常,故而能够“不惊”;视职位去留如云卷云舒般变幻,所以能够“无意”。要做到这一点,需有超脱的心境,“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就是这种心境的具体表现。“看庭前”三字,大有“缩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之意;“望天上”三字,大有放大眼量,不与小人一般见识的意思;“云卷云舒”又似乎隐含了“大丈夫能屈能伸”之意。宠辱不惊,受宠信或受侮辱而不感到惊异。《新唐书.卢承庆传》载,有官考中下,无愠色,考中中,亦不喜。承庆嘉之曰:“宠辱不惊。”本联述志,先提原则,继以景物为喻,因而生动形象,使人易于接受。 (郑凤森)
佚名述志(二)
窗小亦能观凤舞
檐低更易见鹏飞
联谓人处逆境,要乐于“小”,安于“低”,但在“窗小”“檐低”的陋室矮屋里,却不能没有“凤舞”、“鹏飞”之志。“亦能”“更易”勉励平凡的人,如其志不凡,仍可做出一番不平凡的大事业来,当更能使人刮目相看。联语对仗甚工,托物寓志。“凤舞”、“鹏飞”的比喻,更见精神。读来铿锵有声,可砥砺人的意志,催人奋发有为。 (施绍文)
佚名述志(三)
无情岁月增中减
有味诗书苦后甜
上联提醒人们惜时。时间,对任何人都是无情的,当你增长了一岁,同时也就减少了一岁。增,对过去的生命说,减,对未来的生命说。下联鼓励人们勤学。诗书的含蕴是无穷的,只有刻苦钻研,才能尝到甜头。诗书,泛指经典著作。联语对仗工稳,言近目远,要求世人抓住一生短暂的时光,有所作为,勤奋研究学问,出语深刻而有警世之味。 (蒋竹荪)
佚名述志(四)
富贵贫贱,总难称意,知足即为称意
山水花竹,无恒主人,得闲便是主人
上联的主旨在“知足”两字,但作者却先从不知足说起。人生活在世界上,不管富贵贫贱,往往处在一种不知足的状态中,这就是俗话所说的“人心不足”。一个人如果汲汲于功名富贵,而又无知足之心,那当然不可能生活得舒心称意了。而要“称意”就必须“知足”。下联扣住“得闲”两字来写,用的也是反衬手法。所谓“得闲”,是指知足而退、悠闲逍遥的意思。山水风光是客观存在的,它们并不专属某一个人所有,谁有余暇,谁就可以去游赏、去享受,去领略其中的妙处和乐趣,所以,“得闲”者才能成为“山水花竹”的“主人”。此联反映作者与世无争,明哲保身的人生观。旧时知识分子每当仕途失意或退隐田园不能再实现其自我价值时,往往是一方面安时处顺,事事“知足”,一方面纵情“山水花竹”,以求精神上的解脱,这几乎已成为他们普遍的心态. (俞纪东、施晴阳)
佚名自题(一)
畏友恨难终日对
异书喜有故人藏
此联集唐代颜真卿《争坐位帖》字。上联的“畏友”,指令人敬畏的好友。所恨的是不能终日与畏友相对,表达了求友的心情。
下联的“异书”,指內容精湛新奇、版本珍贵的书籍。所喜的是故交好友藏有异书,可借来阅读。本联立意高雅,含义深邃,富有启迪意义。 (沈树华)
佚名自题(二)
独立小桥,人影不随流水去
孤眠旅馆,梦魂曾逐故乡来
这很像一首短诗、一阕小令,是在抒发作者瞬间的羁旅感受。
在小桥独立时,竟然幻想自己的身影随着流水飘去。此化用林则徐“江月不随流水去”句意。飘到哪里去呢?对照下一句,当然是飘回故乡,但这幻想不可能实现,于是独立小桥的时候,成了游子惆怅离愁最强烈的时候。表现手法是简洁的,表达的情愫又是深沉的,所以有较强的感染力。接着再用反衬手法表达主题,道是刚才孤眠,梦魂居然回到了故乡,但孤馆梦回,仍只是羁旅形影,就更剩下一份浓重的牢愁了。以虚衬实,以喜写愁,是一种成功的表现手法。 (何以聪)
佚名自题(三)
非关因果方为善
不计科名始读书
古人常说“善有善报”,可见有些为善之人是希望有所“报”的;而此联作者却强调为善应不问因果之报。古之读书人多走“学而优则仕”之路,而此联又强调“不计科名”。可见作者修养身心已摆脱流俗,达到一种较高的境界。梁章鉅之父评此联为自修要旨,可终身受用不尽,不为无因。 (甘 桁)
题居室厅堂
题陈梦雷宅
爱新觉罗·玄烨
松高枝叶茂
鹤老羽毛新
据说康熙皇帝十分器重当时著名的学者陈梦雷,因为陈忠于职守,著作甚丰,为此,赏给他一所宅第,还亲自为他题了这副对联。松高,比喻陈既有气节,又有成就。枝叶茂,赞扬他学术方面影响广泛.鹤老,比喻陈品行高洁,卓尔不群。羽毛新,誉美他自强不息,在学术造诣上有新的进展,同时希望他能更上一层楼,老当益壮,作出更大贡献。“松”“鹤”又是祝人长寿的吉祥语,“松鹤延年”就是指此。 (张 迈)
题蒋心馀宅内堂
彭元瑞
欣戚相同,为人莫想欢娱,欢娱即是烦恼
福命不大,处世休辞劳苦,劳苦乃得安康
这是一副写为人处世的格言联。上联讲为人要豁达大度,心地要空阔清旷,将欢娱与悲愁视为同物。欣戚相同,是“齐物论”思想,庄子认为,对立物之间包含同一性.欣喜中有悲戚的因素,悲戚中也含欣喜的因素,两者可转化,如言乐极生悲。下联言处世要刻苦勤劳,唯此才能有真正的安乐。福命,福气与命运。《论语.颜渊》:“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联语颇近情理,少贪求,多苦干,不失为做人之道。联中嵌入“为人”“处世”,也妙。又用顶真修辞格,使“欢娱”“劳苦”之语更加突出醒目。 (黄德金)
题果克堂
唐陶山
克己最严,须从难处去克
为善必果,勿以小而不为
上联“克己”,语出《论语.颜渊》“克己复礼为仁”。抑制人欲,遵循礼教不易,因私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故自勉知难而进。下联所言“为善”,被儒家视为最高行为准则,《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注引《诸葛亮传》有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故要求多行善事,且从点点滴滴做起。联语说明为人行事之理。说理透彻,言简而意賅。 (黃德金)
题居室(一)
张应昌
扫地焚香,清福已具
粗衣淡饭,乐天不忧
儒家推重安贫乐道,道存,则凡事都可拋在一边。后人恪守此说,以激励自己在不得志时不至于失去为人的善良品性。此联亦本于此。上联自谓处在净室,怡然自得,已享清福。下联直呼乐天知命,无忧无虑。联语反映的安道苦节,乐天不忧,正是旧时文人所追求的精神超脱境界。乐天不忧,《易。系辞》:“乐天知命故不忧。” (黃德金)
题居室(二)
林青圃
庭馀嘉荫,室有藏书,天下事随处而安,即此是雕粱画栋
卜得芳邻,居成美境,田舍翁问心已足,漫言应列鼎鸣钟
据梁章鉅《楹联丛话》载:“吾乡林先生,历宫中外,亮节高风,一宅数亩外,囊橐无余,余黄巷旧居,即先生故宅也,尝自榜楹柱。”
今观此联,其淡泊高远、安贫乐道之意昭昭明甚。上联意在不求雕梁画栋的权贵生活,而只从甘守庭院佳树,饱读诗书,随遇而安的生活来表述。下联笔法相同,否定豪富生活的态度更为坚决,用择芳邻和东汉末年许氾无志匡世而置田买房作富翁两典进一步表现自己甘于淡泊的生活。联语反映出旧时知识分子的人格追求,但亦从中透出久宦的苦闷。美境,即新美境,是地名黄巷的别名,用在联中自有生趣。鼎,古代盛食品的铜制容器,列鼎鸣钟而食,形容贵族官僚的豪华生活。 (黄德金)
题居室(三)
谭嗣同
家无儋石
气雄万夫
谭嗣同是中国近代改良派的政治家、思想家,早年即抱爱国之志,自号“壮飞”。以后献身改革,其临刑绝命词云:“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足见其人一身豪气,胆略过人。壮心熔铸于平日,得力于信仰。上联表示不屑治理家产。化用《汉书.扬雄传上》:“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儋(dan)石,指少量米粟。下联一语宕开千层浪,生活虽清贫却有常人难比的英雄气概,跃跃欲试于反封建君主制的政治舞台上。联语力图揭示人生的真谛,想见悬于居室,时时警示自己的苦心。 (施绍文、黄德金)
题居室(四)
俞樾
念老夫毕世辛勤,藏书数万卷,读书数千卷,著书数百卷
看吾孙更番侥幸,童试第一名,乡试第二名,殿试第三名
清代学者俞曲园是楹联名家,有专集行世。他的孙子俞陛云(俞平伯之父)曾考中第一名秀才,第二名举人,又在光绪戊戌科(1898)中一甲三名进士(即探花)。曲园老人非常高兴,便做了这副对联,得意之情,溢于言表。看得出来,上联是用来凑下联的,但毫不牵强,藏书家藏的书肯定比读的书多,读的书又肯定比著的书多。第一句三四结构,后四字平仄分明,勤字平声,与卷字仄声相反,幸字仄声,与名字平声相反。三个五字句都是二三结构,因重复字及一、二、三等特定数字关系,不能完全照常规的格律,但第二字和第五字平仄相反,还是符合节奏的。 (陈以鸿)
题居室(五)
王氏
草草杯盘供语笑
昏昏灯火话平生
此联在30年代悬于丰子恺故乡石门湾梅纱弄居室,原是长安县君、王安石妹的诗句(见宋魏泰《临汉隐居诗话》)。联语说,以清茶、薄酒款待来家里谈笑的至亲老友,在昏黃的灯光下彼此畅叙生平走过的道路。暗淡的灯光、亲切的笑语,与旧式建筑的情调融为一体,使人感受到一种平静谐和、率真自然的生活情趣。 (蒋竹荪)
题居室(六)
陆旁和
近市声喧,清风明月不用买
家贫客少,鸟语花香自可人
上联意谓,接近市镇,车马喧扰,然而清风明月的美景却可无偿享受。“清风明月不用买”,化用李白《襄阳歌》“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句意。下联意谓,家贫客少、未免冷清,岂料鸟语声声、花香阵阵,更惬人意。联语前半写失,后半写得,得失相间,写出为人处世心理上的平衡,反映了旧时知识分子安贫乐道,知足常乐的情趣。联中“清风”与“明月”、“鸟语”与“花香”自成对仗,为“当局对”或“自对”。 (甘 桁)
题居室(七)
钱振锽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初因避地,更问神仙
抗日战争期间,常州钱名山避居上海辣斐德路(今复兴中路)桃源村。他从住处联想到晋代陶潜寓言中的桃花源,写下此联悬在室中。上联是陶潜《桃花源记》原句,下联则出自王维《桃源行》句:“初因避地去人间,更间神仙遂不还”。作者以桃花源中人自况,而以暴秦喻日寇,完全利用现成字句,巧妙地表达了此时此地的心情。对于集句的对仗不能要求过高,但此联可谓天造地设。且对仗工整。上联第一句的平仄与格律不同,成了×平×仄,从而使接连三句声调一样,第四句才反过来。习见的《沁园春》词牌中上下片都有这样声调的四句,因此读起来不觉别扭。且因第三四字始终同声调,格外铿锵有力。 (陈以鸿)
题厅堂(一)
翁同穌
兰有群清,竹无一曲
山同人朗,水与情长
此联集兰、竹、山、水四种景物于一体,但又写出各自的神韵。
上联:兰,突出其气质之清,又以“群”点明其丛生特征;竹,突出其形体之直,又以“无一曲”强调其绝无例外;兰清竹直,是高洁正直的象征。下联:山,突出其形貌之朗,象征人之开朗面貌;水,突出其曲流之长,而以人之婉转情感作比;山朗水长,是清明柔婉的体现。全联于绘景咏物之间,隐然包含着一种人格的追求。上下联既是联中自对,又是上下相对。对仗工巧,炼字精粹,言简意深,含蓄蕴藉。 (朱迎平)
题厅堂(二)
读书作文,我用我法
莳花种竹,吾爱吾庐
这副题厅堂联,以“我”(“吾”)为一联之骨,表达了作者不俯仰随俗的独立人格和热爱家园的情怀。上联指出,读书作文,应从自己陶冶性情、培养学识、修炼志趣的需要出发,根据自己对生活的独特理解,着意寻求一种适合自己个性的方法。下联谓读书作文之余,栽花种竹,以美化家园,陶冶情操。从中表达了作者对居室的热爱,同时又借竹的贞节虚心,群居不倚,寄托了自己追求人格独立,不媚世俗的主观情志。“莳”(音Shi),意为移栽。吾爱吾庐,化用陶渊明《读山海经》诗“吾亦爱吾庐”句意。全联从具体的生活小景中,升华出普遍的哲理,融入生活意趣,写来明快洒脱,风格清新。 (顾伟列)
题厅堂(三)
处世无奇,唯忠唯恕
治家有道,克俭克勤
这副厅堂联也是处世治家的格言联。上联用《论语.里仁》“夫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