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名联鉴赏辞典 (全本)上辞版-第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嗟月旦停评
挽续范亭
挽顾鑫山
挽庄蕴宽
挽郁华
挽(谢觉哉)堂弟
挽邹韬奋
挽陶行知
挽卢前
挽吴晗
挽邓拓
挽孟超
挽言慧珠
挽于右任
挽何其芳
挽茅盾
(一)惊座文章传四海
(二)八千里出生入死
挽周恩来
挽王力
挽张大干
挽赵超构
挽刘火子
挽渡河老者
挽孤魂
挽集体
挽黃花岗七十二烈士
挽南京光复诸烈士
挽“五卅”烈士
挽“九一八”事变死难者
挽“一二八”抗日阵亡将士
挽抗日阵亡将士
挽“四八”烈士
自挽
孙髯自挽
左宗棠自挽
俞樾自挽
林氏自挽
杨荣绪自挽
刘师亮自挽
王辏г俗酝
桂念祖自挽
汤祥瑞自挽
钟荣光自挽
杨度自挽
俞作豫自挽
佚名自挽
挽个人
挽郑成功
爱新觉罗.玄烨
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
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郑成功,福建南安人,明末抗清名将,1661年击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62年病逝于台湾。清圣祖康熙以政治家统一祖国的胸怀谋略,撰写此联赞颂郑的功业。上联概括郑成功收复台湾前苦心经营东南的历史。清兵入关后,南明福王布防在江北的吴得功、刘良佐、高杰、刘泽清四镇总兵心怀二志,致使福王的弘光小朝廷顷刻覆亡。郑屯兵于金门、厦门两岛,先后发兵攻泉州,陷漳浦,袭潮州,取澄海,打广州,并于1659年率水师十万北伐,破温州,下镇江进围南京,兵败后,退守厦门、屯师习武,这就是“敢向东南争半壁”的史实。下联对郑收复台湾的功绩作了评价。南明诸王,即福王、唐王、鲁王、桂王、韩王等相继覆灭,郑1661年率部击溃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始终不向清廷称臣,堪称“孤忠”。联语用对比手法,以“多二心”的“四镇”、“无寸土”的“诸王”来和“敢争东南半壁”、“一隅抗志”的郑成功对比,肯定郑成功对后来全国统一作出的贡献,表示钦慕之情,这是一位有眼光有作为的封建皇帝高人一筹之处. (沈树华)
挽刘统勋
纪昀
岱色苍茫众山小
天容惨淡大星沉
刘统勋,雍正进士,山东诸城人。于乾隆时官东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甚为朝廷所重。乾隆38年11月,卒于上朝之舆中。帝闻讯,失声痛哭,亲往吊唁.上联赞其高位。刘是群臣之首,故将他比做五岳之首的泰山。岱,泰山的别称。杜甫《望岳》诗:“岱宗夫如何?”众山小,亦出《望岳》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此处比喻包括作者在内的群臣。下联写其哀荣。这样一颗大星陨落了,连上天也为之黯然含悲,天容惨淡,喻指乾隆帝闻耗失色、痛哭流涕的情景。“大星沉”喻刘之死。联语善用比喻,把崇敬之意、缅怀之情表达无遗。 (沈树华、施晴东)
挽张师诚
林则徐
感恩知己两兼之,拟今春重谒门庭,谁知一纸音书,竟成绝笔
尽忠补过久已矣,忆平昔双修儒佛,但计卅年宦绩,也合升天
张师诚,字心友,号兰渚,归安(今浙江湖州)人,乾隆进士,历任福建、江西、山西、江苏、安徽等省巡抚。为官清正廉明,著有《省缘室合集》、<拜飏存稿》。早年林则徐曾入张师诚闽抚幕,相从数载,深得张师诚的知遇,在幕中接触到历史掌故及兵、刑、礼、乐等方面的广泛知识,为日后担当重任奠定了基础,故林对张一直以师礼相待。道光十年(183O),张师诚去世,当时在河南布政使任上的林则徐撰此联哀挽。上联首句“感恩知己两兼之”,可见林对张非同一般的关系和铭心不忘的知遇之感。重谒门庭,指林前曾进京朝觐,未能便道探访,本拟今春再登门拜候,不料这年张即逝世,悔恨交集,捧读张的绝笔,悲痛不能自巳。“谁知”“竟”等词表达了林对张深沉的怀念之情。下联“尽忠补过”,指张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任江苏巡抚时,因父病危擅离职守被革职两月,他尽心尽职,以此来弥补自己的“过”失。而今这一切都已成为过去。回忆他平生本是儒家,又喜研佛学,暂且不管这些,只算他三十年来做官的政绩,也该上升天界了。天界,佛家认为修十善者死后转生天界。这样恰恰符合死者生前信佛的愿望,联语语言朴素,感情真摯动人。 (沈树华、施晴东)
挽李鼎元
吴鼒
百金囊尽扬州死
万里魂归蜀道难
李鼎元,字墨庄,绵州(今四川绵阳)人,乾隆进士,官兵部主事,著有《师竹斋诗集》。他一生为人正直,久居冷宫,两袖清风,客死扬州时,家人无资扶柩回乡安葬,吴鼒撰此挽联以记其实。上联述其囊中空空,客死扬州;下联哀其死后之魂,难回四川故乡。联语用极省简文字,写出李的清贫与身后的凄凉,形象而富于感染力。 (沈树华)
挽朱筠
纪昀
学术各门庭,与子平生无唱和
交情同骨肉,俾予后死独伤悲
朱筠,字竹石,号笥河,曾任清乾隆间翰林院侍读学士,著有《笥河集》,与纪昀交谊深厚,在文苑堪称齐名。其人博闻宏览,好金石文字,精书法,纪昀擅长诗文,故联文说学术各有门庭,平生没有诗词唱和。子,旧时对别人的尊称。朱筠的去世,使纪昀非常悲痛。俥,使。予,我.联中“独”字用得尤为贴切,朱筠去世了,独留下我承担这份悲伤,与前文情同骨肉互为呼应,使人感到情真意切。 (沈树华)
挽钱大昕
粱同书
名在千秋,服郑说经刘杜史
神归一夕,仙人骨相宰官身
钱大昕是清著名史学家、考据学家。号竹汀,江苏嘉定人。乾隆进士,著有《十驾斋养新录》、《廿二史考异》等。本联不作悲泣语,而从学术成就的评价与风度仪表的赞美中写悼念。上联说他的经学业绩可和东汉学者服虔、郑玄相比;史学成就可与唐代史学家刘知幾、杜佑相比.将流传千古。下联赞美他仪表有仙人风骨,宰相器度。“神归”,指去世。 (沈树华)
挽何绍基
俞樾
史馆建佳谟,惜创议未行,三品下庶僚,至今无列传
讲堂刊定本,奈校雠方半,九经中大义,从此付何人
何绍基,清学者,道光进士,工书法,曾任编修、四川学政等职。
上联“史馆建佳谟”,指何任编修时,曾创议编纂三品以下官员列传,但此议被权贵否定。佳谟,美好的计划、设想。下联“讲堂刊定本”,指何晚年为维扬书局校定大字本《十三经注疏》,只完成了《毛诗》,在着手校定《三礼》时,于同治十三年溘然长逝。九经,指《论语》、《左传》、《诗经》、《周礼》、《孝经》、《仪礼》、《孟子》、《礼记》、《春秋》等,其说不一。此联立意新颖,对被挽者不从成功业绩方面落笔,而从功业未竟之两事着墨,一“惜”一“奈”,以反衬手法颂扬何之高尚品格和精深学问,表达了对何去世的惋惜与哀痛之情。 (沈树华)
挽陶澍
卓秉恬
天下大事公可属
江南遗爱民不忘
陶澍,字子霖,号云汀。清代历任要职,在两江总督任上近二十年,以劳瘁逝世于金陵。他在经济上曾进行了一些改革,并主持治理安徽荒政、疏浚吴淞江、浏河水利等一系列实事,在当时颇得民心。上联称他能担当天下大任,赞扬他的才能非凡。属,委托。
范仲淹《岳阳楼记》:“属予作文以记之。”下联颂扬他治理江南的政绩,表达人民对他的怀念。遗爱:仁爱遗留于后世。《左传.昭公二十年》:“古之遗爱也。”联语文字质朴,感情真挚,评价得当,概括力强。 (沈树华)
挽莫友芝
曾国藩
京华一见便倾心,当时书肆定交,早钦宿学
江表十年常聚首,今日酒尊和泪,来吊诗人
莫友芝,字子偲,号邵亭,贵州独山人。清道光举人,学者,精版本目录学,能诗。本联追怀往事,叙说友情和悲恸哀悼的心情。
莫早年游北京时,在琉璃厂书肆同曾国藩相遇,二人一见倾心,遂定交。宿学,指积学之士。莫曾长期佐曾国藩湘军戎幕,这就是下联所指“江表十年”。江表,古地区名,指长江以南。追思往日友情后,紧接着以“酒尊和泪,来吊诗人”,表达了作者悲恸的心情。酒尊,酒杯。本联行文流畅,追溯往事,如涓涓细流,感情真挚而深厚。 (沈树华)
挽乳母
曾国藩
一饭尚铭恩,况曾保抱提携,只少怀胎十月
千金难报德,即论人情物理,也当泣血三年
本联用韩信“一饭千金”典故作铺垫,寄托对乳母的怀念和哀思。据《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未达时,漂母见他饥饿,曾给他饭吃,后韩信封为楚王,赐千金报答漂母。乳母的恩情,远远超过漂母,一饭之恩尚不忘,何况曾保护我、带我长大的乳母?她比生母只少十月怀胎,远非千金所能报答。从人情上说,也应伤心地哭泣啊。三年,指三年之丧。作者身为朝廷大员,对乳母感情如此真挚,可谓难能可贵。 (沈树华)
挽关天培
林则徐
六载固金汤,问何人忽坏长城,孤注竟教躬尽瘁
双忠同坎凛,闻异类亦钦伟节,归魂相送面如生
关天培,清末将领,1834年任广东水师提督,支持钦差大臣林则徐的禁烟政策。林则徐被诬害撤职后,他继续训练水师,修筑炮台,曾多次击退英国侵略军的进攻。1841年2月25日英军进攻虎门,琦善拒发援兵,关孤军奋战,壮烈牺牲。林则徐在流放途中撰写此联。上联发问,关天培苦心经营六年的坚固防线是谁毁坏了,以致他孤军作战,鞠躬尽瘁,为国捐躯?长城,古代军事建筑,后用以比喻国家屏障。下联记述评论关天培和参将寿廷章在无援的困境中双双为国尽忠,他们伟大的民族气节,连英军都很钦佩,送回他的遗体时,面部还带着英气。异类,此处指侵略军。坎凛,困顿。归魂,此处代指遗体。联语先用设问法,“问何人忽坏长城”句,锋芒直指琦善以至清王朝,对投降派予以无情的揭露和强烈的谴责;后用反衬法,“闻异类亦钦伟节”句,显示了关天培形象的高大和殉国的壮烈。全联抒发了作者对投降派的憎恨和对战友的怀念,短短38字,抵得上一首可歌可泣的民族史诗。 (沈树华、曹云岐)
挽魏源
何绍基
烟雨漫湖山,佳壤初封,千古儒林凭吊奠
姓名留宇宙,遗篇在案,几行涕泪点斑斓
魏源,字默深。清道光进士,思想家。鸦片战争以后,深感闭关自守之落后,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有《圣武记》、《海国图志》等行世。去世后葬于杭州南屏山。上联“烟雨漫湖山”,是借细雨濛濛有如烟雾笼罩的西湖风光,来烘托悲哀的吊奠气氛。“佳壤初封”,谓坟墓初筑。张华《博物志.异闻》:“汉滕公(夏侯嬰)薨,求葬东都门外。。。。。。得石有铭曰’佳城郁郁,三千年见白日,吁嗟滕公居此室‘,遂葬焉”。后因称墓地为佳城。“千古儒林”赞颂了魏源为千秋万代之儒林表率。下联首句化用杜甫《咏怀古迹》“诸葛大名垂宇宙”句意,赞叹魏源英名永存。二、三句进一步表达了悼念之情。“遗篇在案”,意思是其作品仍为人们常留案头。每一触及,不禁潸然泪下。上下联在意思上由远而近,一气呵成,自然流畅。全联笔力深沉,而在感情表达上又凄婉有致. (俞纪东)
挽钟文■〈丞灬〉
俞樾
廿四卷补注,为毂梁子功臣,频年手校青编,镂版告成犹及见
六十年耆儒,是乾嘉间宗派,此后我来黄浦,谈经同调更无人
钟文■〈丞灬〉,清道光举人,精于《穀梁》之学,曾主讲上海敬业书院十余年,俞每至上海,必与钟讨论经义。当其六十岁去世时.俞撰此联挽之。上联称颂钟对《穀梁传》的研究,“廿四卷补注”指钟所著《穀梁补注》,此书共廿四卷,阐发《穀梁传》精义,故称其为穀梁子的功臣。他对此书长年手校,付出艰辛的劳动,可慰的是作者亲自看到了此书告成。“青编”,简册,这里指其所著《穀梁补注》。下联首两句称他为学者,指出他的治学属于清代乾隆、嘉庆年间讲究考据的经学学派。后两句为失去这位学术上的摯友而感到悲戚。
本联着重写钟的学术成就和文友间的友谊,哀而不伤,感情真实。 (沈树华)
挽翠琴
生在百花先,万紫千红齐俯首
春归三月暮,人间天上总消魂
翠琴为清咸丰年间的京师名伶。上联写她的生辰。旧俗以夏历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翠琴生于二月十一日,故云“生在百花先”。当此之时,放眼自然界,只见百花竞放,群芳斗艳,万紫干红,垂首枝头,上联的描写,也隐指翠琴容颜美丽,技艺高超,直令群芳俯首。俯首,折服;屈服。下联写她的死日。翠琴死于三月晦日,即三月暮。此时自然界是一片春归花落的残败景象,故云“春归三月暮”,而一代名伶溘然长逝,遂使天上人间不胜其悲。消魂,极度悲伤。联语出句赞其色艺,对句悼其逝世,切题切景,含蓄双关,读之极有韵味。 (沈树华)
挽张之洞
王■〈门岂〉运
老臣白发,痛矣骑箕,整顿乾坤事粗了
满眼苍生,凄然流涕,徘徊门馆我如何
张之洞,清末大臣,字香涛,河北南皮人。作者曾入张幕,甚受器重。骑箕,《庄子.大宗师》:“乘东维,骑箕尾。”旧传殷王贤相傅说死后升天,化为一星,在箕星、尾星间。后称大臣去世为“骑箕”或“骑箕尾”.整顿乾坤,张历任两广总督、湖广总督、军机大臣,故云。粗了,粗略了结。苍生,指百姓。门馆,门客所居之馆舍。王曾为张幕宾,故云“徘徊门馆我如何”。联语颂死者之政绩,而重在叙知遇之感,言极沉痛,而力避泛泛之词,是其写作成功之处。 (沈树华)
挽陈化成
昔时未读五车书,雅量清心,温如玉,冷如冰,是大将实是大儒,使天下讲道论文人愧死
此日竟成千秋业,忠肝义胆,重于山,坚于石,忘吾身不忘吾主,任世间寡廉鲜耻辈偷生
陈化成是清末著名爱国将领,鸦片战争中在上海吴淞抵抗英军入侵,最后英勇战死。上联以虚写实,写出他在大将行动中显出大儒的品格。“五车书”,典出《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后用“学富五车”形容博学。将军虽为行伍出身,未读过多少书,但他气度不凡,性情平和、人格高洁,其品行是可以令“讲道论文”而不明大义的人惭愧得无地自容的。温如玉,指柔和如玉,出自《诗经.秦风.小戎》“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冷如冰,是说冷峻坚定如冰。出《世说新语.言语》刘孝标注引《卫蚧别传》“姜父有冰洁之姿”。下联以实写实,把他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