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分类名联鉴赏辞典 (全本)上辞版 >

第64章

分类名联鉴赏辞典 (全本)上辞版-第64章

小说: 分类名联鉴赏辞典 (全本)上辞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恰!逗蠛菏椹q崔駰传》:“崔为文宗,世禅雕龙。”王力教授的书室名“龙虫并雕斋”。下联大意,讲座严肃,气氛和畅,辛勤诱掖,培养学子,身后造就大批专门人才。绛帐,红色帷帐。《后汉书﹒马融传》:称。滋兰树蕙,栽种培植名花香草。屈原《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此喻培养人才。倚马才,《世说新语﹒文学》记袁虎倚马前作露布文,手不辍笔,俄得七纸,绝可观。后以形容才思敏捷。唐吴融《灵池县见早梅》诗:“落笔无非倚马才。”联语先评价学术地位,后称赞教学功绩,对仗精工。  (蒋竹荪)

  挽张大千
  台静农

  八大到今真不死
  半千而后又何人

  此联借评论清初两画家而赞扬死者的艺术成就。上联谓,八大山人的画,意境灵奇,在今天大千画中还能见其神韵。“八大”,即八大山人。朱耷的号。朱为“清初四高僧”之一。所画山水、花鸟、竹林,着墨不多而生动细致,无景处亦成妙笔,所创意境别具灵秀,对后世写意画派影响甚大。下联谓,龚半千的山水,有谁继承?实际上大千远远超过了他。“半千”,龚贤的字。龚为江苏昆山人,寓居金陵,“金陵八家”之一,工山水,重视写生,用笔层层染渍,浓郁苍润。联语用燕颔格,把人名“大千”二字分别嵌入上下联的第二字,镶嵌自然,不露痕迹。  (商启予)

  挽赵超构
  郑拾风

  落笔爱憎分明,几曾见半根俗骨
  处世荣辱淡泊,依然是一介书生

  赵超构,笔名林放,是我国著名的新闻工作者、《新民晚报》社社长。1992年初因病逝世。新闻工作者的武器是笔,上联即由此入手,引出超构“落笔爱憎分明”的品质。他观察敏锐,见解精辟,文笔幽默犀利,长于数百字一篇的杂文和时评。不论新旧社会,他总是满腔热情地站在广大人民这一边。而对敌人、对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他却敢于大声疾呼,予以揭露和抨击;对新中国工作中的失误、社会生活中的弊端,他痛心疾首,敢说真话。因此,他的文章为广大读者所喜爱,他始终能坚持真理,从未表现出“半根俗骨”,这正说明了他一身正气,令人敬仰。下联抓住逝者个人生活来写。他不争名利,清正廉洁,严以律己,甘于淡泊,一生不脱书生本色。解放后的四十三年中,他在虹口一所石库门旧式民房里整整住了四十年。此联语言朴实,概括性强。作者善于选取逝者平生最突出两个方面来写,既颂扬了其人的高风亮节,也流露出作者的深切敬意。  (俞纪东)

  挽刘火子
  郑拾风

  热爱人民歌咏自有意,呕心挥写万千行,后继莫忘火子
  静观尘世散聚本无常,屈指久违廿二载,泉台又晤金公

  刘火子(1911-1990),早年投身左翼文艺运动,曾出版诗集《不死的荣誉》。抗日战争爆发后,转而致力于新闻事业,在采访调查中,他曾热情讴歌抗日将士。抗战胜利后,火子始终拥护中国共产党,维护民主,伸张正义。十年动乱中,火子曾遭迫害,后已平反昭雪。1978年后,奉调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担任副总编辑,连续主编了八部《中国百科年鉴》,为中国年鉴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上联热情歌颂了刘火子对人民群众的爱心及呕心写作的勤奋,提醒后来者莫忘继承发扬这一美德,可谓语重心长。下联以浪漫主义笔触,描写两位亲如手足的革命同志将在分别22年之后重逢于泉台之下,含蓄地表达了对那个疯狂年代的诅咒以及对于今天大好形势的讴歌。金公,即上海市前副市长金仲华,文革中遭受迫害致死,他是刘火子的妻兄,也是其革命的引路人。全联用语言浅而意深,既赞刘火子创作具有新意,且哀挽之情也表达得深沉而含蓄。  (盛国生)

  挽渡河老者

  千尺潭水深,杨柳渡头增客泪
  两山灯火冷,烟波江上使人愁

  本联挽渡河老者,遣词选字紧扣梢公的生活环境。你看潭水千尺,灯火两山,渡头杨柳,江上烟波,这些景物都足以勾起人们对一生辛勤迎送过往渡客的渡河老人默默的思念。“增客泪”和“使人愁”,更增加了过渡客人对老梢公去世的深深哀悼。其中“千尺潭水深”,系化用李白《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句,“烟波江上使人愁”,乃用崔颢《黄鹤楼》成句,均自然贴切,文采斐然。  (沈树华)

  挽孤魂
  谭嗣同

  恨血千年,秋后愁闻唱诗鬼
  空山片石,苍然如待表阡人

  这是一副祭祀历代孤坟“野鬼”的挽联。上联意谓,怨恨的血泪流了千年,到了秋后不忍听闻这些鬼魂倾诉的悲歌。秋后,指农历七月半,旧时民俗,这天家家祭奠祖先,并在郊外祭祀。下联意谓空旷山峦上的片片岩石,苍白地立在那里,犹如等待有人来将它当做历代鬼魂的墓碑。表阡,指墓碑。表阡人,指立墓碑的人。  (沈树华)


  挽集体

  挽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李烈钧

  死国埋名,公等争先入地
  挥戈挽日,某也何敢贪天

  1911年4月27日,同盟会广州起义失败,遇难者一百余人,后收殓烈士尸体得七十二具,葬于黄花岗,因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本联的作者李烈钧也是同盟会会员,广州起义时正在新军中从事秘密反清活动。上联起笔“死国埋名”四字有千钧之力,为国献身,死得光荣!“埋名”两字,形象准确地写出烈士不求名、不求利的高尚情操。争先入地,生动地表现出烈士们舍生忘死、义无反顾的革命气概。下联说虽然起义失败了,但是,“挥戈挽日”,继续策动武装起义以推翻封建统治这个决心是不可动摇的,等到革命成功之日,人们将更加缅怀革命的先烈。“贪天”,就是“贪天功”,即把别人的功劳占为己有。,“何敢贪天”,用反诘的语气,强调后人是不会忘记烈士们的业绩的。对联语言朴质生动,铿锵有力。  (俞纪东)

  挽南京光复诸烈士
  章炳麟

  群盗鼠窃狗偷,死者不瞑目
  此地龙蟠虎踞,古人之虚言

  1911年湖北武昌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后,各省纷纷独立,唯南京张人骏、铁良、张勋等人仍效忠清室,与江浙联军对抗,联军几经苦战,才使南京获得光复。上联对辛亥革命初期投机革命的大小军阀、政客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他们像一群鼠窃狗偷的盗贼,令烈士们虽死也不能瞑目。下联以反衬手法讥刺军阀、政客。古人说南京是英雄豪杰聚集之地,现在看看这些人,古人的话不可信了。“龙蟠虎踞”,原特指南京地形险要,这里借指英雄豪杰。  (沈树华)

  挽“五卅”烈士

  使非公等栖牲,国梦未知何时醒
  尚有吾侪奋斗,民权定要异时伸

  1925年5月30日,上海工人、学生和各界群众游行示威,抗议日本纱厂资本家枪杀罢工领袖顾正红。游行队伍在南京路遭到英国巡捕开枪镇压,死伤数百人,造成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美洲华侨汤和学校撰写了此联。上联用假设和双重否定句式,高度评价了“五卅”烈士的历史功绩。如果没有他们英勇献身,则国人迷梦未知何时清醒,帝国主义的狰狞面目使大家一下子觉悟过来。下联的语调斩钉截铁,表达了广大人民的意愿。即继承先烈遗志,为仲张民权、反帝爱国而继续奋斗不息,直至胜利。“侪”(chai),辈;类。全联痛悼先烈,激励民众,力透纸背,气贯长虹,激昂悲壮。在表达手法上,上联用第二人称,以“使”字开头,突兀而不一般。下联用第一人称,恳切有力,设对巧妙,有错综之美。且反帝争民权主题表达得十分鲜明。  (朱迎平)

  挽“九﹒一八”事变死难者

  死
  “生” (注:此生字倒写)

  这是一副奇特的挽联,上下句各只一字。1931年“9﹒18”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不费一枪一弹,强占了我国东北三省,反动政府抱着不抵抗主义,大好国土拱手让人。我中华民族处于国难深重之秋,有人愤然为死难者写了这副挽联,表达了我中华儿女,宁肯站着死,不愿跪着“生”的浩然正气。联中倒写“生”字,顿出新意,其含义是,中国人民在日寇屠刀下,即使活着,也如同头颅倒悬着度日,虽生犹死。全联文字简短而寓意深刻。  (周监)

  挽“一·二八”抗日阵亡将士
  蒋光鼐

  自卫乃天赋人权,三万众慷慨登陴,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石烂海枯犹此志
  相约以血湔国耻,四十日见危授命,吾率君等出,不率其入,椒浆桂酒有余哀

  1932年1月28日,日本帝国主义突然进攻上海,作者当时任十九路军总指挥兼淞沪警备司令,他与军长蔡廷锴一起率领十九路军全体将士坚决对敌英勇反击,曾予敌重创,由于当时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十九路军被迫停战撤退。上联表达了抗击侵略者的决心。保卫国土乃军人的天职,全军三万将士捍卫祖国不惜牺牲的意志,海枯石烂永不变。陴,城墙上的矮墙,这里指阵地。断头将军,语出《三国志.蜀志.张飞传》中严颜所说“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表达丁宁死不屈的精神。下联反映了奋战的实况。将士们相约要以自己的热血来洗刷国耻,在奋战的四十天中,我率领你们战斗,你们牺牲了,不能率领你们归来,现在我用椒浆桂酒来祭奠你们,以表示衷心的哀悼。“吾率君等出”,化用《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秦蹇叔“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语,说明牺牲较大。椒浆桂酒,指用椒和桂浸制的酒。本联表达了抗日将士反击外来侵略者的爱国主义精神,气势悲壮,虽对仗稍欠工整,但它反映了“一‘二八”抗战的实况,颇具史料价值。  (沈树华)

  挽抗日阵亡将士

  雪百年耻辱,复万里山河,秦汉无此雄,宋元无此壮
  写三楚文章,吊九原将士,风雨为之泣,草木为之悲

  此联为长沙军界所挽。1945年8月14日,抗战胜利,日本无条件投降,洗刷了近代史上日本对中国历次侵略的耻辱。上联“雪百年耻辱”,即此一句,已充满声声血泪。抗战胜利收复厂万里大好河山,这样的功勋和业绩是历史上秦汉宋元均不能比拟的。下联说追悼抗日阵亡将士,要写祭文来吊念他们,连风雨草木也要为之悲泣。三楚,古地区名,秦汉时分战国楚地为三,称三楚。长沙为南楚。九原,春秋时为晋大夫墓地,后泛指墓地。本联意境悲壮,措词概括。下联末两句用拟人手法,更增加了悲恸感人的力量。  (沈树华)

  挽“四.八”烈士
  宋庆龄

  和平大业犹赊,贤劳正赖,何竟中道捐弃,碧血长天永留恨
  民主曙光初吐,瞻望方殷,难堪噩耗惊传,苍山大地共含悲

  本联挽1946年4月8日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的王若飞、秦邦宪、叶挺等烈士。上联谓,和平大业尚未实现,国家正需要你们尽智尽力,真想不到会中途牺牲,碧血洒长空,遗恨留千古。赊,长远。赖,依赖。中道,中途。下联谓,民主的曙光即将照临大地,国家对你们的期望非常殷切,惊闻牺牲的消息,苍山哭,大地悲,使人难以承受呵。上下联的结语均具有很大的力度,充分表达了对烈士英灵的慰问和痛惜之情。  (沈树华)


  自挽

  孙髯自挽

  这回来得忙,名心利心,毕竟糊涂到底
  此番去甚好,诗债酒债,何曾亏负着谁

  孙髯,清康熙、乾隆时布衣.博闻强记,能诗文,尤擅撰联,所撰昆明大观楼长联饮誉古今。因厌科举,不肯附炎趋势,晚年颇困顿,以卖卜为生。上联说,来到这个世界,过于匆忙,以至糊涂,生出名利之心,甚至糊涂到底,这是一生的遗憾。作者以哲人的眼光,进行自我反省。下联说,回顾一生中,写了不少诗,喝了不少酒,但不欠谁一首诗,不欠谁一文债,可以无憾,今天,连同那糊涂于名利之憾统统了结,故云“此番去甚好。”作者以“来”与“去”,即“生”与“死”相对,认为生不免纠缠于名利,是憾事,而死则是解脱,是乐事。此种生死观,颇有与庄子相近之处。庄子说:“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息我以死。”(《至乐》)至于死,“人且偃然寝于巨室”,(《大宗师》)回归于大自然,实无忧惧之必要。联语流畅圆转,语浅意深,非俗手所能企及。  (沈树华)

  左宗棠自挽

  慨此日骑鲸西去,七尺躯委残荒草,满腔血洒向空林。问谁来歌蒿歌薤,鼓琵琶冢畔,挂宝剑枝头,凭吊松楸魂魄,愤激千秋?纵令黄土埋予,应呼雄鬼
  倘他年化鹤东归,一辦香祝成本性,十分月现出金身。愿从兹为樵为渔,访鹿友山中,订鸥盟水上,销磨锦绣心肠,逍遥半世。惟恐苍天厄我,再作劳人

  左宗棠,清末大臣,字季高,湖南湘阴人。本联是左宗棠自我述志的一副自挽联。《楹联新话》云“此乃左宗棠27岁病重时所作”,《楹联述录》曰:“从联意看似在引疾赏假回籍调养时所作,”但也有人认为联意与左之经世之略的思想不类,怀疑此联为伪作。
  不过此联绝非晚年所作,这是无疑的。上联作者想像死后情景,对自己一生作出“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评价。大意谓,感慨有朝一日死去,七尺身躯埋进荒草丛中,满腔热血只能洒向空旷的林野。有谁来为我唱挽歌,有谁到我坟畔鼓琴、挂剑枝头,祭奠我的魂魄,甚至千百年后还有谁来墓地凭吊,为我之事迹而愤发激励?纵然黄土掩埋了我,也应呼我为雄鬼。骑鲸,指仙逝。歌蒿歌薤,指古时的两首挽歌《蒿里》和《薤露》。鼓琵琶冢畔,典出《世说新语.伤逝》中颜彦先死后好友张翰在他灵前鼓琴祭奠事。挂宝剑枝头,典出《新序.节士》延陵季子挂剑于冢旁树上以慰故友事。
  松楸,墓地上种的树木,借指墓地。下联据转世传说,想像来世的生活道路,表示对山水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官场污浊生活的厌恶。大意谓,倘若他年能再转世,一炷香祝愿还我本性。我愿从此做樵子渔夫,在山中与麋鹿为友,在水边与鸥鸟作伴,以翰墨文章来消磨时光,逍遥自在地生活半世。但只怕苍天不遂人意,又要我进官场做那劳劳碌碌之人。化鹤东归,典出《搜神后记》,辽东人丁令威在灵虚山学道成仙后化鹤归辽。这里指重新来到人世。一辦香,犹言一炷香,表示虔诚。金身,指佛或佛像,这里借指人形。锦绣心肠,形容文思优美,词藻华丽。联语构思新颖,气势一贯,既有满怀壮志,又作达观之语,可视为左宗棠复杂思想的一个侧面。  (沈树华)

  俞樾自挽

  生无补乎时,死无关乎数,辛辛苦苦,著二百五十余卷书,流播四方,是亦足矣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浩浩荡荡,数半生三十多年事,放怀一笑,吾其归乎

  俞樾,字荫甫,自号曲园居士。三十岁得中进士,做了短期的翰林院编修和河南学政,因出题失谨,被罢官,此后即从事教育与学术研究。几十年如一日,勤俭朴素,布衣蔬食,致力著作。扶掖后进。这是他在八十六岁临终前撰写的自挽联。上联写自己一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