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瑜伽师地论 >

第29章

瑜伽师地论-第29章

小说: 瑜伽师地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凰嫠诚仿邸6牢尴仿邸S致韵允静还餐獾蓝灾畏ā:蔚任R徽咚薜叩剐浴6咚の薜叩剐



 无逸不死迹  放逸为死迹



 无逸者不死  纵逸者常死 



今此颂中。云何无放逸是不死迹耶。谓如有一依四所依立四种护。谓命护。身护。心杂染护。正方便护。是名不放逸。此不放逸为依为持。涅槃资粮未圆满者。令速圆满。已圆满者。令于现法得般涅槃。云何放逸为死迹耶。谓如有一居家白衣于诸欲境耽着受用造不善业。或有出家现四无护。谓命无护乃至正方便无护。如是放逸通于二品。谓在家品及出家品。即此放逸为依为持。乐生本行造生本业。因此故生。生已寿终。生已夭没。云何无纵逸者不死。纵逸者常死耶。谓死有五种。一者调善死。二者不调善死。三者过去死。四者现在死。五者未来死。若善修习此无纵逸补特伽罗。于现在世由调善死而正死时。由过去死已死。于过去世亦由不调善死。于现在世不由不调善死而死。于未来世不由调善死。不由不调善死而死。故名不死。若有纵逸补特伽罗。于现在世由不调善死而正死时。于过去世亦由不调善死已死。于现在世即由不调善死而死。于未来世亦由不调善死当死。故名常死



复次今当略办上所说义。谓薄伽梵此中略示无纵逸者道谛灭谛。有纵逸者集谛苦谛。又略显示处非处性自业作性。前半显示处非处性。后半显示自业作性。又前半显示师于弟子作所应作。后半显示诸弟子等自所作义



 众生寻思所钻摇  猛利贪欲随观妙



 倍增染爱而流转  便能自为坚固缚 



今此颂中云何寻思之所钻摇。谓如有一于先所得先所受用诸欲境界。不正作意。发生不善依于耽嗜诸恶寻思。云何猛利贪欲。谓如有一于昔余生修习贪欲。亦多修习。由是因缘。令此生中于先所得先所受用诸欲境界虽正作意。而被贪欲散坏其心。云何随观净妙。谓如有一不善护身。不摄诸根。不住正念。游行聚落。见甚少年可爱美色诸母邑已。便不如理取净妙相。由此因缘。身心烧恼。云何倍增染爱。谓由五种相貌。当知染爱增长。何等为五。谓如有一虽于下劣诸欲境界。尚生猛利诸贪欲缠。耽着不舍。何况上妙。又以非法多分凶暴积集珍财。不以正法。亦常摄受增上众具。又于轻贱无所用物尚不欲舍。何况贵重。虽为追求少劣财物。尚行众多身语意恶。何况多胜。又于受持少小妙行。其心尚无趣向爱乐。何况广大。又于涅槃尚不乐闻。何况欲得。云何坚固缚。谓由三种相知坚固缚。一坚牢故。二苦所触故。三长时随逐故。于现法中由恶行根贪嗔痴故。知缚坚牢。于当来世由生那落迦傍生鬼趣。知苦所触及长时随逐



复次今当略辨上所说义。谓略显示依二失坏因有二种失坏。何等名为二失坏因。谓不正思惟力及因力。云何名为二种失坏。谓方求失坏及受用失坏。云何不正思惟力。谓随念先所受用境界因缘所生不正思惟。或邪分别现前境界因缘所生不正思惟。或邪取相不正思惟。或即于彼若住若行不正思惟。云何因力。谓于可爱境界宿习欲贪云何方求失坏。谓如有一成就二种失坏因故。以非正法或以凶暴追求积集所有邪财。云何受用失坏。谓如有一于先所得顺乐顺苦顺非苦乐诸境界中。或有于一生染生着。广说乃至。不知出离而受用之。或有于一发生憎恚憎恚所蔽。或有于一发生愚痴愚痴所蔽。彼由如是贪染所蔽。乃至愚痴之所蔽故。行身语意种种恶行。为贪嗔痴三坚固缚之所缠缚。亦为那落迦傍生鬼等诸缚所缚。又有差别。谓爱结所系。补特伽罗略有七种杂染。当知皆是贪爱所作。谓随念杂染。不自在杂染。境界杂染。热恼杂染。善趣相应杂染。恶趣相应杂染。诸见杂染。云何随念杂染。谓如有一不正随念先所受用可爱境界。悕望追求令心散坏。云何不自在杂染。谓如有一宿世串习贪欲法故。今世贪欲为性猛利。虽复如理于可爱境随念作意。而有悕望追求贪欲散坏其心。彼由贪欲极猛利故。心不自在。云何境界杂染。谓如有一游城邑等。现前会遇容色端严可爱境界。由彼境界极端严故。随美妙相心识缠绵。因此发生悕望追求种种贪爱。云何热恼杂染。谓如有一由是三种能长贪爱诸杂染故。令已贪爱展转增盛。追恋过去已受用境。悕求未来当受用境。耽着现在正受用境。乃令身心周遍热恼。云何善趣相应杂染。谓即由彼贪爱集谛增上力故。行身语意种种妙行。得生善趣或天或人。彼于乐受耽着不舍。醉闷而住专行放逸。云何恶趣相应杂染。谓即由彼贪爱集谛增上力故。行身语意种种恶行。身坏命终堕诸恶趣。生那落迦等。于彼生已便为种种极重忧苦恶心愤心之所扰恼。云何诸见杂染。谓即由彼贪爱集谛增上力故。会遇恶友说颠倒法为令杂染得解脱故。彼虽悕求杂染解脱。由遇如是倒说法故。不证解脱。于六十二诸见趣中。随令一种邪见增长。于诸缘起法愚痴增上故。彼由如是见结所系。于五趣等生死大海不得解脱



 住法具尸罗  有惭言谛实



 能保爱自身  亦令他所爱 



今此颂中。云何住法。谓于如来所证善说正法毗奈耶中。净信出家乐修梵行。云何具尸罗。谓如是出家如是爱乐故。于戒无缺。乃至无杂相续而作相续而转。于诸学处能受能学。云何有惭谓惭于可惭。惭于能生恶不善法。谓能顺恶戒穴戒因缘。即不正相。不正寻思。若诸烦恼。及随烦恼。云何言谛实。谓发露诸恶不藏诸恶。若有所犯即于智者同梵行边。如实自举。如法对治复次今当略辨上所说义。谓薄伽梵于此颂中略显四因所摄尸罗清净。谓能正受故。受已不穴故。远离穴因故。虽由无知放逸穴已。即便如法而对治故。当知是名此中略义



 若见他恶业  能审谛思惟



 自身终不为  由彼业能缚 



今此颂中。云何见他恶业审谛思惟谓如有一或善男子或善女人。为性聪慧成就如理谛观法忍。见他现行恶行因故。便遭种种挫辱楚挞。又为王人执至王所。广说如经。乃至断命。见已便作如是思惟。观观是人于现法中造作如是恶不善业。即于现法还受如是辛楚果报。乃至止止如是恶不善业。终不应为终不应作。终不应行终不应犯。即彼又见屠羊鸡猪广说一切不律仪众。不由如是作业伎能活命方术。而乘象马车乘辇舆。又不因此能致广大财宝库藏令不散失。然为世间之所诃毁。凡在佣俗尚不以身暂相触受。而远避之。况余贤哲。见已便作如是思惟。余如前说。即彼又见他人巨富饶大财宝。然由懒惰多住纵逸。经过日夜淹积岁月。所有珍财僮仆基业及诸善法渐渐衰退。见已便作如是思惟。余如前说。即彼又见种种有情身相差别。或有生盲生聋生哑。或瞎或跛或癣或癞。或复短寿或恶形色。或多疾病或贫贱家。或少支属或弊恶慧。或扇宅迦或半宅迦或丑形类。余即不尔见已便作如是思惟。观观是人先作种种恶不善业。今受如是苦恶果报。乃至止止如是恶不善业。余如前说。即彼又见他人黠慧无有懒惰具足翘勇。所谓能作营农商贾行船等业。及能正作言论事业。彼虽具足如是翘勇。所作事业数渐衰损终无成办。见已便作如是思惟。余如前说。即彼又见二人出家趣于非家。同修梵行。一于衣服饮食等利有所匮乏。一则不尔。见已便作如是思惟。余如前说。即彼又见或有国王或是王等大地封疆咸皆克伏坚着不舍。但为一身一具骸骨。唯为现在少小安乐。身语意门现行无量广大恶行。损坏多生多身安乐。当受多生多身大苦。见已便作如是思惟。观观是王或是王等。甚为愚弊。唯知保爱一生一身。不知保爱多生多身。唯爱现在少时小乐。不爱当来多时大乐。亦非不爱多生重苦。乃至止止如是恶不善业。终不应为终不应作。终不应行终不应犯。复有或善男子或善女人。为性聪慧获得天眼。用此天眼见诸有情死时生时。如经广说。乃至生在大那落迦中。见已便作如是思惟。观观是人于现法中造作如是恶不善业。令受后法辛楚果报。乃至止止如是恶不善业。余如前说。如是或善男子或善女人。见他所作诸恶业已。由四种行谛善思惟谛善观察。何等为四。一者观察或因违越或邪活命或放逸懈怠。于现法中造作种种恶不善业。即现法受非爱果报。二者观察或有有情依身差别。或有所作而不果遂。或有所求而不果遂。皆由先造恶不善业故。现法中各受如是非爱果报。三者观察或有国王或与王等。因现法中行诸恶业。比知当来定受种种非爱果报。四者观察诸有情类死时生时。因现法中造作种种恶不善业。后法中受非爱果报。彼由如是如实知故。终不自作。云何业缚。谓乐诸业故。由业重故。于业果报不自在故。乐诸业者。谓如有一串习恶故。爱乐诸恶。由此因缘。于诸善法心不能入。是初业缚。由业重者。谓如有一于无间业。或有具造或不具造。由此因缘。虽有欣乐于佛所证善说正法毗柰耶中。暂时出家。尚不能得。况当能获沙门果证。如是名为第二业缚。于业果报不自在者。谓如有一由身语意恶行因缘。生诸恶趣。生彼处已不得自在。不能自任长夜受苦。或生边地。于彼绝无四贤善众。所谓苾刍广说乃至邬波斯迦。如是名为第三业缚



复次今当略辨上所说义。谓薄伽梵于此略示依诸有情业业果报。如理思惟。及显如理思惟为先法随法行。当知是名此中略义










                    瑜伽师地论





                  贤圣常说最善语  爱非不爱语第二



 谛非不谛语第三  法非非法语第四 



今此颂中。言善语者。所谓善说善言善论。当知善说有三种相。所谓悦意无染唯善。由第一语令他庆悦。由第二语令自尸罗终无穿缺。由第三语能令他人出不善处。安住善处。因此引摄利益安乐。或有爱语非谛非法。谓如有一以美妙言。称赞他人非真实德。或有谛语非爱非法。谓如有一以染污心发粗恶言。诃责他人真实过恶。或有法语亦爱亦谛。谓如有一善知称赞及与诃责。知可称赞可诃责已。然不称赞亦不诃责。唯善方便为说正法。能令彼人出不善处安住善处



复次今当略辨上所说义。谓薄伽梵此中略示所有善语若标若释。当知是名此中略义



 信惭戒施法  善人所称赞



 是名趣天道  能往天世间 



此颂所明。谓如有一于佛所证法毗奈耶。获得正信。耻在居家。受持净戒趣得衣服饮食卧具。便生喜足。减除器物。俭约资缘。凡所获得如法利养终无私隐。必与智人同梵行者而共受用。所有正法初中后善称扬梵行。所谓契经乃至论议。皆能受持研寻究达。传授他人广为开阐。彼既成就是诸善法。当知必获三种胜利。一者诸佛诸佛弟子真实善人之所称赞。二者若彼尸罗财施之所摄引。福德资粮。法施摄引智慧资粮善圆满者。便得趣入证解脱处清净诸天众同分中。三者若彼二种资粮犹未圆满。便能令彼速得圆满。身坏已后定生善趣。多往天上乐世界中。复有差别。谓如有一于佛所证法毗奈耶。获得正信。信恶尸罗当堕恶趣信悭贪者得贫穷报。如是信已。于现法中恶戒悭贪深生羞耻。以羞耻故。弃恶尸罗受清净戒。弃舍悭贪以无垢心安处居家。广说乃至。善行布施。由此因缘。于现法中圣贤所赞。身坏已后乃至当生善趣天上乐世界中



复次今当略辨上所说义。谓薄伽梵此中略示在家出家二种正行及正行果所有胜利。当知是名此中略义



 多闻能知法  多闻能远恶



 多闻舍无义  多闻得涅槃 



此颂所明。谓如有一于依先时正所应作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无倒教法。恭敬听闻。闻已遂能了知其义。谓现法中种种恶行及当恶趣苦无义因。诸恶行所应速远离。及往善趣舍生恶趣苦无义因。彼由了知如是法义。法随法行能远苦因。能引乐因。由此因缘。得乐舍苦。若于增上四圣谛等相应教法。恭敬听闻。闻已遂能了知其义。谓一切有生死大苦寂静涅槃。彼由了知如是法义。若根已熟资粮已满便能获得如是义。识心清净故。才闻法已于诸圣谛未现观者。能入现观。已现观者便得漏尽。若根未熟资粮未满。即由如是远离诸恶。依增上戒起增上心。依增上心发增上慧。由此能舍一切苦本烦恼无义。证得涅槃。复次今当略辨上所说义。谓薄伽梵此中略示先闻正法如理思惟。先如理思法随法行。法随法行为先因故得胜利果。当知是名此中略义



 智者如空无染污  不动犹如天帝幢



 如泛清凉盈满池  不乐淤泥生死海 



今此颂中。辩阿罗汉苾刍心善解脱超诸戏论犹如虚空。何以故。譬如虚空离诸戏论。净与不净皆不能染。诸阿罗汉亦复如是。一切世法若顺若违皆不能染。所谓利衰乃至苦乐。又诸有学已离欲贪。向阿罗汉。于四念住善住其心。修无相心三摩地时。如天帝幢。于其一切动发憍举戏论营为生愿俱行所有贪爱。不能倾动。又诸有学已离欲贪得不还果。于上解脱心生欲乐。譬如游泛清冷泉池。于爱味定上分诸结热淤泥中终不欣乐。由于此中不欣乐故。亦不欣乐生死大海。复有差别。谓阿罗汉所有饮食言说游行处无相住。有余依苦之所随逐。如其次第三处应知。复有差别。谓慧解脱诸阿罗汉。有学身证。及俱解脱诸阿罗汉。如其次第三处应知。复次今当略辨上所说义。谓薄伽梵此中略示离三界欲于佛圣旨犹有余依。离欲界贪胜进道摄及不还果。复有差别。谓略显示解脱胜利等持胜利智慧胜利。复有差别。谓略显示增上心慧学所得果。及显增上心慧二学



 若以色量我  以音声寻我



 欲贪所执持  彼不能知我



 若于内了知  于外不能见



 由内果观察  彼音声所引



 若于内无知  于外而能见



 由外果观察  亦音声所引



 若于内无知  于外不能见



 彼普障愚夫  亦音声所引



 若于内了知  于外亦能见



 英雄出离慧  非音声所引 



此颂所明。谓如有一体是异生。未断虚妄分别欲贪。观见世尊具三十二大丈夫相遂便测量。此薄伽梵定是如来应正等觉。其所说法决定微妙。其弟子众所行必善。彼于后时近不善人闻不正法。随逐他论及他音声。信顺于他他所引摄。他所引故于佛法僧还生毁谤。如是皆由不如实知如来法身故。致如此。复有异生。由内静虑果天眼通。远见世尊便作是解。此薄伽梵定是如来应正等觉。余如前说。复有由外欲界系业果报肉眼见已测量。当知彼亦随逐他论及他音声。信顺于他他所引摄。复有异生于尔所见都无所有。彼普被障。长时为他音声所引。若诸贤圣除断调伏。超越欲贪得圣慧眼。彼由如是圣慧眼故。于内证解如来法身。虽于外见如来色身。或见制多或图画等而能了知。非第一义应正等觉。彼由如是于内正知于外正观。不随他论及他音声。不信顺他非他所引。于佛法僧决定信受。如是皆由如实了知如来法身故。致如此



复次今当略辨上所说义。谓薄伽梵。此中略示若唯世俗见如来者则不决定。若以胜义见如来者是则决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