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有反复抽搐发作史,常为痫证。
(5)抽搐前有外伤史,狗咬伤史的是破伤风和狂犬病。
3、抽搐发病原因:抽搐作为一个临床症状可见于多种疾病中,所以发病原因比较复杂,现归纳如下:
(1)风寒湿邪外侵,阻滞经络。
(2)湿热之邪入络,经气不畅。
(3)热炽阳明,津伤燥热内结。
(4)温热邪气内传营血,风阳内动。
(5)慢性久病 重病或失血之后使气血两虚;或瘀血内停,血行不畅。
(6)伤口污染,疯狗咬伤以及一些外因性如农药、植物类、工业毒物类、药物中毒等。
4、抽搐时伴随的其他症状
(1)四肢抽搐,同时项强背直,角弓反张,是痉证。
①外感痉病,同时伴有发热恶寒,头痛无汗,苔白,脉浮紧的是刚痉,兼伴发热不恶寒,头痛汗出,苔薄白,脉沉细而迟,为柔痉;兼伴身热,胸脘痞闷,渴不欲饮,小便短赤,为湿热致痉。
②热结痉病:同时伴有发热胸闷,口噤齘齿,腹胀便秘,甚角弓反张,头痛如劈,呕吐,神昏,苔黄腻,脉弦数。
③温热内传营血痉病,同时伴有壮热神昏,头晕眼痛,牙关紧急,舌红绛,苔黄燥,脉弦数。
④气血双亏痉病,同时伴有头晕目眩,自汗短气,神疲乏力,舌质淡红,脉弦细。
⑥瘀血致痉,伴形体赢瘦,项背强直,舌质暗或紫斑,脉细涩。
⑥热病后期致痉:伴午后低热,舌绛苔少,脉细弱。
(2)四肢抽搐,又症见牙关紧急,项背强直,面呈苦笑貌,是破伤风。
(3)四肢抽搐,又口吐涎沫,商目上吊,昏不识人,或口中如作猪羊叫声,醒后一如常人,是痫证。
(4)四肢抽搐,伴厥冷,昏不识人,为阳气衰微。
(5)四肢抽搐,伴肢体偏废,语言不利,口眼歪斜后遗症的是中风证。
(6)四肢抽搐,但神志清楚,躁动不安,恐怖,高热,尤其恐水,恐风,是狂犬病。
(7)四肢抽搐,在小儿若伴高热不退,是急惊风。若伴见肢冷,脉细微者,为慢惊风证。
(七) 失 血
失血,是指血不循经而妄行,溢出脉道,流泄体外的症状,即出血症。由于出血部位不同,临床上有吐血、咳血、便血、尿血、妇女崩漏下血等。
失血原因多由火、热、灼伤脉络而出血;气逆血随之,气虚不摄血,瘀血内停均可使血不循经而致失血。
1、咳血,凡是喉部及喉以下呼吸道任何部位出血,随咳嗽而出者称为咳血,不咳而咯出者称为咯血。咳血是肺络受伤所引起的病症。临床上以风热伤肺,肝火犯肺、阴虚火旺为多见。
鉴别要点:咯血常因肺阴素虚,复感风热燥邪,或木火刑金,肺失肃降而致。应从以下几点鉴别。
(1)咳血情况,咳嗽喉痒,痰中带血者为风热伤肺。咳嗽阵作,痰中带血,纯血鲜红为肝火犯肺。咳血反复量多,色鲜者为阴虚火旺型咳血。咳吐脓血,其味腥臭为肺痈。
(2)兼症,风热伤肺型咳血多伴有头痛发热,口干鼻燥,舌苔薄黄,脉浮数。
肝火犯肺咳血多伴有烦躁易怒,胸胁牵痛,大便干燥,小便短赤,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阴虚火旺咳血多伴有咳嗽无力或有白痰,自汗盗汗,五心烦热,额红潮热,食少消瘦,舌红而干,脉细数。
(3)咳血与呕血鉴别
①出血的状态,咳血是咳出的;呕血是呕出的。
②出血的色泽:咳血呈泡沫状,色鲜红;呕血无泡沫,呈暗红或棕色。
③出血的混合物:咳血常混有痰,呕血常有食物及胃液混杂。
④病史:咳血有肺和心病史;呕血有胃和肝病病史。
⑤出血前先兆:咳血前常有喉部瘙痒,并有呼呼声音;呕血前常有腹上部不适及恶心感觉。
⑥大便情况:咳血粪便无改变;呕血粪便带黑色,呈柏油状。
2、衄血:凡是不同外伤所致的某些外部出血的病症称为衄血。如,鼻衄、齿衄、肌衄、舌衄、耳衄、眼衄等。
衄血是血不循常道,上逆于口鼻诸窍,渗于肌肤所致。
鉴别要点,衄血一症以鼻衄、牙衄、肌衄为临床常见的病症,其鉴别如下。
(1)出血的部位:血从鼻出者为鼻衄。(又称红汗)血从齿缝或齿龈中出者为齿衄。血从肌肤出者为肌翅。
(2)出血的色泽:鼻衄血色多为鲜红。齿衄因胃火炽盛者血色鲜红,因阴虚火炎者血色淡红。肌衄多为紫红色,并成点状或瘀斑。
(3)出血原因
①鼻衄多为湿热病邪伤肺,或热蕴于胃,或肝火上扰,迫血妄行,上循其窍所致。
②齿衄多为胃火炽盛,或肾阴不足,虚火上炎,循经脉(阳明入下齿,少阴入上齿)迫血妄行而齿龈出血。
③肌衄多为气血亏虚,气虚不能摄血,血虚无所主而外溢或热邪炽盛,迫血妄行所致。
(4)兼症
①鼻衄因肺热所致者多伴有鼻燥,口干咽燥,咳嗽少痰,舌红脉数。因胃热所致者多伴有口渴引饮,鼻燥口臭,烦燥,舌红苔苔,脉洪数。因肝火上扰所致者多伴有头痛,眩晕口干善怒,目赤有眵,舌红,脉弦数。
②齿衄因胃火炽盛者多伴有齿龈红肿疼痛,头疼口臭,大便秘结,苔黄,脉洪数。因肾阴不足,虚火上炎者多伴有龈浮齿摇而微痛,舌红,脉弦数。
③肌跑多伴有面色 白,神疲乏力,头晕,心悸,舌淡,脉细无力。
3、吐血:吐血是血自胃面来,从口而出。呕血随呕吐面出,血色紫黯,夹有食物残渣,亦称“呕血”。
本症多因胃中积热,肝郁化火,脉络瘀滞,逆乘于胃,阳络受损或脾失统摄所致。
鉴别要点
(1)吐血的颜色:胃中积热,呕血的血色鲜红。肝火犯胃,血色红或暗。脾失统摄,血色黯淡。
(2)吐血的性质:胃中积热,血中夹杂食物。肝火犯胃,吐血,暴吐如涌。脾失统血,吐血反复发作。
(3)病因:胃中积热,多因嗜酒和多食辛燥致使胃热损伤阳络所致。肝火犯胃,是由精神刺激,暴怒伤肝,肝火横逆伤胃,胃络受伤所致。脾失统血,思虑烦劳伤及脾阳,脾不统血所致吐血。
(4)兼症:胃中积热,多伴有脘腹胀满,甚则作痛,便秘或大便色黑,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肝火犯胃,多伴有心烦急躁,口苦胁痛,躁扰不宁,舌质红绛,脉弦数。脾失统血,多伴有面白唇淡,消瘦乏力,心悸气短,腹胀便溏。肢冷脉细,舌谈少苔。
(5)吐血与咳血、咯血相鉴别
①病因鉴别:咳血是咳嗽损伤肺络,络伤血溢,血出于肺。呕血是固有积热,肝火犯胃,脾失统摄所致,血出于胃。咯血是肾虚火旺,灼伤络脉所致。血来自咽喉。
①出血的状态:咳血是每随咳嗽面出,痰中央血。呕血是随呕吐而出。咯血是不咳一咯而出小血块。
⑥兼症:风热犯肺咳血者,兼见鼻干口燥,脉浮数。肝火灼肺者,兼见胁痛易怒,脉弦数。阴虚内热者,兼见潮热,气短,脉虚数。呕血兼见胸闷作痛,嘈杂便秘,舌苔黄腻,脉滑数。咯血兼见潮热颊红,咽喉于燥。舌质绛。脉细数。
4、便血:血自肛门排出体外,粪便带血或单纯下血,色鲜红或暗红,统称为便血。
便血一症多因脾虚不能统摄或饮酒嗜辛,湿热蕴结。下注大肠,损伤阴络所致。
鉴别要点:大便下血,须分血色鲜、黯及血在便前、便后。先血后便称为“近血”。血色鲜红,也有血下如溅者为“肠风”。先便后血称为“远血”临床上需要鉴别。
(1)血与便的先后鉴别:先便后血为远血,先血后便为近血。
(2)便血的颜色鉴别:下血紫暗者为远血,下血色淡为脾胃虚寒,下血鲜红者为近血,下血色瘀晦为气滞血瘀,下血鲜红,血下如溅为肠风,血浊而色暗是湿热蕴毒,酒毒酿湿热下血为脏毒。
(3)与痢疾和痔血鉴别:痢病便血为新病,便中兼有脓血,有里急后重,腹痛等症。痔血是肛门血射如线,或点滴不止,肛门瘙痒疼痛。
(4)兼症鉴别
①远血,面色少华,神疲体倦懒言,或兼腹痛,舌淡,脉细。
②近血,大便不畅,口苦,舌苔黄腻,脉濡数。
⑨肠风,血下如溅,舌红,脉数。
④脏毒,血下污浊,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5、尿血,小便中混有血液,或间杂有血丝、血块,但无明显排尿疼痛,或仅有轻微热胀感,称为尿血。又称“溺血”,“溲血”。
尿血症多由热蓄膀胱与肾引起,其他一些脏腑如心、肝、胆乃至小肠之火也常累及下迫肾与膀胱,损伤血络而发病。因劳伤脾肾,气虚不能摄血者也多有之。临床以虚实分证,可有:阴虚火动,心火亢盛,肝胆火旺,湿热下注,脾肾气虚等证型。
鉴别要点:除从尿色认症外,还常需仔细询问起病和兼症情况。
(1)辨尿血真假:由于月经、子宫、阴道出血,或痔出血污染尿液以及其他原因,如药物等常使尿液变红。如不经仔细检查每误以做真尿血症,所以应注意排除。
(2)辨尿血颜色深浅,
①尿血颜色鲜红:多属心经实热下移小肠,灼伤脉络所致。
②尿血颜色淡红:多属久病脾肾两亏,气虚不摄。
③尿白混浊如米泔,甚转为白色凝块:多是湿热之邪下注膀胱。
④尿色红紫或杂血丝血块:是内有瘀血或砂石久积,血不循经之故。
⑤外伤尿道出血:尿色鲜红,多有明显外伤史可查。
(3)询问病程久短及起病情况
①发病员急,病程短:多属火热实证。
②发病缓慢,病程长,缠绵不愈:多是阴亏虚火,或久病气虚证。
(4)辨尿血伴随症
①排尿时伴随症:排尿时尿道热痛,尿意急迫,是火热内结膀胱或湿热下注尿血。排尿时尿道热涩刺病,或尿来中断,小腹满急难当,是淋证尿血。小便频数,但不痛者,属脾虚不能统血,肾虚不能摄纳,血不归经尿血。如仅小便短少,多是虚火为患,灼伤脉络尿血。
②全身伴随症:面赤口渴,心烦不寐,舌尖红,脉数。为心经火热下移膀胱尿血。头痛,眩晕,口苦者,为肝胆火旺累及肾与膀胱,热蓄下焦之故。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腰膝酸软,舌红,脉细数。为肾阴亏损,脉络灼伤尿血。神疲纳呆,腰脊酸软,面色萎黄,舌淡,脉弱。为久病体虚,脾肾亏损,气少摄纳所致。
6、崩漏下血,行经期间,或不在行经期内,大量出血和持续不止者,称为崩漏。崩是言其势急,血流如注;漏是指势缓而淋漓不止。但漏不止可发展为崩,崩后又多为漏,故不能绝对区分,临床崩漏又常并称。
崩漏下血总由血热,冲任受损或气虚不摄所致。崩漏除上述原因外,又可由肝肾亏虚和血瘀造成。
鉴别要点
(1)月经情况
①月经量多,色深红,质稠粘或夹有血块,为血热妄行。
②月经量多,色淡,质稀无块,多延期不止,为气虚证。
③月经淋漓,色鲜红,为肝肾阴虚之崩漏证。
④经血淋漓,量多少不定,色紫黯有块,质稠,为血瘀崩漏。
(2)兼见症
①伴有心烦,口干渴,尿黄,舌红苔黄,脉滑数,为血热。
②伴心悸气短,小腹空坠,面色 白,神疲气弱,为气虚证。
③伴五心烦热,头晕耳鸣,腰膝酸较症,为肝肾阴虚。
④伴小腹疼痛拒按,血块下后疼痛缓解,为血瘀证。
(八) 咳 嗽
咳嗽是临床常见症状,咳者有声无痰,嗽者有痰无声,临床上咳和嗽常同时出现,故称咳嗽。
肺主呼吸,呼出浊气,吸入清气,以肺气宣通和下降为正常,如外邪袭于肺,或其他脏腑病变累及于肺,影响肺气下降皆可发生咳嗽。所以咳嗽一症多因肺脏受病而发生。但也有因其他脏腑病变影响到肺而出现咳嗽。故常见的临床证型为,一是以咳嗽为主症的外感咳嗽,包括风寒咳嗽,风热咳嗽,燥热咳嗽。以咳嗽为主症的内伤咳嗽,包括痰湿犯肺咳嗽,肺虚咳嗽,脾虚咳嗽,肝火犯肺咳嗽,肾虚咳嗽。二是其他病证兼见咳嗽,有痰饮咳嗽,肺痈咳嗽,肺痨咳嗽,外伤咳嗽,产后咳嗽,小儿百日咳,肺内肿物咳嗽,小儿咳喘等证。
鉴别要点
1、发病情况:外感咳嗽起病急骤,病程较短,邪在肌表可见鼻塞流涕,头痛等症,多属实证。内伤咳嗽则起病缓慢,病程较长,邪已入里而无表证,多属虚证或虚中夹实之候。其他疾病兼见咳嗽者除外伤性咳嗽,小儿咳嗽发病急,病程可长可短外,其余发病缓慢,如肺病咳嗽,痰饮咳嗽,肺内肿物引起的咳嗽常绵绵不愈。
2、咳嗽情况
(1)咳嗽的时间:咳嗽的时间可分为咳嗽发作的时间和咳嗽的持续时间。
①咳嗽发作的时间:一般外感咳嗽日间咳嗽较剧,唯风痰咳嗽夜间较剧。内伤咳嗽的痰湿咳嗽,肾虚咳嗽夜间较剧。百日咳甚是胃气虚或宿疾留饮。午后咳甚是肺阴不足咳嗽。夜半咳甚是肺火不宁;肺痨咳嗽夜咳较剧。肺病咳嗽,痰饮咳嗽晨咳较剧而且多痰。
②咳嗽持续的时间:外感咳嗽持续时间短,内伤咳嗽则持续时间长,可达数日不愈。
(2)咳嗽的性质:外感咳嗽声高有力,声重浊而急。内伤咳嗽声低无力,时断时续。痰湿犯肺咳嗽声如瓮中出,燥火内燔咳嗽咳声高亢。肺内肿物咳嗽多属呛咳。百日咳多为痉挛性咳嗽。小儿咳嗽多伴喘症。
(3)痰
①痰量:痰且是指病人咳嗽痰的多少。脾虚咳嗽,肾虚咳嗽,痰湿犯肺咳嗽,痰饮咳嗽,肺病咳嗽咳痰多,甚至可听到痰鸣声。风寒咳,热咳及肺阴虚嗽感痰量较少,燥咳则无痰。
②痰的性质;痰的性质是指痰的稠度,颜色及气味而言。痰清稀属寒、属湿;泡沫样属脾肾虚;粘稠属热,肺痈则吐脓痰;痰色白的多属风、属寒、属湿性咳嗽;痰黄的多属热性咳嗽;痰中带血的多见热咳、肺痨,或肺内肿物引起的咳喘。病人咳痰无味的多见寒性、虚性咳嗽;咳痰苦臭味的多见热性咳嗽。咳嗽腥臭的是肺痈,脾虚上遏于肺则咳痰有甜味;肝火犯肺则咳痰酸辣味;肾虚咳痰咸味;咳而口苦是心火上炎。
(4)咳嗽的诱因:风痰咳嗽迎风或受气体刺激时常易引起咳嗽加剧。痰湿咳嗽在食入生冷和饮水过多时咳嗽加剧。肾虚咳嗽遇劳则加剧。饮食和寒湿为痰饮咳嗽的诱因。嗜酒不节,过食辛辣厚味是肺痈咳嗽的诱因。
3、兼见症状
(1)咽喉部症状:夹风咳嗽多见喉痒,风痰咳嗽喉痒最甚。风热咳、燥咳、肺阴虚咳多觉咽干、咽痛。
(2)咳血:肺阴虚咳嗽常见痰带血丝。大量痰带脓血有腥臭味是肺痈的特点。风热咳嗽、热咳、燥咳偶尔亦可见咳血,但多见于晨起之时。风温热邪困肺、痰可暗红色(铁锈色)。
(3)气喘:哮喘病以气喘为主症。风湿热邪困肺时喘甚于咳;肾不纳气时常因喘甚而引起咳嗽;脾虚咳嗽则仅有少气感。
(4)胸胁痛,风湿病热邪困肺,痰饮病,肺痈及肺痨在不咳嗽时也觉得胸胁隐痛。而燥咳、热咳、肝火犯肺咳在咳嗽时引起胸肋痛。
(5)其他兼症:风痰咳嗽具有喉痒、头重、头晕,咳嗽痰多,舌苔白腻,脉弦滑。燥热咳嗽具有鼻燥,咽干,恶风发热,甚或有痰中带血,舌尖红苔薄黄而干,脉细略数。痰湿犯肺咳嗽具有胸闷痰多,乏力,胃纳不佳,苔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