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后期宗教史-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学校的设立和维持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保证。教士的非政治化是希特勒的主要
打算之一,所以协定规定教士不得参与政治活动。希特勒希望通过这一规定
摧毁政治天主教。至于协定中未涉及的其他问题将由《天主教会法典》调节。
二战期间,在被德国占领的一些地区,天主教会受到迫害,教士遭到监
禁和屠杀。圣座同波兰、奥地利签定的政教协定以及同捷克斯洛伐克签定的
临时协议、同法国签定的政教协定(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都被视为无效。
圣座要求同德国就其新占领区的天主教会重新签定协议的要求被拒绝。1937
年3月14日,教皇发表《火焚的焦虑》斥责德国法西斯政府对教会的迫害。
④拉美国家。拉美国家的政治局势不稳定以及社会经济状况的落后使其
成为圣座关注的特殊地区,该地区不断出现的许多独裁政府通常对教会采取
敌视政策,因而圣座的政教协定政策在拉美地区是很难行得通的。只有哥伦
比亚是个例外,它于1928年到1938年间同圣座签定了数个政教协定,其中
最重要的是1928年5月5日的传教协定。1928年同危地马拉政府签定的政
教协定结束了危地马拉国内的“文化斗争”。圣座还于1928年同秘鲁政府达
成有关主教任命问题的协议。厄瓜多尔在20年代一直采取敌视天主教会的政
策,直到1937年7月24日同圣座签定临时协议。协议规定,政府保护宗教
指导的自由;国家同教会携手向印地安人传播福音和文明,促进其社会经济
的发展;教士不得参与政治活动。
⑤在二战中,圣座难以同交战各国签定协议,只能同一些不受战争直接
影响的中立国家订立协议。在萨拉查统治时期的葡萄牙,天主教会受到国家
的支持。1940年5月7日,圣座同葡萄牙达成政教协定及传教协议,萨拉查
称之为“教会与国家分离的政教协定”。根据协定,天主教会具有法人资格,
葡萄牙同圣座保持外交关系;政府保证天主教会的活动和财产;教士享有特
殊保护和某些豁免权;宗教指导作为公立学校的心修课,而且宗教指导要同
基督教的原则相一致;教会可以设立私立学校;婚姻法受制于自由民事婚姻
的原则;国家资助教会的海外传教事业。传教协议规定,葡属海外传教协会
受政府资助;自由传教受到保护。有了这两项协议,葡萄牙国内及海外殖民
地教合同政府之间的和平及合作关系维持了很常时间。
在30年代,西班牙天主教会的境遇很糟。1931年12月9日宪法对天主
教会持敌视态度。在随后的年代里,对教会的全面战争展开了。1933年西班
牙政府宣布废除1851年同圣座签定的政教协定。一部分军队起义反对暴政及
恐怖统治,很快就爆发了内战。弗朗哥上台后试图恢复西班牙国家的天主教
特点,敌视教会的立法条文被废止。1941年6月7日,西班牙政府同圣座签
署了关于任命主教的协议。根据协议,圣座驻西班牙大使在同政府达成协议
后列出一个由六人组成的名单送交梵蒂冈,圣座从中挑选出三名候选人 (但
不一定在名单中),西班牙国家元首再从三人中选定一人,由教皇祝圣为主
教。
1940年1月25日,圣座同海地达成协议,详细涉及了教会财产问题。
1942年4月22日圣座同哥伦比亚达成协议,大部分涉及婚姻问题的管理权
限。协议规定,民政部门登记人应出席教会婚礼,如果没有他的出席,教会
婚礼则被视为不完善,没有民法效力。政府在任命主教时的建议权被代之以
… Page 12…
对候选人政治把关的保留权,取消了国家的保教权。
⑥苏联。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出现无论是对西方世界还是对圣座
来说都是一个新的挑战。梵蒂冈是愿意同苏联打交道的。从1921年到1929
年之间,梵蒂冈方面三次试图同苏联建立外交关系。圣座的考虑在1929年5
月14日教皇的讲话里明确表达了出来;如果想拯救某个人,阻止人类遭受更
大的灾难,我们就要有勇气同魔鬼进行面对面的谈判 (《罗马观察家》1929
年5月16日)。20年代初苏联发生饥荒,圣座同苏联于1922年3月12日
达成协议,在有限的范围内向苏联灾民提供人道主义援助。根据协议,从1922
年7月到1924年9月,圣座派遣由13名修会神父组成的代表团活跃于苏联
的几大城市。1922年4月16日—5月19日在日内瓦召开的世界经济会议上,
苏联的代表被邀请出席。教皇利用这一机会向苏联表示,如果“它要重新加
入文明社会的圈子”,就要实现完全的良知自由、公开或私下宗教崇拜的自
由以及归还被没收的教会财产。在当时的国际形势下,苏联也急需国际承认,
如果苏梵建交,那将是苏联在外交战线上的极大胜利。双方的谈判从 1923
年进行到1929年12月,涉及的内容有主教任命、青少年宗教指导等。由于
双方在关键问题上的分歧,教皇终于在1929年12月下令终止谈判尝试。
(2)庇护十二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立场
庇护十二世于1939年3月2日当选,随即第二次世界大战就爆发了。他
在二战中维持了他的前任本笃十五世在一战中的立场,即绝对中立、和平调
停及人道主义援助,然而他最明确的立场是“沉默”。在二战中,庇护十二
世既没有支持盟军的正义运动,也没有谴责法西斯的暴行。保护人类的基本
人权被认为是罗马教皇的天职,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500万犹太人横遭
杀戮,身为罗马教皇的庇护十二世却一声不吭,保持沉默。1943年7月25
日墨索里尼倒台后,德军于9月8日进入罗马,然而梵蒂冈却没有受到危害,
直到1944年6月5日盟军收复罗马。教皇认为,如果圣座介入战争,梵蒂冈
的城墙将难以维护圣座的中立,而且这将严重危及全世界罗马天主教会的统
一。
庇护十二世发挥出一套关于和平的教义。他在1939年3月3日第一次公
开讲话中涉及了普世和平问题,在当年的复活节讲道中和在10月20日他的
第一个通谕《至高无上的宗座》中都涉及到了和平问题。他在从1939年到
1945年每个圣诞节的讲道中都谈到了和平问题:1939年圣诞节讲道的中心是
和平(持久的国际和平的五项基本点);1940年圣诞节讲的是和平的国际秩
序的道德依据;1941年圣诞节讲的是关于新的国际秩序的基础;1942年圣诞
节的讲道涉及国家及国际社会生活的基本要素(包括和平);1943年圣诞节
讲话涉及战争胜败双方、世界和平的道德依据;1944年圣诞节讲的是真正民
主的基础;1945年圣诞节讲道涉及普世教会与普世和平。教皇宣称,他关注
的是公正的、持久的世界和平,他理想中的国际新秩序应平等地保护所有国
家及少数民族的安全与生存权利,他还涉及到公正的社会、社会财富的合理
分配以及建立公平的经济秩序的问题。他还特别提到了裁军问题。
二战爆发前,圣座于1939年5月初呼吁波兰、德国、英国、法国和意大
利五国协商解决波德、法意之间的矛盾。8月24日圣座发表声明认为,“什
么也不会因和平而失去,一切都会在战争中失去”。9月13日《罗马观察家》
刊登文章称圣座尽了一切可能来维护和平或者至少避免战争立即爆发的危
… Page 13…
险。直到1939年9月1日意大利仍宣称自己不加入战争,这在很大程度上要
归功于圣座的努力。然而圣座的一切努力都未能改变意大利于1940年6月
10日宣布参战的结局。1940年6月25日法国沦陷,教皇呼吁英、德、意进
行“公正而可敬的和平谈判”。1941年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12月7日
日本袭击珍珠港,战争扩大为世界范围的大战。教皇庇护十二世于1941年9
月对教皇庇护十一世于1937年3月19日颁布的关于共产主义的通谕《神圣
的救主》的神学解释在此时表现出突出的政治含义,它克服了北美天主教徒
在参与战争支持苏联的良知上的犹豫。然而圣座方面并不这么考虑,特别是
教廷的教会事务部秘书塔尔蒂尼于1942年9月22日致函泰勒表示,不论是
希特勒还是斯大林都不是和平主义者,他们谁也不会让欧洲社会大家庭放
心。“如果斯大林赢得了战争,他将成为吞并整个欧洲的雄狮。”1942—1943
年冬季,苏联红军大败德军于斯大林格勒,教皇认为这是谈判媾和以防苏俄
强大的有利时机。1943年5月30日塔尔蒂尼致函圣座驻英国代办认为,“两
种危险威胁着欧洲和基督教文明——纳粹主义和共产主义。两者都是物质主
义的、反宗教的、极权的、独裁的、残酷的和穷兵黩武的”。只有第二次世
界大战同时消除这两个威胁,未来的欧洲才能找到和平。如果其中一个在战
争中未被消灭,欧洲国家之间和平而有秩序的共存是不可能的,而且在不远
的将来,一场更为严酷的战争将降临到欧洲人的头上。
第二次世界大战比一战更为严酷,而且它给人们精神上带来的沉重打击
也是史无煎例的。教皇意识到这是教会不能逃避的挑战。问题不是是否应该
帮助而是如何提供帮助。战争一开始,梵蒂冈很乐意参与战争失踪者的寻找
工作。1939年在罗马教廷国务院第二部成立了信息局,由助理国务卿即后来
的保禄六世负责,并出版月刊《教会》。1941年11月在国务院第二部又成
立了援助委员会,由蒙蒂尼负责。圣座帮助德国和意大利国内受纳粹迫害者
的活动从战前开始,战争期间一直没有中断。二战中被屠杀的犹太人达500
万之多,但逃亡出来的95万人中有70%—90%得到了天主教会的帮助。
(3)罗马教廷与法西斯的结盟
①意大利。 《拉特朗条约》的签定也标志着罗马教廷同意大利法西斯的
结盟。1919—1921年意大利“红色恐怖时代”导致法西斯于1922年在意大
利上台。意大利法西斯党魁墨索里尼曾是一个极端的反教权主义者。他曾著
《枢机主教的女儿》揭露天主教会高层教士的腐化堕落。1919年12月12日,
作为 《米兰人民报》的编辑和法西斯分子,他在报纸上撰文,“我们党要求
政教分离,取消天主教会的一切特权,没收教会财产。……宗教教育必须限
制在教堂里进行。”这些言论曾招致罗马教廷的强烈抗议。然而他在 1921
年4月24日的演讲中却发表了截然不同的看法,“当看到别的国家搞国家教
会时,我很不安,因为这将意味着亿万人民不再朝向罗马。”同年 6月21
日他又在意大利议会上说,“我宣布,罗马帝国的传统和拉丁传统是以天主
教会为代表的。”1922年2月6日他在圣伯多禄广场观看新教皇庇护十一世
当选后举行的赐福仪式时惊叹道:“自由主义政府不懂得教皇的普世性,真
不可思议。只有它才是整个罗马帝国的继承人,代表着意大利历史和传统中
最大的光荣。”他预言随着新教皇当选,双方关系及意大利政教关系将得到
改善。对于法西斯来说,教会的支持同样是很重要的,法西斯主义也需要上
帝来帮助其维持统治。1922年10月28日当墨索里尼作为内阁总理讲话时,
… Page 14…
声称自己是“受上帝之命”来施行统治的。在谈论宗教自由政策时他强调,
“要特别关照天主教,使之居于主导地位”。
1922年墨索里尼依靠黑衫党人用暴力镇压工人运动,屠杀大批共产党
人,博得天主教会的好评。当时的英国外交大臣奥托·拉塞尔爵士说,“梵
蒂冈最终看到,唯有墨索里尼才能把国家这只船驶入平静的海面,他赋予意
大利所期望的强有力的腕臂”。教皇指望墨索里尼领导的意大利取代奥匈帝
国作为梵蒂冈的靠山。1923年,墨索里尼公开承认自由派政府在宗教问题上
犯了错误,他恢复了在公共场所悬挂十字架的做法,在学校、法庭、体育场
馆等公共场所,十字架与国王像并列挂在一起。1926年天主教方济各修会创
始人方济各逝世 700周年纪念日,墨索里尼破例派出专列火车供梵蒂冈使
用,而且梵蒂冈派出的枢机主教在方济各出生地阿西西受到意大利方面 21
响礼炮的欢迎。这位枢机主教在演讲中称赞墨索里尼是“提高了意大利在世
界上声誉的人”,是“得到天主保佑的人”。1924年,教皇庇护十一世下令
解散反法西斯的意大利人民党。这个在1919年成立的由天主教徒组成的政党
是意大利第二大政党,在1924年的地方选举中危及法西斯党的地位,因而法
西斯分子指责梵蒂冈支持人民党,教皇马上公开声明撤消支持,人民党总书
记被迫于当年7月辞职流亡国外。1925年梵蒂冈官方报纸《罗马观察家》发
表文章称赞法西斯,说它“历史现实感和政治影响特别突出,毋庸置疑,高
于小党派的一切旧观念”。1929年《拉特朗条约》的签定是双方达成谅解、
相互合作的显著标志。随着该条约的签定,圣座同意大利王国建立了外交关
系并互派大使。
1929年3月意大利举行的全国选举中,天主教会当局指示它的信徒投法
西斯候选人的票,全国85%以上的选民支持法西斯的新议会。在30年代中
期,教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近于热乎。法西斯在纪念其勇士和英雄时甚至开
始采用《圣经》语言。墨索里尼在为《意大利百科全书》第一版撰写的“法
西斯主义”词条中写道,“法西斯主义是一种宗教观,根据这种观念,人是
通过他和最高教义、和一种客观意志的内在关系来认识的。这种客观意志超
越个别的人,使他上升为宗教社会自觉的一员。那些只认为法西斯制度的宗
教政策是权宜之计的人,根本不了解法西斯主义除了是一种管理制度以外,
还是而且首先是一种思想体系。……法西斯国家对一般的宗教事务,特别对
那个认可的宗教,即意大利天主教,不是漠不关心的。这个国家没有神学,
但有道德;在法西斯国家里,这个宗教被看作是最深刻的精神表现之一。因
此,它不但受到尊重,而且得到保护和支持。法西斯国家没有创立自己的‘上
帝’……法西斯主义尊重修士的、神圣的、英雄的上帝,也尊重人民天真幼
稚和最简单的心灵所见所求的上帝。……”
圣座同意大利之间的关系并非一帆风顺,双方也时有冲突,因为双方从
本质上说都是极权主义者。1931年,法西斯政府公开指责教会插手社会事
务,墨索里尼于5月29日发布行政法令解散了所有天主教青年及学生组织。
教皇庇护十一世通过外交途径抗议无效,于6月29日发表《我们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