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546-广瘟疫论 >

第4章

546-广瘟疫论-第4章

小说: 546-广瘟疫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属性:咳者,疫邪夹他邪干肺也。有初起在表,夹风邪干肺者,脉兼浮,咳多痰沫,必兼鼻鸣、自汗、洒淅恶寒,于 
透表诸方中加前胡、桔梗、苏子、杏仁、淡豉。有夹水干肺者,不论表里,脉必兼缓,咳必多清痰,兼舌白、心 
悸、胸满,或呕,或吞酸,于表里药中加桑皮、半夏、茯苓、川贝母、莱菔子。有疫热传里,燥火熏肺者,脉必 
数,咳必无痰,有痰亦难出而咽痛,于里药中加花粉、黄芩、川贝、蒌仁。有病后阴伤肺燥者,脉必涩,咳必无 
力,舌必赤而无苔,吴氏清燥养荣汤加麦冬、元参、知母、贝母。有屡经汗、下,或平素阴虚,肾气上逆者, 
咳必兼上气,颧必时赤,足膝必清萎,脉必散,六味加枸杞、五味、牛膝。 
疫邪兼咳者少,即有之,亦非大有关系之证,宜以病之表里大势为主,加治咳药于本方疗之。 

卷之三里证

属性:渴乃热象,时疫为热证而有不渴者。盖初起湿热相兼,为蒸气,热未胜湿,则郁闷、心烦而不渴。热已大 
盛,在经而不在胃,则烦躁、身热而不渴。在下而不在上,则燥结而不渴。在血分不在气分,则昏沉而不渴。疫邪初 
从太阴发者,胸腹满、呕而不渴。此外,无有不渴者矣。 
初起在表,发热、头痛、舌白而渴,脉必不浮、不沉而数,六神通解散加石膏、葛根,或九味羌活汤加石膏、 
葛根。半表半里,口苦咽干,目胀而渴,脉必数,小柴胡汤加花粉、知母,或亦加石膏,或达原饮加石膏、葛根。 
邪已入胃,作渴、身热、自汗,舌现黄苔,或酱色,或黑燥,当察其胸、胁、少腹,按之无痛处而渴者,为有热无 
结,脉必洪,宜白虎汤。按之有痛处,为有热有结,痛在心下,脉必滑大,关上尤甚,小陷胸汤。在脐上及当脐, 
关中脉必滑大,小承气汤。在脐下,尺中脉必滑大,调胃承气汤。心下至少腹俱痛,寸、关、尺必皆滑大,大承气 
汤。痛在左胁不可按,左关脉必弦,或涩、或芤,桃仁承气汤。痛在右胁不可按,右关脉必弦,或滑、或迟、十枣 
汤。渴而小便不利,少腹不可按,尺脉必数,四苓散、猪苓汤、六一散。汗、下后,身热已除而渴不止,余邪未尽 
也,宜将前所用药再作小剂以利之。屡经汗、下,渴而舌上无苔,胸腹无满痛,心悸而烦,脉虚细,或浮散、或涩, 
亡阴也,六味合生脉为主。 
渴与烦躁同机,而渴轻于躁。渴有喜饮,而又有喜热饮、冷冻饮料之分。在他证不喜饮及喜热饮,则为真寒假 
热。在时疫喜热饮,多发斑疹;不喜饮,热在血分。真寒假热,百不一见也。 
时疫初起,以渴为机括,渴甚则热甚,渴微则热微。在末路,尤以渴为有余邪,不渴为无余邪也。 

卷之三里证
口苦
属性:热邪在中、上二焦则口苦,非特时疫为然,即感风寒口苦,亦属少阳热证。如时疫当恶寒、发热,表证正盛 
时,见口苦,即于发表诸药中倍加清热之品,轻则黄芩,重则知母,再重则石膏。不但三阳表证如此,即三阴里证 
手足冷,恶寒,呕利,胸、腹满,不渴,证状似乎纯冷无热,而一兼口苦,即当于温燥药中加利热之品。如用半 
夏、苍术、草果、浓朴,必加木通、苓、泽,甚至加知母、黄芩,本吴氏达原之义。 
口苦为热证的据,每遇证状模糊,寒热莫辨,必借此以决之。至舌苔黄黑干燥,烦躁,热渴,闭结,又清下之 
不可或缓者矣。 

卷之三里证
口甘
属性:口苦、口甘同为热证,苦为燥热,在上、中二焦,多渴,属三阳;甘为湿热,在中、下二焦,多不渴,属三 
阴。盖脾胃属土,稼穑作甘,土邪下涉肾位,水土相蒸,甘味上溢于口,多兼呕吐。人每误认胃寒,而用温中之 
剂,不知湿热在于下焦,土能克水,温燥太过,肾水告竭,总不见热渴诸证,惟目不见物,渐至昏沉而死。 
口甘一证,在诸证初起,犹可用温燥开导之品,而亦不宜过剂。在时疫必以清热为主,消痰为辅,或胸中停饮 
太甚,亦不过加苍术、半夏而已,如二陈去甘草加姜汁炒山栀、姜汁炒黄连、竹茹、黄芩等类,为口甘要药,乌梅 
更妙,酸能胜甘,盖五行克制,自然之理也。或四苓散加山栀亦得,然必以时疫之大势,为用药之权衡,斯可矣。 

卷之三里证
唇燥
属性:唇燥者,阳明热也。时疫见此,当辨其色。深赤为大 
热,宜清、下。淡白为亡津液,宜滋润。色如常,为津液不流通,热在经脉,宜葛根。 

卷之三里证
齿燥
属性:时疫齿燥有三。轻浅者为阳明经热,前板齿燥,身热目疼,鼻干不得卧,此将发斑疹及衄血之先兆,葛根为 
主,黄芩、知母、石膏为辅。重者为胃府燥热,通口皆燥,甚则黑如煤炭,三承气、三黄石膏选用。至重者为阴 
火煎熬,亡血太甚,肾水涸竭,当峻补其阴,知母、黄柏、生地、元参、天冬、麦冬、丹皮,每味两许,大作汤 
液,加童便、金汁,昼夜兼进。若药轻治缓,则不及矣。 

卷之三里证
鼻孔干
属性:时疫鼻孔干有四。风热则鼻鸣,荆、防、葛根、薄荷为主。阳明经热则烦躁,葛根、石膏为主。胃热腑证则大 
渴,舌黄,三黄石膏为主。亡津液肺燥,麦冬、生地、五味为主。 
大抵风热、经热者,十之五、六;腑热、亡液者,十 
之二、三。非谓热深而鼻孔反不干也,以烦、渴、大热证见,则不觉鼻孔之干与否耳。 

卷之三里证
耳聋
属性:耳聋者,少阳邪热挟痰上壅也。时疫耳聋者多,盖邪之传变,出表入里,必干少阳,又时疫属热,热至上升, 
挟痰涎浊气上壅隧道,故耳聋也。治法以疫邪大势为主, 
见于初起传表时,于表药中加荆、防、川芎;见于入里时,于里药中加黄芩、知母。屡经汗、下,耳聋不愈,不 
可急治,养阴调胃为主。须待粥食如常,二便调匀,始由渐而愈也。 

卷之三里证
鼻如烟煤
属性:时疫鼻如烟煤者,邪热烁肺也,由鼻孔干而来,急当清下,少缓则肺胃枯绝矣。三承气合白虎;或三黄石膏加 
青黛;或小陷胸加犀角;或犀角大青汤,视其兼证,择而用之。 

卷之三里证
鼻孔扇张
属性:鼻孔扇张有三。一痰壅于肺,气出入有声,喘咳、胸满、不渴,宜栝蒌、贝母、桑皮、苏子泻肺,肺气通自 
愈。一郁热于肺,气出入多热,有微表束其郁热,古人独主越婢汤,盖散其外束,清其内郁也,用于时疫中,以葛 
根易麻黄,或葛根黄芩黄连汤亦可。一肾气虚而上逆,气出入皆微,多死。此证必得之屡经汗、下,或兼多汗、心 
悸、耳聋,急宜大剂六味合生脉散加牛膝、枸杞,或可百救一、二。 

卷之三里证
咽干
属性:咽干者,邪热淫于膈上也。在伤寒为少阳热证,时疫亦然,宜黄芩,甚则佐以花粉、知母。 

卷之三里证
咽痛
属性:时疫咽痛,为热淫于肺。当视其咽中有结、无结∶无 
结者微红,以桔梗、花粉、黄芩、元参治之;有结者红肿,当加牛蒡、赤芍消其肿;结甚则起紫泡、白泡,是为 
乳蛾,必以针刺去恶血,再服清热之药方妙。 
时疫中常有急喉风、急喉痹二险证,旦发夕死,不可不察也。急喉风,咽痛而喘,乃痰邪夹热,上壅于肺。古 
方用胆矾吐其痰涎恶血,或皂角膏吐之,治之稍缓,则气闭而死。急喉痹即乳蛾速长,闭塞喉咙,亦以刺去恶血为 
主,甚或用刀大开其脓血。此虽见于时疫中,必其人平素贪浓味,多怒郁,肝火妄动,有以致之也。 

卷之三里证
舌燥
属性:舌乃心苗,肾窍通其本,脾脉络其下。时疫舌燥,由火炎土燥,中宫堵截,肾水不能上交心火,须察其苔之有 
无,与色之深浅施治。白苔而燥,疫邪在表,痰已结于膈上,吴氏达原饮加石膏、川贝、蒌仁、大黄。此吴氏名白 
砂苔,热极不变黄色,下之即黄,不可缓也。黄苔而燥,疫邪传胃,小承气、小陷胸、大柴胡选用。酱色苔而燥, 
疫邪入胃,深及中、下二焦,调胃承气汤。黑苔而燥,疫邪入胃至深,伤及下焦,大承气汤。燥成块裂,或生芒 
刺,热更甚也,大承气倍其分两,大黄须两许方妙。各燥苔,下之渐减,不即尽净,为药已中病,力未到耳,当再 
下之,有下至三、五次、十余次而后愈者。若屡下而燥苔愈长,不可更下,当察其腹中。若揉按作响者,痰水结于 
中焦,脾胃受困,津液不能上潮,改用平胃、二陈温燥之剂即愈。又肾阴竭涸,愈下愈亡其阴,燥苔不回,目无 
神,耳聋,心悸,腰萎,再下必死,宜六味地黄汤合生脉散。至无苔而燥,须辨其色。正赤或深紫,热归心包,血 
分热极,石膏、知母、黄连、犀角、羚羊角、牛黄为主。 
鲜红亡阴,二冬、生地、元参、知母、阿胶、人参为主。大抵舌无苔则胃无物,可清润,不可攻下。 

卷之三里证
舌强
属性:(附舌萎) 
时疫舌本强硬,为热而兼痰,宜清下无疑,须加清痰之药。兼白苔者,膈间未经煎熬,其痰尚湿,佐以半夏, 
大柴胡汤是也。兼黄苔者,已经煎熬,其痰渐燥,佐以川贝、栝蒌,小陷胸汤是也。兼黑苔者,热极,痰亦为火, 
佐以牛黄方效。若无痰,舌色正赤、深紫裂燥而强者,热毒蕴于心包也,三黄石膏汤加犀角、牛黄,急清其热。 
舌强虽与舌燥相类,而燥属胃,主热;强属心,主痰。又舌萎软而枯小与舌强硬而不缩有异,乃虚脱已极, 
大补及滋润或百救一、二。若屡经汗、下、清热消痰,而舌强者,又当与舌萎同治。 

卷之三里证
舌卷短
属性:时疫之舌,一见黄苔盒饭下,失下则由黄而变酱色、变燥、变黑、变生芒刺;再失下,则变卷、变短,为下证 
至急之际,宜大下屡下方和,缓则不救。 

卷之三里证
胸满痛
属性:时疫胸满而不痛者,为邪未结,为无形之气,稀薄之痰。痛而不满者,为病在经络,有虚有实,有虚 
实相兼。满而痛者,为邪已结,须分痰、食、血以施治。 
属无形之气者,按之不痛,时疫初起,邪在募原,多有此证,宜达原饮加枳、桔、木香、大腹皮以开豁之。属 
稀薄之痰者,时疫二、三日,邪在半表半里,多有此证,宜达原饮加半夏、莱菔子,或小柴胡汤加莱菔子。 
病在经络,痛而不满者,初起属实,于解表药中加延胡、乌药,舒其经络之气血。病久屡经汗、下多虚,于养 
气血药中倍当归。更有虚中夹实者,于解表清里药中加乳香、没药最妙。 
满而痛不可按,邪已结矣。痰结者,牵引窜痛,兼呕,小陷胸汤、大柴胡汤,或二方合用,甚则大陷胸汤、 
大陷胸丸。食结者,硬痛成块,不可按,多在心下,宜平胃散加枳实,苏子、莱菔子、白芥子。亦有在膈上者,为 
危证,当吐之,宜瓜蒂散。此二者不可便下,须待其转动方可下之。盖结在上焦属气分,下之太急则气逆呕吐,外 
用按揉之法为妙。血结者不可按,按之软,脉芤、涩、弦,宜于解表清里药中加桃仁、红花、三七、归尾,甚则桃仁 
承气汤。时疫多实多热,至胸膈满痛,又属实邪,非虚证。惟是屡经攻下,胸痛更甚者,乃脾肾两虚,下气上 
逆,宜温理脾胃,以建中镇安之,甚则导火归元,纳气归肾皆可。然不多见,须消息斟酌,不可轻试。 

卷之三里证
胁满痛
属性:胁满痛与胸满痛同,而微有不同者,胸满痛有宿食为病,胁满痛无宿食为病,乃亦有因宿食在胸腹而满痛及 
胁者。时疫胁满痛,是痰、气、血三者为病,其中亦有满而不痛、痛而不满,满痛并作之分。其满而不痛者,募原 
之邪未经传变,宜达原饮,兼寒热往来者,大柴胡汤。痛而不满者,邪分布于少阳之经,宜小柴胡汤。满痛并作 
者,当分左右。左属血,小柴胡去人参,加延胡、归尾、红花、桃仁,甚者加莪术、三棱、三七、五灵脂。右属痰 
与气。痰,大柴胡倍半夏,加牡蛎、莱菔子,甚则白芥子、甘遂、大戟、芫花。气,加青皮、莱菔子、木香、大 
腹皮。痰与气痛,皆无常所而有聚散。痰散仍有所苦,气散则无所苦。若屡经汗、下、清利而胁痛更甚者,虚证 
也。气虚必呕利,养气为主;血虚必烦热,养血为主,此亦十中一、二。 
胁痛与胸腹痛不同。胸腹譬之冲衢,塞不能久;胁则譬之僻巷,塞则难开,用药须明此意。时疫胁痛虽有痰、 
气、血之殊,而总不离乎热,黄芩是为主药。若别有热证者,黄连、山栀又所必需,他病胁痛,有寒、有热,不在此例。 

卷之三里证
腹满痛
属性:时疫腹满痛,属宿食为邪热所结者,十之七、八;属气、血、痰、水者,十之二、三。盖腹为胃与小肠之正 
界,非胸、胁、少腹之地可比。腹满而不痛者,属邪在气分,属水谷散漫而未燥结。气分脉多沉,或弦,水谷脉 
滑;气分通腹皆满,水谷满有分界;气分者,浓朴、大腹皮、青皮、陈皮、枳、桔为主,水谷者,半夏、山楂、麦 
芽、神曲、莱菔子、枳实为主。时疫为热证,腹满亦当清 
热,兼以顺气消食可也。若舌多黄苔,虽满而不痛,为邪已传胃,宜小承气汤下之。 
痛而不满者,属邪在血分,属水谷燥结诸病、他病或有属冷者。时疫总属热证,痛不可按而无硬处者, 
于清里方中加赤芍。不可按而有硬处者,调胃承气汤。 
满痛兼作为痞满在气,燥实在血,大实大热之证,大承气汤。诸病腹满痛或兼自利,当责之虚冷,时疫自利属热 
结旁流,下之则止,不可疑为虚冷。若满痛而喜燥、喜温,或恶寒,手足冷,清利之益甚,或右关迟紧,此非本 
病,乃因烦渴、饮冷太过,或用清凉太过、太早之所致,又当以温燥为主,不可执一。然此亦治药弊,非治本病也。 

卷之三里证
少腹满痛
属性:时疫少腹满痛,为邪热结于下焦。下焦乃大肠膀胱及厥阴分界,与中焦异,亦有满而不痛、痛而不满、满痛兼 
作之不同。初起满而不痛者,湿胜气滞也,槟榔、浓朴、苍术为要药。痛而不满者,手不可近,热伤厥阴血分也。 
黄芩以清热,赤芍、归尾以活血,柴胡以升厥阴之气,若牵引阴器及两胯夹缝者,加秦艽即愈。满痛兼作者,不论 
初起、末后,当视其前后。在前小水不利,蓄水也,四苓、猪苓、益元等方选用。在后大便不利,有燥屎也,三 
承气选用。小便利而大便色黑者,蓄血也,抵当汤、桃仁承气汤选用。以大、小便之通塞为辨,固矣,亦当细察其 
满痛而有硬块不可按者,属燥屎。满痛如鼓不可按而却无块者,属溺蓄脬中。满痛拒按而软者,属蓄血。以此辨之 
了然矣。外有时疫末路,满而不痛,痛而不满,喜温喜按者,为虚证,当细询来路。若屡经清、下太过,当消息温 
补以培养阴阳,不可执时疫为实邪热证而不变通也。然此亦十中一见耳。 
上满痛诸证,乃时疫里证之大端,总属热邪内陷。在 
风、寒、暑、湿诸门,则寒、热、虚、实俱有。在时疫已经传变,见于烦渴、燥热既显之后。其为热证易辨,若见 
于未经传变之先,乃疫毒郁而未发,多不渴,多不发热,甚有手足反厥冷者。根据风寒治,则当温;根据时疫治,则当 
清。毫厘千里,反掌生死,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