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335793_微笑管理 >

第2章

335793_微笑管理-第2章

小说: 335793_微笑管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谋求这些基本需求,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求获得最起码程度的 
满足后,才会向较高层级的需求迈进。因此,对一位连温饱都 
有问题的员工高谈工作的成就感,大概只能从他疲惫的眼神中 
看到厌烦与愤懑。   
“安全需求”(Security Needs)可分两方面讲,一方面是人 
对免于受伤害的需求,另一方面则是寻求稳定(  
Stability)与可 
预测性(  
Predictability)的需求。在一个对生命危害风险程度高 
的工作场所,诸如煤矿场、军火工厂等,管理阶层可能会以改 
善安全措施、为员工投保高额意外伤害保险等方式,来减少员 
工对风险的恐惧。此外,一些薪资给付较低的组织,诸如国家 
机关,则以终身雇用制度所形成的稳定感,作为吸引员工的良 
方。   
对于友谊、关爱以及归属感(  
Feeling lf Belonging)的欲望, 
称为“感情与归属需求”(Affiliation Needs)。此类需求属于较 
高层级,是人类群性的升华。在工作场所中,人们希望被同事 
接纳,进而培养融洽的人际关系,都是此类需求的具体表现。 
许多企业组织与机关单位经常举办联谊活动或组织联谊性社 
团,也是在满足成员对联谊的需求。   
“尊重需求”(Esteem Needs)就是希望被他人认为有价值、   
16      
 
微笑管理      
有能力、可信赖的欲求,也是一种较高层级的需求。一个人受 
到尊重后,随之面来的即为荣誉感,往往比普通的物质所得更 
能产生满足的效应。这也就是为什么,表现优秀的员工不仅获 
致加薪或奖品等鼓励,更受到上级在公开场合给予以褒扬,让 
群众的掌声给这位员工带来更丰富的心灵满足。   
一个人的潜力(  
Potential)是否能充分发挥,决定了他“自 
我实现需求”(Self…Actualization)的满足程度。如果工作只是 
糊口的手段,谈不上符合个人兴趣或展现个人能力,当然离自 
我实现甚远。但是,当所从事的工作不仅与自己的志趣相符, 
并且可让自己有机会发挥本身的知识与能力,且受到肯定与赞 
许,就是自我实现的表征。   
上述由五类需求所组成的需求层级,以最底层的“生理需求” 
到最高层的“自我实现需求”,层层渐进,上下相连。当下面一 
级的需求获得满足后,员工才会浮现较高一层的需求。一旦某 
项需求被满足了,便丧失了激励的动力,需用更高一级的需求   
来激励。     
17      
 
微 笑 管 理  
18  
激励理论之二:双因素理论  
赫兹伯格及其伙伴从“既无满足亦无不满足”出发,发展 
了“双因素理论”。  
在他们对203 位会计师与工程师的研究中发现,员工在工 
作中的满足与不满足之间,并非呈现“满足多则不满足少、不 
满足少则满足多”的线性关系。事实上,满足与不满足间有一 
个“既无满足亦无不满足”的中立地带,称为“零中介点”(Zero  
Midpoint)。自此点开始,一位员工会受到所谓“保健因素”与 
“激励因素”两类属于不同层面的因素影响,导致“没有不满 
足 不满足”以及“没有满足 满足”两种截然不同取向的 
感受。  
满足 没有满足  
没有不满足 不满足  
激 励 因 素  
中 
介 
点  
保 健 因 素  
 
微 笑 管 理      
1、保健因素   
有些因素如公司政策、行政效率、薪资待遇、工作条件、 
同事相处气氛等,如果以良好的情况存在时,则会消除员工的 
不满足感,但并不能增加员工的满足感。也就是说,此类因素 
不佳时将员工由“没有不满足”(No Dissatisfaction)转为“不 
满足”(Dissatisfaction)。若这些因素被改善,仅能使员工回复 
到“没有不满足”的状态,对强化其满足感无所助益。赫氏等 
人认为此类因素乃为“避免不满足”(  
Prevention of  
Dissatisfaction)的成因,称之为“保健因素”(Hygiene Factors)。      
2、激励因素   
另一类因素如成就感、荣誉与赞许、责任、学习与成长以 
及升迁等,若存在于工作环境中,则会使员工产生满足感,进 
而受到激励。因此,这些因素才是真正有激励作用的成因,称 
之为“激励因素”(Motivators),可使员工由“没有满足”(No  
Satisfaction)进而成为“满足”(Satisfaction),培养出对工作本 
身的热忱,愿意致力于求取更佳的工作表现。   
只有存在“激励因素”,组织成员的满足感才会增加,激励 
的效果才会产生。反之,“保健因素”只是把员工的不满足感除 
去后,恢复原本不满足尚未产生状态,是一种消极的回应状态, 
而非积极的促进作用。这就说明为什么当士气低落时,管理者 
未曾思量从“激励因素”的强化入手,却仅为员工多加一点薪 
水,而往往无法提升员工的士气。   
19    
 
微笑管理        
20      
 
微笑管理        
激励理论之三:波特——劳勒模式     
波特(  
Lyman W。poter)与劳勒(  
Edward Laculer)就如何激 
励员工士气于  
1968年在《管理态度和成绩》一书中提出了“波 
特——劳勒模式理论”(见下页图)。对员工的满足与其工作绩 
效间关联的传统看法是,员工满意后才会有良好的绩效。波特 
与劳认为这一看法是倒因为果,他们主张良好的工作绩效才是 
员工满足的成因,这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维角度。   
他们认为,员工的工作绩效使他可获得两种酬赏,一为“内 
在酬赏”,例如成就感、自我肯定感等;别一种是“外在酬赏”, 
例如薪资的增加,职位的升迁等。若这两种酬赏的质与量合乎 
员工期盼的标准,则会为他带来满足。相反地,如果酬赏的标 
准低于他的盼望,就会降低他的满足,甚至令他不满足,从而 
影响他继续努力的意愿。   
21      
 
微笑管理      
员工对酬赏 
之价值观 
员工认为努力可 
获得酬赏之机率 
而获得酬赏所 
做的努力的程度 
能力与人 
格特质 
角色认知 
工作绩效 
内在酬赏(如 
成就感受) 
外在酬赏(如加 
薪、升级) 
员工认为应 
得之酬赏 
满足波特——劳勒模式理论 
22      
 
微笑管理         
I  
D  
2  
0  
0  
2  
制 
作  
仅  
供  
参  
考 
,  
请 
勿  
用 
于 
商 
业 
目 
的 
,  
下 
载 
后 
请 
一 
天 
内 
删 
除  
。  
激励理论之四:公平理论     
有许多专家就酬赏的公平性与激励效果间的关联进行了研 
究,亚当斯(  
J。S。Adams)等人于  
20世纪  
60年代提出了“公平 
理论”,阐述了员工对报酬公平性的认知如何影响其努力工作的 
意愿。员工心中有一把秤,估算他们的“付出”与“所得”是 
否平衡,并将此作为应增加、减少或维持其努力程度的判断依 
据。   
决定“付出”与“所得”之间有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是 
由员工把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后估算认定的,“平衡状态”并非 
绝对,而为相对的认定,必须在有所比较下才能产生:     
当某位员工经与他人比较后,认为自己受到了“不公平” 
的待遇,他可能面临两种比较结果。第一种结果是他的“所得” 
低于比较出来的标准,他认为“酬赏过低”(Underreward)。另 
外一种结果,就是他发现自己的“所得”高于比较出来的标准,   
23    
 
微笑管理    
因而认为“酬赏过高” (Overreward)。不认哪一种结果,都将造 
成这位员工内心的紧张。为了缓解紧张,这位员工针对“酬赏 
过低”或“酬赏过高”可能会采取以下做法:    
1、酬赏过低时的做法   
(1) 向组织与同事提出抱怨。 
(2) 减少原先的努力程度。 
(3) 重新估算自己的“所得”,膨胀( Inflate)“所得”的价值。 
(4) 试图寻找一位比自己所获酬赏更差的人做比较。 
(5) 若实在无法忍受不公平的待遇,最极端的应对之策便是 
辞职。  
2、酬赏过高的做法   
(1) 增加原先的努力程度,促使自己真正值得被给予的酬赏。 
(2) 劝告他人也去争取较高的酬赏。 
(3) 重新估算自己的“所得”,压缩(Deflate)“所得”的价 
值。 
(4) 试图寻找一位比自己所获报酬更高的人做比较。 
因此,对于管理者而言,对判断谁应获得更高酬赏的决策 
标准或许比酬赏的多少更容易引起员工的注意,公平的标准会 
直接影响到组织成员的士气。   
24      
 
微笑管理      
基于目标的管理     
赖森姆(Gary P。Latham)等人自 20世纪 70年代至 90年代, 
经历了将近 20年的时光,根据针对 8个国家、80多类企业、  
4000多位工作人员进行研究分析的资料,提出了“基于目标管 
理”的理论。此理论的基本主张,在于强调一个组织的管理阶 
层与员工经过“参与式管理”,共同设定明确的目标,并就达到 
目标的行动适时做出客观的评估与回馈,该组织的士气将得以 
强化,促使整体绩效的提升。   
目标设定的原则如下:   
大致而言,“目标设定理论”就如何以设定目标来提升工作 
绩效,归纳出以下五点原则:   
(1)项因素(加时间、人数等)允许的情况下,尽量 
由管理者与员工共同设定目标以及评估绩效的标准。透过参与 
的过程,可增加员工对目标的“接受度”与“贡献意愿”。 
(2)目标应具有适度的挑战性,以激发员工的潜力,当然, 
也应兼顾目标的可达成性,避免造成员工的挫折感。 
(3)具体的执行方案原则上由员工自行拟订,管理者的任 
务是提供必要的指导及支援,而不必过度介入甚至干涉执行的 
行动。 
25      
 
微笑管理      
(4)在执行的过程中,可分阶段与员工共同检讨及评估执 
行的成效,以做出必要的修正与调整。 
(5)执行终结后,管理者与员工共同参照当初设定的绩效 
评估标准,客观地对目标达成的程度做一总评。 
从多位学者、专家的研究中发现,一个组织采取目标设定 
会对组织的绩效发生两种激励效果。首先,由于所设定的目标 
基本上经过了各位成员的参与、研讨,也就对个人甚具意义, 
自然易于导引其注意力。其次,透过目标设定流程产生的目标、 
内容与时限明确,绩效评估标准清晰,可有效规范组织成员的 
努力方向,避免边干边摸索的现象。   
管理者与员工 
共同设定目标 
强化组织之士气 
并提升整体绩效 
执行终结时管理 
者与员工共同做 
总评估 
双方共同制订 
评估绩效的标准 
员工规则执行方 
案并加以实际执 
行 
在执行的过程中 
分段进行检讨与 
评估 
“目标设定理论”之概念架构   
26      
 
微笑管理      
目标设定的另一项优点,在于提高了各位成员自主的范围, 
从而分摊更多成败的责任,使其坚忍不拔不精神更能发挥。再 
者,组织成员因有高度的参与感,会将所设定的目标当成自己 
息息相关的事来看待,为目标的策略及执行方案做构思,强化 
目标的可行性。   
27      
 
微笑管理        
基于团队的管理     
管理学大师彼德·杜拉克(Petev Drucker)1988年在“哈 
佛企业管理学报”上宣称,“工作团队”(Work Teams)势交逐 
渐取代组织中传统形态的部门,成为完成工作的中心。组织营 
运的成败有赖于团队运行的绩效。   
简单地说,团队因组织某项或某系列任务的需求而组成, 
其成员必须相互依赖与合作才能完成任务。这个定义凸显出团 
队的三项特色。①团队是为了特定的任务所产生。②团队成员 
的相互依赖程度很高,每一位成员自身无法单独运作,一定要 
与其他成员配合。③团队讲求合作,以共同的努力来谋求团队 
目标的达成。就组成的性质观之,团队又可细分为“特殊目的 
的团队”(Special Purpose Team)、“解决问题团队”(Problem  
Solving Team)以及“自我导引团队”(Self Directed Team)三 
类。   
创建“团队精神”是建立强固团队绩效的惟一途径,也是 
近年来组织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它包括:认同团队目标、实 
施参与管理、合作胜于竞争、激发创意等。      
1、认同团队目标   
为加强团队成员对团队目标的认同,应先将目标的背景做 
一充分的说明,让成员了解问题点与机会点。根据“参与管理”   
28    
 
微笑管理      
的原则,在设定目标的过程中,允许成员提供意见,令其产生 
参与感。   
目标设定之后,必须明确详尽地加以表述,切莫以含混暧 
昧的词句,造成不必要的“弹性诠释空间”,导致不同的成员具 
有不同的认知,埋下争执磨擦的种子。      
2、实施参与管理   
在团队中实施“参与管理”,就是透过成员知性与感情的介 
入,强化贡献的意愿,并分担整体的责任。   
知性的介入仅为知识与技能的提供者,感情的介入乃是把 
一个人内在的自我也投入到团队之中,产生一种“同体一命感”, 
关怀的层面不限于自身的工作,并涵括了所有成员表现。因此, 
也就培养了积极为团队贡献的意愿,用不着被催促,自动自发 
地注入心力。当然,整体的责任也成为个人的一部分,遇有需 
要,团员们会主动地彼此扶持协助,而非互揭疮疤、互看笑话。      
3、合作胜于竞争   
“团队精神”的最明显表征之一,就是成员的合作无间。 
孔恩(  
Aile Kohn)深入研究了团队合作的效能后主张,团队应 
以各“尽”所长进行合作,而非各“现”所长相互竞争。   
为什么团队应以合作取代竞争,孔恩提出了三点原因。① 
团队的成功须赖有效分享资源,合作正符合此项要求,竞争却   
29      
 
微笑管理    
会由于成员彼此争夺资源,导致非必要性的资源浪费。②合作 
在于融合每位成员的长处,截长补短;竞争则令成员自己表现 
为重,袖手旁观他人的困境。③合作可使得工作绩效超于完美, 
以大家的力量补足缺陷;竞争因追求击败对方,本身一旦胜利 
了,便会丧失进一步改善的动机。    
4、激发创意   
团队成员的创意,实应被视为最有价值的资产。团队运作 
的目的之一,即为容许成员们在一个高度活泼的环境中,把自 
身的创意能力充分发挥出来。冯奥齐(Roger Von Oech)特别 
重视团队营造其成员发挥创意的气氛,并列举十种对创意会形 
成残害的“心灵枷锁”(Mental locks)。   
(1) 一味强调追寻“惟一正确”的答案。 
(2) 总以“逻辑”挂帅,听不进任何天马行空的话语。 
(3) 坚持遵守“既存规则”,违者出局。 
(4) 太过于讲求实际,抹杀想像空间。 
(5) 一切必须明确,稍有含糊就予以去除。 
(6) 畏惧失败,避免接受挑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