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凯恩斯 >

第24章

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凯恩斯-第24章

小说: 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凯恩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代社会之环境与心理倾向必有若干特征会产生如此结果。于此,我们要发
两个问题:第一,何种假想的心理倾向会产生一稳定的体系?第二,根据我
们对于当代人性所有的一点通常知识,我们可否说当代社会确有此种心理倾
向?
根据以上分析,要解释观察得来的结果便需要下列稳定条件:
(一)当社会于其资本设备上增(减)劳力,故其产量增(减)时,该
社会之边际消费倾向必须如此:由该边际消费倾向推算得来的乘数虽大于
一,但不甚大。
(二)当资本之未来收益或利率改变时,资本之边际效率表必须如此:
新投资量之改变,不能与前者之改变太不成比例;这就是说,若资本之未来
收益之改变,或利率之改变,相当温和时,则投资量之改变亦不能太大。
(三)当就业数量改变时,货币工资亦趋于作同方向之改变,但不太不
成比例;这就是说,若就业量之改变相当温和时,则货币工资之改变亦不能
太大。这与其说是就业量之稳定条件,不如说是物价之稳定条件。
(四)第四个条件倒不是使得经济体系有稳定性,而是使得该经济体系
向一个方向变动到相当程度以后,会自己变换其变动方向,向相反方向变动。
这第四个条件是:若每期之投资量较前期增加(或减少),且此种状态已继
续一相当时期(若以一年作计算单位,则该时期并不太长),则资本之边际
效率将开始蒙受不利(或有利)影响。
(一)我们第一个稳定条件是说,乘数虽大于一,但不甚大。这个条件,
作为人性之心理特征而论,似乎非常合理。盖当真实所得增加时,现在所需
满足之欲望,其压力逐渐减少,而生活费用(维持习惯上的生活程度所需的
费用)与所得之差则逐渐增加;若真实所得减少则反是。故就社会上一般人
而论:当就业量增加时,当前消费量自然趋于增加,但不若真实所得之全部
增量之大;当就业量减少时,当前消费自然趋于减少,但不若真实所得之全
部减量之大;而且,不仅一般人如此,政府大致亦复如此,盖在今日之世,
当失业人数继续增加时,政府往往不能不举债以救济之。
不论从先验方面,读者是否认为这个心理法则入情入理,但有一点很确
定:若此心理法则而不适用,则实际经验必与今日大不相同。盖在后者情形
下,则不论投资增量如何微小,有效需求将作累积的增加,一直到达到充分
就业为止;反之,当投资减少时,有效需求将作累积的减少,一直到就业人
数等于零时为止。但实际经验与此不同,我们并不趋于极端,而在两极端之
间。也可能:在某一段范围以内,真有这种不稳定性;假使如此,则该范围
一定很狭小,在此范围以外,不论在哪一个方向,我们的心理法则一定适用。
还有一点也很明显:即乘数虽大于一,但在经常情况之下,并不奇大;盖设
奇大,则当投资量改变一特定量时,消费量将大量改变(其改变限度,只是
充分就业或全无就业)。
(二)有第一个条件,则当投资量之改变相当温和时,消费品之需求也
不会有绝大改变。有第二个条件,则当资本资产之未来收益或利率改变不太
大时,投资量也不会有绝大改变;其所以然者,因为要从现有设备上大量扩
充产品,大概会引起成本递增。设在开始时,可以用来生产资本资产之资源
有大量剩余,则在某一段范围以内,可能很不稳定,但当此剩余之资源大部
分已经利用时,则此不稳定性即不再存在。又,若工商界在心理上起剧烈变
动,或有划时代的新发明,以致资本资产之未来收益改变甚烈时,则此第二
条件,亦能限制由此引起的不稳定性;但在限制向上变动方面,恐怕较之限
制向下变动方面,更有效一些。
(三)第三个条件,与我们所经验到的人性相符。上面虽然说过,关于
货币工资之斗争,大体上只是要维持一高额相对工资;但当就业人数增加时,
一方面因为工人之议价能力增大,他方面因为工资之边际效用减少,工人之
财政情况改善,愿意多冒一些险,故货币工资之斗争大概在各业皆会加强。
然而这些动机也有一个限度,工人不会因为就业情况改善而要求货币工资增
加许多,也不会因为要避免失业而让货币工资减少许多。
这里又和以上一样:不论从先验方面,这个结论是否入情入理,但根据
实际经验,这种心理法则一定存在。盖设不然,则失业工人间之相互竞争一
定会使货币工资减少许多,因此使得物价水准极不稳定。不仅如此,恐怕除
了充分就业以外,别无稳定的均衡位置;盖货币工资率将无限制降低,一直
到货币数量(用工资单位计算)变成非常丰裕,利率因之降低到一种程度,
足以恢复充分就业为止。除此以外,别无可以休止之点。①
(四)第四个条件倒不是稳定条件,而是为什么经济衰退与经济复兴会
接连着此起彼伏。这个条件只是根据一个假定:即资本资产之年龄参差不齐,
但寿命都不太长,最后都会不堪再用;故设投资量低于某一最低水准,则即
使其他因素没有大量变动,最后资本之边际效率又复提高,投资量又复恢复
到超过这个水准,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同样,设投资量一期比一期大,则
除非其他因素改变,否则最后资本之边际效率又复降低,以致引起经济衰退,
亦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因为有一至三三个稳定条件,故经济复兴与经济衰退之程度已经有了限
制;因为有第四个条件,故即使是有限度的经济复兴与经济衰退,只要已经
继续了相当时期,而没有其他因素之改变来加干涉,也会自己转换方向,向
相反方向变动;以后这同一力量,又把变动方向再转换过来。
这四个条件联合起来,足够解释我们实际经验中之显著特征:就业量以
及物价之变动并不趋于两极端,而只是绕着一条中线上下动荡。此中线之位
置,固然比充分就业低得相当多,但亦比最低就业量高得相当多;所谓最低
就业量者,即若就业人数而低于此水准,生活便将受到威胁。
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下结论:这不高不低的位置,既然是由“自然”趋
势所决定,而且这种“自然”趋势,如果我们不有意设法矫正,大概会继续
维持下去,故这个位置是建筑在必然律上的,无法改变的。以上四个条件之
一向通行无阻,只是一个实际观察得到的事实,而不是一个不能改变的必然
原理。
① 各种产物之就业函数,在就业量之有关变动范围以内,也许曲度不同。在现阶段,我们暂时忽略由此所
引起的复杂性。参阅以下第二十章。
第五编 货币工资与物价
第十九章 货币工资之改变

假使我们能够把货币工资改变时所生的影响提前讨论,倒是一件好事。
盖经典学派之所以一向认为经济体系有自动调整之性质者,就因为假想货币
工资有伸缩性;货币工资一有刚性,便把经济体系失调之过推在这刚性身上。
然而我们不能这样做,因为在我们自己的理论还没有建立以前,我们不
能充分讨论这个问题。货币工资之改变所生之后果相当复杂,在某种情形之
下,减低货币工资确能(象经典学派设想的那样)刺激产量。我与经典学派
相异之处,主要是分析上的不同,故在读者还没有了解我的方法以前,我不
能把这种相异之处说得很透澈。
据我所知,通俗解释实在很简单,没有象我以下所说那样迂回曲折。这
个解释只是说:若其他情形不变,则当货币工资率减低时,制成品之价格将
减低,故可刺激需求,增加产量与就业量;但产量增加而资本设备不变,则
劳力之边际效率减低;当劳力之边际效率与劳工同意接受的货币工资率重复
相等时,产量与就业量即不再增加。
这种解释之最粗陋形态,简直等于说:货币工资减低时,需求不受影响。
现在也许还有若干经济学家,认为需求的确不受影响;他们的理由是:总需
求乃定于货币数量与货币之所得流通速度——二者之乘积,当货币工资减低
时,并没有显著理由,为什么货币数量会减少,或货币之所得流通速度会减
低。他们甚至于会说:若工资减低,则利润必增加。但是我想大部分经济学
者会承认,当货币工资减低时,一部分劳工之购买力减低,故总需求的确要
受到若干影响;不过他们会指出,在相反方面,有一部分人之货币所得并未
减少,此等人之真实需求,将因物价之下降而增大;即使在劳工方面,除非
劳力之需求弹性小于一,否则当货币工资减低,就业人数增加时,劳力方面
之总需求也会增加。故在新的均衡状态之下,就业人数会比以前增多——除
非是在非常特殊的极限情形,但是这种情形,事实上不会发生。
对于这种分析,我根本不同意。其实分析二字还欠妥;因为以上所说,
虽然很可以代表许多经济学家之想法,但是他们很少把他们所根据的分析方
法明详写下。
他们得此论证之途径,大概如下:就一业而论,则该业之产物有一需求
表,表示售价与出售量之关系,又有一组供给表,表示产量与生产该量时生
产者所要求之价格——二者之关系;所以有一组供给表格者,因成本之计算
基础,各厂不同。设其他成本不变(除非是由产量改变所引起者),则由此
两种表格可得劳力之需求表,表示就业人数与工资水准之关系;该曲线在任
何一点之形状。即决定劳力之需求弹性。然后以此概念,不加重大修正,转
用之于工业全体,认为根据同样理由,工业全体也有一个劳力之需求表,表
示就业人数与工资水淮之关系。至于所谓工资,到底是货币工资或真实工资,
对于论证没有关系;盖设为货币工资,则币值之改变固然必须矫正,但此不
足以影响论证之要义,因为物价之改变,决不会与货币工资之改变刚成同一
比例。
假使以上所说,真是他们论证所据(假使不是,我不知道他们根据什么),
则此论证一定是错的。因为要替一业建立需求表,必先假定其他工业之供需
表不变,总有效需求之数量不变,故除非把总有效需求不变这个假定也搬过
去,否则我们不能把仅仅适用于一业之论证转而用之于工业全体。不过假使
真作如此假定,则此论证可谓答非所问。何则?因为固然大家都承认:设货
币工资减低,而总有效需求仍与以前相同,则就业人数一定增加;但争执之
点,正在:当货币工资减低时,总有效需求(用货币计算)会不会仍与前相
同?或至少总有效需求(用货币计算)之减少,并不与货币工资之减低完全
成比例(即若用工资单位作衡量标准,总有效需求较前增加)?假使我们不
允许经典学派用类比方法,把仅仅适用于一业之结论推广之于工业全体,则
该学派即完全不能回答:当货币工资减低时,就业人数会受到什么影响?因
为该学派没有一种分析方法可以用来处理这个问题。据我看来,皮古教授之
《失业论》,已经尽了经典学派之能事,但结果该书恰成了一个显例,说明
经典学派对于何者决定实际总就业量这一个问题毫无办法。②

现在让我们用我们自己的分析方法来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分为两部
分来讨论:(一)设其他情形不变,则货币工资之减低有没有直接趋向,增
加就业人数?此处所谓其他情形不变者,系指消费倾向、资本之边际效率表、
以及利率三者,就社会全体而论,仍与前相同。(二)货币工资之减低,对
于以上三个因素是否会发生必然的或或然的影响,故有必然的或或然的趋
势,可以在一特殊方向,影响就业人数?
对于第一个问题,我们已经在以上几章中下了一个否定答案。我们知道,
就业人数只与有效需求量(用工资单位计算)发生关系,后者乃预期的消费
与预期的投资之总和,故设消费倾向、资本之边际效率表、以及利率三者不
变,则有效需求亦不变更,设以上三个因素不变,而雇主们增加就业人数,
则就雇主全体而论,其收益一定少于其供给价格。
减低货币工资,可以减低生产成本,故可以增加就业人数,——这是一
个很粗陋的结论。要证明这个结论之谬误,我们最好先假定(这是对于这种
说法最有利的假定),在开始时,雇主们的确预期:减低货币工资会减低生
产成本;然后再观察事态之发展。就单独一个雇主而论,当货币工资减低时,
他很可能只看到他自己生产成本之减低,而忽略了:货币工资之减低,对其
产物之需求亦会发生影响;于是以为,现在增加产量可以增加利润,因此遂
增加其产量。假使一般雇主都作如此预期,都如此做法,他们真会增加其利
润吗?不会。除非(一)该社会之边际消费倾向等于一,故所得之增量等于
消费之增量;或(二)投资增加,足以弥补所得增量与消费增量之罅隙。但
要投资增加,则资本之边际效率表,必须比之利率相对增加。故除非边际消
费倾向等于一,或货币工资之减低会使得资本之边际效率表比之利率相对增
加,因之增加投资量,否则增加产量以后之收益,一定使得雇主们失望,于
是就业量又回到原来数目。盖设雇主们真根据其预期售价,提供就业量,则
公众之所得将增加,所得既增,故其愿意储蓄之数将超过当前投资量,故雇
② 定义见以下第二十章。
主们必蒙受损失,且此损失之大小,恰等于二者——愿意储蓄之数与当前投
资量——之差。以上所说,不论货币工资率在什么水准都是对的。固然,在
一段时期中,雇主们可能自己增加其对运用资本(Workingcapital)之投资,
二者之差因而得以弥补,但此至多只能把失望来临之日延迟一些时候而已。
因此,减低货币工资并没有直接趋向,足以增加就业人数;——除非该
社会之边际消费倾向,或资本之边际效率表,或利率,因货币工资之减低而
受到影响。故要分析减低货币工资之效果,只能追究此三因素可能受到的影
响。
此种影响之最主要者,大致如下:
(一)货币工资减低时,物价会下降,故可引起若干真实所得之重分配,
(a)从工资阶级转移给边际直接成本中之其他生产原素(如果后者之报酬不
减),(b)从雇主阶级转移给利息阶级(ren-tires),因后者之所得乃是
用货币来规定的。
此种重分配,对于社会全体之消费倾向有什么影响呢?真实所得从工资
阶级转移给其他原素,大概会减低消费倾向;至于从雇主阶级转移给利息阶
级,其影响为如何,则颇成问题。设就大体而论,利息阶级在社会上比雇主
阶级富裕,其生活程度又最少伸缩性,则重分配之影响亦属不利。根据这种
种考虑,其净结果如何,我们只能猜想而已。大概是趋于不利,而不是趋于
有利。
(二)设我们所讨论的经济体系,并不是一个闭关体系,又设所谓货币
工资之减低,又是比之国外货币工资(当二者都化成共同单位以后)相对减
低,则贸易差额趋于扩大,显然对于投资有利。这里当然假定:国外之关税、
进口限额等,并未改变,抵消这种好处。就英美两国而论,英国在传统上之
所以比较相信:减低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