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凯恩斯 >

第4章

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凯恩斯-第4章

小说: 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凯恩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准,f(N)与φ(N)常相等,故当N 增加,Z(=φ(N)增加时,D(=f
(N)亦必与Z 作同量增加。换句话说,经典学派假定着:总需求价格(或收
益)常与总供给价格相适应,故不论N 取何值,收益D 常与总供给价格Z 相
等。这就是说,所谓有效需求,不是只有一个唯一的均衡值,而是有无穷数
值,每值都同样可能;故就业量变成不确定,只有劳力之边际负效用,给与
就业量一个最高限度。
假设这是对的,则雇主间之相互竞争,必使就业量扩张到一点,在该点
时,总产量(output as a Whole)之供给,不再有弹性;即当有效需求之值
再增加时,产量不再增加。显然,这就是充分就业。在上章中,我们从劳工
之行为方面着想,给充分就业下了一个定义。我们现在达到了另外一个等值
(equivalent)标准:所谓充分就业者,即当对劳力产物之有效需求增加时,
总就业量不再增加之谓也。故萨伊定律所谓:不论产量在什么水准。总产量
之总需求价格恒等于其总供给价格,实际上等于说,社会上无阻挠充分就业
之力量。不过,如果萨伊定律并不是关于总供需函数之真正定律,则经济学
实在缺少了很重要的一章,一切关于总就业量之讨论,徒属词费。

在现阶段,把以后各章所要详细说明的就业理论,先作一简略提要,也
许有助于读者,——虽然也许不易完全了解。所用名词,以后都要细加定义。
在本提要中,我们假定货币工资率不变,每雇用一人之其他原素成本亦不变。
这些假定只是为行文方便而设,以后可以取消。本理论之重要特征,并不因
货币工资率等等之是否可以改变,而受丝毫影响。
本理论可以简述如下。就业量增加时,总真实所得也增加。但社会心理
往往如斯:总真实所得增加时,总消费量也增加,但不如所得增加之大。故
若整个就业增量,都用在满足消费需求之增加量上,则雇主们将蒙受损失。
故欲维持某特定就业量,则当前(current)投资量必须足以吸收在该就业量
之下,总产量超过社会消费量之部分。盖若投资量小于此数,则雇主们之收
入,将不足以引诱彼等提供该就业量。由此,设社会之消费倾向(propensity
to consume)不变,则就业量之均衡水准决定于当前投资量;所谓均衡水准
者,即在该水准时,雇主们既不欲扩张、亦不欲缩小其雇用人数。当前投资
量则又决定于投资引诱(inducement to in vest),投资引诱则又决定于两
组势力之相互关系,第一组为资本之边际效率表,第二组则为各种期限不同、
风险不同的贷款利率。
故设消费倾向与新投资量不变,则只有一个就业水准,与均衡相符;在
任何其他水准,总产量之总供给价格,皆与其总需求价格不相等。此均衡水
准不能大于充分就业,即真实工资不能小于劳力之边际负效用。但是一般说
来,我们并没有理由,可以期望此均衡水准必等于充分就业。与充分就业相
吻合的有效需求,实在只是一个特例,只有当在消费倾向与投资引诱之间,
有一特殊关系存在时,方能实现。经典学派郎假设此种特殊关系之存在。在
一种意义上说,这种特殊关系乃是最适度(optimum)关系,只有在下列情形
下方能存在:即或由于偶然巧合,或由于有意设计,当前投资量恰等于在充
分就业情形之下,总产量之总供给价格与社会消费量之差。
本理论可以归纳为下列几个命题:
(一)设技术、资源、与成本三种情况不变,则所得(货币所得与真实
所得二者)定于就业量N。
(二)一社会之所得与该社会之消费量(后者以D1 表示之)——这二者
之间之关系,定于该社会之心理特征;此种关系,可称之为消费倾向。换言
之,设消费倾向不变,则消费量定于总所得量,亦即定于总就业量N。
(三)雇主们决定雇用之劳工数N,乃定于二者之和(D),即可以预期
于社会之消费量D1,以及可以预期于社会之新投资量D2。D 即以上所称有效
需求。
(四)因D1+D2=D=φ(N),其中φ代表总供给函数,又因从上(二),
D1 为N 之函数,可写作χ(N),χ定于消费倾向,故有φ(N)-χ(N)=
D2。
(五)因此,均衡就业量乃定于(i)总供给函数φ,(ii)消费倾向χ,
与(iii)投资量D2。此即就业通论之要点。
(六)工资品工业中劳力之边际生产力,随N 之增加而递减,而前者又
决定真实工资率,故(五)受以下限制:当真实工资率减低至与劳力之边际
负效用相等时,N 即达到其最大值。故并不是D 可以任取何值,而货币工资
皆可保持不变,故欲知就业理论之全貌,货币工资率不变这个假定,必须撤
消。
(七)依照经典学派理论,则不论N 取何值,D 皆等于φ(N);故只要
N 小于其最大值,就业量皆在中立均衡状态(neutralequili-brium)。而
雇主间之相互竞争,必能使N 达到此最大值。在经典学派看来,只有这点才
是稳定(stable)均衡点。
(八)就业量增加时,D1 增加,但不若D 增加之甚:因为当我们所得增
加时,消费量增加,但消费量之增加小于所得之增加。解决实际问题之线索,
就在这个心理法则上。由此法则,故就业量愈大,则Z 相应产量之总供给价
格)与D1 雇主们可以预期从消费者身上收回部分)之差别愈大。设消费倾向
不变,则除非D2 逐渐增加,以弥补Z 与D1 间距离之逐渐扩大,否则就业量
不能增加。故除非真象经典学派所假定的那样,当就业量增加时,总会有若
干力量使D2 增加,足够弥补Z 与D1 间距离之逐渐扩大,否则可能N 尚未到充
分就业水准,而经济体系已达到稳定均衡状态;N 之实际水准则定于总需求
函数与总供给函数相交之点。
故劳力之边际负效用(以真实工资衡量)并不决定就业量;在某特定真
实工资率之下所可能有的劳力供给量,只决定就业量之最高水准。消费倾向
与新投资量二者才决定就业量,就业量又决定真实工资水准,——并不是颠
倒过来。设消费倾向与新投资量所产生之有效需求不足,则实际就业量将小
于现行真实工资率之下,所可能有的劳力供给量,而均衡真实工资率,将大
于均衡就业量之边际负效用。
这种分析,可以解释为什么会有可富而不富(poverty in the midst of
plenty)这种矛盾现象。因为只要有效需求可以不足,则就业量就可以——
而且常常——在没有达到充分就业水准以前,即行中止而不再增加。有效需
求之不足,常常阻碍生产,——虽然劳力之边际产物,尚大于就业量之边际
负效用。
而且,社会愈富,则其实际产量与可能产量之差别愈大,经济制度之弱
点亦愈易暴露而令人愤慨。一个贫穷社会,往往以其产品之大部分用之于消
费,故只要有小量投资,即可造成充分就业。反之,在一富裕社会中,设欲
令富人之储蓄倾向与穷人之就业机会不相冲突,则投资机会必须较之贫穷社
会增大许多。设在一富裕潜性极大之社会中,投资引诱甚弱,则该社会之富
裕潜性虽大,但有效需求原则必迫使其减少实际产量,直至该社会达到一种
贫穷程度,使其实际产量超过消费量部分,恰与其微弱的投资引诱相适应。
但事之不幸更有甚于此者。在一富裕社会中,不仅边际消费倾向①较弱,
而且因其资本积聚量已较大,故除非利率可以迅速下降,否则继续投资之吸
引性也较小。这里就牵涉到利息论,以及何以利率不能自动降到适宜水准。
这些留待第四编讨论。
故消费倾向之分析、资本之边际效率之定义,以及利率论,乃是我们现
有知识中之三大缺陷,必须弥补。这步做到以后,价格论之地位也确定了,
——价格论只是我们通论之附属品。我们将发现,在利率论中,货币占有重
要位置;我们将设法弄清楚,货币之所以异于他物者,其特征何在。

总需求函数可置勿论,——这是李嘉图经济学之基本观念。百余年以来,
我们所领教的经济学,都是以此观念为基础。李嘉图认为有效需求不会不足,
马尔萨斯虽曾强烈反对,但是没有用,因为后者只能诉诸于日常观察中得来
的事实,而不能清楚说明:为何,以及如何,有效需求会不足或过余;他不
能提出另外一个学说。李嘉图完全征服了英国, 恰如异教裁判所
(Inpuisition)征服了西班牙。他的学说,不仅为金融界、政治家与学术界
所接受,而且争辩从此终止;别的观点完全销声匿迹,不再有人讨论。马尔
萨斯不能解决的有效需求这一个大疑难,从此不再在经济学文献中出现。在
马歇尔、艾其伟斯以及皮古教授手中,经典学派理论已经登峰造极;然而在
三氏著作中,对于有效需求,竟未提及只字。
有效需求这个概念,只能偷偷摸摸,生活在卡尔·马克思、西尔维·盖
赛尔(silvio Gesell)或道格拉斯(Douglas)少校这些不入流社会中。
何以李嘉图会得到如此绝对胜利,始终有点神秘难解。大概一定是因为
这个学说与社会环境很合式。这个学说所得结论,往往与常人所预期者很不
相同,这(我想)倒反而增加了它的学术威望;这个学说付诸实施时,往往
① 定义见下第十章。
严酷,苦口难咽,这倒使人信为良药;以此学说为基础,可以建立起广大的、
逻辑上无可非议的上层结构,这增加了它的美;这个学说可以把社会上许多
不公道处与残酷处,解释为进步过程中无可避免的意外事件,这使它受统治
者欢迎;这个学说可以为资本家自由企业辩护,因此又得统治者背后社会有
力分子之垂青。
虽然一直到很近,正统经济学家还不怀疑这个学说,但用这个学说来作
科学预测却异常失败。因之他们的声望逐渐受到影响。从马尔萨斯以来,职
业经济学家虽然并不因理论与事实不符,而有动于中,但常人却已觉察到这
种不符情形,结果他们逐渐不愿意对经济学家,象对其他科学家那样尊敬;
因为后者之理论结果,当应用之于实际时常可以用观察证实,而经济学则不
然。
传统的经济学说向以乐观著称,经济学家被人看作是甘迪德(Candide)
一流人物:离开了现实世界,垦殖自己的小园地,然后告人说:只要听其自
然,则一切都在最好可能的世界中、向着最好的路上走。这种乐观态度之由
来,我认为是因为他们忽视了一点:有效需求不足,可以妨碍经济繁荣。如
果一个社会之运行,确如经典学派所设想的那样,则该社会资源之就业量,
自有达到最适度水准之趋势。经典学派理论也许代表我们冀望于经济体系
者,不过如果假定现实经济体系确属如此运行,那是根本把问题都假定掉了。
第二编 定义与观念
第四章 单位之选择

在本章及以下三章中,我们想廓请若干疑难。但是这些疑难,对于我们
现在要研究的问题并无特殊关系,所以这几章只能算是题外之文,暂时打断
主要思路。我之所以提出这些疑难在此处讨论者,是因为别人的处理方法,
对于我要研究的问题并不合用。
在写本书时,有三点疑难最妨碍我工作之进行,在我没有设法解决以前,
我总不能把我自己的意见畅达表示出来。这三点疑难是:第一,如何选择几
个单位,在处理有关整个经济体系之许多问题时可以合用;第二,如何确定
预期在经济分析中之地位;第三,如何规定所得之定义。

经济学家通常所用单位之不能令人满意,可以用(一)国民所得,(二)
真实资本之数量(stock),以及(三)一般物价水准,这三个概念为例说明
之:
(一)国民所得(National Dividend),依照马歇尔及皮古教授所下定
义,①乃衡量本期(current)产量或真实所得,而非衡量本期产量之价值或
货币所得。①而且,国民所得是一个净概念,必须从本期产品中,减去本期开
始时已有的资本设备在本期中所蒙受的耗损,二者之差才是国民所得,才是
社会资源之净增量,可以用之于消费,或留之为资本。经济学家想从这个基
础上,建立起一个量的科学。不过,假使这个定义以此为目的,则我们有一
严重非难:即社会所产物品与劳役乃一不齐性的复杂体(non…nomogene…ous
plex),除非在若干特例下,严格说来,是不能衡量的。特例之一,例如
所有产品都以同一比例增加。
(二)假使因为要计算净产量,而想衡量资本设备之净增量,那末困难
更大;因为我们必先找出一共同基础,然后才能比较新产资本项目,与本期
内耗损掉的旧项目——这二者之数量。为计算净国民所得,皮古教授②减去“可
以视为正常的折旧(obsolescence)等;至于何为正常,则看这些耗损是否
经常发生,使人至少可以约略——如果不能详细——预料得到。”但是因为
皮古教授并未以货币作计算单位,所减者也不是一笔钱,所以他实在假定着:
物质虽然未变,可是物质之量已变,换句话说,他还是暗中引进了价值改变
(changes in value)这个观念。当生产技术改变,新的资本设备与旧的设
备不相同时,皮古教授也想不出满意办法③来比较新旧两种设备之价值。我相
① 请读皮古《福利经济学》(Economics of Welfare)全书,尤其是第一编第三章。
① 国民所得虽然应当包括一切真实所得,但为实际方便起见,只包括可以拿货币来购买的物品与劳役。
② 《福利经济学》第一编第四章论“何谓维持资本完整”;以及彼在《经济学杂志》(Economic Journal)
1935 年6 月号一文中所加修正。
③ 参阅哈耶克(Hayek)教授之批评,载《经济》(Economica),1935 年8 月号,第247 页。
信皮古教授所追求的概念,在经济分析上是一个正当而合适的概念。但在没
有采取一组满意的单位以前,要想对此概念下一精确定义,实不可能。要把
一个真实产量(real output)与另一个真实产量相比,然后再用新产的资本
设备项目,来抵消旧的、消耗了的项目,以计算净产量——这实在是个难题。
而且这个难题实在可以说是没有什么办法解决。
(三)众所周知,一般物价水准这一个概念,含义空泛,而且亦无法使
其精准,故不适用于因果分析(causal analysis)——后者应当是精确的。
不过这些困难也不过只是理论上的难题而已!工商界在作业务决策时,
从未计虑及之,而且与经济事态(economic eVents)之因果程序(causal
sequence),也没有什么关系。概念虽不明确,经济事态之因果程序,却是
明确的。由此我们可以断言,这些概念不仅不精确,而且不必需。显然,数
量分析(quantitatiVe ana…lysis)不能用数量不明的概念。而且一从事数
量分析,我们就会明白,没有这些概念倒反而好些。
两堆在数量上无法比较的东西,固然不能用作数量分析之材料,但我们
仍可作若干约略的、统计的比较。后者无须精确计算,只须大致不误;故在
某种限度以内,统计比较(statistical pari…sons)倒是有意义的、健
全的。净真实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