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阿毗达摩四十九讲 玛欣德尊者 >

第103章

阿毗达摩四十九讲 玛欣德尊者-第103章

小说: 阿毗达摩四十九讲 玛欣德尊者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一个人在临终的时候,他过去所造作的业将会成熟。因为我们刚刚讲完了业,只要是在生命期间,那么我们不断地在造业,不断地在造善或不善的业。而同时,只要我们在生命期间,业也不断地成熟,不断地使我们带来果报。业的成熟是不会中断的,除非我们已经断尽了烦恼入般涅槃。那个时候,业才会终断。要不然的话,业一直都在成熟而带来它的果报。对于一个临终的人,他过去所造的善或者不善的业,在他临终的时候成熟而使他在临终的时候看到这种业,那么这个就称为业。

业被一个临终的人体验就是犹如重新在造作一般。如果一个人他造作的是善业,例如:一个人经常乐善好施,在他临终的时候,犹如自己又重新在做布施一样,他将会看到这样的影像。或者如果一个人在经常做一些善事,帮寺院做服务等等,这样的话,他也有可能在临终的时候,看到这样的影像。这种影像是以他当时正在造作那一种善行或者造作不善行的影像出现,所以这称为业。对于不善业来说,他如果是一个渔夫或者是一个猎人,那么他将会看到他犹如重新在捕鱼或者在打猎一样。

这些是业,业被一个临终的人体验,就是他看到的影像犹如他在造作一样。

第二种是业相kamma…nimitta。业相是与过去所造作的善业或者恶业有关的影像,或者看到造业的工具。

这是以即将成熟而导致下世投生到何处的善业或恶业有关的目标或者影像,或者是这种业的工具。例如:如果是一个虔诚的信徒、一个佛教徒,他有可能看到的是寺院或者佛塔的影像。或者他曾经以花去供佛,然后他看到的是花,花的影像。或者如果一个贪财的人,他有可能在临终的时候看到的是金币。如果是一个屠夫,他有可能在临终的时候,看到了被宰杀的牛或者猪的哀叫,或者有时候会看到屠刀等等。这些由于他看到的是当时造业的某一种影像或者工具,或者某一个局部的片段,这个称为业相。

有些人在临终的时候将会看到的是趣相。这里的“趣”就是即将投生的地方,这种相,就是它的影像或者征兆。

如果一个人在造了善业,他的善业在临终即将成熟的时候,他将可以看到天界的影像,他可能会看见天人去迎接他。就例如我们讲到那个Dhammika居士,他经常造善业而见到天人去邀请他,去接引他一样。或者他有时候可以看到天界的宫殿。或者他可能会听到一些天界的音乐,天界的声音或者是飘来天界的香味等等,这些有可能被他的六门所认知。

对于如果是要投生为人的,他往往会看到的是什么?是母胎,是红红的子宫。如果一个人在临终的时候看到这样的景象,知道将要投生到哪里吗?哪里?如果一个人在临终的时候,看到旷野,他可能会投生为鬼。当然有些人在临终的时候,如果看到了一些他已经去世了很久的亲戚变为人等等,这个也有可能是投生为鬼类。

如果有时候看到一些动物的影像,或者看到一些田野等等,这有可能是使一个人投生为畜生。而如果一个人看到了一些,例如:民间有传说看到牛头、马脸,这些是哪里的?是地狱的。有的人会看到地狱的火,或者看到好像河水在开、烧开了在滚,或者他又听到了一些很凄厉的叫声,看到一些很恐怖的影像,这个是哪里?投生到哪里的相?这是投生到地狱的相。

由于一个人在临终的时候,他看到的影像很可能是他下一生准备投生的地方,他将要投生的趣处,他在今生临终之前,它以某一种影像的方式出现,出现他以后投生的趣处,这称为趣相。

每个人在临终的时候,都有可能体验到这三种相的其中一种、或者两种、或者三种都有可能。而且即使一个人在昏迷的状态下,只要他是临终的时候,他的意门还是可以体验到,就好像我们看到一个人在熟睡、在沉睡,但是我们并不知道他是在做梦,是不是?他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的反应,只是他还是会在做梦,做梦还是属于意门心路过程。同样的,一个人如果是处于昏迷状态,那个时候他有可能是处于有分,但也有可能还有很轻微的意识。只要他在临终的时候,他的最后一个心路过程,仍然会取某一样的影像,而这种影像就和他成熟的业,或者和他投生到下一生的趣处有关。

这些是有情在临终的时候,他将能够体验到的相。而这些影像无论它是属于业,或者业相、或者趣相,都可以被六门所认知,也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这六门所认知。如果是以意门或者被眼门所认知的话,通常它都是以影像的方式呈现出来。而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影像,就是在临终的时候能够呈现出这些影像,使我们在辨识、在观照过去世成为可能。至于如何依照这些影像来辨识过去世,我们等会在讲到死生的过程的时候,我们再讲一下。

我们现在再来看一看,当一个人在临死的时候,他的心是怎么样发生的呢?当一个众生在生命期间最后一个心路过程,这个心路过程称为临死速行的心路过程。有情在临终之时,在心路过程的末端或者有分尽时,死亡心将会生起,代表这一个众生的一生终结。例如:这个是有分(有分流),有分流不断地生灭,不断地生灭。有分流中断了之后,生起了一个意门转向心;意门转向心灭去之后,接着生起了五个速行。

为什么只有五个速行呢?由于一个众生或者一个人在生命的最后那一刻,他的心已经很弱了,很微弱了,所以只有五个速行,不像平时一样,一般都是七个速行,这个时候只有五个速行。当五个速行灭去之后,就有可能是落入有分。在有分之末端,一个死亡心生起,这个死亡心一生起就宣告着这个人已经死亡了,这个生命走到了尽头了。在死心灭去之后,没有间断地生起了一个结生心,标志着另外一个生命的开始。

所以在一个众生,死和生之间是没有间断的。紧接着生起的结生心由于它把两世(就是结生心是今生的第一个心,而前一世的死心是在前一世的最后一个心)能够把它连接起来,所以称为结生pañ;isandhi。pañ;i就是反向、逆向,sandhi就是连接,由于这样使生命之流不会中断。

在这里上座部佛教并不承认有中有,不承认有中阴身,中阴身的梵文叫做antaràbhava,antarà就是中间、间断的,bhava是生命,所以称为中有。中有的意思就是“间隔了的生命”或者“中间的生命”。

在北传佛教有一部叫做《异部宗轮论》,那部《异部宗轮论》里面讲到了,在佛灭三百多年分出去的说一切有部,他们那个时候开始就相信有中阴身,就是有“中有”。于是,可以说中阴身的概念是由说一切有部这些北印度的一些部派佛教所传来的。

而在部派佛教期间,还有很多其他的部派,例如:大众部、说出世部、鸡胤部这些,他们都不承认有中阴身。而且如果是从缘起的法则上来说,也很难成立有中阴身。因为,生命流是不会有中断的,不可能在死了之后,业还不会成熟,然后才会有中阴的出现。因此,在上座部佛教是不承认有中阴身的。也就是说依照缘起的法则,中阴、中有是不能够成立的。而之所以有中阴身的起源,很可能是北印度的说一切有部,就是小乘的说一切有部部派他们那边传来的。

而即使是对于中阴身来说,说一切有部也有各种不同的说法。例如:在《阿毗达摩·大毗婆沙》或者在《俱舍论》里面也讲到,当时的毗婆沙师他们对于中阴的看法也不同。有的认为只有七天,有的认为七七四十九天,有的认为说不定,有的认为一个刹那,有的认为可以无限长。所以即使对于中阴来说,说一切有部也是很有争议的。

对于临死的速行心路过程,一个人只要死心还没有生起,那么就证明他的生命还没有终结。但一旦一个人的死心生起了,就宣告着他的生命的终结,紧接着另外一个生命就开始了。

对于临死速行心路过程来说,通常是意门心路过程,但也有可能是五门心路过程。

对于意门心路过程来说,它们可以取任何的所缘。它可以取的是过去的所缘,也可以取现在的所缘,也可以取未来的所缘。对于过去的所缘,例如:有些人在临终的时候,他想起了他过去所造的业,这个是属于过去的所缘。如果他正在看自己所布施的花,或者他看到了是趣相,这个是现在所缘。

对于五门心路过程来说,一般也是以现在所缘而呈现的。

对于在死亡心之前,死亡心之前通常是有分心,但是也有可能是速行心或者彼所缘。

当一个心路过程灭去之后,就生起了一个意门转向,意门转向心灭去之后,就生起五个临死速行。这五个临死速行所取的目标,就是业,或者业相、或者是趣相。当临死速行灭去的时候,有可能生起的是两个彼所缘。也有可能速行灭去之后直接生起死心。但也有可能是有分心,然后就生起了死心,宣告着这个人的生命终结了。之后紧接着生起的是结生心,宣告着一个人新的生命又开始了,又开始了新的一个生死的历程了。

对于死心和结生心的生起,它往往也是以离心路过程的方式来表现的。当一个人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体验到一些景象,和他下一生投生有什么关系呢?我们现在在这里再研究一下。

这里我们以一个人造作了欲界的善业而使他投生到天界,成为欲界的天人为例子来说一下,临死速行心路过程是怎么样运作的。

如果一个人、一个男人,他造了礼敬佛陀、又供佛,或者说他布施的善业,由于这种善业使他投生到欲界的天界,成为欲界天人。这种因果关系我们来讲一讲。他造的业是属于欲界的善业,而使他投生带来的果报是属于欲善趣的果报。

例如:这一个众生今生他是人,又假如在今生他的有分的所缘是莲花,莲花是什么相?莲花是业相。也就是说这一个众生今生之所以能够成为人,是由于他过去生曾经造了善业成熟的关系。他过去所造的善业成熟使他投生为人,那么这种善业很可能他造的,例如:是布施的善业。假如:他在过去生曾经拿莲花去供佛像,由于这种拿莲花供佛像的善业成熟使他投生为人,所以他今生是人。

由于他在前世临死的时候,看到的景象是莲花,所以今生他的有分的所缘(有分的目标)是莲花。而如果这一个人他希望来生投生为天人,当他执著于有天人,这个是无明,而他希望能够投生为天人,于是他执著于天人的生命,这是爱、这是渴爱taõ;hà,他取著于、他执著于天人的生命,或者执著于天界的生活,这个是取upàdàna,就是执著、执取。

由于他希望来生能够投生为天人,于是他在发了“想要投生为天人”的愿之后,他去造了善业。他在造善业的这种行为,例如:他去礼佛并且做了布施,这种行为称为行saï;khàrà,这是属于一种福行。而他造的善业是布施的善业,礼佛的善业,这是属于他的业。于是有了烦恼,有了无明、爱、取,又有了业,这种业一旦造下了,在他临终的时候,很有可能会成熟。

如果他所造的这种善业在他临终的时候成熟,他在临终的时候就能够体验到犹如他重新在造作这种业一般,他看到的是他自己又重新在礼佛而且做布施,这个是什么?这个是业。因为这个人在生前他曾经礼佛并且做布施,而这种业正好在他临终的时候成熟,所以他的临死速行取的就是这种业。也就是说这种业已经成熟了,呈现在他的意门里面,就表现为他犹如看到自己重新在造业一般。

等他的临终速行结束之后,死心一生起就宣告着他生命已经结束,下一生他就投生为天人。由于这一位天人他的临死速行的目标,是什么?是什么?临死速行取的所缘是什么?是业。所以在这个天人的结生心还有有分心的所缘是什么?也是礼佛,是不是?也是业。

所以,这就是一个人如果他希望能够投生到天界,他的烦恼、他的业和他之后所投生的果报有关系。而我们知道了这种关系之后,我们现在再来看一看,在他的临死速行和他的死生之间的连接,它的运作是怎么样的呢?

这个人已经到了垂危了,到了他的寿命已经将要终尽了,在他的临死速行心路过程还没有生起之前,还是有分、有分流。有分流取的目标是什么目标?是莲花,就是他前一世临终的时候所看到的、所体验到的目标。之后生起了一个意门转向,这个意门转向,转向于即将成熟的业,这种业被他体验为就犹如重新在造作一样、犹如他重新跪在佛像的面前许愿,然后再去布施一样。

等这一个意门转向灭去之后,就生起了五个速行。在他的生命期间,一般速行心是负责造业的。但是在临终的时候,这速行心由于它是生命当中最后一个心路过程,所以它造业的力量很弱,它只是成为即将要成熟的业带来下一生的管道而已。所以这五个速行所看到的、所体验到的目标,仍然是这个人在造业。所以这个时候,被这一个临终的人体验,就是他感觉自己仍然在礼佛和在做布施。

当速行心灭去之后,有分继续生起。这个时候有分仍然是他前一世临终的目标,也就是他今生结生的目标;然后就生起了一个死心,这个死心属于什么心?属于业还是属于果报?属于果报。这里的死心取的目标是属于临终速行的目标,是不是?不是。一个人死心的目标和有分的目标,和他的结生的目标是一样的。

因为我们讲到离心路过程只有三种心,一种是结生,一种是死心。结生和死心只发生在一个人生命的第一个刹那和最后一个刹那,而其余的,只要我们的心处于不活跃的状态,它都称为有分心。有分心、死心和结生心都是一种果报心,它们取的目标是同样的目标,因为它们都是属于同一类的心。

例如:如果我们的结生心是悦俱智相应的无行果报心,那么我们整一辈子,我们生起的有分心都是属于这种心。而在我们的生命最后那一刹那,生起的死心还是属于这种心。所以我们不能够认为:死心和临死速行心靠的那么近,所以死心它取的目标是临死速行心的目标,不是的。因为这些还是属于生命当中最后一个心路过程,而死心是和这些有分有关系的,它们是属于同一类的心。

当死心灭去之后,就宣告着这个人已经生命结束了。紧接着就立刻在天界结生了。天人不用入胎的,天人往往是化生的,所以一下子他就六根俱全了。他不用像人一样必须得经过九月的怀胎,从一个kalala(一个受精卵)一直慢慢地长成一个小胚胎,然后再长成一个小胎儿,然后再长成一个小婴儿。对于天人来说,由于是化生的,由于他的业果、他的果报很强,所以一旦结生生起,他的眼、耳、鼻、舌、身就都具足了。这个天人他的结生心的影像是什么?他的所缘是什么?还是他过去所造的这种业,也就是和临死速行的影像是一样的。当结生心灭去之后,有分心生起。那在天人的有分心,他的目标是什么?仍然是这一个人他在礼佛许愿的这种影像。

我们现在已经大概的知道了一个人死生之间的关系,我们再由业果关系来讲。天人的结生心和有分心跟他过去生所造的业有没有关系?有直接的关系。因为过去所造的业,这种善的业是属于欲界的善业,成熟了使他投生为欲界的天人。所以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