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阿毗达摩四十九讲 玛欣德尊者 >

第86章

阿毗达摩四十九讲 玛欣德尊者-第86章

小说: 阿毗达摩四十九讲 玛欣德尊者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唷⑽丁⑾制稹⒆愦Χさ妹侗鹬腔蛘哂殖莆畋鹬牵詈笤俟壅账堑囊颉T谛廾侗鹬堑氖焙蛩删土似咧智寰坏敝械募寰弧S捎谟辛思寰唬菔钡卣蚍诵凹猿莆寰弧U飧鼋锥嗡壅盏闹钚蟹ㄊ鞘粲谧韵鄐alakkhaõ;a,然后他再进一步去辨识诸行法之因,名色法之因而成就缘摄受智,因为诸行法之因即是去追察它们的缘,它们的因缘。由于他见到了诸行法都是由过去所造的烦恼、业所带来的,对于我们的五蕴,对于一切的那些没有生命的,它只是由时节生色而带来的,由此他就破除了对诸行法的疑,以及对诸行法之因的疑,他知道一切行法都是有因有缘而生,而且因缘如果离散,将会灭去。

他了知了诸行法之因,了知了名色法之因,这个叫做度疑清净,这种还是属于叫做salakkhaõ;a,属于自相的阶段。等他已经见到了究竟色法、究竟名法、究竟名色法之因之后,进一步再观照这些究竟名色法以及它们的因的无常、苦、无我,观照一切行法的无常、苦、无我,这个叫做sàma¤¤a…lakkhaõ;a(共相),也就是一切行法共同的特征是什么?Anicca、dukkha、anatta(无常、苦、无我)。为什么称为无常、苦、无我呢?因为一切诸行法都是刹那刹那生灭的,它们没有一刻的停住,所以为无常;由于诸行法一直都受到生灭的逼迫,所以是苦;而在生灭当中,根本找不到一个所谓的实体,或者我,所以称为无我。

当一个禅修者刚刚开始修观,进入真正修vipassanà(维巴沙那)的阶段,他是观生灭相(udayabbaya),生灭相是透过无常、苦、无我来观,也就是他观照诸行法的生灭为无常;受到生灭逼迫为苦;生灭之中没有实体、没有我、没有实质、没有本质,这个为无我。透过这样,他来培育道非道智见清净。之后,当他的观智进一步变得很锐利,变得强有力的时候,他才进一步观照诸行法的坏灭相,已经超越了生灭相而观照诸行法的坏灭,也透过用无常、苦、无我,或者用七种随观、或者用十八种大观的方法来观照诸行法的坏灭。

在修观的时候,必须得一时观内、一时观外、一时内外观、一时观过去、一时观现在、一时观未来、一时观无常、一时观苦、一时观无我,透过这样重复地观照,他的观智将会越来越锐利、越来越强有力、越来越敏锐,等他的观智透过一时观内、一时观外、一时内外观、一时观过去、一时观现在、一时观未来、一时一起观三世、一时观色法、一时观名法、一时观无常相、一时观苦相、一时观无我相,透过这样的观照之后,他的观智将会越来越提升,最后达到行舍智saï;khàrupekkhà¤àõ;aü这个阶段。

到达行舍智的阶段之前在省察智的时候,他还必须得重复地复习,到了高级的行舍智阶段,那个时候他不用再一时观内、一时观外,也不用一时观无常、一时观苦、一时观无我,也不用一时观名法、一时观色法,也不用一时观过去、现在、未来,那个时候他的心自然会倾向于某一种行法的某一种相,例如:无常相、或者苦相、或者无我相,或者那个时候他的心自然会倾向观照色法或名法,他持续地观照下去,一直观,观什么?观照诸行法的坏灭。

例如:如果他入的定是属于白遍的第四禅,他在修观的时候可以先进入白遍的第四禅中,第四禅出定后,他持续地观照第四禅的名法,第四禅的名法一共有三十二个名法。他持续地观照这些名法的无我相、或者苦相、或者无常相,当他这样持续地观照禅那名法的坏灭,因为当一个禅修者在入第四禅的时候,他体验到的受是很微妙的,因为第四禅属于色界的禅那,它比第三禅、第二禅、初禅来说都殊胜。但即使是那么殊胜的禅那、那么殊胜的觉受,在观智的观照之下,它都是刹那刹那坏灭的。在高级观智的时候,生相都不见,住相也不见,只见到灭相。他就透过这样观照诸行法的坏灭,等他这样持续地观照的时候,他会生起一个念:这个时候我的道将会初起。也就是说,他知道这个时候已经走到了、即将圣道要生起了。这个时候在他还是作为凡夫的最后一个心路过程是这样发生的:他生起一个意门转向心,这个意门转向心还是持续地像他之前一样观照诸行法的坏灭;然后生起了一个遍作(parikamma),遍作就是准备让心流证悟涅槃;然后紧接着,生起了一个近行(upacàra),upacàra是指他的心已经走近了、已经靠近了、接近了圣道圣果;然后生起了一个随顺心(anuloma),随顺之前的世间心跟随顺之后的出世间心;当随顺心灭去,就生起了一个gotrabhå;种姓心或者又称为更改种姓心,这一个种姓心开始取涅槃为目标;(但是由于刚刚开始取涅槃为目标,他的心还没有能力断烦恼,在这个阶段,就是从这一刹那开始,他已经结束了凡夫的漫长的生涯,而从这一刹那以后,他将是一位圣者了(Ariya…puggala),所以称为更改种姓,这里的种姓就是由凡夫种姓转为圣者的种姓。)

当更改种姓心灭去之后,紧接着生起了一个道心,这道心仍然是取涅槃为目标。对于初道的道心来说,它执行着四种作用:第一、它彻知苦圣谛、彻知名色法。第二、它能够断除烦恼,断除哪些烦恼呢?初道只能断除三种最粗的烦恼,即sakkàyadiñ;ñ;hi(有身见)、戒禁取见、疑(vicikicchà)。

道心一灭去立刻就生起了两个果心,这两个果心是入流果心,我们说的证得了圣果是由于果心。由于道心和果心之间没有间隔,所以佛陀在讲到世尊所说的正法的第三个特点的时候,akàliko(无时的)就是这样的意思。因为我们说到一般世间的果报,在造了善业之后,要隔很久才能有果的出现,但是圣道和圣果就是很快的,出世间圣道一造下,立刻出世间果就出来。当两个果心灭去之后,心流又落入了有分,这是对于钝根的人来说的。

对于利根的人来说,也差不多,他们的差别只是在于钝根还会有遍作,而利根没有遍作心生起。对于利根的人证悟圣道圣果的心路过程是:当他灭了有分,然后生起了一个意门转向,仍然把心流拉向观照诸行法的坏灭;等意门转向灭去之后,生起了一个近行(upacàra)这里就是没有遍作了;然后近行灭去之后生起了随顺;随顺灭去之后生起了一个种姓心,更改凡夫的种姓而登上圣者的种姓;然后生起了一个道心,道心就断烦恼。当道心灭去之后,就生起了三个果心,三个果心灭去之后又落入了有分。

在这里,由于道心和果心都是取涅槃为目标,所以证悟涅槃其实就是指道心和果心取涅槃为目标,称为证悟涅槃。也就是说当一个人真正证悟涅槃的时候,就是他的圣道、圣果生起了。圣道心的生起是断烦恼,圣果心的生起就是体验由于断除烦恼而带来的果报,而且这种果报是出世间的果报。

我们再看这些出世间心,看看当一个人在证悟圣道、圣果的时候,这些心到底是怎么样发生的呢?当心流中断了之后,就生起了一个意门转向,然后生起一个遍作、近行、随顺、种姓,种姓心灭去之后生起了一个圣道心,圣道心是属于什么心?出世间的善心。也就是说它还是属于能够造业的心,它所造的业就是把烦恼断掉。

四种圣道心只会生起一次,入流道心只生起一次、一来道心只生起一次、不来道心只生起一次、阿拉汉道心也只生起一次,不会生起第二次,而且每一种道心只维持一个心识刹那。即使只有一个刹那,它已经断除了相应的烦恼,所以说当道心一生起,它执行的就是断烦恼,这种烦恼的断除叫做samuccheappahàna(正断),就是完全地断除烦恼。

因此,没有所谓的生起道心、证得了圣道圣果还会退转的,没有这回事。如果说有所谓的退转,其实他并不是真正证得了圣道圣果,那只是属于一种增上慢而已(Adhimàna),由于他未证谓证,他还没有证道他认为是证道了,烦恼还没有断除他以为断除,这个时候他可能由于他的定力或者观智把烦恼镇伏,他以为自己已经证得圣道、圣果了。

当一个人真正生起了出世间道心的时候,他能够把烦恼断除。烦恼一断除它就不可能再生起,这种是出世间的善心。出世间的善心一灭去之后,立刻生起了出世间的果心,这种果心也称为果报心。某一类的圣道心只能够生起一个心识刹那,但是圣果心可以生起无数次,也就是说,一个圣者可以不断地、重复地去进入和他所证得的圣果相应的果定,果定是取涅槃为目标。这个是属于道果速行的心路过程。

当一个圣者已经证悟了圣道圣果之后,如果他想要再次取涅槃为目标证悟涅槃,或者他想要取涅槃为目标而入果定的话,他的心路过程还是这样:他必须得去重复地观照诸行法的坏灭,或者一个禅修者,如果当他有了涅槃的体验之后,他想要再继续入果定,他可以从生灭随观智开始,再观照诸行法的生灭,很快他就立刻转到观照诸行法的坏灭,然后他再取决意:让我进入果定。这个时候就会有这样一种心路过程生起:生起了一个意门转向,他继续观照诸行法的坏灭,然后生起了一个遍作心、近行心、随顺心、更改种姓心,然后果心就可以生起无数次。

由于无数次的果心可以维持很长的时间,当然我们说到的时间其实是一种概念法,在究竟意义上并没有所谓的时间,所谓的时间只是究竟色法、究竟名法生灭的一个过程而已,我们把它限定个过程叫做所谓的时间。例如:当一位圣者决意说:让我进入果定一个小时。或者他可以决意:让我证悟涅槃两个小时。这个时候他就透过这种心路过程,再重新取涅槃为目标,然后他的心完全专注在涅槃当中。因为这个时候涅槃是果心的所缘,我们说他证悟涅槃一个小时、两个小时,其实是入果定。

这是对一位有能力证悟涅槃的禅修者来说的。在这四种圣道当中,初道能够断除三个结,第二道不能断除烦恼,但是它可以减轻贪嗔痴,第三道能够断除欲贪和嗔恚,而第四道阿拉汉道可以断除五种上分结,即色贪、无色贪、慢、掉举、无明。

我们再复习一下安止定的心路过程和心有什么关系,也就是说在这些安止速行的心路过程当中,它们和我们之前所讲到的心有什么关系呢?安止速行之前的心都是属于欲界心,无论这种安止速行是属于世间的禅那速行也好,或者属于出世间的果定速行也好,在之前都是属于欲界心。

对于凡夫和有学圣者来说,从初禅到第四禅是什么心?是悦俱的智相应善心。也就是说即使一个人在达到行舍智的阶段,他如果观照的名法是初禅、第二禅、第三禅的名法的话,那么他的受也仍然可以是悦受、是乐受。这个时候,有分流被意门转向心所中断,当意门转向心灭去之后就生起一个遍作、近行、随顺、种姓,当种姓心灭去之后,他可能就是很多次的禅那心或者很多次的果心。因为我们这里讲到的安止速行,既包括了世间的禅那,也包括了出世间的果定。在这些心路过程当中,从遍作开始,遍作、近行、随顺、种姓这些心对于凡夫和有学圣者来说,是悦俱智相应的善心。

如果一个凡夫或有学圣者,他想要证入第五禅,或者说入与第五禅相应的果定,那么这个时候他生起的第五禅是舍俱的智相应善心,他们的心路过程也跟刚才一样,只不过那个时候生起的欲界心是属于舍俱的。在意门转向之后,生起了一个遍作、近行、随顺、种姓,种姓心灭去之后,就进入了禅那,例如:第五禅、或者无色界定、或者说果定,这个时候,他们的遍作、近行、随顺、种姓是属于舍俱的智相应心,为什么说是智相应心呢?如果一个人不是以智相应心来培育定力的话,他将不可能证得禅那。如果一个人不是以修观智来观照诸行法的生灭乃至坏灭的话,他将不可能证得圣道、圣果。正是因为如此,所以这一种善心必定是和智相应的,也就是里面都会有慧。

对于在证入定的时候,就是入世间禅那的时候,它们的寻和一境性是很重要的。例如:如果一个人想要证得哪怕是经教法称为第四禅,论教法称为第五禅的,第五禅有没有寻和伺呢?没有,对。但是在这些心当中,必定还会有寻,寻是什么?把心投向似相,由于这样,他才能证得相应的禅那。所以,无论是一个人想要证得初禅、第二禅、第三禅、四禅和四种无色界定,在他还没有证得禅那之前,他的寻都是很强的,都是会有寻的,这种寻就是把心投入到似相里面去,或者在两种无色界定里面,投入到相应的心里面去。

对于要证得圣果的禅修者来说,这个时候他的慧将会更强,因为一切的圣道心与圣果心,它的近因(直接的原因)都是由慧而生起的。所以,如果一个人不观照诸行法的无常、苦或者无我,他将不可能证悟涅槃。

如果对一位阿拉汉圣者来说,当他从初禅到第四禅的时候,这个时候的心是属于悦俱智相应的唯作心。当一位阿拉汉圣者想要入世间定,或者想要入出世间的阿拉汉果定,他生起了一个意门转向心,接着是遍作、近行、随顺、种姓,然后就进入了相应的定,这些遍作、近行、随顺、种姓是属于悦俱智相应唯作心。

如果一位阿拉汉圣者想要证得第五禅,这个第五禅就包括了经教法说到的第四禅、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还有与这些定相应的阿拉汉果心。在之前,生起的是舍俱智相应的唯作心,有分流被意门转向所中断,然后生起了遍作、近行、随顺、种姓,然后就进入了果定,在进入果定之前的这些心都是属于世间心,而且这些世间心还是属于欲界的心,它们是舍俱智相应的唯作心。

这是对于安止速行中不同类的人,所生起的不同的心。

到此为止,我们就讲完了心路过程的这个部分,接着我们继续来讨论一下,到底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有情会生起什么样的心?我们再来做一次小结,也就是说有情和心的关系。我们作为人,哪一类的人会生起哪一类的心,哪一类的人不会生起哪一类的心。

在讲这个之前,我们先来讲一讲一个众生的结生心可以分为三种,哪三种呢?有一类众生是无因结生的,有一类众生是二因结生的,有一类众生是三因结生的。

什么人是无因结生的呢?如果一个人在投生的时候,他投生的心是属于无因果报心,这种人称为无因结生者。有两种无因果报心可以成为结生心:第一是舍俱的不善果报推度心。这个在哪里呢?在十八种无因心当中。如果一个众生,是以这一种心、这种推度心结生的话,他将会投生到恶趣,所以这个称为恶趣结生。一切的恶趣众生,包括鬼类、包括堕恶趣的阿修罗、包括一切的畜生、包括一切的地狱有情,虽然他们千差万别,但是他们都是属于这一类的心结生的。虽然他们造的业不同,他们因为贪的心而造业、因为嗔的心而造业、因为痴的心造业而使他们堕落到恶趣,但是作为果报心的话,使他们投生到恶趣的只是这一种心。

还有另外一类的推度心也是属于无因心,这一类的推度心是属于善果报的推度心,但是它还是属于无因心。这一类的有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