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印顺法师 >

第10章

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印顺法师-第10章

小说: 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印顺法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B大众部『摩诃僧只比丘尼戒本』,题为「法显共觉贤译」。大众部比丘戒的众学法,凡六六,而这部尼戒本,却共七七戒。『大正藏』本在「不象鼻著内衣」下注云∶「此上九戒,丹本及本律大僧戒中并无」。又「不婆薮天披衣应当学」下注云∶「此上四戒,丹本及本律大僧戒中并无」(7)。可见这一三戒,本来是没有的,是在流传中为後人所增入的。末後,「比丘戒本」作 ∶「不生草上大小便」、「不水中大小便」、「不立大小便」──三戒;而「尼戒本」仅有∶「不得立大小便,除病,应当学」。『摩词僧只律』卷四0(大正二二·五四四下)说∶ 


   「众学法,广说如比丘中,唯除六群比丘尼生草上,水中大小便,馀者尽同」。 尼戒应仅此一戒,因为生草上,水中大小便,在僧只尼律中,已结为「波逸提」(8),不应该重出。这样,摩诃僧只部律的「众学法」,比丘戒为六六,比丘尼戒应为六四。 


  C法藏部『四分比丘尼戒本』,是唐怀素从广律中集出别行的。 'P82' 


  D化地部『五分比丘尼戒本』,「梁建初寺沙门明徽集」。 


  E说一切有部比丘尼戒本,现存四本∶1。『十诵比丘尼』(波罗提木叉)戒本』,「宋长干寺沙门释法颖集出」。法颖,或误作法显。2。炖煌写本『比丘尼戒本』,据断定为同於『十诵』的比丘尼戒本(9)。上二部,属於『十诵律』系统。3。『根本说一切有部 刍尼戒经』,唐义净译。 4。藏译Pge…slon%…mah!i…so…sor…than…pah!i Mdo── 「比丘尼波罗提木叉经」。上二部相同,属於『根本说一切有部律』的系统。 


   
注【14…001】『出三藏记集』卷二(大正五五·一一中)。 
注【14…002】矢庆吹辉『鸣沙馀韵』(三九──四一枚)。 
注【14…003】平川彰『律藏之研究』(一六五──一六六)。 
注【14…004】平川彰『律藏之研究』(七五──七六)。 
注【14…005】『弥沙塞五分戒本』附按语(大正二二·二00中)。 
注【14…006】平川彰『律藏之研究』(九五、九八)。 
注【14…007】『摩诃僧只比丘尼戒本』(大正二二·五六三中)。 
注【14…008】『摩诃僧只律』卷四0(大正二二·五四三上──中)。 
注【14…009】平川彰『律藏之研究』(四九0)。 'P83' 


 第三项 律论

  初期的圣典,大概的说∶法(经)的论书,有阿毗达磨论、释经论、观行论,形成以阿毗达磨论为主的,离经法而独立的论藏。而毗奈耶──律,与阿毗毗奈耶,综合而组成毗奈耶藏。论书融合於毗奈耶藏,没有别的论书。然在各部广律完成、凝定以後,所有律的论释,就流传於律藏以外了。 


  关於律的论书,我国旧传「五论」。其中被称为五论之一的『萨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如本节第一项中说到,实为『十诵律』中,「优波离问」及「毗尼诵」的异译,所以在这里不再叙及。律论的性质不一,形式不一,部派也不一;今取其有助於经律结集研究的论书,略述如下∶ 


  ASamantapa^sa^dika^∶巴利本,为西元五世纪初,觉音Buddhaghos!a三藏对铜 部 Ta^mras/a^t!i^ya广律所作的注释。 


  B『善见律毗婆沙』∶一八卷,「萧齐外国沙门僧伽跋陀罗Sam!ghabhadra译」;这是齐永明七年(西元四八九)在广州译出的。我国古德,以为这是『四分律』论。卷一六(大正二四·七八七上──中)曾说到∶ 


  「佛塔中止宿及藏物,此二戒梵本无有。所以无者,如来在世时未有塔。┅┅此上二十戒 'P84' ,梵本无有,如来在世塔无佛故」。 


  在各部戒本中,惟有『四分律』本,有有关佛塔的众学法,古人应该是据此而为论断的。据近代学者的比对研究,论证本书为觉音Samantapa^sa^dika^的略译本;但译者曾受到『四分律』的影响(1)。上来两部,都是属於铜 部的,注释全律藏的论书。 


  C『鼻奈耶』,也称『戒因缘经』,现作十卷,「姚秦凉州沙门竺佛念译」。据『鼻奈耶序』∶为晋壬午的来年春天(西元三八三), 宾鼻奈( 宾律师)耶舍Yas/a诵出,鸠摩罗佛提Kuma^rabuddhi写成梵本,竺佛念译为汉文,昙景笔受(2)。诵出『鼻奈耶』的耶舍,是随从前部王使鸠摩罗佛提来中国的,与译出『四分律』的佛陀耶舍Buddhayas/as不同。『鼻奈耶』初标三戒(三学),次别释「波罗提木叉」。先出因缘,次结戒,後解说。这是从广律的「经分别」(就是戒经的广释)中略出来的,为说一切有部Sarva^stiva^din戒经的略释。然所说因缘,有些是『十诵律』与『根有律』所没有的。 


  D『萨婆多毗尼毗婆沙』∶九卷,「失译」,「附秦录」。卷九初,附有「续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序」,为隋「西京东禅定沙门智首撰」(3)。这部律毗婆沙,起初缺失不全,後经智首的搜访,到大业二年(西元六0六),才从成都方面传来完本。论中初释「佛婆 婆」,次释「如是我闻」、「佛」、「毗耶离」、「迦兰陀聚落」、「须提那」、「自归三宝受三归法」(此中广论 'P85' 戒法)、「除却需发著袈裟」等。可见从卷初以来,就是解释制淫戒因缘。卷五标「十诵律第二诵初三十事中第十一事」(4);卷八标「第三诵九十事第四十一」(5),这是与『十诵律』相合的。所说的戒文次第,也大致与『十诵律』相合。这是『十诵律』戒文的解说,惟明「七种受戒」, (6)与『十诵律』的『十种明具足戒』(7)不同。 


  E『根本萨婆多部律摄』∶「尊者胜友集」,义净於久视元年(西元七00)译出,作一四卷。胜友Vis/es!amitra为唯识十大论师之一,护法Dharmapa^la的门人,约西元七世纪初在世。所作的『律摄』,为『根本说一切有部戒经』的论释。藏译的H!dul…ba badus…pa,与此为同本。 


  FKan%kha^vitaran!i^∶巴利本,为觉音所作铜 部比丘及比丘尼的波罗提木叉(戒)的简释。 


  G『优波离问佛经』∶一卷,题作「宋元嘉年求那跋摩译」。译语留有部分的古译,如「剑暮」、「捐弃」等。文中引有∶「昙摩罗叉云∶五种食者,!C褂、饭、鱼、肉、煮麦饭也」(8)。一般论究,推定为『十诵律』前後的失译本,大致可信(9)。这部名为经而实为律论,先明依止与不依止,其次就一一戒而明其犯重与犯轻,有犯与无犯。「波逸提」九二事,「众多」法七二,与铜 本、僧只本相近。但波逸提的前後次第,顺於饮光部Ka^s/yapi^ya的『解脱戒经』(及 'P86' 『十诵律』戒本),部派的系属不明。 


  上来五部,C与D,属於『十诵律』系统;E是根本说一切有部的∶这都是说一切有部论。F是铜 部论;G虽不明部系,而可能为代表古型的律释。这五部虽部派不同,详略不同,而都是波罗提木叉戒经的释论。 


  H『佛阿毗昙经(出家相品第一)』∶二卷,陈真谛Paramartha所译。初明佛、缘生法、四谛、四果,而以「无上正觉教法如是」作结。接著说∶「今次论律相」(10),内容与「受具足法」相当,所属的部派,从来不明。考真谛三藏所译的,如『律二十二明了论』、『立世阿毗昙论』,都是犊子部Va^tsi^putri^ya与正量部Sam!mati^ya的论书。在他所译的论部中,每插入犊子部系的教义。这部律经,可能是犊子部毗奈耶的出家事。因为,体裁与『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出家事』相近。中有犊子Va^tsi^putra外道来见佛、闻法、证阿罗汉果,为佛所赞一大段(11),长达全书七分之一,为其他律部所未见的。特别详述犊子长老因缘,也许正表示犊子部,仰推佛世犊子长老的意思(慈恩『异部宗轮论述记』,就传有此说)。真谛所译的,经录中或作九卷。经初(大正二四·九五八上)说∶ 


   「以一千阿僧只世界众生功德,成佛一毛孔。如是成佛一毛孔功德,遍如来身毛孔功德,成佛一好┅┅」。 'P87' 


  在文句上,未免起得突然,显然的上面已有残脱。而且,标「出家相品第一」,应更有第二第三品等。所以,真谛所译的,本为九卷,此下应还有布萨等品。只是文字脱落,仅存二卷而已。这一部是属於犍度部的论书。 


  I『毗尼母经』(或作论)∶八卷,「失译人名,今附秦录」。「毗尼母」,就是毗尼的摩 理迦ma^tr!ka^,所以这是毗奈耶藏中本母的论释。论中引述各部,有迦叶惟(又「迦叶随」Ka^s/yapi^ya、弥沙塞Mahi^s/a^saka、萨婆多、昙无德Dharmaguptaka说,本论显然不属於以上的诸部。或以为属於昙无德部,所说论藏作「五分」,确与『四分律』相同。但所说律部,有「母」而没有「调部」(12),与『四分律』的组织不合。不同於『四分律』的,还有如亿耳S/ron!a…kot!ikarn!a十二年才受具足,而『四分律』作三年(13);五人共分僧物,而『四分律』作四人等(14)。金仓圆照博士,以卷四有「此是雪山中五百比丘所集法藏」,推论为雪山部Haimavata(15),可能就是这一部派的律论。 


  J『律二十二明了论』∶一卷,陈真谛译。「正量部佛陀多罗法师造」,以二十二偈及注释而成,为正量部的律论。 


  K『舍利弗问经』∶「东晋失译」。经中论到佛灭以後的僧团──十八部与五部;佛法经弗沙蜜多罗王Pus!yamitra的毁法而後复兴的情况。律中传说的可疑事项,一一的问答解说。 'P88' 这实为律论的一种。新律为上座部Sthavira,「旧律」为摩诃僧只部Maha^sa^m!ghika (16)。在盛行的五部中∶「摩诃僧只,其味纯正;其馀部中,如被添甘露」(17)。可推定为∶这是大众部广律凝定以後所出的律典。经中说到「文殊师利」Man~jus/ri^(18),文殊师利确乎是摩诃僧只部所崇信的圣者。 


  L『佛说 刍五法经』∶一卷,宋法天Dharmadeva译。所说具足五法得离依止,实与『优波离问经』初段的意趣相合。「九十二波逸提」,「五十戒法」(学法的异法);虽传译很迟,但所传的戒条数目,却是极古老的! 


   
注【15…001】平川彰『律藏之研究』所引述(二六一)。 
注【15…002】『鼻奈耶序』(大正二四·八五一上)。 
注【15…003】『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九(大正二三·五五八下)。 
注【15…004】『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五(大正二三·五三三上)。 
注【15…005】『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八(大正二三·五五二中)。 
注【15…006】『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二(大正二三·五一一上──中)。 
注【15…007】『十诵律』卷五六(大正二三·四一0上)。 
注【15…008】『优波离问佛经』(大正二四.九0六中)。 'P89' 
注【15…009】平川彰『律藏之研究』(二四五)。 
注【15…010】『佛阿毗昙经』卷上(大正二四.九六0上)。 
注【15…011】『佛阿毗昙经』卷上(大正二四·九六三上──九六五上)。 
注【15…012】『毗尼母经』卷三(大正二四·八一八上)。 
注【15…013】『毗尼母经』卷四(大正二四·八二二上)。『四分律』卷三九(大正二二·八四五中)。 
注【15…014】『毗尼母经』卷四(大正二四·八二二下)。『四分律』卷五0(大正二二·九四三中)。 
注【15…015】平川彰『律藏之研究』所引(二六三──二六四)。 
注【15…016】『舍利弗问经』(大正二四·九00中)。 
注【15…017】『舍利弗问经』(大正二四·九00下)。 
注【15…018】『舍利弗问经』(大正二四·九0二下)。 


   

第三节 经部

 第一项 铜 部所传的五尼柯耶

  传於锡兰的,以巴利语Pa^li记录的,铜 部Ta^mras/a^t!i^ya的「经藏」,锡兰、 'P90' 缅甸、泰,都有写本;日本也有译本。共分五尼柯耶(五部)∶ ⅠDi^ghanika^ya(长部) ⅡMajjhima…nika^ya(中部) ⅢSam%yutta nika^ya(相应部) ⅣAn%guttaranika^ya(增支部) ⅤKhuddaka…nika^ya(小部) 


  『长部』分三品,三四经。『中部』分三篇,一五二经。『相应部』分五品,五六相应,七七六二经。『增支部』分一一集,九五五七经。以上四部,与汉译的「四阿含」相当。「小部」,下面别为叙说。


   


 第二项 汉译的四阿含经

  汉译的四阿含经,不是一人传译的;长、中、增一──三阿含,属於古译,句义也有些晦涩;而四阿含又不是同一部派的圣典∶所以研究起来,没有巴利语Pa^li本的便利。然而也就因为如此,对於组织的次第,经文的具缺,文句的出入,在比较研究上,不同部派的圣典,有他独到的参考价值。近代学者,忽略汉译而偏重巴利语本的研究,我觉得这一倾向,是多少值得考虑 'P91' 的! 


  A『增壹阿含经』∶五一卷,五二品,「东晋 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San%ghadeva译」;与巴利本『增支部』相当。『增壹阿含经』的译者与部派,是有异议的。在经录中,『出三藏记集』,隋法经『众经目录』,隋仁寿『众经目录』,唐静泰『众经目录』(1),都以为『增一阿含经』,仅昙摩难提Dharmanandi所译,作三三卷,或开为五0卷、五一卷。隋『历代三宝记』卷七(大正四九·七0下),说僧伽提婆再译∶ 


   「增壹阿含经五十卷'隆安元年正月出,是第二译,与难提本小异。竺道祖笔受。或四十二,或三十三,无定。见道祖及宝唱录。'」。 


  『大唐内典录』、『大周刊定众经目录』,承袭『历代三宝记』,以为『增壹阿含经』有二译(2)。但当时现存本,仍作昙摩难提译(3)。直到『开元释教录』,在「有译有本录中声闻三藏录」中,才将现存的『增壹阿含经』,作为僧伽提婆的译本(4)。 


  道安作「增壹阿含经序」,如『出三藏记集』卷九(大正五五·六四中)说∶ 


   「四阿含义,同中阿含首,以明其旨,不复重序也。┅┅昙摩难提者,兜 勒国人也。┅ ┅诵二阿含,温故日新。┅┅岁在庚申夏出,至来年春乃讫,为四十一卷。分为上下部∶ 上部二十六卷,全无遗忘;下部十五卷,失其录偈也。┅┅此年┅┅全具二阿含,一百卷。┅┅合上下部,四百七十二经」。 'P92' 


  据道安所序,当作『增壹阿含经』序时,已有『中阿含经』序。『中阿含』(五九卷)及『增壹阿含』四一卷,共一百卷。这是甲申、乙酉(西元三八四、三八五)年间,由昙摩难提所诵出,竺佛念传译,昙嵩笔受的(5)。其後,参与僧伽提婆译场的道慈,作「中阿含经序」,如『出三藏记集』卷九(大正五五·六三下──六四上)说∶ 


   「昔释法师於长安出中阿含、增一、阿毗昙、广说、僧伽罗叉、阿毗昙心、婆须蜜、三法度、二众从解脱缘。此诸经律,凡百馀万言,并违本失旨,名不当实」! 「冀州道人释法和, 宾沙门僧伽提和,招集门徒,俱游洛邑。四五年中,研讲遂精。其人渐晓汉语,然後乃知先之失也。於是和乃追恨先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