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智慧之旅 >

第68章

智慧之旅-第68章

小说: 智慧之旅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句话是说,佛有绝对的法力与神通,可以把所有的众生都带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并无法解除人心的痛苦烦恼。
  为什么呢?佛解释说,因为人有“我心”,“我心”一生,原本没有分别的佛土,立刻化为自我的利害得失。人追求己利,就成为他人之害,而有一得,即有一失。这样一来,极乐西方世界还有什么意义呢?
  我也曾想过,为什么佛不把人的“我心”化尽呢?答案是,人有选择的自由,人如果愿意把“我心”化除,就叫做回头是岸。若不愿意,何不让他继续在苦乐中历练?
  共产党的理想是要强迫人民放弃“我心”,毛泽东深知此举大不易,尤其了解“权力使人腐败”的道理,所以强调“不断革命”。也就是说,在革命的过程中,每一次把专权得势的力量推翻以后,必然又会有新的势力集团崛起,所以要不断地、持续地“革命”下去,直到人彻底改变,不再有“我心”为止。
  可是谈何容易?有私心的人会拋头颅、洒热血,以维护其“人权”。这种违反人性的浩大工程,古往今来还没有成功的例子。难处不在缺乏有心人,而是有心人没有力量,有力量的人早被权利腐蚀得只看见自己,正好利用权力来逞其私欲!
  毛泽东发起文化大革命,最难能可贵的,就是他已经实至名归了,还依然抱着这种不切实际的理想。作为一国的元首,他所冒的风险深深地撼动了国本。但在人类立场,作为一个人性的革命家,他却可以名垂青史而不朽。
  他是失败了,所留下的正是一篇珍贵无比的思维教材,发人深省。只见到表象的人,站在反对的立场,可以找出千百个例证,以证明毛泽东一意孤行,祸国殃民。站在支持角度的人,则会辩称他的丰功伟业,瑕不掩瑜。只有了解真象者悲叹人类的不幸,毕竟这个千古浩劫,在人类史上是注定了必要发生一次的。
  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使中国残破不堪,国力倒退数十年,错失了后工业时期的良机。老子曾说:“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中国人占了全球人口的四分之一,对这个世界的影响可以说是举足轻重。如果工业文明是正确的方向,文革也不过是一代人的损失,对世上亿亿万万不幸的人来说,多少世代都已经过去了,这数十年又算得了什么?
  可是,万一历史证明工业文明是人类所犯下的错误中,最不能原谅的一个。那么,中国人这一代的“牺牲”,正是人类不幸中的大幸。只要想想,如果中国像美国一样强盛,则地球污染的程度、资源枯竭的速度,将是目前的五倍!
  至于下一个时代呢?对人类来说,大家机会均等,又有什么值得忧心的?
  我认为不论是从事什么工作,也不论是哪种行业,只要对象涉及人,都应该了解人性。人性是人体及人心所具有的特性,人体的功能是维持生存,为人之本性。以今天的知识条件来看,生存并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真正的问题是人有了“心”,人心是不定的、难测的,真要了解人性,必须先了解人心的需求。
  我认为人心所追求的是“真、善、美”,只是未必人人都能了解他自己的心,更遑论真、善、美了。“真”是所有事物的原来面目,与时间同存;“善”是符合整体利益的行为,使个体与个体配合无间;“美”则为感官所得到讯息,这种感觉能让人在经验世界中有一种平衡的折衷,以致能诱发生活的憧憬。
  在这三者之中,爱美是每一个人都具有的、自我的“感性”。因为人全靠感官与外界接触,任何讯息一经感官传入,自我的主观立刻会有所反应。为了适应生存,感官必须接纳身处的环境,由习惯而依赖,这样便形成了“美”感。“善”则介于感性与理性之间,也可以称之为知性,需要观察、感受,在足够的经验下,再加上理智的判断,才能知道事物行为是否有利于他人与自己。至于“真”完全是超越自我感知的“理性”,不经由理智的追求探讨,不摒除自我感性的需求,只凭感觉和体会是无法认知的。
  从人对感性、知性及理性的态度,即可分析判断出一个人的心性和行为。这三种性质再加上生命体求生的本性,即全面涵盖了人类生活的一切,这就是所谓的“人性”。只是每一个人基于其生理条件及环境因素,对真、善、美的认知和执着程度不一,于是就有了境界高低的区别。
  只要是人一定具有这些特性,不论对个人或者对全人类来说,其结构以及比例都是由下而上,如同金字塔一样,以求生的本性为基础,上面是感性,再上是知性及理性。而且越是向上,其比例越小。
  绝大多数的人除了求生的本性外,完全被感性所包围,追求自我的满足。这种人生存在世界上,浮沉在喜怒哀乐之中。他们多半没有机会学习新知,或者不愿意劳苦心志、训练自己的头脑。他们对外在环境无知无觉,仅以别人的意见为意见,本分的工作着,平淡的生活着,无大害,无大利,是社会结构中的主要份子。
  少数人在知识学习中强化了知性,他们是后知后觉者,自认为很有理性,其实只是承袭前人的概念而已。他们以学习所得的知识谋生,是社会的主要动力,是领导者、执行者。他们其实只是已有知识的信徒,能运用已知的知识,却排斥其所不知者。整个人类社会的演进史,就是这类人留下来的轨迹。
  只有极少数人具有强烈的理性,他们在动态的时空变化中,由追求至善进而了解到时代及环境的真相和需求,产生了新的观念,是时代新导向的力量。他们是先知先觉,并且以他们的知觉,去影响与支配其它的人。
  然而,理性所追求的“真”并不相当于宇宙或人生的真理,有些人仅仅对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局部现象,在有限的时空中,有了若干认识而已。有些知性很强而自以为很有理性,或是有理性更自命为先知先觉的人,往往把这些尚不完整的局部观念,利用他们所拥有的社会力量,强迫别人接受,以实验他们的信念。
  庄子早就看到这一点,他曾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正是指这些自命为圣贤的人,违反自然的法则,以其主观的“理想”强迫改变身处的环境。以致举世滔滔,民不聊生。不幸的是,在人类智力的分布上,总会有一些半懂不懂的人,在追求真、善的“人心”驱使下,尝试着各种变化组合,使得世界动荡不止。
  当这种动荡所带来的苦难严重地危害到人身心的平衡,摇撼了人性的认知时。自然而然,一种新的能量又将在绝望中冉冉升起,从而净化人性、振奋人心。在另一个时代,另一种观念,必将成为人类行为的新标准。
  我们每每谈到利害关系时,常把自我感性的主观观念加入其中。其实从整个宇宙本体的巨观立场来看,人类社会的变迁,只是能的作用罢了。
  不仅是人世,天上的浮云,海洋的波涛,以至日、月、星辰,又何曾安静过?圣人也好,大盗也好,都属于宇宙的一份子。只要宇宙存在一天,有一个人动了心,这些变化就将无休无止。
  只有在绝对的理性中,没有知性及感性存在,那才是宇宙的真面目。身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我只要维持起码的生存,不被自我的感性所欺蒙,不用自我的知性去奴役他人。随时随地我可以回到理性的天地。如果有机会,有人在觉悟之余,愿意接受理性,我很乐意尽力效劳。此外,本来无一物,何必勤拂拭?
  真要为中华文化效命,到哪里去工作又有什么分别?大陆不能去,我还有台湾可以回。不过,当时台湾的政治环境不容有任何异议份子,我想去大陆的事如果被查出来,很可能会被送到绿岛去。那我也不在意,只要能有本中文字典,在哪里我都无所谓。说得更露骨一点,坐牢也有好处,吃喝不愁,正好安心做研究。
  因此,我在没有通知任何亲友的情况下,如同一片浮云,于廿五日飞抵台北。
  这两年来饱经世事,终于找到了自己,是游子返家的时候了。回忆过去,想想自己的所行所为,委实没有尽到为人子的责任,今后应该好好赎罪。虽然我在离台赴巴时,曾为继母准备了半年的生活费,同时也请了中巴公司的股东江述凡兄代为照顾,但我疏于写信问候,则是不争之事实。
  过去的事已属过去,继母对丁丁所造成的伤害,又何尝不是丁丁之福呢?这次回来,我必须设法改善与继母的关系,先找个工作,安下心来。每天晚上下班后,即全力着手研究中文打字机以及中文编码的问题。
  大约是晚上九点钟,在细雨蒙蒙中,出租车由南京东路弯进了松江路。我往窗外一看,只觉得眼前所见尽是一幅陌生的景象,四周高楼林立,与原有的印象完全不符。
  “先生,这是松江路吗?”
  “当然是!”司机先生好象受到了侮辱。
  “那么快停车,一二五号应该就在这里。”
  我下了车,冰凉的雨珠打在我的头上、身上,眼镜也是迷蒙一片,我赶紧擦干了镜片上的水气。在霓虹灯的闪烁下,四周灰色丛林般的巨厦更令我惶惑,
  那些熟悉的、绿色的木造平房呢?怎会都失踪了?我不相信,不错,道路拓宽了,标志上也明明写着“松江路”,只是一百廿五号呢?
  眼前是一栋七层楼高的建筑,上面还闪着“和泰汽车”四个斗大的字!
  这是和泰汽车,那,我的家呢?序
  南宋大词人辛弃疾有首贺新郎:
  “绿树听鹈鸟,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作者生在不同的时代,却与辛弃疾一般苦恨芳菲都歇,更是同样不啼清泪长啼血。所幸金阙已辞,归妾已送,始能逍遥山林之中。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绝,壮士悲歌也歇。冥冥之中,马上琵琶关塞黑,遥远的过去与鲜活的今夕,相连不过微微一脉。
  人生没有偶然,宇宙的变化有因有果,在迂回的时空中,一切都是定数。
  造物者慈悲,祂将真相掩饰在时空的背后,允许人们在自己心中营造一些意志活动的空间。人保留了自尊,激起了生存的斗志,奔向目标前程。
  造物明智,祂把朱门深锁,一任道上过客来往。人们在自以为是的自由选择下,为所欲为,万象毕陈,清浊才能于兹有别。
  人生有如一团迷雾,有人谨慎地摸索其间,有人恣意横冲直撞。我过去太鲁莽,现在望乡情怯,斗室独酌,何必在意谁共我明月?
  本书为《智能之旅》第三部,是作者自一九七三年在巴西得悟后,回国致力于中文计算机以及钻研中华文化之过程。直到一九九三年,二十载的苦斗,终于若有所悟。最后在叶隆雄君的接纳下,归隐都兰。
  在一个社会上,经过了长时期的洗脑,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思想价值都受到了影响,这种现象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很可能这个改变中的社会正迈向大同的康庄大道,也有可能是被一种不可抗拒的时代风潮驱使着。是是?是非?人若果真具有智能,就不能不反省检讨,以便对自己、对社会作一个交待。
  我不讳言自己对这个时代失望到了极处,所幸我在失落的文化中找到了真相,最后我解脱了。我写这本自传,目的就是为了剖析自我的心路历程,以供读者参考。倘若还有值得努力之处,我会不厌其烦地详加解说。但对那些明知属于人性的、无可救药的一面,我觉得没有多谈的必要,一笔带过便是了。
  书中所述乃作者本着良知,以求真的精神,谨记其实。唯人名、时间或事件等,或因涉及当事者之人格,故有所隐瞒;或因记忆不明,恐与事实略有出入。此外,限于篇幅,故仅撷取与“智能”有关者予以申论。是非善恶历史自有公断,希读者知意而忘言,本书之主旨为示人以天意,无意冒犯时贤之不韪。
  种豆得豆,种瓜得瓜,原系自然界之真理。我从幼到老,有幸处处落人之后,侧身旁观,得以历览此一大时代之末世景况。百年之后,苟人类尚幸存地球之上,有人欲知前事,在各种歌功颂德的佳文之外,本书或可借镜于万一也。
  我从事中文计算机锲而不舍,计算机界称我为活化石!殊不料从事写作,文化界则说我是“文白夹杂,天马行空的跳跃式逻辑”!企业界把我当作怪胎,政界认为我不识抬举!我是谁?我就是我,是中华传统与这个时代激荡下的畸形产品!
  朱邦复  序  1995年四月
  智慧之旅 (第三部)  一、宿孽   成见、错误、北屋、电影人生之初,心尚未形成,当然对人生没有一点成见。然习惯成自然,生存的环境、事物,在成长过程中,便成为生活认知的一部分。生命体有适应的本能,其所适应的环境就是生命的一部分。这个部分就是经验,有了经验,人才能应付环境变化中所产生的各种问题。
  当一个环境长时期保持不变时,人的经验可以说就是成功的保障。反之,环境一变,大部分的经验也随之失效,人必须经过另一段适应期,以取得新的经验。所以,经验也可以说是人对某些事物已经固化了的见解,故又称“成见”。
  成见只是一种权宜的认知、解决问题的借镜,它不是真理,不是万灵的仙丹。但是成见却是人们判断事物的标准、生存生活的保障,只要是人,就有成见。
  人的成见虽然不断地随着环境而变异,由于生存的本质不变,人性依旧,所以也有恒久流传的成见。我们不妨把中外古今、一切人类的所作所为分析一下,当不难发现,“自私”是人类共同的“成见”。
  我不敢说自己一点私心都没有,但由于多年来已经养成了观察分析的习惯。我很容易觉察自己或他人的私心,也因此我力求超然,体谅他人在生存竞争中的无奈。
  小时候听说有人居住在沙漠中,当时我无从理解,为什么有人会甘愿住在那酷热无比、缺水缺粮的沙漠里?随着年纪及阅历的增长,看得多了,才领略到造物者设计之奥妙。环境是人所认知的一切,自幼成长在沙漠中的人,他的成见就把沙漠当作宇宙的全部。在个人因成见而塑造的宇宙中,唯我独尊,就是主观的意识中心。
  意识中心以各种刺激与一己的利害为判断的基础,利令人感到快乐莫名;害则觉得痛苦万分。这些刺激不过是感官所接触到的能量变化,透过大脑皮层细胞,与既有的经验结合成为利或害的综合讯息。
  快乐及痛苦不过是人体或人心感受到的比较状况,经过习惯形成成见,驱使着人不断追求快乐、避免痛苦。一个人的成见若成型于沙漠中,则沙漠环境的各种刺激便成为他感知的一切。换个立场看,沙漠中的居民也一定以我们生存的环境为异的。
  这原是一种稳定的力量,使人们得以安居立业,形成社会、国家。人们群居一处,生存得到保障,人口不断繁殖,空间及资源又将因生存竞争而渐趋匮乏。外在的环境改变了,成功者占有了社会资源,失败者不得不离乡背井,到他方另起炉灶。
  人类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