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120-伤寒恒论 >

第20章

120-伤寒恒论-第20章

小说: 120-伤寒恒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鄭論:按此條乃寒傷營證,兩證皆未見陽明(並)〔病〕形,又從何分為合病也?總之風主太陽衛分,寒主太陽營分,以有汗無汗判之,用藥自無錯亂之。況陽明有陽明證表形,不得混而言之。

【闡釋】合病者,或合兩經,或合三經之證而為病。若兩經合病,自必並見兩經之證,此一定之法也。鄭氏謂:“兩證皆未見陽明病形,又從何分為合病也?……況陽明有陽明證表形,不得混而言之”。疑有闕文,實則本條為寒傷營病,在太陽經背部治法。

葛根湯方(校補)

葛根四兩麻黃三兩桂枝二兩(去皮)芍藥二兩甘草二兩(炙)生薑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鬥,先煮麻黃、葛根,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渣,溫服一升,眩∥⑺坪梗豁氞ㄖ啵嗳绻鹬Ψ▽⑾⒓敖伞

【方解及其應用範圍】按葛根湯一方,乃肌、表兩解之方,亦太陽、陽明合解之方也。夫風寒之邪,一從肌腠而入,則為桂枝湯症,一從膚表而入,則為麻黃湯症,今以桂枝湯加麻黃、葛根,是從肌腠以達膚表,俾邪直出。太陽與陽明接壤,太陽之邪已在經輸,逼近陽明,此刻陽明不病亦病也。去太陽之邪,即所以救陽明也。葛根為陽明之主藥,用之以截陽明之路,而邪不敢入,又能鼓舞胃氣上騰,足以助桂、麻祛邪之力。葛根味甘氣涼,能生津液,滋養筋茫誓芙獬棻硰妿讕住`嵤显凇夺t理真傳》中,用治太陽病,兼見項背強幾幾。自汗惡寒,以致吐血者。其在《醫法圓通》中謂係治邪在太陽之經輸,發熱、惡寒、項背強,及邪初入陽明而成的必自下利的二陽合病。更用以治發斑、嘔吐,眼皮模矗瑑扇榧t模Аl熱,小兒痘初現點四症,皆邪甚、熱鬱、津虧的陽明地界疾病,故能治之而愈。現代推廣應用于治太陽陽明合病之流行性感冒、支氣管炎、肺炎、扁桃體炎、蕁麻疹等,均可用本方施治而獲效。

三、太陽與陽明合病,(則)不下利(而)〔但〕嘔者,(用)葛根加半夏湯主之。原文33

鄭論:按此條方合,不再贅。

【闡釋】太陽與陽明合病,表邪不得外泄,不下迫於腸,故不下利,但上犯於胃,所以嘔逆,故治療應以解表為主,仍用葛根湯,但加半夏一味,降逆止嘔。

葛根加半夏湯方(校補)

葛根四兩麻黃三兩(去節)甘草二兩(炙)芍藥二兩桂枝二兩(去皮)生薑二兩(切)半夏半升(洗)大棗十二枚(擘)上八味,以水一鬥,先煮葛根、麻黃,減二升,去白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渣,溫服一升,眩∥⑺坪埂

【方解及其應用範圍】太陽與陽明合病下利,用葛根湯治療,今不下利而嘔,故加辛溫之半夏,和胃健脾,鎮逆止嘔。此亦因勢利導,宣通逆氣之方也。

四、太陽與陽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湯主之。原文32

鄭論:按二條下利與不下利,以見風寒主證之不同,風為陽而上逆,寒為陰而下行,此勢時自然之理,足以見用半夏之降,葛根之升,皆有妙處也。

【闡釋】太陽與陽明合病下利,鄭氏以“風寒主證之不同,風為陽而上逆,寒為陰而下行”之論。則上逆而嘔,下注而為利,自是正確的,方與證合拍。

五、太陽與陽明合病,喘而胸滿者,不可下,〔宜〕麻黃湯(主之)。原文36

鄭論:按喘而胸滿,胸中之陽為寒所束,上攻於肺,呼吸錯亂,而喘證作,此條舉太陽陽明而言。若火刑於肺而喘者,下之不宜。若少陰腎氣上沖於肺而喘,不(謂)〔僅〕麻黃不可用,用之是速其亡也。原文之言不可下,是謂寒束於肺,下之恐引邪深入,必生別病,故曰不可下,下之為患不小。首用麻黃湯大開腠理,表氣一通,裏氣則暢,邪自表分出,而內境安守也。

【闡釋】陽明可下,合病則表證未解,故不可不。喘而胸滿者,因汗不得出,熱毒壅迫於肺臟故也,與麻黃湯發汗,則喘滿自除。表裏證同時出現,先解表,後攻裏,為治療原則之一,本條就是在說明這個道理。故鄭氏說:“用麻黃湯大開腠裏,表氣一通,裏氣則暢,邪自表分出”,則病解也。

六、太陽與少陽合病,自下利者,與黃芩湯,若嘔者,黃芩加半夏生薑湯主之。原文172

鄭論:按太少合病,總要兩法病情相孚,照兩經法治之,此但舉太少合病,而曰自下利者,與黃芩湯,嘔者加半夏生薑湯,其中不能無疑,疑者何?夫自下利而嘔,是屬太陰證乎?是屬太陽協熱下利乎?少陽本氣喜嘔乎?若果屬太陽協熱下利,黃芩湯乃為正治法。若嘔果係少陽本氣者,黃芩加半(下)〔夏〕生薑湯,本為對證法。如屬太陰,又當以理中湯加柴、桂,庶為合法。

【闡釋】本條雖提太陽與少陽合病,並無發熱惡寒,頭痛項強之太陽表證,亦無胸茫酀M之少陽半表半裏證。原文僅提太少合病而至下利,故鄭氏對此條提出伲伞笆菍偬枀f熱下利乎?少陽本氣喜嘔乎?是屬太陰證乎”?實則太少合病,其在表之寒邪悉入而為裏熱,裏熱不實,故與黃芩湯以清裏熱,使裏熱清而在表之邪自和矣。若嘔者,乃是胃氣上逆所致,則應再加半夏生薑,以降逆止嘔。如此解釋,則明白了然,可以釋疑矣。

黃芩湯方(校補)

黃芩三兩芍藥二兩甘草二兩(炙)大棗十二枚(擘)上四味,以水一鬥,煮取三升,去渣,溫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黃芩加半夏生薑湯方(校補)

即上方加半夏半升(洗)生薑一兩半,一方三兩(切)

【方解及其應用範圍】黃芩、芍藥之苦以撤熱和陰,甘草、大棗之甘以眨校徠浣蛞褐卤家玻锌喔屎匣鍩岽骊幹x。嘔為氣逆,加半夏辛降,生薑辛散,則氣逆得降,嘔亦自止。後世推廣用之以治熱痢。治痢之方劑,大都由此方化裁而來。

七、陽明少陽合病,必下利,其茫回撜撸矠椤稠樢病X撜撸б并伲ハ嗫速,名為負也。茫鴶嫡撸兴奘骋玻斚轮舜蟪袣鉁T256

①其茫б玻哼@是根據五行生克的學說,從茫笊蟻斫忉尲膊〉捻樐妗j柮鲗偻粒訇枌倌荆浐喜《吕缂円娚訇栂颐},則木必克土,病情較逆,是即所謂“負也”,“失也”;如果茫娀瑪担瑒t木不克土,是即所謂“順也”。證狀與茫蟛环麨椤柏摗薄C}象與證狀相合為“順”。

鄭論:按陽明少陽合病,察係兩經表邪,當從兩經解表法治之。但下利,裏未實也,何得下之?此以茫鴶酁樗奘痴弋斚轮H灰喈敱嫫涔兴奘常c未有宿食,有食可下,無食斷乎不可。

【闡釋】傷寒合病章4條太陽與陽明合病自下利,是病偏重於太陽之表者,故用葛根湯;6條太陽與少陽合病自下利,是邪偏重于少陽之半表半裏者,故用黃芩湯。此節為陽明少陽合病,從茫笊蟻砼袛囗樐妗C}證相符的為順,容易獲愈;茫C不符的為逆,不易治療。必下利者,脾虛裏有寒也,當用理中湯溫其裏。鄭氏曰:“有食可下,無食斷乎不可”。縱有宿食,亦宜溫下之,用附子理中湯加砂仁、雞內金、大黃,中病即止,豈有下利而反用大承氣湯下之之理?

八、三陽合病①,茫〈螅采稀酬P上②,但欲眠睡,目合則汗。原文268

①三陽合病:即太陽、少陽、陽明三經同時發病。

②上關上:茫L大,從關部上至寸口的意思。

鄭論:按三陽同病,陽邪盛已。關上浮大,胃邪熾也,欲眠睡者,熱甚神昏也;椋亢钩觯瑑葻嶂炓病km然,不可不詳辨之,其中實實虛虛,千變萬化,實難窺測。有名為三陽,卻非三陽,此則專為三陽說法,若係由內出外之熱,有似此三陽者,餘亦詳而驗之,但其人舌無苔而潤,口不渴者,餘即不按三陽法治之,專主回陽,屢試屢效。

【闡釋】三陽病均屬熱證,三陽合病則邪熱尤盛,因高熱而神昏欲眠睡,不惡寒而惡熱也,與寒中少陰,但欲寐者,其人惡寒,茫爻炼⒓氄唢@然不同;目合則汗,是由於陽熱太甚,則陰不內守。鄭氏說:“若係由內出外之熱,有似此三陽者,餘亦詳而驗之,但其人舌無苔而潤,口不渴者,餘即不按三陽法治之,專主回陽”。此鄭氏示人辨證宜細心求之,雖未列出治療方劑,總不出四逆、白通之類大劑回陽。

九、三陽合病,腹滿身重,難以轉側,口不仁③,面垢④,譫語遺尿。發汗則譫語,下之則(頞)〔額〕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湯主之。原文219

③口不仁:言語不利,不知食味。

④面垢:面部油垢污濁。

鄭論:按三陽合病,必有三陽實據可懀藙t所現,純陰居十八,僅有腹滿譫語似陽明,餘故細辨之者,何也?陽主身輕,陰主沉重,陽主開而陰主闔;口之不仁,陰也;身重難以轉側,陰也;面垢、遺尿,腎氣不迹幰病9麄S三陽表邪,汗之則解,何至腹滿譫語;果係三陽裏實,下之則解,何至(頞)〔額〕汗出,而手足逆冷?學者務于未汗下時,詳其舌之潤與不潤,舌之燥與不燥,口氣之粗與不粗,口之渴與不渴,飲之喜冷喜熱,二便之利與不利,而三陽合病之真假自得矣。原文所論之病象,大有可疑,故詳辨之。

【闡釋】鄭氏之詳辨陰證、陽證,可為後學準繩,筆者從之,無贅言也。

傷寒並病

計四法(據舒本校補)

一、二陽並病①,太陽初得病時,發其汗,汗先出不徹,因轉屬陽明,續自微汗出,不惡寒。若太陽病證不罷者,不可下,下之為逆,如此可小發汗。設面色緣緣正赤者②,陽氣(拂)〔怫〕鬱在表③,當解之熏之。若〔發〕汗(出)不徹,不足言陽氣(拂)〔怫〕鬱不得越④,當汗不汗,其人(煩燥)〔躁煩〕,不知痛外,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氣但坐,以汗出(而)不徹(之)故也,更發汗則愈。何以知汗出不徹,以茫凉手病T48

①並病:一經之證未罷,又見到另一經證狀的,叫做並病。

②緣緣:不斷之意。

③怫鬱:此處是遏鬱之意。

④越:發、散之意。

鄭論:按太陽初病,漸至不惡寒獨有熱象,方為轉屬陽明,若已得汗而解,無發熱,不得為轉屬陽明。即轉屬陽明,而太陽證未罷,胃未實,即不得妄下,下之則逆,可以小發汗者,是指太陽證未罷,裏邪未即時也。若面色赤者,是內熱怫鬱之征,亦在可表可熏之例。若汗出不徹,雖面赤即不得謂之怫鬱不得越。至於當汗不汗,煩(燥)〔躁〕者,熱攻於內,而內不安也,乍腹乍四肢,總以汗未出透,裏氣不暢也。然則何以知其汗出不徹乎?以茫凉S喑V^澀為血少,以此澀茫楹钩霾粡兀疵鉅繌姡蚝怪畯嘏c不徹,實係乎正氣之旺與不旺,正氣旺則邪必盡出無遺,何致有不徹之患哉?

【闡釋】發汗不徹,為太陽與陽明並病的主要原因。雖為並病,但表證仍然存在的時候,仍當用發汗的方法,而不能使用下法。原文所舉諸種證狀,皆汗出不徹之故。何以知其汗出不徹,原文雲:以茫凉`嵤现^:“澀為血少,此以澀茫楹钩霾粡兀疵鉅繌姟7蚝怪畯嘏c不徹,實係乎正氣之旺與不旺,正氣旺則邪必盡出無遺”。澀茫秲冉洝分^參伍不眨麨闈赶掠|覺茫牟▌訚瓬涣骼瑸檠姓系K的茫螅归'或汗出不徹,雖可能見到這種茫螅坎怀R姡豢赡芨鶕}搏的澀滯,而預知其汗不徹的情況。鄭氏之論,亦有足取。

二、二陽並病,太陽證罷,但發潮熱,手足漐漐汗出,大便艱而譫語者,下之則愈,宜大承氣湯。原文220

鄭論:按此條指太陽傳至陽明,而寒邪已化為熱,所見潮熱、譫語、大便艱、汗出,全是陽明,故稱太陽證罷,下之可愈,便是用藥的法福幰病

【闡釋】本太陽病並于陽明,名曰並病。前條太陽證未罷,故不可下,今則表邪已解,所現全為裏實證,可用大承氣湯下之以清裏熱,此鄭氏謂“下之可愈”也。

三、太陽與少陽並病,頭頂強痛或眩冒,時如結胸,心下痞鞕者,當刺大椎第一間①、肺俞②、肝俞③,慎不可發汗,發汗則譫語,茫遥迦兆d語不止,當刺期門(穴)④。原文142

①大椎第一間:在第七頸椎和第一胸椎棘突之間(督茫洠

②肺俞:當第三第四胸椎橫突起間,在脊外方一寸五分(膀朧經)。

③肝俞:當第九第十胸椎橫突起間,在脊椎外方一寸五分(膀朧經)。

④期門:乳直下二茫g(肝經)。

鄭論:按太少合病,如何只有太陽經證,而無少陽經證,似不可以言並病。若謂眩冒本屬少陽,加結胸,心下鞕,仍屬太陽,何也?太陽之氣,由下而上至胸腹,今結胸心下痞,多係寒水上逆而成,理應按法施治,又何必以針刺,而傷無病之經哉?

【闡釋】太陽與少陽並病,就是太陽之邪傳並少陽,而太陽之邪未罷,既有頭痛項強的太陽證,又見到頭眩昏冒胸茫M的少陽證,由於邪已漸入,所以又有時如結胸的現象。汗、下治法皆非所宜,原文採取針法治之。鄭氏曰:“理應按法施治,又何必以針刺,而傷無病之經哉?”然則如何按法施治?邪入少陽而太陽證未罷,可用柴胡桂枝湯治之。桂枝湯以解太陽之邪,柴胡湯以和解少陽,則眩冒可除。若铡箘t熱邪入於肝經而譫語,當如太陽下篇16、17條例,刺期門以泄肝邪,肝之邪熱去,譫語自止。

四、太陽少陽並病,而反下之,成結胸,心下鞕,下利不止,水潱幌拢淙诵臒T150

鄭論:按此條大約當解表而不解表,铡轮瑒t邪正相搏,結下心下而成痞鞕,以致上之水潱蝗耄轮恢梗淙诵臒瑢嵨M鲋祝刹唬ㄖ敚采鳌耻洠

【闡釋】此為太陽少陽並病,本不當下而反下之,三焦氣阻,水道不行,與水相結而成結胸,因而心下鞕。正虛於下則下利不止,邪逆于上則水潱幌拢瑲饨Y於中則心煩,此乃铡露山Y胸之危候。鄭氏曰:“實危亡之道”。然則坐以待斃耶?筆者認為應大劑回陽收迹龤獬鋵崳^用陷胸湯攻之,俟邪去而以溫補眨篂榈靡印

傷寒壞病

計二法(據舒本校補)

一、太陽病三日,已發汗,若吐、若下、若溫針①,仍不解者,此為壞病②。桂枝不中與〔之〕也③。(現)〔觀〕其茫C,知犯何逆,隨證治之。原文16前段

①溫針:針炙的一種方法,用針針於一定穴位,以艾裹針體而蒸燒之,以冀發汗。

②壞病:因治療錯铡虏∏榘l生惡化,證候變亂,而不能稱其名者。

③不中與:就是不中用的意思。

鄭論:按太陽證,既經汗、吐、下、溫針,治皆不愈,總其未得病之源委而铡弥玻跃坎炱浜文妫S機治之,然亦不得為之真壞證也。

【闡釋】太陽證,既經汗、吐、下、溫針的治療,病仍未解,原因是治法不當,使病情變化,成了壞病。鄭氏曰:“仍究察何逆,而隨機治之”。假如發汗、溫針亡陽,則有茫⑸砗儯斯鹬痈阶訙M聜袣猓瑲饽婷}促者,宜生薑半夏湯。下之而寒水下陷,利遂不止,茫撸怂哪胬碇休叀4思丛碾S證治之之義矣。

二、〔本〕太陽病不解,轉入少陽者,茫蚂櫇M,幹嘔不能食,往來寒熱,尚未吐、下,茫辆o者,與小柴胡湯。若已吐、下、發汗、溫針,譫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